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铸魂,激活文化振兴“新引擎”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2-02
党建铸魂,激活文化振兴“新引擎”

通讯员 郑森洋

溪水围抱,绿树红花,屋舍俨然,人勤院美……走进利川市柏杨坝镇友好村,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作为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里,友好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小院讲堂”传承民族文化火种,以农家书屋丰富党群文化生活,以融合产业彰显传统文化动力,不断激发文化软实力,实现发展硬支撑。

传承,提振文化自信

千古文化留遗韵,万载传承隐芳踪。友好村的党员干部时常利用周末或晚上空闲时间,以各家小院为场地,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一场场生动有趣的“小院讲堂”。

每场“小院讲堂”,都会邀请村里的老党员、老教师、民间艺人、杰出乡贤作为讲述人,围绕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基层治理等主题,挖掘民间故事、人文历史、乡贤事迹等优秀资源,囊括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地域地形等地方特色,弘扬正能量,传播新思想。

“‘正月里是新年咯,咦哟喂,妹娃儿去拜年咯,咯喂,金那银而锁,银那银而锁……’这是龙船调,也是一首利川灯歌,就起源于我镇梅子河这一带,距今约有100多年历史。”为传承好最本土的民族文化,友好村党支部书记尹玖明专程邀请镇文广中心的老师来讲堂为大家讲授知识。

“点燃群众爱乡、护乡、念乡的热情,提振群众由内而发的文化自信,这是我们设立‘小院讲堂’的初衷。我们还打算发展一些文艺表演活动,丰富宣讲形式,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现和传承好友好村的乡风民俗。”尹玖明说。

求新,厚植文化土壤

2022年10月,在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友好村建起了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里都是市面上比较新的书刊,涉及农业、法律、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比较齐全,也很接地气,可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友好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黄鹏一直在负责农家书屋的各项工作。

友好村不断改善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和阅读环境,依托农家书屋为主要阵地,在“全民阅读日”“六一”儿童节等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邀请各年龄段村民参加,广泛宣传好家风故事、健康卫生知识等,还利用农家书屋开展公益赠书、法律知识讲座、留守儿童假期读书交流等活动,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

“除了满足村民的日常阅读需求,我们还探索‘党建+’新模式,将党建工作内容与农家书屋建设相结合,厚植友好村红色党建文化土壤。”友好村驻村第一书记朱杰介绍,“我们利用本单位的资源优势,设置红色阅览室、党建书吧,在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开展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培训等,不断把农家书屋打造成基层理论宣讲的新阵地,坚决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

延伸,彰显文化动力

为充分发掘文化带来的经济价值,友好村自2019年开始便突出彰文兴业发展战略,围绕本地土苗文化,在不拆房、不砍树、不占田前提下,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产业,以白鹭生存繁衍栖息地为中心,打造集种养结合、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带动了一大批老百姓增收致富。

“文化本就是一种力量,是实现产业转型的关键钥匙。”友好村采取“村党组织+企业+茶农”合作模式,引入茶企,建设200多平方米的茶文化特色民宿和民族文化展示项目,构建“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至近30万元。

友好村还通过“党建+非遗”“旅游+非遗”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产业销售平台,积极挖掘特色饮食文化和非遗文化,推动农特产品变旅游商品,开发以土家族、苗族刺绣产品、服饰及头饰、乐器等为主的民族手工艺品,为传承人开拓产业化发展新路程,将保护成果转变为旅游商品,帮助传承人提高经济收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更好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