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赓续初心踏浪同行——建州四十年来凤财政发展综述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8-17
【来凤县】赓续初心踏浪同行——建州四十年来凤财政发展综述

撰稿人:李杰

习近平总书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四十年峥嵘岁月、四十年沧海桑田、四十年风雨兼程。来凤财政紧跟县委县政府的脚步,兴改革之举,破发展之题,走创新之路,谋民生之利,财政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

“来凤财政40年”大事记

(一)1983-1993年实施分灶吃饭:财源建设欣欣向荣

建州之初,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突破口先行一步。这一时期,财政管理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国有企业通过“利改税”改革进一步释放活力,税收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税分家,税务局应势而设。

财政体制改革的身先示范带动经济发展生机盎然。1984年,全面落实企业经济责任制和分配制,先后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以“三龙起舞”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同频支持县民族皮革厂、县丝织厂等轻纺工业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县办“五小”工业发展,以来凤卷烟厂为代表的主要财源欣欣向荣。

此时,乡镇企业也方兴未艾。“收支包干”“超收自留”的财政体制很好地适应并促进了农村改革和乡镇企业发展。烟叶种植、生猪养殖是当时的农村支柱财源,茶叶、桑蚕、生姜等产业也普遍发展,1986—199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从2452万元增至8000万元,增加2.3倍;上交利税从99.4万元增至305万元,增加2倍。

在税收增加的助力下,县本级财政预算收入从1983年的1087万元增至8274万元,10年增长接近7倍,年递增21.5%。1992年,人均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名第二,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经济效益先进县,1994年被评为全省山区经济效益实力五强县。

(二)1994-2012迈向公共财政:经济民生稳定保障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4年初开始实施分税制改革,为了适应来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县乡财政体制经历了“乡财县管乡用”与“三权下放、分灶吃饭”的多次调整,在税收制度、财政体制、预算管理等各方面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相继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陆续配齐财政支出管理的“三驾马车”,逐步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经过2年试点,部门预算改革于2004年在县直部门全面推开,并在全州率先对乡镇开展部门预算改革,“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为强化支出管理打下基础。

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政府采购改革随之展开,政府集中采购代替了传统分散采购模式,政府采购逐步法制化、规范化。2002—2022年,全县采购规模从1398万元增至8.54亿元。

2003年,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也迈出坚定步伐。首先成立财会集中核算中心,对所有县直单位财务进行集中核算。次年,成立国库股和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开通财税库行横向联网CSK系统。到2006年底所有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系统,这是我县财政资金管理的一次革命性改革。

影响最为全面深远的当属2002年开启的农村税费改革,从逐步规范涉农收费到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是推进公共财政向来凤农村覆盖的历史之变。

此外,财政管理领域还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1998年开始,对所有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在2011年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会计制度因势而变,从“会计统派经管”到 “零户统管”再到如今独立核算、单独编制,会计管理越来越严密。同时财政收入征收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等改革事项有序落实,财政事业的“公共性”日益突显。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现代财政:财政治理提质增效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进入新时代,来凤财政坚持“跳出财政看财政、跳出财政干财政”,强化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统筹财政资源,逐步实现从“账房先生”到国家治理的转变。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是提升财政管理的核心。2014年开始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2021年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上线,财政管理更加精细高效。同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深入细致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全覆盖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全面严肃财政纪律,现代财政管理日趋完善。

改革创新始终是财政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政府采购模式,全面推进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在全州内率先推行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创新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模式,累计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9.33亿元,为实现2019年整县脱贫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资金保障。圆满完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构建起“1+6+1”国企布局引领发展五个百亿产业集群,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财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县制定的“1+6”优惠措施,实行“免申即享”创新兑付惠企资金,同时开拓“政采贷”“首贷担”等融资渠道,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服务企业发展,培育优质财源。2022年兑付政策资金约2亿元,惠及1.82万户市场主体,用心用力帮助企业实现疫后重振。

“来凤财政40年”的主要发展成就

——40年栉风沐雨,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83年的1087万元增加到40750万元,增长了36倍;总财力由1761万元增加到97580万元,增长近54倍,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奠定财政基础。

——40年砥砺前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财政职能的转变和完善,财政支出规模持续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1983年的1514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295518亿元,增长194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40年初心不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坚持用财为民、理财有效,民生支出由2012年的12.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8亿元,增长94%,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真切强烈。

——40年勇于创新,财政改革深入推进。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财政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不断规范财政运行管理,在提升国家现代化治理水平中展现财政担当。

——40年从严治党,财政管理提质增效。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强队伍”两大核心任务,用好“融”字法,做实“党建+”,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成功创建学习型红旗党支部,擦亮“初心引领 政令财行”财政党建品牌,为实现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回望40年,来凤财政人的热血和干劲、思变和创新凝结出累累硕果,先后获评湖北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恩施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综合目标考评优秀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财政监督等多个单项业务获得省州财政部门表彰60余次,40余人获评省州财政监督、会计管理、疫情防控等单项工作先进个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40年的奋进之路,来凤财政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踏上新征程,来凤财政将奋起先锋身影,激扬来凤财韵,攻坚克难、奋楫笃行,在来凤实现绿色崛起的征途上展现更大的财政担当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