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情况的视察报告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6-09-14
关于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做好州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州人民政府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和州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有关准备工作,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15年度工作计划安排,11月2日,州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了州发改委关于恩施州“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和州经信委、交通运输局、扶贫办、硒资源保护与开发局等十多个州直部门关于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情况汇报。11月中旬,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瞿赫之,副书记、副主任吕金施,副主任刘青、邓正平、陈学明、涂元玲,分别率领视察组赴全州八县市及部分乡镇,就我州“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实地考察了25个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考察了部分乡镇规划编制情况,听取了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汇报,并与相关单位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了我州“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尤其是面对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的严峻形势,全州上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战略,全力推进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和美丽恩施建设,全州经济稳健增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十三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州域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至2014年,全州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4%、11.9%、9.9%、9.5%。预计2015年全州生产总值可达670亿元,同比增长8.5%,经济总量较“十一五”末期翻一番。初步测算,“十二五”时期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有望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15年全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60亿元,达64.8亿元左右,是“十一五”末期22.2亿元的近3倍,年均增幅达24%,高于“十一五”期间增速1个百分点;全州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实现由“三一二”到“三二一”的调头,并持续优化,全州三次产业结构将由2010年的30.7:28.7:40.6调整为23:36:41,第三产业对经济拉动效果明显提升,2014年全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04%。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预计2015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亿元,超规划目标10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6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累计投资额的3.3倍,年均增长24.3%左右。“十二五”期间,全州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渝利铁路建成通车、高铁动车开通,恩来恩黔等多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恩施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完工,清江港建设加速推进,特别是宜来高速鹤宣段项目即将动工建设,以铁路、高速、航空、水运为骨架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公路,村村通油路”的目标。恩施高中搬迁、施州小学等学校建成,州文化中心落成,公共服务等民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水利、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双轮驱动“不断深入、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州紧紧围绕“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取得显著成效。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六大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全州现已形成2家5A、14家4A、A级景区达33家的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富民的支柱产业。2014年全州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2014年全州烟叶种植面积41.13万亩,烟草产业税收46.3亿元,茶叶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80.2亿元,畜牧综合产值111.3亿元,清洁能源综合产值58.8亿元,信息产业链综合产值32.1亿元。2014年全州城镇化率达38.8%,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预计“十二五”期末全州城镇化率将达40%。全州城市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水电路网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新农合、新农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卫生及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1.78万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15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7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5元,年均增幅分别达12%和15%。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3个大类,共23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预期性指标11项。约束性指标预计均可全面完成。5项预期性指标已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提前两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城镇新增就业指标提前一年完成;森林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项指标预计“十二五”末期可以如期完成。难以完成规划目标的3项为: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三)三项预期性指标难以如期完成的原因分析

“十二五”时期全州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10.7%,低于规划目标1.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十二五”中后期,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调整至7.5%左右的中低速增长,受全国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传导影响,我州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2015年预计增速低于9%。虽然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与规划目标有差距。二是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减缓,预计“十二五”时期全州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只有13.3%,低于规划目标6.7个百分点,从而拉低了经济增速。三是一批重大项目未能如期开工,对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我州影响较大。

“十二五”期末社会消费品零售预计完成270亿元、年均增长15.5%,低于规划目标2.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消费需求有所减弱,消费能力未能充分释放;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本地消费受到分流。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预计“十二五”期末达到41.2%,低于规划目标3.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我州服务业比重在省内已处高位,2014年达41.4%,仅低于武汉市。客观地讲,“十二五”的规划目标45%定位偏高。

二、“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

州“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从2014年7月正式启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去年7月29日全州“十三五”规划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到当年底,主要是开展规划的重大问题研究;第二阶段,从今年初到今年8月份,主要是拟定形成规划的基本框架;第三阶段,从今年8月份到今年底,主要是完成规划的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一年多来,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州委书记王海涛、代理州长刘芳震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州委六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恩施州委关于制定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州政府及时印发了《恩施州“十三五”规划编制总体安排》和《恩施州“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安排》。州发改委负责统筹推进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日常衔接、检查督促等工作。各有关单位负责专项规划的起草工作。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州发展环境、思路目标、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城乡区域、基础设施、科教文化、改革开放、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社会管理等领域,共完成了28个重大研究课题。

三是加强沟通衔接,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州政府积极争取省政府和省直各部门支持,到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就重点项目和“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专题汇报。争取到省发改委先后四次召开主任办公会专题研究我州的重点项目,并形成专题备忘录。在积极对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我州需要纳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以及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已上报省发改委。

四是吸纳各方智慧,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利用规划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十三五”规划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座谈会、县市发改局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对我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的意见建议。州人大财经委提前介入了我州“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五是启动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工作。按照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建设“十三五”重大项目库的要求,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新产业、新项目超前谋划一批支撑“十三五”乃至促进今后十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项目,动态推进项目库建设。

截止11月底,州“十三五”规划纲要初稿已基本形成。

从到县市视察了解的情况看,县市党委政府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部署,谋划早、启动早、对接实。各县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初稿均已基本形成,重大专项规划正在同步编制,项目库正在不断完善。但视察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别县市项目储备与“十三五”规划衔接“两张皮”,个别县市“十三五”规划指标不足以支撑“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的要求,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加以解决。

三、对我州“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我州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投资高峰期、改革攻坚期、脱贫决胜期。编制“十三五”规划,要以州委的《建议》为依据,紧紧扣住脱贫攻坚、建成小康这一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抢抓新机遇,持续全面推进“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依法治州、富民稳州”战略,确保首要任务如期实现,努力建成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全国先进自治州。

(一)“十三五”规划要切实聚焦“脱贫攻坚、建成小康”这一首要任务。“脱贫攻坚、建成小康”是我州未来五年的首要任务。一是中央、省委、州委有决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省委省政府要求“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并将我州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州委六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二是发展有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可以预见,“十三五”时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推进脱贫攻坚,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将向恩施倾斜,有利于恩施后发赶超、跨越发展。三是人民群众有要求。“脱贫攻坚、建成小康”是全州各族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州委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中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主要考核指标。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脱贫攻坚上,才是顺应群众要求,才能将如期建成小康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因此,作为我州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三五”规划必须切实聚焦“脱贫攻坚、建成小康”这一首要任务。

(二)“十三五”规划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发展仍然是我州第一要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要做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就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推进创新发展。以产业创新为基础,做大做强七大特色产业链,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打造恩施经济“升级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化行政体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载体功能完善、创新体制架构健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格局。

坚持把协调作为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构建“四位一体”全域新型城镇体系,做强“一主两副”、做好县域城区、做特中心乡镇、做美农村社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打造智能信息网、完善综合交通网、强化水利保障网、构筑新型能源网、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力支持老区乡镇、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动全州民族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军地融合,共赢发展。

坚持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生态立州”不动摇,坚持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持续开展“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五项专项治理,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利用资源,建立和完善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贫困群众分享生态红利,加快建设美丽恩施,努力在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坚持把开放作为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全面推进开放发展。充分认识开放活州”是“三州”战略中的先导性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发展重大战略,围绕壮大特色产业和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园区载体,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不断深化合作交流,大力发展内外贸易,全面创优开放环境,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坚持共享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推进共享发展。强化扶贫责任,落实扶贫措施,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打造健康恩施。

(三)“十三五”规划要突出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十三五”期间,投资依然是拉动我州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要保持“十三五”时期经济中高速增长就必须高度重视投资的拉动作用。一是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规划,积极向国家、省相关部门汇报,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纳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避免我州规划与上级规划脱节,项目不能落地。二是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建成小康”首要任务和2020年全州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这一硬指标,千方百计谋划一批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大项目,助推全面建成小康。三是针对视察发现的问题,各县市要立足本地实际,围绕当地脱贫摘帽目标任务,科学测算,精心谋划好“十三五”规划指标设计和项目库建设工作。

(四)“十三五”规划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是“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的根本要求;是扩大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举措。“十三五”规划要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将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工作的主战场,大力实施“富民稳州”战略,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和“双创”工程,有效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使农民在收入倍增中“跑得更快”。破解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共享城镇化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