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汇报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1-03-04
向总书记汇报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与来自鹤峰的全国人大代表宋庆礼面对面交谈,留下要把乡村产业做好的嘱托。过去一年,宋庆礼和乡亲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全国两会召开前几天,宋庆礼也一直在加紧四处奔忙调研完善自己的议案。今天的“向总书记汇报”专栏,我们将目光投向恩施鹤峰。

湖北向往的土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龙艳平:“你像我们今天说我们富硒,因为我们做的是最传统的农产品,基于粉丝对我们的信任。但是如果真的是用很严格要去说的话,起码你得拿出富硒认证。我们有一些产品有标准已经认证了。我觉得每一个品类都可以做这样。”

富硒认证,是产品质量最直接的表达。宋庆礼在调研中发现,恩施州去年下半年才开始推行硒产品认证,全州2000多家硒食品企业仅有20家进行了认证。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英为有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庆礼:“乍一看我们是百花齐放、物产丰盛。当我们走进去经营的时候会发现,规模不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在外面去对接炸广椒、桃花豆浆。他要进行几百份采购,对不住,没有货。”

宋庆礼的调研,一直围绕着“标准化”三个字在进行,在他看来标准化水平不高,是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一大短板。而解决这个短板,也是落实总书记嘱托的最好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英为有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庆礼:“总书记说硒是一个好东西,一定要把产业做好。总书记也是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一直激励着我们憋着一股子劲,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等不靠不要。”

“一定要把产业做好”,话短、情却深。过去一年,宋庆礼走遍湖北乡村的田间地头。在他看来,破解农业标准化难题,首先就要从产品认证体系入手,解决企业在申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英为有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庆礼:“一个小的企业可能去做一个检测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希望建议政府提供一些帮助,给予我们一个标准,解决我们的质量的统一。”

宋庆礼调研时还发现,除了产品认证,标准化的短板,更多的还体现在生产环节。例如,鹤峰当地的传统产业——中华蜂蜜,按照国家产品标准,蜂蜜的浓度应该在42度,但大部分蜂农们不愿意按这个标准去养殖。

湖北省英为有礼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喻明国:“以前的蜂蜜就说蜂箱取出来就可以卖,现在拿着国家的蜂蜜的一个标准来做,达到42度以上,加长它的取蜜的时间,产量多少有一点影响。”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蜂蜜农场负责人徐正平:“这样的标准提的要求多、执行起来麻烦。以前浓度在40度,一桶可以产100斤,现在42度80斤,觉得不是很划算。”

产品标准有了,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宋庆礼决定试试看。去年10月,他请来专家团队,和恩施州质量监管局、农科所一起,摸索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全流程的标准制定。结合农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利益考量,尝试用“公司+技术专家+农户+互联网”的模式来实现蜂蜜生产标准化——公司提供蜂苗、专家提供技术、农户只管养殖、互联网包销售,并做出兜底承诺。这次尝试,让原本70元一瓶的蜂蜜增值到120元。

恩施州鹤峰县蜂蜜农场负责人徐正平:“10吨全部销售出去了,我们还有5000多斤的预订,有40%多的销售利润的提升。”

标准化生产的优质蜂蜜,就像是长了腿的广告牌,当地大小合作社纷纷加入。短短三个月,这种量身定制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就推广到了50多种农产品,实现370多万元的销售。仅蜂蜜一项就带动987户农户平均增收1428元。而这几个月的实践,也让宋庆礼对农业标准化生产有了更多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英为有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庆礼:“农产品还是需要迫切的去做标准和产业和质量的。农民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对技术的需求,对人才的需求可能大于以前的那样资金的需求。建议要加大对我们农村的专业技能人才,包括我们电商人才的这种培训提升技能。”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杜瑞雪 郑杰 通讯员 秭归台 刘昌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