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恩施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栏目: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01-24
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恩施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

现将《恩施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恩施自治州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4日

恩施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夯实“创新底盘”,绘制科技创新美好愿景 .........5

一、发展形势..........................................5

二、指导思想..........................................8

三、主要目标..........................................9

第二章  建强“创新载体”,打造美丽湖北绿色崛起重要创新极...10

一、打造硒科研高地...................................10

二、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10

三、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11

第三章  聚焦“四大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12

一、立足大生态,厚植绿色发展科技底色..................12

二、构建大交通,加强智慧交通科技赋能..................12

三、发展大旅游,强化智慧旅游科技攻关..................13

四、打造大产业,提升主导产品科技含量..................13

第四章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增强创新发展后劲.............16

一、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16

二、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

三、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7

四、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17

五、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18

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18

七、强化科技孵化平台建设.............................18

第五章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破解产业发展瓶颈.............20

一、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20

二、加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攻关.........................20

三、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实力.........................21

四、支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攻关.....................21

第六章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实施乡村振兴.............22

一、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技术支撑.........................22

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基地.............................22

三、加强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3

第七章  提升成果转化质效,打造一流科创长链.............24

一、加快主导产业科技成果转化.........................24

二、做强市场化成果转化服务平台.......................24

三、常态化组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活动...................25

第八章  优化人才引育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26

一、拓宽引才育才路径.................................26

二、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26

三、完善高端人才服务保障.............................27

四、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7

五、推进科普事业纵深发展.............................27

第九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生态.............29

一、优化科技项目遴选机制.............................29

二、精简科技项目管理流程.............................29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30

第十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31

一、强化组织保障.....................................31

二、完善政策保障.....................................31

三、加强资金保障.....................................32

第一章  夯实“创新底盘”,绘制科技创新美好愿景

一、发展形势

“十三五”期间,全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发力,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十四五”全州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区域创新加速,科创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2017年10月,省政府批准恩施州高新区为省级高新区。2018年,我州启动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以升促建”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3月,恩施高新区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调研咨询论证,目前,科技部已报国务院审批,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恩施市成功创建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创新型县市。

(二)深化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先后出台《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八项政策清单(2018年)》《恩施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九条措施》等政策文件,修订《恩施州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

(三)强化技术创新,主导产业科技支撑逐步增强

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北京中医医院联合开展硒与人体健康机理、有机硒辅助治疗癌症临床研究,部分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指导恩施德源健康公司、湖北香连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成功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州高新技术企业从2016年30家增加到2020年62家,全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10.3亿元增加到2020年29.67亿元。“十三五”期间,共争取各级科技项目102项,资金总额4219.2万元。

(四)夯实创新基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增量提质

建成湖北省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新增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家,认定州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州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0家。恩施州科技孵化器、恩施国创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恩施国创众创空间、女儿城众创空间成功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国家级星创天地6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州级星创天地4家,全州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总数达113家。

(五)畅通供需渠道,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持续提升

大力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全州共建成16个科惠网技术服务平台站点,实现县级技术服务网络全覆盖。新增2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6家省级技术服务机构。完成各类技术合同登记1082项,成交额32亿元,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99项,转化科技成果121项。获得省科技奖励15项,国家金桥奖个人奖3项。

(六)强化引才育才,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深入推进实施恩施州“硒谷英才”计划,出台《恩施州推行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恩施州“重点创新团队”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全州共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创业领军人才12人,重点产业创新团队8家,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综合平台3家。认定州级优秀创新创业平台13家,培育州级重点创新团队16个。争取国家“三区”科技人才1138人、省级科技特派员56人,选派州级科技特派员165人。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是科技自强自立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从国内来看,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迫切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从国际形势来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围绕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重视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这一精神从国家层面延伸到湖北省,从湖北省延伸到恩施州,成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原生动力。

二是科技强省是湖北发展的首位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重大政治任务。为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谋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加快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建设高水平实验室,高标准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争创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提升湖北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中的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三是省州重视为科技创新奠定发展基础。省委书记应勇提出,恩施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特殊而重要,是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一极。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恩施州委、州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战略布局,奋力推进恩施绿色崛起。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机遇、新形势、新要求,全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助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四个面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全力建设“硒科研高地”,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高新区创建步伐,着力加强全域协同创新、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人才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州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重点科技创新指标达到全省中游水平,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引领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具体目标为:

科创主体培育:到2025年,力争全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0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规模稳步壮大,创新主体培育梯次布局基本形成。

科创平台建设:到2025年,全州州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数量达到200个,恩施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科创成果产出:到2025年,全州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5件,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0亿以上。

重点创新指标:到2025年,全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达到50%。

第二章  建强“创新载体”,打造美丽湖北绿色崛起重要创新极

抢抓“宜荆荆恩”科创圈发展机遇,聚力打造全国硒科研高地,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步伐,全面提升恩施州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一、打造硒科研高地

立足天然富硒资源,发展硒产业,丰富硒产品,加强硒科研,建立硒标准,明确硒标识。科学整合各级各类硒科研平台,集中优势资源为硒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支持湖北民族大学建设硒科学与产业研究院和湖北省硒重点实验室。支持州中心医院建设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着力推进恩施德源等硒产业龙头企业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共同建设国家级富硒技术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州农科院农博园科创中心和硒食品精深加工中试研究基地。支持国家富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发展成为功能完善、辐射全国的富硒产品公共服务平台。

二、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

按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标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水平,全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支持县市创建创新型县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县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县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特征,探索各具特色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县市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创建一批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

全力推进恩施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力争将恩施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州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和示范区。按照“生态型、科技型、创新型”特色园区目标定位,推进恩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加快引入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提高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建立“一区多园”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支持县市开发区积极建设省级高新区。

第三章  聚焦“四大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有针对性地布局建设技术创新平台,组建人才团队,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推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主导产业发展科技支撑。

一、立足大生态,厚植绿色发展科技底色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抽水蓄能、页岩气等清洁能源领域科研攻关,布局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推进节能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落地见效。依托湖北民族大学组建“两山”转化与山区绿色发展研究院。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信息普查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等机制。引进国网通信产业集团等国内一流双碳服务落地支撑机构,构建恩施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争做“宜荆荆恩”和武陵山区域的“大生态”双碳经济发展示范区。

二、构建大交通,加强智慧交通科技赋能

结合恩施交通行业现状,以科技赋能“补短板、强支撑、提质效、优服务”,推动交通建设、安全、管理质效提升,加快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组织实施公路高边坡灾害预警系统开发与应用、基于新能源的高山公路融雪化冰技术研究等项目,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配合全州密织铁路网、提质公路网,布局全州交通管理智能化体系建设和出行服务质量提升等相关应用场景。结合恩施州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智慧交通提升行动计划,构建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机器人、环境智能感知及控制、5G通信产品在交通行业的应用,服务保障群众安全、便捷、绿色、舒适出行。

三、发展大旅游,强化智慧旅游科技攻关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完善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和“一部手机游恩施”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功能,实现恩施州文旅信息服务一体化。支持湖北民族大学开展以安全为核心的智慧旅游关键技术研究,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以科技赋能旅游住宿品牌宣传、预订及延展服务体系,打造一批附加值大、知名度高、地域特色强的旅游商品品牌,强化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建设中的创新应用与场景落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恩施州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应用。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超高清视频、AR、VR、XR、MR等技术在文旅行业中的应用,探索“云展览”“云旅游”等沉浸式体验文化消费新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本地文化符号和文化IP产品对外宣传精准投放,实现市场营销精准化、行业监管智能化、产业运行数据化,促进恩施州文旅产业发展。

四、打造大产业,提升主导产品科技含量

围绕清洁能源、硒精深加工、现代烟草、绿色建材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大产业”产品中的应用。支持恩施“富硒、有机、生态”产品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助力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底板。聚焦精密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产业,持续开展科技招商,促进新型工业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谋划全州数字生活新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服务业数字化、品牌化、标准化建设,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一批高质量、受欢迎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行业服务产品。

(一)做深“土”文化

一是推进建设西兰卡普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西兰卡普轻薄化技术研究,推动类人视觉、听觉、语言、思维等智能技术在本土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二是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民族文化数字云平台”建设,集中展示民族文化与习俗,形成民族文化数据库和展示平台,以科技创新赋能,加快推动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旅产业发展。

(二)聚焦“硒”品牌

加强硒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制修订,力争主导全国硒产品基础标准制订。建立完善的高聚硒生物(特别是堇叶碎米荠和富硒藻类)硒蛋白、硒多肽、硒多糖和硒黄酮提取工艺,推进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进程。大力支持硒领域应用研究和延展产业领域发展,促进硒蛋白、硒多肽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快速发展,打造千亿级硒产业集群。

(三)延伸“茶”链条

推进茶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促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和产业一体化建设研究。推进州内茶企、州农科院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功能性代用茶研发,推广绿色种质、抗病、抗虫、抗高温、抗冻害等茶叶种植、培育技术。支持小型化茶叶采摘机械设备研发制造。

(四)彰显“凉”特色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赋能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借助新兴科技打造智能家护、云诊断、云随访、云社区等应用场景,建设康养基地,助力恩施康养产业经济发展。推进实施超聚硒堇叶碎米荠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样板。支持建设一批康养领域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五)放大“绿”优势

抢抓碳中和背景下的清洁能源科技创新机遇,全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谋划创建省部级页岩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聚力解决我州页岩气勘探开发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清洁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链“协同提效”工作研究,打破能源科技创新链管理和研究壁垒。开展电力能源与数字经济技术深度融合研究,实现多能互补、智能互动,推动综合清洁能源系统平台建设。

第四章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增强创新发展后劲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向导,推进“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加速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建设,围绕重点产业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爬梯式培育体系,联动促进同领域企业产业技术交流。完善“财政+金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创新主体技术和规模提档升级。

一、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在硒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择优精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具有行业标杆作用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企业在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育、知识产权创造及保护等方面进行创新。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传统制造业向数智化高端制造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支撑带动作用和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把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打造成为头部企业。

二、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组织实施恩施州高新技术企业“攻坚行动”,以规上企业为重点,建立动态后备库,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储备,形成“挖掘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梯次布局。加大科技招商力度,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善科技型企业招引工作机制,做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到2025年,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全省中游水平,入围全省1000家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入围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

三、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攻坚行动”,加大评价入库力度。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创建、企业管理等方面完善政策扶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和“瞪羚企业”。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公共研究开发平台和科学技术中介、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

四、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投资等方面支持科学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保险机构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发保险品种,促进新技术应用。积极推进科技金融信贷产品创新,立足州情实际,开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强化“财政+金融”双驱动,积极整合财政资源,建立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贴息奖补等金融支持配套机制,激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积极性,撬动更多银行贷款投放。大力实施“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支持州国投、州高新投成立科创基金,通过点面结合、精准推进,为全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

五、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支持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机制现代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围绕全州主导产业集群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合体、专业型研究所(公司)、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湖北省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壮大,推进湖北恩施道地药材产业技术研究院、藤茶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机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设,着力建成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综合体。

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着力提升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风湿性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能力。面向清洁能源、硒精深加工、现代烟草、绿色建材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高校院所自建或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重点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开展产业研究、组织示范应用、市场对接等活动;支持企业牵头建设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招商引进的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七、强化科技孵化平台建设

支持龙头企业、产业园区、高校院所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双创”示范基地等孵化服务平台。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转型,实现孵化服务由“企业集聚”向“产业培育”转变,打造具有恩施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加强科技孵化平台绩效管理,健全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

第五章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围绕重点产业部署创新链,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集中突破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种质资源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一、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

立足恩施“全球最大富硒生物圈”优质资源,依托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北京中医医院、湖北民族大学硒科学与产业研究院、州中心医院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州农科院等加强硒领域基础研究,为硒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加强微生物、动物、植物的硒代谢网络构建、硒蛋白生物合成及调控的分子机理、硒对细胞氧化还原调控机理、硒蛋白在细胞内的生理作用机理及硒在植物抗逆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等方面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土家族、苗族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和标准体系研究。

二、加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攻关

基于恩施州健康人群和恩施州中心医院、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的疾病患者大数据基础,开展道地药材药用植物(黄连、川贝母、木瓜等中药材)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衰老方面研究,推动世界“硒+生物医药制造业”大力发展。鼓励科研单位和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对传统中医药诊疗技术、技法进行优化创新,发展新型诊疗技术、简便诊疗方法等,鼓励企业开展名方、验方、医院制剂、民族医药筛选及开发,研制一批中药或土家族、苗族民族医药新药、医院制剂、新用途药物等。支持黄连、黄精、大黄等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绿色种植技术研发和加工技术研究。加强中药替抗产品等技术研究,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三、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实力

支持立讯精密、达翔技术、智泰科技等龙头企业与武汉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州内外高校院所深化合作,准确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机遇,面向5G、人工智能等领域联合创建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产业前沿技术攻关,促进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快速健康发展。支持湖北恩施学院与中软国际合作共建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推动“互联网+服务+农业+工业”模式向纵深发展,释放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四、支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攻关

组织开展对清洁能源相关领域课题研究,引导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清洁能源创新研发平台,推动“光、水、电”清洁能源研发及应用,构建“源网荷储”整体解决方案,精准控制用电负荷和储能资源,实现多种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提升。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识,加快推进生态环保智库建设,鼓励建设生态环保创新合作平台。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绿色技术创新活力,推进“政产学研用”多方深度融合。

第六章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实施乡村振兴

一、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技术支撑

一是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着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鉴定挖掘一批优良种质基因,加快建设现代化种质资源库。二是聚焦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测试评价和良种繁育四大环节加大技术攻关,构建保、育、测、繁分工合作和紧密衔接的现代种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种业现代化水平。三是力争湖北洪山实验室在恩施州建设马铃薯、茶叶、蔬菜等种业育种创新基地,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四是加强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领域技术攻关。

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以新兴科技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加快乡村数字化建设,促进农业机械化、替抗饲料开发等工作,探索实施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等新模式。支持企业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及抖音、头条等平台,积极探索实施“技术支撑+互联网流量+本地农产品品牌”科技助农新营销模式。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工作,创新工作机制,促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增强农业科技人才团队建设与培育,提升基层科技人员知识素养。支持州内高校院所、农业科技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星创天地,到2025年,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县市全覆盖。

三、加强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以技术创新为原动力,开展动物重大疫病控制与净化工作。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动物重大疫病流行病学、检测、监测和信息化预警等新技术研究,研发高效、便捷的病原消杀、阻断技术,构建全州生物安全防控和重大动物疫病净化技术体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持续推进马铃薯等农作物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支持州内高校院所开展有害生物致害机制研究,挖掘致死基因及分子靶标,研发农药先导化合物及新产品。

第七章  提升成果转化质效,打造一流科创长链

结合恩施州重点产业特色和优势,加快建设武陵山技术交易大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经济紧密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科研人员与孵化企业“捆绑”形成利益共同体,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完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释放技术成果转化的网络效应,形成以市场化机制运行的创新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一、加快主导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现代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富硒产业、新型工业等主导产业,建立“政产学研金”协同推进机制,完善市场化模式,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通。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求,加强新技术、新产品供给,发布一批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以需求为导向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做强市场化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加强区域科技服务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恩施州技术交易大市场,推动形成“1+9”技术交易市场网络体系,突出目标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技术交易市场化服务能力。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生态链条上的驱动作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产出机制,引导高校院所以及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围绕乡村振兴需求,加快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及时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切实增强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创新效能。

三、常态化组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活动

持续推进成果转化“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科技成果“高校行、市州行”等推介对接活动,进一步畅通信息汇交渠道,促进科研成果供需对接、信息对称。组织专家、企业家和技术经纪人开展“企业高校院所行”和“高校院所专家企业行”双向行动,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全州转化。加强州内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实战案例教学和线下实训,培养具备实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技术经纪人纳入职称晋升通道,将业绩突出的高层次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纳入州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并推荐到省里。

第八章  优化人才引育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制定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构建贯通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突出标志性成果评价。围绕重点产业,积极培育、引进优秀人才在我州组建创新团队,尤其是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领军人才,打造更多一流创新创业团队。

一、拓宽引才育才路径

全面对接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恩施州“硒谷英才”计划。组织实施恩施州重点创新团队项目,培养和集聚一批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依托外地商会、人才工作站,构建常态化的人才联络网,组织开展人才专项对接活动。精准选派一批州级“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积极争取国家“三区人才”、“科技专员”、省“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等到我州开展服务。

二、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破除“四唯”不良倾向,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支持事业单位设置创新型岗位,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或离岗创新创业。建立高校、科研机构绩效工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水平,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三、完善高端人才服务保障

将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纳入全州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高品质人才公寓。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超市功能,全力提供人才落户、人事代理、档案保管、证照办理、税务经办、项目申报、创业孵化、投融资等方面的高效便捷服务。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绿色通道,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职称评审、社保优待、医疗保健、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服务。

四、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坚守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民”的目标、“科技”的属性、“特派”的特色,全力服务“三农”,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为推动我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制定出台州级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提高企业需求与科技特派员从事专业的契合度,提升选派质量。建立健全以需求导向的选派机制,把基层企业、经营实体和农民的需求作为科技特派员选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自上而下的“派”改为由下而上的“选”,为企业和县、乡、村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科技服务指导。

五、推进科普事业纵深发展

着力构建科学普及创新发展新机制,明确创新科普工作方法,加强科普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实现传统科普渠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形成大科普格局。推动科创和科普工作的融合,将开展科普活动作为科研项目任务和课题验收的重要内容,有序进行科技志愿服务行动和平战结合常态化应急科普宣传,引导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热爱和从事科普工作。按照“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要求,推动全州科普工作。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科技志愿服务队,壮大科普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的科普主力军作用。持续推进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相关主题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实现到“十四五”期末,全州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1%以上。

第九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一、优化科技项目遴选机制

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科技项目遴选、经费分配、成果评价机制,推动建立与各产业创新需求相对接的会商机制,建立产业目标导向的项目库。采用“揭榜制”“赛马制”等激励机制,统筹推进科技项目机制改革。对全州主导产业集群技术需求、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进行快速规划、评审、立项、审批、评估和监管,推进政府全链条一体化组织服务及实施,针对重点领域技术“瓶颈”,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有效集聚和整合优势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

二、精简科技项目管理流程

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方式、科技评价机制,大力精简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评审、公示、实施、考核、验收等流程。避免重复性检查和评估,减轻科学技术人员项目申报、材料报送、经费报销等方面的负担,保障科学技术人员科研时间。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加快推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和既有平台的技术及流程迭代,实现科技项目申报、评审、公示、监督的公平公正和项目管理流程优化,让科研人员将精力聚焦科学研究,实现科研人员“科技立项不求人”,提升科研管理服务和项目质量。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进一步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潜心研究,激活科技创新内生动力。认真执行部门预算批复前项目资金预拨制度,保证科研人员及时使用项目资金,允许在研期间的项目资金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松绑”政策措施,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科技伦理管理制度,遵守科学研究活动管理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第十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科技战线党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引领作用。加强规划实施宏观管理,全州各级各部门依据规划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工作部署,做好与规划思路和目标的衔接,做好规划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做好重大事项的协调跟进。各县市科经局、恩施高新区科经局要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实施指导及协调服务,为全州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1次科技创新工作汇报。州推进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要加强整体谋划、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州直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强化工作协同,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强化考核督查,将科技创新重点指标纳入各县市、恩施高新区年度责任目标考评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强化科技创新任务落实督办制度,定期通报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完善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国家、省、州科技法规和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紧跟前沿发展趋势加快政策迭代更新,加强创新链政策各环节的协调,构建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研发激励、金融服务等政策法规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二是加大创新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宣传,为高校院所、企业做好政策解读。及时了解企业技术研发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支撑,做好资源对接。丰富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将宣传科技创新创业政策法规制度化、常态化,让更多人了解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参与科技创新,形成以科创为荣的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三、加强资金保障

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利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科技资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等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州财政统筹资金支持全州科技创新工作,各县市、恩施高新区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保障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稳定提高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严禁挪用、占用科技项目资金,确保科研任务顺利实施。

二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规范财务管理和投入统计,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奠定基础,支持企业不断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促进企业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州财政逐步加大州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支持高新产业发展、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三是拓展科技投入渠道,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应用信用贷款、科技专项贷款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对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增信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州、县市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着力支持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数字产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逐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附件:1.恩施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预期性指标

      2.恩施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清单

附件1 

恩施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预期性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完成情况

2025年

工作目标

备注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65

7

当年数量

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投入占GDP比重

%

0.2(预测)

0.5

当年数量

高新技术企业

62

700

三年有效期内累计数量

科技型中小企业

111

700

当年数量

州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

113

200

累计数量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0.88

1.15

当年数量

技术合同交易额

亿元

7.45

20

当年数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

%

22

50

当年数量

附件2

恩施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承担主体

项目内容

地点

项目总投资

(万元)

项目建设期限

1

武陵山技术

交易大市场

恩施州科技局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疏通企业与高校院所信息壁垒。提升恩施州区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与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对接,形成开放协作、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技术转移体系。

恩施市

100000

2021—2025年

2

湖北民族大学硒科学与产业研究院

湖北民族大学

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硒科学与产业研究院,以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为基础,网罗全球硒研究的顶级智库,开展硒科学与硒产业发展研究。秉承“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以科技研发为核心,以产业带动为目标”的宗旨,将恩施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恩施市

1800

2022—2024年

3

恩施高新区

双创中心

恩施州高新投资开发有限

责任公司

占地123亩,建筑面积160000平方米,建设小微企业孵化平台、企业服务中心、人才公寓、人力资源培训及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企业总部等,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

恩施高新区

100000

2022—2025年

4

恩施鲲鹏

中心

湖北恩施学院

支持湖北恩施学院与中软国际合作共建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通过打造鲲鹏产业基础实验室、领先的在线教学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案例库、一流“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园区和示范性创新创业基地。

恩施高新区

600

2021—2022年

5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恩施生物产业园

恩施高新区

以恩施生物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信息共享与技术协作机制,嫁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技术和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字号”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挖掘全州生物资源优势,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提档升级。

恩施高新区

13119

2022—2025年

6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立讯精密工业(恩施)有限公司、达翔技术(恩施)有限公司等制造型企业

将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制造过程深度融合,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对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评价,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普及。

恩施高新区

10000

2022—2025年

7

硒辅助治疗

肿瘤临床研究项目

北京中医医院

与北京中医医院合作开展“硒辅助治疗肿瘤临床研究”,促成北京中医医院关于硒辅助治疗肿瘤临床研究科技项目落地。

恩施高新区

300

2021—2023年

8

恩施高新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联合实验室项目

中科院上海

生命科学院

在“硒与人体健康”领域展开基础研究,共建国家级硒研发平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制定涉硒健康标准体系,为硒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恩施高新区

500

2021—2023年

9

恩施高新区

富硒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研究中心

恩施高新区

突破新型选育和改造、发酵工程优化以及现代生物分离提取技术,推进新型聚硒微生物菌种开发,重点发展具有营养功能、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等特定功效的真菌补硒产品。

恩施高新区

50000

2022—2025年

10

农博园科技

创新中心

州农科院

按照“一中心一园区三基地”规划,即一个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三个农业科研基地,加快建设进度,为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科学普及、科技培训打造更优的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我州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硒产业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恩施高新区

42800

2021—2023年

11

国家硒技术

创新中心

湖北国硒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

由湖北国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武汉轻工大学、长江大学、江南大学、湖北省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及州内外硒企业,共同建设湖北省富硒技术创新中心,并力争创建国家级硒技术创新中心,加强硒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硒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硒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恩施市

5000

2021—2025年

12

集萃生命

科技产业园

利川市常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生物医药试验基地和产业转化平台。

利川市理智坳社区良种场1路

16500

2020—2023年

13

建始县硒食品

精深加工

产业园

建始县工业园

依托业州镇晓姚食品公司、枸杞珍酒业公司、食达好食品公司、天天佳生物科技公司等,在高坪镇花园村建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园。

建始县

高坪镇

5000

2021—2025年

14

巴东经济开发区电商产业园服务系统建设项目

野三关电商

产业园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巴东经济开发区电商产业园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及信息渠道网络,实现职业介绍业务办理服务网络化,建设各类基础性人才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建设人才供求信息网络,提高电商产业园市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通过采购部署智能触控一体机设备,实现自助办理相关业务。

巴东县野三关镇创业路1-1号电商产业园大楼

7302

2020—2022年

15

智慧旅游综合运营服务平台

巴东县政务局

为游客提供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的旅游信息服务。构建商家、游客能充分沟通、互动,涵盖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商务的多语种综合旅游服务平台。以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链子溪原生态文化旅游区、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寇准文化公园、清江风景旅游区、巴人故里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景区为试点,逐步推动智慧景区建设,引领旅游业提质增效。建设基于智慧城市的巴东旅游行业管理体系,实现旅游行业数据共享,强化旅游行业监管。

巴东县

1500

2020—2023年

16

宣恩县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

宣恩县

工业园区

建设宣恩县中小企业孵化园。

宣恩县椒园

生态产业园

15000

2022—2025年

17

宣恩县众创

空间、科研研究院、博士

工作站项目

宣恩县科经局

有效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应用创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着力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宣恩县

300

2022—2025年

18

唐崖茶研发

中心

咸丰县

农业农村局

新建研发中心实验楼;引进茶叶规范化种植、加工、设备设计人才20人(含柔性引进);添置各环节、各类别实验设施设备;建立研发中心与企业、政府合作体制机制。

咸丰县

1500

2022—2025年

19

咸丰县农作物科技创新中心

咸丰县

农业农村局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平台),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优质良种资源选育、品种评价筛选、优质高产栽培、绿色生态防控等领域的研究与技术推广。

咸丰县

5000

2021—2025年

20

生物医药

产业园

来凤中城实业

有限公司

项目规划占地520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853.65平方米。引进生物医药类公司,为其提供科技项目支撑。

来凤县桂花树工业园区

19200

2022—2023年

21

硒食品精深

加工产业园

恩施州来凤

科隆实业有限公司

新建硒食品加工厂房、仓库、冻库、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购置设备30套(台)。在硒食品精深加工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来凤县桂花树工业园区

11200

2022—2023年

22

藤茶产业

研究院

来凤县藤茶局

创建省级藤茶产业研究院,与高校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按照创建标准添置食品检验、加工试验装置。新增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创建省级藤茶开发实验室,与高校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按照创建标准建设GMP共享厂房。

来凤县桂花树工业园区

1500

2022—2024年

23

八峰药化氨基酸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

依托省内的高校院所,引进人才、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制定创新激励措施,建立氨基酸发酵技术平台,利用高校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开展协同创新,以提升八峰药化公司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八峰药化发展和鹤峰生物医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鹤峰经济

开发区

1200

2023—2025年

24

湖北鹤峰有机茶产业技术

研究院

鹤峰县人民政府、湖北省鹤峰鑫农茶业

有限公司

与国家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成立有机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有机茶基地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不断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能力。

鹤峰县

走马镇

2000

2021—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