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大代表王祖华: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1-07-01
州人大代表王祖华: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

王祖华,男,汉族,湖北巴东人,1978年3月出生,200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役军人,现任巴东县绿葱坡镇野花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模范履行党建工作职责,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和野花坪村民在“鄂西屋脊”作出了一份决战贫穷、推进小康、追逐梦想的优秀答卷。先后获得巴东县“十大道德模范”、恩施州“劳动模范”“荆楚楷模”“全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湖北好人”“全省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2018年4月入选“中国好人榜”。2021年6月,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抓实支部建设

践行初心。王祖华从部队退役后,带领村内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经商创业,经过艰苦打拼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个体商户。2008年经组织推荐被选任为巴东县绿葱坡镇野花坪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他牢记初心、一心为民,将国家给予他个人的村干部报酬用于补贴村“两委”其他干部和困难村民,还自掏腰包出资出物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被当地群众誉为“倒贴村官”。

提升能力。王祖华认真落实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带头刻苦学习党建业务,同时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回村内,组织党员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夜学活动,建成全镇首个标准化党群服务阵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发挥,支部的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14年来,全村没有一名群众出村上访,没有一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处分。

建强队伍。聚焦打造“学习型、思考型、进取型”支部,带头遵守党员公约,维护村规民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强化流动党员“五个一”管理。首建“娃娃寨”红色教育基地,发展党员13人,培养后备干部8人,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创造性开展“党员结对帮困”行动,每名党员结对一户贫困户,为他们解决“急难愁盼”等问题。

破解发展瓶颈

解决出行难题。野花坪村地处偏远高寒山区,自古就有“两道河、两面坡、三道崖”“交通靠走、通信靠吼、吃饭望天收”的说法。2006年,经商小有成就的王祖华回乡后,拿出自己的3.4万元积蓄,带领村内党员群众苦战3个月,修通了该村首条出山道路;2008年在村任职后,成立党员突击队,动员30多户村民义务修路,硬战8个多月,凿通1公里多长的悬崖路。目前,全村累计修建道路70多公里,硬化主干道13公里,解决了困扰当地村民多年的大难题。

探索易地搬迁。绿葱坡镇有着“鄂西屋脊”的称号,野花坪村村民长期居住在高寒地带,生活条件十分艰苦。2015年,王祖华带领野花坪村“两委”一班人,克服无现成经验和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在全县率先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建成8栋200平方米集中安置住房,将居住偏远、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8户贫困户搬进易迁试点小区。2018年,全村80户易地搬迁户挪出“穷窝”,全部搬进新居。

补齐产业“短板”。2009年,王祖华在村内率先租赁200亩土地种植烟叶,自费聘请2名烟叶技术员,指导全村村民发展烟叶产业,党员带头成立烟叶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500亩烟叶,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积极探索“党支部+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野花坪村建设总面积500亩的观光农业产业示范园,陆续建成蔬菜基地、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油牡丹50亩、小水果50亩、药材200亩,建成休闲观光鱼塘20亩、蔬菜示范园300亩、花卉苗圃场50亩。

推动乡村振兴

立足区位抓规划。2016年,野花坪村整村脱贫出列,如何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王祖华根据野花坪村的村域特点和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科学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高海拔气候条件,以蔬菜药材、旅游、工业三大产业为重点,建设“放心菜园、道地药园、好客胜地、产业中心”,村委会牵头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梦幻野花谷”特色乡村旅游,2020年成功纳入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立足长远抓发展。探索“扶贫搬迁+绿色种养+农旅融合+信息支撑”的乡村振兴模式,动员群众把集中安置点改造成农家乐,建成民宿70家,发展蔬菜1307亩、药材1326亩,带动200余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380元增加至8600元。目前,该村正在全县率先创建村级创业园,以党支部为龙头、村级集体经营公司为主体,组织全村产业大户、在外能人和村民联合成立药材公司,整合村级闲置资源,修建药材深加工厂房,多渠道拓宽产业发展。

立足和谐抓治理。探索建立“支部统领、支委包片、党员联户”的村级治理体系,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和每年一次的民主管理大会,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提升了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积极性;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村级“最美”系列评选,累计评选产生最美家庭18户、最美儿媳7人、致富能手11人,为21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助学金;组建村级文艺小分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内民风淳朴,村级治理有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