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别样红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2-02
绿水青山别样红

全媒体记者  李维君  通讯员  谭 俊  袁圣东

咸丰县是湘鄂渝黔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174位新中国将帅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决定红三军命运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红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忠堡大捷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2020年以来,咸丰县共有7个村先后入选中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历时三年,咸丰县委、县政府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工作力量向试点村集中,政策项目向试点村倾斜,各类要素向试点村聚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试点村建设,7个红色美丽村庄正成为乡村振兴样板,绿水青山别样红。

“十个一”标准明确建设目标

仲冬时节,咸丰县活龙坪乡集镇入口,“全国红色美丽村庄”招牌格外醒目。钢架结构的招牌状如铁塔,顶部为金黄色党徽,基座由三个“人”字组成,竖排的“全国红色美丽村庄活龙坪村”字样三面呈现,路人可从不同方位辨识。“三人成‘众’,寓意广大村民共同参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共同缔造美好幸福生活。向上托举的党徽,则象征党组织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及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活龙坪乡党委组织委员何浩介绍。

2022年,活龙坪村被中组部纳入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在咸丰县,与活龙坪村同步入选的还有小村乡大村村、黄金洞乡金洞司村、朝阳寺镇罾沟村、高乐山镇白果坝村。在此之前,咸丰县忠堡镇高笋塘村和清坪镇龙潭司村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入选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红色美丽村庄如何建?咸丰县坚持规划为先,按照恩施州委组织部“统一化、标准化、便民化、红色文化内涵化”要求,在多方考察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建强一个红色阵地、统一一个红村地标、修缮一批红色遗迹、建设一个政治生活馆、建设一批便民设施、缔造一批美丽庭院、壮大一个主导产业、发展一个集体经济项目、打造一条红色路线、讲好一个红色故事“十个一”的建设标准。

咸丰县将县内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纳入州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作为县乡村三级书记领办基层党建重点项目、述职评议重要内容,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一线指挥调度,县委书记深入到村调研指导,组织开展试点村“拉练比武”活动;咸丰县委组织部牵头组建专班,统筹推进试点建设,组织乡镇党委书记赴红安、潜江等地考察学习,为试点建设提供参考;建立每天一篇工作日志、每周一次情况通报、每月一次现场调度“三个一”工作机制,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台账管理,推动重点项目及重点任务顺利完成;通过整合项目资金、联合市场主体、吸引社会投入,统筹资金1.56亿元投入试点建设,确定建设项目46个。

到2022年底,咸丰县7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共提档升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6个,龙潭司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县统一设计以“中国红”为底色的红村地标及标识体系,修缮红色遗迹22处,结合各村红色历史建设政治生活馆7个,群众让地让利新建党小组活动室、文化广场、公共厕所、停车场等便民服务场所19处;通过群众出资出力、投工投劳,政府给予一定奖补的方式,整治村庄环境,融入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建成红色寨院、花果庭院355个;将试点村纳入全域旅游推介线路,累计接待各级单位700余家、游客10万余人次,7个村主导产业稳步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万元,村集体增收超100万元。老区群众开始吃上“旅游饭”。

“一村一主题”打造特色品牌

7个红色村庄,不仅要有统一的建设目标,还得有各自的特色亮点。

咸丰县立足县域定标准,立足村情访民意,立足史实明主题,组织专班下沉进村入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召开党员会、群众会20余场,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在规划过程中与长征文化公园、村庄建设、国土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村一册建设蓝本;通过实地走访、翻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掌握各村红色史、发展史。经工作专班充分研讨,对7个试点村分别明确以纪念、初心、传承、星火、信仰、曙光、拼搏为建设主题,注重突出精神内涵,避免同质化。

小村乡大村村红色文化资源遗存众多,不仅有著名的大村会议旧址,还有韦氏七雄故居、轿顶山后方医院等。小村乡党委、政府和咸丰县直相关部门将“信仰”确定为大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主题,依托韦家大院的一处民房,建成政治生活馆,内设10个版块,红色文化跃然墙上。据与政治生活馆仅一墙相隔的韦氏农家乐老板介绍,村里建设的政治生活馆既是博物馆,又是村史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来大村游玩的客人都会在此参观打卡。

“信仰”之光耀茶乡。大村村聚焦红色阵地建设,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整合大村会议旧址、韦氏七雄旧居等革命遗址资源,通过美丽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扶持培育、亮点工程打造,大村红色村庄建设初具雏形。以大村会议旧址为核心的“小村乡湘鄂西红色旅游路线”入选“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路线”,大村村相继获得“全州文明村”“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森林乡村”“全国首届农民丰收节百名特色村庄”等称号。

倒流三千八百里的唐崖河犹如一位书法大家,在流经清坪镇龙潭司时,笔锋调转,形成一个大大的“几”字,既造就了一道奇观,也流下诸多传奇。

龙潭司既是龙潭土司的发祥地,也是革命先烈黄兴武、黄子全、黄子才的故乡,现保存有“施鹤起义”旧址、贺龙红军驻地等遗址。

发生在1928年3月的龙潭司农民武装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在鄂西南地区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同时也开创了施鹤地区革命斗争史上的“五个第一”:施鹤地区第一个地级党组织诞生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政权组织诞生地、第一支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诞生地、组建第一个党领导的革命群团、打响施鹤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进入新时代的龙潭司村锁定“传承”这一主题,按照“一河一湾一传奇,红史红村红精神”的总体布局,建设“一园一带两区”(“一园”指龙潭司起义纪念园,“一带”指龙潭河景观带,“两区”即红色旅游体验区、乡村民宿体验区),成功创建红色美丽村庄样板。

以忠堡大捷享誉鄂渝边区的高笋塘村突出“纪念”主题,激活红色记忆,赋能乡村振兴,组建旅游服务公司,每年接待游客收入15万元。全村上下红色遗迹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绿水青山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活力。

朝阳寺镇罾沟村围绕“拼搏”二字,砥砺奋进展新颜,在红十八师“罾沟突围”鲜血染红的沃土上,坚持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共同参与,弘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拼搏精神,探索建立“红色资源+产业发展”模式,促进融合发展。

高乐山镇白果坝村“初心”可鉴,黄金洞乡金洞司村“星火”燎原,活龙坪乡活龙坪村“曙光”初现……咸丰县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一村一个主题,以红色文化一线穿珠,点面结合,绘就红色美丽村庄新画卷。

“六村同创”夯实试点村根基

高乐山镇白果坝村洞坎上院落,以“卡门战斗”遗址和古银杏群落闻名。每到深秋时节,金黄的银杏叶便会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拍照,但院落里的“脏乱差”遭人诟病。

“自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启动后,我们这里的人居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担任村支书13年的李道永见证了洞坎上日新月异的变化。

“开了好几次群众会,会上都举手表决快,会后却不愿行动,最终还是老党员李儒云带头。”州财政局派驻白果坝村第一书记周光双说。该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从拆除废弃猪栏牛圈和整治环境卫生开始。

10多年前,李儒云将自家猪圈连同厕所一起修建于院落当中,粪污遍地,臭气熏天。“这确实影响形象、污染环境,不利于身体健康。”身为党员的李儒云意识到自己应该率先垂范,主动将猪圈和厕所拆除。如今,他正计划在合适的位置重建一座卫生间。

截至目前,洞坎上已拆除废弃猪栏牛圈和烤房18座,不仅硬化了户连路,古银杏树下还建起了网红悬空观景台,引来不少游客。村民汤发刚无偿让出一块菜地,使得院落入口处的停车场顺利建成。“只要有投资,我还愿意支持一块菜地建设公共厕所。”汤发刚说。

咸丰县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主动把握试点建设机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红色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县委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部长具体抓、驻点领导定点抓、乡镇书记一线抓的工作机制,大胆探索组织强村、人才旺村、产业富村、治理活村、生态美村、文化兴村“六村同创”建设模式。白果坝村只是“六村同创”的一个缩影。

组织强村。健全“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党组织体系,建强村“两委”干部队伍,7个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8.1岁,全面推行党员公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

人才旺村。结合红色文化传承、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引导村民参与试点建设,县乡党校、农业部门“结对培养”红色文化宣讲员25人及致富带头人56人,动员100余名外出能人返乡创业。

产业富村。做足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结合文章,带动群众发展白茶、油茶、白柚、中药材等主导产业超1.8万亩。招引市场主体16个,投资7000余万元发展红色旅游、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殖等项目,让49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

治理活村。各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一队两会”乡风文明理事会、乡贤联谊会、志愿服务队,院落组建村民理事会、自管会,把治理力量延伸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

生态美村。开展拆破旧房屋、拆废弃猪栏牛圈、拆违章建筑,清污水、清垃圾、清室内杂物,建卫生厕所、建垃圾转运站、建花果庭院“三拆三清三建”行动,拆除废旧建筑241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兴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红色精神融入村规民约、院落公约,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下乡进村,编排红色歌舞剧《大捷战歌》《十里送红军》等剧目10部,编写红色门联89条,举办红色主题晚会、开展“最美”系列评选,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咸丰县将试点村纳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村,健全村党支部组织体系,聚焦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在规划设计中,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各村组织群众到其他先进村参观学习,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征求意见建议,引领群众从“观望”到“关注”;在建设过程中,出台环境整治、房屋改造以奖代补政策,群众出资出力、投工投劳、让地让利,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投入试点建设。各村结合红色精神内涵,制定党员公约、村规民约等制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系列评选,实现群众共建共享。

青山绿水间,红色美丽村庄正成为咸丰乡村振兴的一抹亮色,闪耀在唐崖河畔,辉映着荆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