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恩施州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栏目: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01-17
恩施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恩施州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恩施州政办发〔2022〕3号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恩施州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

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恩施州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恩施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月17日

恩施州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录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4

一、发展基础........................................4

二、问题与挑战......................................7

三、发展机遇.......................................10

第二章  总体要求......................................12

一、指导思想.......................................12

二、基本原则.......................................12

三、建设目标.........................................13

第三章  主要任务......................................15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夯实应急管理基础..............15

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8

三、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增强灾害抵御韧性................20

四、加强队伍设施建设,提升应急救援效能................22

五、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增强创新发展动能..............25

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基层应急能力..............27

七、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提高全民安全素养................28

第四章  重点工程项目..................................31

一、州“一中心两基地”暨州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工程.........31

二、“智慧应急”建设工程...............................32

三、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33

四、绿色智能安全生产示范工程.........................34

五、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35

六、自然灾害综合治理工程.............................36

七、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创建工程.....................38

八、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38

九、城乡消防站建设工程...............................39

十、应急科普场馆建设工程.............................39

第五章  保障措施......................................40

一、加强组织领导.....................................40

二、加强经费保障.....................................40

三、加强考核评估.....................................40


恩施州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基本完成了全州应急管理领域“十三五”相关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组织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根据《恩施州机构改革方案》,2019年,将原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州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职责,州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州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防治、州水利水产局的水旱灾害防治、州畜牧兽医局的草原防火、州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州人民防空办公室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州国土资源局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州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整合,组建州应急管理局,作为州政府组成部门,全州2市6县应急管理局组建到位并正式运行,实现了从单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向涵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全灾种、大应急”格局的转变。调整优化州、县(市)两级“三委三部”议事协调机构,成立了17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初步形成了全新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二)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健全。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州委编办印发《关于重新调整和明确州直相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在部分领域职能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由州应急管理局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品、工业、消防、校园等17个专项安全监管领域分别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明确州应急管理局与相关部门在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震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职责分工。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制定《恩施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实施细则》,印发《州委办公室州政府办公室关于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通知》,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出台《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及行业部门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把安全生产纳入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健全“四级五覆盖”责任体系。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全省率先出台消防联勤联动工作制度,与消防、武警、公安建立军地联合应急救援体系;与恩施军分区、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建立会商研判、协调联动机制,水利、水文、气象、自然资源等31个州直部门(机构)和8个县(市)与州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视频会商,统一指挥应对的应急救援机制在磨合中逐渐成熟。

(三)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稳步提升。积极推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纳入社会治理网络化管理和“智慧恩施”建设,实现了企业隐患自查自报自治。印发《恩施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导全州各级各部门围绕2个专题、21个重点领域、4项重点行动、2项重点工程,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全州正常生产建设煤矿、地下非煤矿山、年产50万吨以上中型露天矿山、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视频监控全部接入州应急指挥中心平台。以“铁手腕、铁面孔、铁标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共检查企业8.1万余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6万余处,其中州级挂牌督办48项,整顿不符合国家政策及开采条件的矿山企业98家。“十三五”期间,全州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01起,事故死亡人数378人,年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77,分别比“十二五”期间下降了48.8%、18.2%和51.3%,石油天然气、化工、轻工、冶金、有色、纺织、烟草、商贸、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渔业船舶、农业机械等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州坚持“一盘棋、一张网、一张图”的发展理念,强化信息融合共享,推动恩施州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平台、水文实时信息查询系统、气象决策辅助系统、智能森林防火预警系统、森林防火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等关键数据系统平台接入运用,初步建立了州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信息支撑体系。建成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唯一的卫星固定站,实现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维应急通信保障,组建通信保障队,完成通信保障“1+3”编组。全州302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已责任到人,完成188处小型排危除险项目和32处大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旅游景区75个地质隐患已基本整改到位。全州现有消防救援队伍、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队伍72支,队员4173名,主要救援队伍已配备大型专业防汛抢险设备,在2020年全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比武竞赛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职业技能竞赛中,分别取得团体第一名、第三名。有效处置了2019年“8· 4”躲避峡山洪和2020年“7·17”恩施城区内涝、“7·19”沙子坝滑坡等自然灾害,特别是在应对处置“7·19”沙子坝滑坡灾害实践中,形成通讯、供电、交通、医疗、后勤保障等固定编组,被省应急管理厅评价为自然灾害处置成功经典案例,报请应急管理部研究并向全国推广。全州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建设,共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69个,其中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18个。

二、问题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全州安全生产形势仍处于爬坡过坎期,自然灾害防治任务仍很艰巨,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所带来的深度影响,恩施州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应急管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加。

(一)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防控任务艰巨。恩施州是全省唯一的煤矿生产区,是烟花爆竹主要生产区,全州有18家煤矿、129家非煤矿山(其中16家地下矿山)、1135家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同时山区道路崎岖,道路交通情况复杂,桥梁、隧道多,交通事故多发。“十三五”期间共发生道路交通运输事故271起,死亡225人,分别占全州生产安全事故的67.6%和59.5%,潜在安全风险大。二是自然灾害多发易发。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地表深切、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区域地质环境脆弱,降雨汇流时间短,极易造成洪涝、滑坡等灾害,2市6县均处于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查明的列入“四位一体”管理的地质灾害点多达3029处,加之近年来,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暴雨中心众多,局地强降雨等极端气候频现,山洪、城市内涝和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灾害防治压力较大。2020年先后发生21次风雹、低温冷冻、暴雨洪涝、山体崩塌等较大自然灾害,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9.0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全州森林面积15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0.14%,且村民房屋、田地与森林之间犬牙交错,农事、祭祀用火多,森林防灭火形势严峻。

(二)新生风险不断涌现且交织叠加。一是高速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增多。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高层建筑、危旧房屋、玻璃幕墙、电梯设备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突出,安全监管难度增大。二是新技术新业态风险大量涌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广泛应用,加之恩施州旅游景点多,网红景点增长迅速,与之相关的玻璃栈道、观光平台、漂流项目、旅游包车、流动加油车、乡村“农家乐”、农村客栈、城市民宿以及户外探险、攀岩、冰雪项目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游客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可知、不可控的风险大量显现。三是各类风险交织叠加。自然和人为致灾因素相互联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各类灾害事故相互交织,连锁效应、叠加效应、放大效应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原生灾害极易伴生诱发次生灾害并形成环环相扣的灾害链。

(三)应急管理基础依然薄弱。进入新发展阶段,全社会对依法应急、科学应急、精准应急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州应急体系建设时间短、基础弱、底子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指挥体制和管理机制有待理顺。“三委三部”办公室牵头抓总、综合协调职能有待加强,应急管理部门与行业部门之间责任界线有待明晰,协调联动机制有待健全。二是基层应急能力亟需提升。县(市)应急管理部门缺乏业务技术支撑,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缺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装备的问题突出。三是应急救援力量及装备有待加强。普遍存在着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数量少、运行困难以及战斗力不高、能力不强、专业不精、“硬核”装备不足等现实问题。四是应急基础能力建设亟待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库、“空天地”一体的应急指挥网络、自然灾害监测站点、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等应急设施和信息化手段亟待加快建设和完善。

三、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恩施州加快建设“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和“大生态、大旅游、大交通、大产业”,总体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突破期、基础设施升级期、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期、社会治理完善期、乡村振兴加速期、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创建期“六期叠加”的新特征,应急管理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制度,对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当事方的责任。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系列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监管责任,为应急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十四五”期间,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将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领导指挥体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建设,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恩施州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指挥体系、协同机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将在体制机制改革中日趋合理,基层应急能力不断增强,工作效率、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全灾种、大应急”的格局加快形成,为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统一指挥、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体系,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推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新冠肺炎疫情提升了全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推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疫后重振和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恩施州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被纳入“十大工程”。后疫情时代,全省上下更加重视应急体系建设,将推动应急管理迈上新台阶,恩施州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应急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大机遇。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指示批示、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安排,结合州委、州政府建设“大生态、大旅游、大交通、大产业”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进恩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聚焦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三大板块,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应急救援救助能力、人才科技支撑能力、基层应急能力、共建共治共享能力等六种能力,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五个恩施”、服务恩施绿色崛起、谱写新时代恩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以人为本。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供保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精准治理。树立底线思维,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把工作重心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强化精准治理,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精准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

坚持依法应急,强化社会共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度、标准体系,深入宣传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消防法》《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系列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应急、按章运行、严惩违规,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水平,确保全州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良性循环。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应急治理,筑牢防减救灾的人民防线。

三、建设目标

2025年,全州“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应对全灾种的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恢复重建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各项主要指标稳定下降,推进恩施州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平安恩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州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核心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

“十三五”情况

“十四五”

预期值

指标

性质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22.7%

下降15%

约束性

2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47.1%

下降33%

约束性

3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2.74%

<2.7%

预期性

4

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

26306

<25000

预期性

5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1.37%

<1.5%

预期性

注:根据省指标测算基准要求,第1、2项“十三五”情况为2019年与2015年的比

值,“十四五”预期值为2025年与2019年的比值;第3、4、5项“十三五”情

况为2016年至2019年的平均值。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夯实应急管理基础

(一)健全领导指挥体制。成立(调整)州、县(市)两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按照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应急委及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和工作机制。强化应急委对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强化应急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建立健全应急办与本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应急委各成员单位的协调联动机制,构建统一指挥、权威高效、反应灵敏的应急指挥体系。强化专业指挥,按照“上下基本对应”原则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救援、抗震救灾等指挥体制机制,构建上下贯通、分工明确、衔接有序的工作体系。完善前进指挥所与属地指挥机构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现场指挥官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置首席专家制度。全面建成恩施州应急管理保障服务中心、县(市)应急指挥中心和指挥平台,并实现上下联通。

(二)完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系统党的领导,完善州、县(市)两级应急管理部门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坚持由担任本级党委常委的政府领导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定期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完善减灾委、安委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运行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明确应急管理与水利、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在事故预防、灾害防治、抢险救援、物资保障、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完善联席会议、会商研判、协调联动和信息互通机制。强化军地协同,进一步完善恩施军分区、武警支队、地方民兵参与抢险救灾的程序方法,建立军地联训联演、联合搜救、联合保障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区域协同,加快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按照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和恩施“一核支撑、两翼并进、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宜荆荆恩”城市群、武陵山区、清江流域等区域重大风险的联防联控,建立灾情速报、资源共享、联合救援等应急联动机制。根据国家或省有关文件,推进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对全州应急管理系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建立符合应急管理特点的待遇保障制度,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政策,落实应急管理部门津贴补贴、医疗救治、心理健康、疗养、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优待优抚政策和应急救援专项补贴,提升应急管理队伍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

(三)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行政处罚法》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国家和省应急领域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的落实,进一步健全法制审核、执法规则等制度,建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制度,以法规制度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法治化水平。积极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消防执法改革政策文件,整合优化应急管理系统执法职能。深化应急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落实行政审批“四减”要求,统筹做好“一事联办”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管理。鼓励社会机构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应急管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四)压实应急管理责任。强化属地监管责任。明确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应对事故和灾害的责权划分,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监管责任,落实“三个必须”,明确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管责任,进一步理顺和细化各部门安全生产、消防、防汛抗旱、地灾防治、森林防灭火等工作职责,防范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监管盲区和失控漏管问题。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安全生产责任险等相关规定,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将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同时列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落实企业全员全岗位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应急管理巡查考核、年度述职制度。推动化工园区、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严格责任追究。将安全生产、消防工作、森林防灭火、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等纳入对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考核内容并加大考核权重。编制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健全“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机制。健全灾害事故直报制度,严肃追究瞒报、谎报、漏报、迟报责任。定期开展较大以上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回头看”。

(五)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加快编制修订州、县(市)两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强化重要目标、重大活动、重大基础设施应急保障预案编制,全面落实化工园区、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预案衔接。加强预案演练和评估,明确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演练的规模、方式、程序和频次,突出“双盲”演练,检查评估预案执行情况和执行实效。

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项目和矿用、消防等特种设备安全准入管理。加强全域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安全风险和等级,建立生产安全风险数据库和隐患分布“一张图”,实行分级分类管控。继续实行重大事故隐患逐级挂牌督办、及时整改销号和整改效果评价。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加强恩施市白杨坪产业园(化工区)项目建设运营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稳步推进落实《恩施州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危化品企业搬迁入园工作,全州重大危险源和烟花爆竹生产批发企业全部接入监测预警系统。十四五末,在役化工企业安全设计诊断复核率达到100%。

(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整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综合交通、城市建设、消防、城镇燃气、民爆、特种设备、旅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排查整改隐患,督促企业严格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推进矿山管理规范化建设,完善“一矿一策”、“三个一”包保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非煤矿山企业无证私挖乱采行为,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和非煤矿山。继续开展“安全专家查隐患”活动,深化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油气长输管线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深入推进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档升级,有序推动全州涉及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企业达到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开展涉氨制冷、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动规模以上重点企业达到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加强城市安全管理,严厉打击建设领域未批先建、挂靠资质、层层外包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等行为,以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城镇燃气安全为重点,持续深化加油站、加气站、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老旧小区、新建小区、人员密集(聚集)场所等重点区域和部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进打通“生命通道”工程,严密防控“三合一”场所火灾风险。推动景区安全评估全覆盖和隐患问题清零。加强充电桩、网红景区玻璃设施、充气游乐设施、农村客栈、城市民宿等新生风险安全整治,研究解决监管空白和监管缺失问题。加强农村公路危桥、乡镇渡口渡船隐患整治,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455”工程特别是临水临崖、坡陡弯急的“村村通”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建立国省道、高速公路省、州级视频监控卡口系统,提升全州国省道干线、农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

(三)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组建州、县(市)两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实现乡镇安全生产执法中队派驻全覆盖,厘清执法管辖权限,明确监管执法职责、执法范围和执法重点。加强应急执法力量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配备执法装备、服装、标志和车辆。严格实施执法人员凡进必考、入职培训、持证上岗和定期轮训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检查、督查、暗查暗访等监管执法机制,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健全分类分级差异化执法,积极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交叉执法,实施精准执法,建立并落实行业部门执法典型案件报送制度。创新执法方式,大力推进“互联网+执法”,继续推行“三实行三推行”,探索实施远程执法、智能执法。综合运用行刑衔接、通报、警示、约谈、曝光等措施,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三、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增强灾害抵御韧性

(一)加强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深入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全州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等级的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分类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开展灾害情景构建,加强对致灾风险、承灾体脆弱性、灾害链特征等分析评估。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组织开展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数据库。开展涉水景区、山岳景区、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等气象灾害高影响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对山区公路沿线、重要施工现场、旅游景区、网红景点、学校、人口密集区、移民迁建点、农民切坡建房等地质灾害重点部位开展重点摸排,做到隐患摸排全覆盖,对摸排出的问题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开展地震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分析掌握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落实森林防灭火“十个到位”和“八个强化”工作要求,强化火源防控、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切实管住野外火源,防范森林火灾发生。强化普查结果的应用,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尽快推动普查数据应用于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实践。

(二)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省监测网络,完善“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监测感知网络。加强重点行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实现气象灾害易发区、监测盲区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全覆盖,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实现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8%。加强水文站点建设,完善空白区水文信息,重点加强涉水旅游景区、中小河流重要人口聚居区、城市水文站网建设和警戒水位研究。优化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对重点隐患区开展综合遥感区域监测并开展地面核查,对受威胁3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分级分类全覆盖监测。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林火卫星遥感等技术,建立和完善山洪、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重点领域风险监测系统和数据传输服务系统,推动建设城市防洪排涝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重大灾害隐患在线动态监测。建设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完善跨部门、跨地域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共享、发布机制,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强化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力,特定区域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手机短信公众覆盖率达到100%。

(三)加强自然灾害综合治理。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城乡防洪排涝整治、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地震易发区的居民小区、大中小学校舍、医院、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电信网络、危化品厂房等设施抗震加固工程建设。推进对危害公共安全,威胁人数达到500人及以上、且难以实施避险搬迁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分期分批实施治理,对不宜采用工程治理的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居民点,结合生态功能区人口转移、乡村振兴等推进避险移民搬迁。加强A级旅游景区地质灾害治理,排查整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加强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恩施航空护林站和县级护林站(点),推动防火应急道路网、林火阻隔系统建设。

四、加强队伍设施建设,提升应急救援效能

(一)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恩施州消防救援队伍由应对单一灾种向多灾种、综合性救援队伍转型发展,加强政府专职消防员和农村志愿消防员招录和保障,探索建立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动态补充机制以及与政府专职消防员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中心村、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支持州矿山救护中队向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发展,配备先进救援装备。支持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建设州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加大投入,充实一线扑火队伍力量,加快推动全州8个森林火灾高风险行政县(市)各建设一支森林防灭火专业队伍。推动县(市)、国有林场和乡镇(街道)根据灾情特点分别建立不少于50人和20人的兼(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各类工业园区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煤矿、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按标准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发展社会应急力量,加快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多渠道保障模式。推动构建地方民兵应急力量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演练,提升战斗力。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保障应急救援队伍有序运行。

(二)强化航空救援能力。积极推进全州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建设完善低空飞行空中应急通道,布局建设保障基地、保障站和直升机临时起降点,争取纳入全省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试点。组建航空应急救援机队和专业救援队伍,推进航空灭火应急起降点试点建设和无人机巡护侦查系统建设。积极引进航空企业并组建航空救援队,健全航空应急救援市场化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参与建设、共同使用航空应急资源。强化队伍装备配备和航空应急救援训练演练。持续完善应急救援空域保障机制和使用管理机制,实现航空应急救援响应30分钟内起飞。

(三)加强救援救助设施建设。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推进集物资储备、装备管理、队伍配备于一体的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支持恩施州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州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按照就近调配、快速行动、有序救援的原则,在利川、鹤峰布局建设2个州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推动县(市)在事故灾害易发区域建设危险化学品、地质灾害、森林灭火、水域、地震等专业性应急救援基地。推动矿山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一批小型应急救援基地。推进大型企业、工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区域(单位、场所)结合自身实际和危险类型建设一批特色应急救援基地。加强城乡消防救援站建设,完善消防战勤保障体系。加强城乡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在人口密集区建设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鼓励县(市)、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人防工程、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一批符合民族文化特色的应急避难场所,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的供水、供电、广播、消防、卫生防疫等生活服务和应急设施。

(四)强化应急物资保障。积极推进恩施州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建设,实现全州应急物资的存储与调度,同时具备省级应急物资代储条件。完善现有州中心库和县级库的物资储备功能,依据有关标准,采取新建、改扩建、共建共用、租赁等方式,在8个县(市)各建设一个县级综合性或专业性应急物资储备库,推动在88个乡镇(街道)各建设一个救灾物资储备点。充分发挥在恩大型企业等社会机构物资储备库功能,完善代储、联储等市场化机制。实行实物储备、协议储备、产能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健全州、县(市)应急物资分级采购、紧急采购、储备和代储机制。结合当地灾害事故特点,按照满足本行政区域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应急物资保障需求,科学调整物资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强化动态补齐。建立协议储备、产能储备企业清单,加强动态管理。加快州应急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做好省级代储物资和州级借库存放物资管理,积极推进应急物资储存、调拨与配送数字化、科学化、规范化。强化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加强应急运力储备和紧急运输绿色通道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及救援人员运输车辆优先通行机制,完善调运经费结算方式。鼓励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等根据建议清单储备应急物资。完善应急物资捐赠、调拨、使用机制,规范捐赠应急物资管理。

(五)加强灾害救助重建。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自然灾害救助制度体系,建立与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特点相适应的自然灾害救助标准调整机制,统筹做好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和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确保在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救助率达100%。健全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充分考虑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加强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积极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灾后恢复重建。

五、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增强创新发展动能

(一)加强应急人才培训培养。扎实开展“集中学讲”活动,积极组织应急管理干部专业培训。把应急管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必修内容,每3年对县(市)党政分管领导培训一次。采取委托培养、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应急管理干部队伍专业人才比例,州、县(市)应急管理部门干部业务知识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80学时,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干部每人每年不少于60学时,2025年底前州、县(市)两级应急管理部门专业人才占比不低于60%。实施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特种设备、金属冶炼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从事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认证,推动化工园区和高危行业企业新增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全覆盖,强化现场实操培训。充实完善应急管理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指挥决策、安全检查等方面的专业咨询作用。加大对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和考点的监管力度。

(二)提升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加大国家、省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力度,按要求做好信息报送、数据接入工作。加快推进恩施州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领域监测预警系统以及“智慧应急”试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系统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实行远程实时监管。建设全州应急资源数据库、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和消防实战化指挥平台,推动省、州、县(市)以及武警、消防、气象、水文、水利、地灾、农业等军地有关部门应急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应急决策信息支撑能力。加快推进恩施州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推广多维度灾害智能监控预警系统,提高全方位灾害预警水平。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灾害事故信息获取、模拟仿真、预报预测、风险评估、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应急通信与后勤保障能力。

(三)加强先进应急装备配备。支持应急装备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逐步提高新技术、新装备在安全生产监管、监测预报预警、综合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保障等方面的运用。加强州、县(市)两级应急管理部门装备配备,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装备达标率达到100%。加强州“1+3”应急通信保障队和各县(市)消防救援队伍新型应急指挥通信技术装备配备。根据救援队伍专业特点,加强智能无人机应急救援装备、专用工程抢险救援装备、自然灾害特种救援装备、森林灭火装备、地下矿山抢险救援装备等常规装备配备,加强地下空间、高层建筑灭火、隧道、水域、山岳、地震救援等先进专用装备配备。按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试行)》,配齐个体防护、执法保障、测量侦检、行业监管等执法装备。鼓励地方民兵完善应急装备配备。充分利用省级应急装备与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全州应急救援装备入库、采购、配备管理。

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一)夯实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优化州、县(市)两级应急管理系统部门设置,配齐配强人员和办公设施。推动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明确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加强工作经费和交通保障。积极推进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推进乡镇(街道)开展以一个应急管理机构、一支救援队伍、一个物资储备点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建设,推进村(社区)开展以有专(兼)职人员、有救援队伍、有应急广播、有信息员、有经费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五有”标准化建设。推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应急服务站(点)或依托现有机构完善应急服务功能。实施综合减灾示范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创建工程,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强地面巡查巡护系统建设,推动基层灾害信息员、森林防火巡护员、群测群防员、安全生产网格员和气象信息员等“多员合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依托村组干部、在家党员、基干民兵、公益岗位人员等基层力量,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二)加强农村应急保障能力。以安全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在农村规划中,重大基础设施、连片居民区建设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加强山区特别是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交通道路建设,提高抗损毁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农村住房灾害设防标准,提升防灾抗灾能力。推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民居抗震加固和搬迁避让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和森林防火“云广播”工程,实现全州应急广播终端行政村全覆盖,打通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和救援时效。加强农村自建房施工改造、老旧房屋拆除、农村道路交通、溺水、用电、消防、取暖等重点领域,以及学校、敬老院、车站、商场、乡村旅游片区、休闲农业“打卡地”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七、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提高全民安全素养

(一)加大应急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消防安全宣传日、安全生产施州行、应急管理普法竞赛等活动,将安全元素充分融入社区公园、广场等,推动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科普知识宣传、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灾害风险预警常态化。推进防灾减灾、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升全社会安全素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疏散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持续加强“五不漏、六个一”森林防火宣传。支持州、县(市)、乡镇(街道)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体验、安全文化知识宣传等应急科普教育警示场馆,构筑基层应急宣传阵地。在城市和农村,围绕综合减灾示范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应急科普知识宣传。

(二)完善市场参与机制。督促州内监管行业中介机构进驻中介服务网,鼓励在我州开展相关业务的州外中介机构在我州开设分支机构,加强中介机构监督管理。落实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物资装备征用补偿、社会资源应急征用补偿、救援人员人身保险和伤亡抚恤等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相关政策制度。摸清社会应急力量资源,制定动员方案,建设社会动员信息发布平台,规范社会力量管理。健全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作用,推动志愿服务资源下沉,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推进应急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加强社会应急力量的共训共练,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逐步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应急工作格局。在高危行业领域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健全安责险奖补机制。发展巨灾保险,探索推行灾害民生综合保险。

(三)加强舆情引导应对。规范舆情应对,健全灾害事故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机制,推动应急、宣传、网信、公安等相关部门或机构协同开展舆情引导应对工作。严格执行新闻宣传事前审核机制,规范灾害事故新闻发布、网络及社会舆情应对等工作流程,守住舆情阵地。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应用,实时监测舆情、科学研判灾情、积极正面引导,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强化信息发布的专业性、精准性、权威性。

第四章  重点工程项目

一、州“一中心两基地”暨州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工程

恩施州应急管理保障服务中心(州备灾中心、湖北省航空救援中心恩施基地)。重点建设指挥中心、安全生产监控中心、会商研判中心、中心机房、值班室等,具备灾害事故应急指挥调度、会商研判、监测监控、值班值守等功能。

恩施州应急物资储备基地。重点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库房(含民兵应急装备器材库)、辅助用房、办公管理用房和相关配套设施。实现应急救援物资调度、存储及救援设备维修、分拣、装运、保养等功能,具备省级应急物资代储条件,具备与州级矿灾、危化品事故、防汛抢险、森林消防等灾害事故特点相适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存储和调配能力。

恩施州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州民兵训练基地)。重点建设基地培训楼、消防站房、宿舍等,包括烟热训练区、燃烧训练区、火幕训练区、心理行为训练区、工程坍塌事故处置训练区、油罐火灾事故处置训练区、公路交通事故处置训练区、高空山岳救援训练区、坑道救援训练区、水域救援训练区、无人机训练区等功能区,以及障碍、投弹、战术基础等民兵共同科目训练场地(不含轻武器射击场)和部分专业训练教室,实现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岗位集训、灭火救援模拟训练、大型综合演练、火灾原因鉴定、消防装备检测维修、民兵训练、地方消防力量教育训练、社会消防宣传培训等功能。

二、“智慧应急”建设工程

恩施州综合应急指挥平台。重点建成“一厅一系统一网络”,即指挥大厅、恩施州综合监测预警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和应急通信网络,承担州委、州政府应对较大以上灾害(事故)总指挥部任务,为指挥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基础支撑。建设指挥大厅、值班室、会商室等核心功能区,配备显示终端、视频会议系统等软硬件设备设施;建设恩施州综合监测预警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接入各类应急监测预警信息,实现与县(市)应急指挥平台和相关部门专项应急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应急通信网络,在指挥信息网、政务外网四级联通的基础上,建设窄带无线通信网,解决极端条件下的通信问题,形成“空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保障现场通信无缝对接。

县(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全面建成县(市)级综合应急指挥平台。重点新建或改扩建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和附属设施、应急指挥调度会商和视频会议系统、综合监测预警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等。

“三系统一平台”。建成高危行业风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全民覆盖的社会动员信息发布系统和智慧应急综合应用平台(恩施州应急管理行政审批暨政务服务管理平台)。高危行业风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重点实现危化品生产和储存、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生产批发企业,以及冶金煤气、涉氨、涉粉尘爆炸等企业风险在线智能监测预警;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重点实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防控、救援处置等信息全面汇聚和共享;社会动员信息发布系统重点实现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全面覆盖、精准覆盖,保障特殊时期社会力量应急动员和应急物资筹措捐赠全链条畅通。智慧应急综合应用平台重点实现全州应急管理审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并与其他州级政务服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恩施州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智慧消防管理系统建设。县(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统建的应用系统,重点开展感知网络联网和应用系统对接集成。

三、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

航空应急救援基地。积极推进恩施州航空应急救援试点建设,依托恩施机场建设州级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和航空保障基地。推动在利川、咸丰、鹤峰建设3个航空保障站,配套建设机库和小型应急物资仓库。在全州各县市及乡镇的地质灾害频发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地区、城市商圈、大型综合体、交通要道沿线、学校、医院、重点企业、A级旅游景点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基地等建设或划设100个符合安全标准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

应急救援训练演练基地。在利川、巴东、宣恩、鹤峰、咸丰等地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应急救援及训练演练基地。推进利川市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应急救援训练场馆、室内车库、文化长廊等建设。推进建设巴东县、宣恩县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应急管理培训基地)。依托鹤峰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建设教学楼、模拟训练基地、宿舍楼以及体能训练馆等。推进咸丰县应急训练基地建设,建设应急训练基地、宣教培训中心、业务场所、停机坪等。

应急物资储备库(点)。依托利川市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医疗物资储备库、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及附属工程等;建设建始县应急物资储备(配送)中心,重点建设物资储备场所(包括办公区、功能区、仓储区)、配送装备(车辆、叉车等)、信息管理系统(对仓储、配送物资等实行信息集成式管理)等;推进咸丰县建设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消防救援等大型设备仓库;推进宣恩县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推进鹤峰县容美镇建设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仓库。推动巴东县改扩建民政救灾物资储备库、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交通运输应急物资储备库、农林业应急物资储备库和森林防火应急物资储备库。推动在野三关建设覆盖全县的应急物资储备库,解决应急物资储备短板,实现应急物资1小时到达。力争在全州各乡镇(街道)各建设1个应急物资储备库或应急物资储备点。

四、绿色智能安全生产示范工程

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实施智能化工厂、数字化改造,开展智能化作业和危险岗位的机器人替代示范。矿山领域。建设矿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推进矿山行业机械化改造升级,强制淘汰不具备安全保障的设备,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以及远程控制、在线监测等方式,实现风险预警科学化,安全监管透明化。危化品领域。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自动化控制提升,鼓励采用无人机等新技术、新手段提升管道巡检质量和巡护效率。推动化工园区建设信息互联、智能决策的应急救援服务平台系统,实现危险源实时监控、安全生产视频巡查、违规作业动态监管、危化品运输全流程的智能识别和风险预警。烟花爆竹领域。推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加强机械化、自动化建设,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替代危险工艺的人工操作,做到人药隔离、人机隔离,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贸领域。开展“5G+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提升各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管理系统化水平。道路交通领域。推动道路运输企业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公路危桥、乡镇渡口渡船隐患整治,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455”工程,特别是临水临崖、坡陡弯急的“村村通”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建立国省道高速公路省、州级视频监控卡口系统。消防领域。推动在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高危行业企业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场所安装远程监控、智慧用电、智能预警、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单位自主管理系统等火灾技术防控设施。

五、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

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立州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以县(市)为单位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开展承灾体调查以及致灾因子、历史灾害、重点隐患和主要灾害调查与评估。收集利用州地震灾害、水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重点开展涉水景区、山岳景区、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等气象灾害影响高区域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摸排山区公路沿线、重要施工现场、旅游景区、网红景点、学校、人口密集区、移民迁建点、农村切坡建房等地质灾害重点部位,对全州8个县(市)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风险动态排查和地质灾害隐患专项调查,重点对恩施市、宣恩县、建始县、巴东县等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对三峡库区、水布垭库区、利川市建南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建始县茅田乡、鹤峰县太平镇、利川市3个中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精细化调查,划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隐患区的风险等级,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逐步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完成州气象灾害的危险性分析、风险评估与区划,编制恩施州1:10万气象灾害人口、农作物、经济(GDP)风险等风险区划图。编制州级1:10万森林火灾承灾体隐患等级分布图、1:10万森林火灾减灾能力薄弱隐患等级分布图、1:10万森林火灾综合隐患等级分布图。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等级的全州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六、自然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按照《恩施州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点工程治理和避让搬迁实施,推进治理搬迁与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相结合。重点完善恩施市舞阳办事处、利川市建南镇等37个重点防范乡镇(办事处)的地质灾害点“四位一体”网格管理,以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为主,推动重点地质灾害点、水利水电工程区域、公路沿线、城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旅游景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系列项目。

防汛抗旱能力提升系列项目。重点推进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恩施州清江河道治理工程等4个主要支流和恩施市沙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等105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推进恩施市下村坝泄洪隧道等43个防洪防涝能力建设项目。推进恩施州车坝河水库、恩施市永丰水库等14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恩施市阳鹊坝村山洪灾害治理工程等60个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推进恩施州各乡镇(街道)的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在线视频一体化系统。

城市防涝能力提升项目。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

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全州森林火灾高风险地区防火应急道路网、林火阻隔系统、以水灭火工程、直升机取水点、专业扑火队营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利川市、宣恩县、鹤峰县等地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森林消防水池、森林防火线、生物隔离带、视频监控、望塔等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

七、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创建工程

根据《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和《湖北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按照“梯次创建、逐级评选、择优推荐”的要求,加强国家级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创建工作,提升社区(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村)健全综合减灾组织机构、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灾害风险评估、规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志愿活动,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州创建30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积极推进已命名的优秀省级示范社区(村)申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

八、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

在恩施州城区建设1个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在恩施州城区、利川市各建设或改造1个一类和2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推动在宣恩县、巴东县、咸丰县、鹤峰县各建设2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推动全州88个乡镇建设88个三类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人防工程、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或改造一批符合民族文化特色的应急避难场所,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的供水、供电、广播、消防、卫生防疫等生活服务和应急设施。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避险救援、宣传教育和引导服务。

九、城乡消防救援站建设工程

结合消防救援工作实际,建设恩施高新区消防站、恩施市龙凤消防站、恩施市金凤消防站、利川市凉雾消防站、利川市苏马荡消防站、巴东县高铁新区消防站、建始县第二消防站、宣恩县第二消防站、咸丰县第二消防站、来凤县第二消防站等。在消防救援站配套建设业务用房、业务附属用房和辅助用房、室外训练场等。推动各县(市)在重点乡镇(街道)、中心村、社区、高速隧道和桥梁周边建设小型或微型消防站。

十、应急科普场馆建设工程

力争在各县(市)、乡镇(街道)建成一批面向社会公众的综合性或专业性(消防、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等)应急科普场馆。推动在恩施市建设综合性应急科普警示教育(防灾减灾体验)场馆,完善场馆教育设施和功能,积极开展应急避险、消防安全、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加快推动巴东、鹤峰、宣县等地应急科普场馆建设。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把应急体系建设作为本地区本行业的重要战略任务进行谋划,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分工,落实责任主体,确保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加强经费保障

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完善财政、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配套政策。各级政府要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和项目库,加大应急领域财政投入,将应急物资保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县级政府要足额保障本级应急管理部门公用经费,统筹安排资金,保障主要任务、重点工程落地实施。

三、加强考核评估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将规划内容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州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分析进展情况及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公布进展情况。

附件:1.名词解释

2.恩施州应急体系“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清单

附件1

词解释

一、“三委三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

二、“四级五覆盖”:是指“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各级安监部门向同级组织部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等五项工作要求在市、县、乡、村四级全面覆盖。

三、“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一谷”即“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两基地”即“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三示范区”即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即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四、“五个恩施”:富裕恩施、绿色恩施、开放恩施、法治恩施、幸福恩施。

五、“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湖北省区域发展布局,详见《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鄂发〔2021〕10号)。

六、“一核支撑、两翼并进、全域协同”:“一核”即恩施市、恩施高新区和宣恩县;“两翼”指巴东、建始、鹤峰为东翼,与宜昌对接,利川、咸丰、来凤为西翼,与重庆对接;“全域协同”指全州一盘棋,支持各县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七、“四减”: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

八、“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九、“双盲”演练:事前不通知参演单位演练时间、地点和演练内容。

十、“禁限控”:禁止、限制和控制。

十一、“三同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十二、“三个一”:一名县级领导、带领一个工作专班、包保一个煤矿。

十三、“三合一”场所:指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一种或一种以上使用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建筑。

十四、“455”工程:4年时间建立省、市、县、乡(镇)、村等5级联动机制及责任体系,省级财政投入45亿元,基本完成国省道、县道、乡道及通客运班车村道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十五、“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十六、“三实行三推行”:实行诊断式、说理式、攻坚式执法,推行两带式、通报式、交叉式执法。

十七、“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十八、“十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职责明确到位、防灭火宣传到位、火源管控到位、隐患排查整改到位、重点区域管控到位、值班值守到位、应急准备到位、检查督办到位、问责追责到位。

十九、“八个强化”:强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宣传引导、强化管控监管、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强化应急演练、强化组织保障、强化快查重处。

二十、“五不漏、六个一”:即不漏一村、一组、一山、一户、一人;一户落实一名责任人,一户张贴一张宣传单,一户签订一份承诺书,一日推送一条短信提醒,一日进行一次以上“村村响”宣传,一组开一次宣传会议。

二十一、“两客一危”:是指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

附件2

恩施州应急体系“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清单

重点工程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投资概算(万元)

资金来源

项目性质

完成时限

建设单位

“一中心两基地”建设工程

“一中心两基地”暨州民兵训练基地

一期主要规划为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建筑面积18914.10,主要建设有基地培训楼9024.8,消防站房3193.44及宿舍6695.86

二期主要规划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及州民兵训练基地,用于救灾及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抢险救援调度以及民兵轮训,规划用地面积约102194.88

主要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库房,应急管理保障中心(含地下室)、室内训练馆和基地食堂综合楼、消防综合训练楼,直升机机库以及室外训练场所。

34930.34

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自筹

正在推进

2025年

州应急管理局

“智慧应急”建设

工程

恩施州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指挥大厅、值班室、会商室等核心功能区,配备显示终端、视频会议系统等软硬件设备设施;建设恩施州综合监测预警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接入各类应急监测预警信息,实现与县(市)应急指挥平台和相关部门专项应急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应急通信网络,在指挥信息网、政务外网四级联通的基础上,建设窄带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解决极端条件下的通信问题,形成“空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保障现场通信无缝对接。

5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州应急管理局

“智慧应急”建设

工程

“三系统一平台”

建设项目

高危行业风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重点实现危化品生产和储存、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生产批发企业,以及冶金煤气、涉氨、涉粉尘爆炸等企业风险在线智能监测预警。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重点实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防控、救援处置等信息全面汇聚和共享。

社会动员信息发布系统:重点实现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全面覆盖、精准覆盖,保障特殊时期社会力量应急动员和应急物资筹措捐赠全链条畅通。

恩施州应急管理行政审批暨政务服务管理平台:重点实现全州应急管理审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并与其他州级政务服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2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州应急管理局

县(市)综合应急

指挥平台建设项目

建成县(市)级综合应急指挥平台,重点新建或改扩建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和附属设施、应急指挥调度会商和视频会议系统、综合监测预警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等。

25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各县市

人民政府

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

航空应急救援基地

依托恩施机场建设州级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和航空保障基地。

43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州应急管理局

推动在利川、咸丰、鹤峰建设3个航空保障站,配套建设机库和小型应急物资仓库。

3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利川市、咸丰县、鹤峰县人民政府

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

直升机临时起降点

建设或划设100个符合安全标准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直升机临时起降点主要建在各县市及乡镇的地质灾害频发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地区、城市商圈、大型综合体、交通要道沿线、学校、医院、重点企业、A级旅游景点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基地等。

2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各县市

人民政府

应急救援训练

基地及应急物资

储备库(点)

建设利川市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包括应急救援训练场馆、室内车库、文化长廊等。依托利川市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医疗物资储备库、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及附属工程等。

6717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利川市

人民政府

建设建始县应急物资储备(配送)中心。重点建设物资储备场所(包括办公区、功能区、仓储区)、配送装备(车辆、叉车等)、信息管理系统(对仓储、配送物资等实行信息集成式管理)等。

5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建始县

人民政府

建设巴东县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包括应急救援训练场馆、室内车库、文化长廊等。改扩建巴东县民政救灾物资储备库、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交通运输应急物资储备库、农林业应急物资储备库和森林防火应急物资储备库。在巴东县野三关建设覆盖全县的应急物资储备库,解决应急物资储备短板,实现应急物资1小时到达。

8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巴东县

人民政府

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

应急救援训练

基地及应急物资

储备库(点)

建设宣恩县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包括应急救援训练场馆、室内车库、文化长廊等。推进宣恩县建设面积约8000m2的物资储备库。

2177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宣恩县

人民政府

建设咸丰县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主要建设应急训练基地、宣教培训中心、业务场所、停机坪等。建设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消防救援等大型设备仓库。

4888.2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咸丰县

应急管理局

建设鹤峰县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主要包括教学楼、模拟训练基地、宿舍楼以及体能训练馆等。在鹤峰县容美镇建设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仓库。

60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鹤峰县

应急管理局

绿色智能安全生产示范工程

矿山领域

建设矿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2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州应急管理局

危化品领域

推动风险评估和安全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现危险源与烟花爆竹实时监控、安全生产视频巡查、违规作业动态监管。

2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州应急管理局

工贸领域

开展“5G+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各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管理系统化水平。

5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州应急管理局

绿色智能安全生产示范工程

道路交通领域

建设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公路危桥、乡镇渡口渡船隐患整治,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455”工程,特别是临水临崖、坡陡弯急的“村村通”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建立国省道高速公路省、州级视频监控卡口系统。

5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州交通运输局

消防领域

推动在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高危行业企业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场所安装远程监控、智慧用电、智能预警、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单位自主管理系统等火灾技术防控设施。

1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州消防救援支队及各县市消防

救援大队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

自然灾害风险

普查项目

全面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摸清全州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等级的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分类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重点开展涉水景区、山岳景区、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等气象灾害影响高区域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重点摸排山区公路沿线、重要施工现场、旅游景区、网红景点、学校、人口密集区、移民迁建点、农村切坡建房等地质灾害重点部位,重点对三峡库区、水布垭库区和利川建南镇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建始县茅田乡、鹤峰县太平镇、利川市中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划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隐患区的风险等级,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逐步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

8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正在推进

2022年

州应急管理局等恩施州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

自然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地质灾害综合

治理项目

统筹开展地质灾害避险集中安置、工程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对威胁人口多、财产损失巨大,特别是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工程治理;对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与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衔接易地搬迁。重点完善恩施舞阳办事处、利川建南镇等37个重点防范乡镇(办事处)的地质灾害点的“四维一体”网格管理,推动重点地质灾害点、水利水电工程区域、公路沿线、城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旅游景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系列项目。

100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州自然规划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防汛抗旱能力

提升项目

重点推进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恩施州清江河道治理工程等4个主要支流和恩施市沙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等105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推进恩施市下村坝泄洪隧道等43个防洪防涝能力建设项目。推进恩施州车坝河水库、恩施市永丰水库等14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恩施市阳鹊坝村山洪灾害治理工程等60个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推进恩施市各乡镇(街道)的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在线视频一体化系统。

1252882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正在推进

2030年

州水利湖泊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城市防涝能力

提升项目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

20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州住建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森林防灭火项目

建设森林消防水池、森林防火线、生物隔离带、视频监控、望塔等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

5300

中央资金为主,地方财

政配套

谋划

2025年

州林业局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创建工程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创建项目

在全州创建30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积极推进已命名的优秀省级示范社区(村)申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村)健全综合减灾组织机构、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灾害风险评估、规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志愿活动。

3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各县市

应急管理局

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

城市社区应急

避难场所

在恩施州城区建设1个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1个一类和2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在利川市区建设1个一类和2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在宣恩县、巴东县、咸丰县、鹤峰县各建设2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推动全州88个乡镇建设88个三类应急避难场所。

15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各县市

人民政府

城乡消防救援站建设工程

消防救援站

①恩施市学院路小型普通消防救援站;

②恩施高新区一级普通消防救援站;

③恩施龙凤消防救援站;

④恩施金龙大道消防站(体育馆);

⑤恩施金凤大道消防站(高旗大道交汇处);

⑥恩施市龙凤坝小型站;

⑦恩施市航空路小型站。

7800

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自筹

正在推进

①2021年

②③2022年

④⑤⑥⑦2024年

恩施市

人民政府

①利川苏马荡一级普通消防救援站;

②利川市凉雾一级普通消防救援站。

2900

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自筹

正在推进

2022年

利川市

人民政府

城乡消防救援站建设工程

消防救援站

①建始县医保局小型普通消防救援站;

②建始县花坪小型普通消防救援站;

③建始县第二消防救援站(二级普通)。

1800

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自筹

正在推进

①②2022年

③2023年

建始县

人民政府

巴东高铁新区二级普通消防救援站。

850

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自筹

正在推进

2023年

巴东县

人民政府

①宣恩县沙道沟二级普通消防救援站;

②宣恩县第二消防救援站。

2400

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自筹

正在推进

2023年

宣恩县

人民政府

①咸丰县城西小型普通消防救援站;

②咸丰县第二消防救援站(二级普通)。

1250

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自筹

正在推进

①2023年

②2025年

咸丰县

人民政府

来凤县第二消防救援站(二级普通)。

850

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自筹

正在推进

2022年

来凤县

人民政府

①鹤峰县走马小型普通消防救援站;

②鹤峰县襄阳大道消防救援站(二级普通)。

2350

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自筹

正在推进

①2022年

②2025年

鹤峰县

人民政府

应急科普场馆建设工程

综合性应急科普

警示教育场馆

推动恩施市建设综合性应急科普教育场馆,完善场馆教育设施和功能,重点开展应急避险、消防安全、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3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恩施市

应急管理局

应急科普场馆建设工程

综合性应急科普

警示教育场馆

推动巴东县建设综合性应急科普教育场馆,完善场馆教育设施和功能,重点开展应急避险、消防安全、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5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巴东县

应急管理局

推动宣恩县建设综合性应急科普教育场馆,完善场馆教育设施和功能,重点开展应急避险、消防安全、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1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宣恩县

应急管理局

推动鹤峰县建设综合性应急科普教育场馆,完善场馆教育设施和功能,重点开展应急避险、消防安全、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7000

争取上级

财政资金

谋划

2025年

鹤峰县

应急管理局

投资概算合计

1627187.54万元

抄送:州委各部门,恩施军分区,各人民团体。

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州政协办公室,州监察委,州中级人民法院,

州人民检察院。

恩施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月1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