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两山”转化探新路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30
恩施市:“两山”转化探新路

通讯员 余 魁 龚 倩

天然氧吧、鄂西林海,这里的游人络绎不绝;世界硒都、华中药库,这里的山货身价倍增;森林城市、清江如画,这里的绿色价值不断拓展……

近年来,恩施市积极探索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践行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理念,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形成以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康养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书写“两山”转化新篇章。

林下经济,美了生态富了口袋

苦黄连种出“甜日子”——

在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的太山庙林场,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落在林下的黄连上。

“黄连一直是我们家的稳定收入来源,靠种植黄连养活了一大家子,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家住太山庙林场的村民帅先明已发展林下黄连种植28年。

恩施市国有太山庙林场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林下种植中药材。林场村民种植药材,代代相传,积累了丰富的道地药材种植经验,药材产业一直是太山庙林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林区有黄连2000多亩、竹节参500多亩、贝母100多亩,2022年,帮助20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1万元。

变草为宝,守护高山湿地的“海绵宝宝”——

泥炭藓,又称水苔、海花草,可以储存超过自身重量20倍的水,具有强大的蓄水功能和碳汇功能,对于生态环境维护、土壤酸碱平衡、提高生物菌肥肥效等具有重要作用。

8月,恩施市全面调查泥炭藓湿地资源,建立数据库,引进恩施州诗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林下种植泥炭藓3000亩,以“林长+企业”的合作模式最大程度保护原生泥炭藓资源,利用高山湿地良好的气候引种,人工培育泥炭藓,实现了原生资源保护与林下经济发展双赢。

种下黄精,托起致富“黄金梦”——

“黄精种下去,4年可采挖。这里土壤肥沃,每亩种植4000株,单株产量2公斤,亩平均纯收入达8万元。”村民龚仁松在白杨坪种植基地指导村民给黄精除草,算了一笔经济账。

白杨坪林下黄精种植基地通过务工和流转土地方式,带动周边500户村民增收,累计发放工资逾60万元,带动村民户均增收2万元。

近年来,恩施市有序扩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模,发展林药模式、林畜模式、森林景观利用、林下森林采集加工,持续优化林下经济产业布局。2023年,恩施市林下经济保存面积达64.88万亩,产值达2.5亿元。

守护古树名木,留住历史与乡愁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

2023年10月,白果乡两河口村阳昌隆古树公园成功建设落地。经过复壮修复,公园中的4株古树焕发新颜。周末假期,公园长椅上端坐的老人、树下嬉戏的小孩、休闲娱乐的村民,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

恩施市以实施林长制为契机,加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力度,以“林长+护林员”“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林长+景区林长”创新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发展,为该市941株古树名木打造数据库、撑起保护伞,对14株古树实施修复保护,对302株古树名木实施抢救性修复,实现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一树一员”,助力构建乡村林旅融合振兴新格局。

建设彩色森林,妆点生态新颜

当前正值彩林观赏最佳时期。在恩施市板桥镇大山顶抛耳山,漫山斑斓,广阔的草场和自由的牛群映入眼帘,美景醉人;在屯堡乡马者村圆梦隧道旁“茶山盛景”网红打卡地,色彩斑斓的地肤草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打卡,周边农户据此发展2家农家乐、开设5家旅游超市,整体增收203万元;在枫香河红枫道上,一步一景,美景不断……

2021年,恩施市启动彩色森林建设“六大行动”,实施彩色景观林、彩色走廊林、彩色岸线林、彩色公园林、彩色村庄和产业基地、恩施玉露走廊融合点建设,使该市森林资源景观实现立体化、四季化、彩色化、景观化、园艺化和“网红化”,顺应文旅消费新趋势,打造抛耳山轻奢露营地、屯堡地肤草盛景、忘尘峰露营基地等文旅消费新地标,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理想地,更好地赋能生态旅游。目前,恩施市正大力推动带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彩色森林建设。

点绿成金,林业产业全面推进

10月30日,恩施市七里坪街道办事处周家河村天池岭油茶示范基地,满山油茶花肆意绽放,如云似雪,美不胜收,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茶农背着背篓,穿梭在油茶林中,忙着采摘油茶果。

油茶属纯天然油料,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稳定收获期可达数十年,被誉为长在山坡上的“绿色银行”,在恩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恩施市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木本油料经济林树种之一。

2022年,恩施市以大力实施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行动为契机,探索油茶产业发展路径,打造林业产业发展新极点,完成新造油茶6000亩、改造低效林5000亩。截至2023年,恩施市油茶种植面积达5.34万亩。吸引宜恒植物油、金贝嘉天然农业等6家企业入驻,兴建茶油生产线,打造了“龙株”“百萸香”“益中圜”等油茶品牌;指导乡村建立8家油茶专业合作社,林农采摘的茶果实现了就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