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镇古场坝村:党建引领谱新篇三治共奏和谐曲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7-17
龙凤镇古场坝村:党建引领谱新篇三治共奏和谐曲

(通讯员 黄威 袁作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一统三治”是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

怎样创新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怎样将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延伸至基层?

近年来,恩施市龙凤镇古场坝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发挥“1+1+1>3”的治理效能,勠力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擘画和美乡村新图景。

党建统领,绘就最大“同心圆”

走进古场坝村,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农家院,绿意盎然的多肉街,一幅和美宜居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党组织全面覆盖。古场坝村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党组织体系,在职党员走进百姓家中、田间地头,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无职党员通过认事、认岗、认亲等形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党员联户包干,组织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推进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开发集党员培训、产业论坛于一体的乡土培训课程,以党员培训撬动乡村旅游。依托党员方荣创办的龙凤联强公司,打造“生猪—沼气—果蔬”绿色循环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旅游增色。

7月2日,恩施市第三届“赛龙舟·品玉露•采果蔬•住民宿”文化旅游采摘节开园仪式在古场坝村举行,现场游客攒动,热闹非凡。“绿色种植的桃子好吃又安心”,拎着满满一筐鲜桃走出桃园,游客嘴里甜,村民心里甜。

自治为基,激发内生“源动力”

“古场坝村是一个大家庭,要建设好家庭,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出谋出力。”群众会上,古场坝村党支部书记胡环志号召全体村民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院坝协商”“围炉夜话”“火塘议事”……在古场坝村,总能看到干部群众共坐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想发展“金点子”。

如何将想象的“金点子”转化为实际的“金果子”?古场坝村上下干劲十足。

听计于民,事情共谋。“村小学卫生室旁巷道狭窄,上下学高峰时段道路拥堵,安全隐患大,怎么办?”古场坝村召开屋场会,由村民共商共议、共拿解决方案。乡贤刘国成自愿让出闲置老房做新卫生室,其他村民有钱出钱、有车出车、有力出力,仅一个月便完成了旧卫生室的拆除和迁建。

还利于民,产业共建。在村致富带头人的倡议下,村民自愿出工、出砖、石、瓦等旧物件,打造美丽庭院和特色民居,引入市场主体,农户自主管理并参与销售分成,“美丽庭院”既“赏心悦目”又“增收实用”。

聚力于民,环境共管。古场坝村组建共管协会,实行卫生包户制度,建立“红黑榜”,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五佳”“最美庭院”评选活动,80多户村民自愿领取庭院改造和管护任务,环境管护更主动,房前屋后更整洁,公路沿线更干净,幸福感受更强烈。

问效于民,积分共评。古场坝村成立乡贤理事会,引导村民主动拆除“五小”建筑、认养房前屋后绿化面积,定期评选、公示环境卫生评比结果,并纳入超市积分,鼓励村民用行动换积分、用积分换实物,激活村民动能,强化自治效能。

返惠于民,文化共享。为彰显古场、杉木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乡贤刘国成、尹以亚主动“接单”,出资30万,重建一座石门楼。乡贤张天彬主动“跟单”,筹资80万,建成一栋茶楼。茶余饭后,村民共聚,聊历史、唠家常、话未来,历史和传说在口耳间代代相传。

法治为本,筑牢安全“防护墙”

“农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村民常会因一棵树、一只鸡发生矛盾纠纷。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村民来说,却是事关切身利益的大事。化解这些纠纷,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释之以法。”胡环志饶有心得地分享。

古场坝村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党员干部群众、乡村“法律明白人”、驻村辅警、法律顾问等力量,引导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同时,广泛开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厚植乡村法治沃土,涵养村民法治精神。

6月以来,古场坝村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契机,在龙凤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联合龙凤坝司法所共同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法治长廊引人入胜、法治标语随处可见、法治谜语启人深思。自然风光、民俗建筑、法治景观交映成趣、有机融合。

“每次来逛法治长廊,总能学到一些法律知识。”村民老赵和伙计们晚饭后常到长廊散散步、吹吹风、学学法。

“这个花鸟形状的法治宣传插牌蛮乖,插在我家花坛里肯定很好看!”李大姐对村里新添的法治文化标识赞不绝口。

村在画中卧,人在法中游。法治新风遍吹山乡,古场坝焕发新容颜。

德治为先,树立文明“风向标”

“劝学”“祈福”“考试”“中举”“庆贺”,在古场坝耕读园,穿越历史的风霜,感悟古代士子学海问道的求索。石头矮墙、青石地板、木质廊亭、文房墨宝……传承百年,耕读文化在古场坝延续至今。

今日的古场坝人仍以“耕读传家,诗书启后”为人生准则,以勤劳的双手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归。古场坝村建立乡贤能人馆,成立乡贤理事会,制定乡贤议事规则,共定乡贤十四公约,诚邀乡贤能人归乡揭榜,聚乡贤之力建“心美古场”。

厚植道德土,绽放文明花。搭平台、建队伍、搞活动,古场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焦“讲、评、帮、乐、庆、治”六大板块,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德润民心细无声。

4月,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支持下,恩施市首个村级科普室在古场坝建成,农村孩子足不出村也能了解世界前沿科技。耕读研学活动火热开展,亲子齐上阵,刨土、开槽、播种、施肥,在劳动中感悟农耕文化、强化身心素养。

人间变换,但古场坝村“勤耕强身、读书养性”的道德传统绵延不变,并将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