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砥砺奋进奔小康脱贫攻坚谱新篇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8-12-11
【致敬40年】砥砺奋进奔小康脱贫攻坚谱新篇

《全县摘帽500天推进会》刘亚丽摄

《新家有旧邻》刘亚丽摄于锣圈岩村

《健康扶贫到农家》王俊摄于椒园店子坪村

《务工贫困户》孟英豪摄于椒园工业园

《辣椒红在产业园》王俊摄于椒园生态产业园

《安置点复活“侗族大院”》宋文摄于晓关野椒园

记者 杨盈 通讯员 陈宇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过去,农村面貌的巨变、农民生活的极大改善,让宣恩这块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站在新的起点,宣恩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全县农村居民水平持续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累计脱贫18935户65111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6.48%降至去年底的7.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年的55元增至去年底的9408元。

精准识别 贫困数据到村到户到人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只有人员精确识别,才能保证真正贫困的人员得到扶持,达到脱贫标准。

“多亏了金融扶贫政策的支持,不然我这养猪场早关门了,哪来现在的好日子哟!”10月25日,椒园镇黄坪村11组村民黄再志一边给猪喂食,一边向记者介绍。

48岁的黄再志一家四口,妻子有病,两个小孩读书,收入少、开支大,2014年被精准识别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黄再志办起养猪场,希望通过发展生猪养殖摘掉贫困“帽子”。然而,受“猪周期”影响,生猪收购价格涨跌幅度大。2015年生猪价格大跌,他不仅没赚到钱,连本钱也悉数搭进,养殖场面临倒闭。就在他走投无路之际,村委会利用“金融扶贫互助社”提供担保,为其申请办理了5万元贴息贷款。利用这笔钱,黄再志熬过了生猪价格低迷期,然后趁年底猪价飙升扭亏为盈,赚钱后按期归还贷款,顺利脱贫。

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宣恩严格程序标准,村级“尖刀班”反复走访所有农户,逐户核查住房、口粮、安全饮水、四季换洗衣被、健康、就学、就业和产业发展等情况,反复做实精准识别,得到群众认可。坚持标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进行拉网式摸排,多角度评判,不搞简单的“一刀切”。严格精准识别程序,规范阳光操作,保证结果公开公正。

同时,合理运用大数据“找疑点”。及时关注掌握群众家庭变化情况,新识别纳入的贫困人口必须经过“大数据”比对,找出“硬伤”疑点,逐人逐户核实准确后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做到“卡外无真贫,卡内无硬伤”。

“自建档立卡以来,每年都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开展‘回头看’,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不错一人’。”县扶贫办建档立卡相关责任人介绍。

经过多次动态调整,截至目前宣恩建档立卡留存贫困人口8960户26923人。2018年,计划再脱贫8759户26267人,彻底摘掉贫困“帽子”。

精准施策 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落实

“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估计要在老家的破房子里住一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安置房,打心眼里感谢!”“这是第二次来了,现在看病花不了什么钱,医院给报销和减免一大部分,医护人员还经常来家里义诊,教我们合理用药,普及健康养生知识,给我们免费体检,真是给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啊!”“有了这么好的政策,现在就一心想着好好学习,父母也不会为我和哥哥的学费和生活费而发愁了。”

这些脱贫群众的肺腑话语,便是精准扶贫的全部意义。

脱真贫、真脱贫,精准施策是基本方略。五年来,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投入到精准扶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工作要求,共整合投入各类涉农资金65.36亿元,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工作。教育扶贫方面,资助学生106571人次8646.2285万元;社会兜底保障方面,兜底保障农村困难群众193371人次30089.5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健康扶贫方面,全面建立了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兜底保障“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2017年以来共报销14094.93万元;全面落实生态补偿政策,覆盖贫困户14121户49562人,聘请75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和河道管护员。易地扶贫搬迁方面,集中安置率95%以上,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探索建立了“1+6+N”机制。69个集中安置点全部达到入住条件,目前已搬迁入住10160户33443人,年底可实现全部入住;改造危旧房9405户,实现危房清零的目标。

为切实改善基础设施。建立脱贫攻坚补短板项目库,实施“9+5+N”(水电路网房等9项短板+两不愁三保障+N项创新措施)全口径调度,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投资1.47亿元,实现“一管清水进农家”;投资20.2亿元,实现乡镇通二级公路、行政村通硬化路、20户以上集中院落通砂石路、村村通客车;投资6.8亿元,实现“农民生活用电无卡口,生产用电通村组”;投资8.3亿元,实现光纤宽带100%通规模自然组,4G覆盖率达到93%。通过千方百计持续加大各方面投入,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稳脱贫、不返贫,提高脱贫质量是关键。发展脱贫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稳脱贫的有力抓手。产业扶贫方面,宣恩建成贡茶、贡梨、贡柚、贡米等万亩产业经济带和122个特色产业专业村,特色产业基地达到83.8万亩,带动24150户77746人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精准帮扶 配强脱贫攻坚“一线战斗员”

“我不怕苦,愿意去二坪。”

“我也想去,我报个名。”

……

这是全县2018全县脱贫摘帽推进会结束之后县统计局会议室的热闹场景。在全县发出“尖刀班”号召之后,该局干部职工积极响应,主动申请加入“尖刀班”,争做“尖刀战士”。经过讨论,该局最终决定派出8名干部进驻二坪村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众志成城。宣恩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级书记抓扶贫”的重要指示,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组建“五个一批”、资金保障、督查巡察等“十大专班”,构建“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及县政协主要领导包乡镇,组建乡镇前线指挥部,其他县领导包片,县直单位及乡镇班子成员包村,驻村工作队员包组,帮扶干部包户”的责任体系,组建村级“尖刀班”279个,167名单位“一把手”挂帅蹲点,5656名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帮扶。

推行分类管理和划片攻坚,宣恩制定出台《村出列动态管理办法》,把279个行政村划分为A、B、C类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四大贫困片区顺利脱贫。扎实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推进明察暗访、大数据核查、一线督战和专项治理工作,不断深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同时,成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互访,对口支援工作有序推进。

我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整县推进”工程,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县基层党组织共592个,其中县直单位党组织162个、乡(镇)单位党组织120个、农村党组织279个、两新党组织31个。共有党员12624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党员963名,留守党员5180名。不断完善村主职干部定期考核动态调整机制,2017年以来累计调整村主职干部64名,村主职干部平均年龄从换届时53.6岁下降到46.8岁。强化基层党支部、党员全程纪实管理,加大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选派管理力度,实现重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步伐中,脱贫攻坚的宣恩故事正在续写新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未来正阔步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