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扶贫故事】让扶贫插上“腾飞”的翅膀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8-12-19
【讲好扶贫故事】让扶贫插上“腾飞”的翅膀

通讯员 余艳芹

心中有多少深情,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装满高山老百姓,余下精力才能书写家的柔情。

驻村3年多来,无论是曾经的珠山镇咸池沟村,还是如今的椿木营乡挖断山村,李腾飞用行动诠释真心、真情。

决战脱贫的无忧之路,是妻子张从红的爱与包容,是父母默默无言的支持,为李腾飞筑起。一路来,他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带领挖断山村212户745人脱贫致富,让贫穷插上“腾飞”的翅膀。

1988年出生的李腾飞,来自利川的一个小山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宣恩脱贫攻坚战打响之际,他带着光荣的使命,回到了熟悉的农村。2016年底,他再一次驻扎“宣恩之巅”——椿木营乡挖断山村。

“你去吧,单位选择你,肯定是经过仔细研究,也说明你是最合适的人,家里的一切有我呢。”一句简单温柔的话,却是妻子张从红无以言语的付出。

回想当初,李腾飞对驻村有过顾虑。“刚从珠山镇咸池沟村回去,想着可以尽一下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但是一回来又接到要驻村的任务。”

当天回家,想着大儿子那时才两岁3个月,想着在宣恩一中任教的妻子,每天起早贪黑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李腾飞有些不忍心向家人开口。

细心的妻子发现了李腾飞的异样,询问缘由后,对他发出了开头那段深情的“告白”。

没有后顾之忧的李腾飞,驻村以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一个纯朴农民儿子的心与行动,感恩组织、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在扶贫攻坚主战场用青春勾勒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

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子。作为扶贫攻坚尖刀班的一员,李腾飞深知精准扶贫责任重大,精准脱贫使命光荣。

为进村入户高效便捷,县纪委监委驻挖断山村尖刀班成员自掏腰包,合伙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挖断山村道路狭窄泥泞,行车安全系数偏低,年轻的李腾飞主动承担起驾驶任务。

雪里来、雨里去,只要你身处挖断山村,总能看到李腾飞娴熟地驾驶着“扶贫专车”,行驶在山间小道,在这里与群众共谋划、共发展。

“只要看到929,我们就要拦车坐一截。”在挖断山村,这句话成了村民的口头禅,李腾飞的“扶贫专车”也已经成了群众的“便民车”。

山里有贫穷,世间有党恩。椿木营乡挖断山村是典型的贫穷落后、人居分散村,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要脱贫,基础设施、发展产业是关键。

低头入柴扉,火炉讨计策。驻村前期,李腾飞的脚步遍布全村,一户一户问情况、了解疾苦,走家串户向群众问计,认真总结向实践问良方。

“每家每户都反映吃水难、出行难。”翻开李腾飞的民情日记,挖断山村安全饮水、道路交通问题浮出水面。

李腾飞积极与村支两委认真研究、制定方案,争取项目资金,并冒酷暑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找水源,协调施工队尽早入场。一切就绪,历时3个月,两口共计500立方水池基本建成,长达8000米主水管道铺设完成。

“您腰闪了,就不要抬了。”“不要紧,大家加把油,早点把事情搞完。”在管道焊接时,李腾飞在丛林中抬发电机爬坡下坎,大汗淋漓,即使腰闪了也没有歇歇脚,一心只想着让全村老百姓喝上一口安全饮用水。

李腾飞眼里、脑海里都是挖断山村200余户老百姓。自己的小家,他常常说,自己当了“甩手掌柜。”

今年1月,李腾飞妻子临产,因尖刀班组建之初,各项工作相对熟悉的他,无法提前请假陪同妻子入院待产。等他安排好一切,准备请假回家时,小儿子已经呱呱坠地,他匆忙回城照顾妻子,妻子刚出院,因尖刀班工作繁忙,他又必须立即回到工作岗位。年幼的两个儿子、虚弱的妻子,他不得不留给了父母。老实厚道的父母,没有豪言壮语,默默地承担起照顾子媳、孙子的责任。

心有千万个不舍,但李腾飞想着高山“亲人”们的期盼,他再一次选择义无反顾地出发。三年来,他把贫困户当亲人、把村委会当家、把贫困户脱贫当事业,没有请过无事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李腾飞的妻子张从红带俩个奶娃,在县一中任教,本应一家人帮助她带娃,本应一家人支持她的事业,因为脱贫攻坚,上千个日子,张从红的柔肩担起两重担。

“家里的事不用担心,专心扶贫,注意安全。”每当李腾飞下乡前,张从红总是将生活用品备好,叮嘱李腾飞。

“我深知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深知农民的不易,深知贫困群众的困难,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放心、安心战斗在扶贫第一线。”面对旁人的敬佩或是不解,妻子张从红总是这样说,轻描淡写。

如今,挖断山村113户332人贫困人口,收入相继超过贫困线,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走在挖断山,曾经坑坑洼洼的泥泞路,变成了宽整的水泥路;曾经摇摇欲坠的危房,变成了如今的水泥房;曾经的吃水无保障,变成了如今家家户户一管清水到农家。

这两年多来,全村还建起了以反季节蔬菜、玉米等为主导的短效种植业,以黄连、贝母、厚朴、牛膝、七叶一之花等道地药材为主导的长效药业,以养殖生猪、牛、养为主导的养殖业,以外出务工与就近务零工相结合的务工产业,老百姓的收入有了保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李腾飞常讲,驻村工作无小事,一头联党情,一头系民意,两年多来,他与各帮扶单位、扶贫工作队(尖刀班)干部一起同舟共济,向党和国家、向人民群众,也向家人交了一份沉甸甸的驻村扶贫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