【致敬40年】与改革开放同行谱写侗乡新篇章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8-12-31
【致敬40年】与改革开放同行谱写侗乡新篇章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通讯员 乐舟

筱关贡水流古韵,三十丹青绘新图。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函〔1985〕54号文批准成立晓关、桐子营、八台、猫山、张官等5个侗族乡,几经分合,于2001年形成了如今的晓关侗族乡,掀开了晓关历史崭新的一页。数十载春秋历程,晓关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如今,乘着改革开放40年的春风阔步前行,呈现出经济繁荣、百业兴旺、社会和谐的喜人景象。

全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67359万元,是1986年的52.1倍,年均增长13.6%;财政收入达到4400.9万元,是1986年的69.1倍,年均增长14.6%;人均纯收入达到10776元,是1986年的59.2倍,年均增长14.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烟、茶、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巩固发展,工业规模企业、限上商贸企业从无到有分别达到6家、3家,小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累计达173家,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六月六”文化品牌逐渐打响,形成了“低山茶叶高山烟”的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些不平凡的数字,阐发出晓关因势而进的新内涵,诠释了晓关因势而动的新成果。

全乡村镇面貌日新月异。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持续推进,不断拓展巩固“六城同创”工作成果,集镇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特色街道、停车场、平安监控、公厕等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商贸综合体、安置小区、休闲公园等大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集镇配套功能不断完善,集聚辐射效应逐步凸显。恩黔高速、232省道穿乡而过,242国道即将开工建设,七眼泉大桥建成通车,全乡公路硬化里程达330.6公里,通畅工程、产业路建设有序实施,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目标。近些年来,全乡通过逐年实施安全饮水、烟水配套等项目,逐步解决了2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实施“村村响”“宽带乡村”“美丽乡村”等工程,实现了40个村光纤网络全面架通,电视覆盖率达9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7.2%,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净化美化。

全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不断健全就业、低保救助、城乡养老保险、优抚安置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扩大免费义务教育、新农合、文化惠民工程以及住房条件改善等各类惠民政策覆盖面。目前,全乡种植烟叶、茶叶面积达到6.5万亩,种植各类经济林木和干果类1万余亩,年均出栏生猪6.5万头左右,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位于全县前列。城乡居保参保率达114.9%,医保参保率达99%。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各项扶贫政策严格落实,全乡共有贫困户3678户,11668人,目前已脱贫2443户,8372人;截至2017年底,全乡纳入低保、五保兜底保障1065户1558人;2009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1575户;2013年以来发放教育补助资金654.4万元,惠及学生6929人;40年间,住房的变迁是经济发展最好的见证之一,2015年以来共选定易迁安置点10处,修建安置房275栋,799套房屋,目前已分房411户、交钥匙294户,人房对应705户2299人,搬迁群众从几代人挤在一起住低矮简陋的木质房,到如今居住在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安置小区,从一个小小的安身之“窝”到“家”的住房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民精神风貌焕新颜。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济上和村容村貌的腾飞,更是精神上的进步。近年来,为打造文明健康的村居氛围,传递新时代美丽乡村主旋律,按照“培育新农民、建设文化村”目标,全乡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以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村民活动广场为阵地,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道德讲堂文明素质的培养,设立善行榜、道德文化墙、文化巷道,开展评选文明示范户、卫生家庭、创业致富典型、“出彩”系列活动,建立“侗族大歌”文艺队、红白理事会、环境保护协会等一些切合农村实际、喜闻乐见的民间队伍,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此外广泛组织农技素质培训、普法教育活动,宣民策、讲民事、树新风,引导自觉学法、用法、遵法、守法,使群众素质得到不断提升,营造邻里和睦相处,乡风敦厚质朴的文明乡风。

而今的晓关,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先后获得“省级文明乡镇”“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乡镇”“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省级生态乡镇”“全州先进乡镇”全州“科学发展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乘风破浪谱华章,风劲正是扬帆时。未来几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机遇期、黄金期、关键期,全乡上下一心坚持“兴产业、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奋战“十三五”,始终紧紧围绕省、州、县发展战略不动摇,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成为武陵山区独具侗族风情的民族名乡和最具实力的民族强乡,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确保按期保质与全县、全州人民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狠抓农业产业化、生态旅游业和村镇建设等重点,坚持不懈地扩总量、提质量、增后劲,力争早日达到和超过全州、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为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创业机会,保障公平效率,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群众生活更加富足,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抚今追昔,40年峥嵘岁月,40年光辉历程,是侗乡儿女一部负重前行的奋斗史、一部披荆斩棘的改革史、一部万众一心的创业史。站在新的起点上,全乡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于改革前40年的经验和成果,展望改革开放后40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谱写侗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