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始县东洛河小流域周边畜禽养殖造成环境影响的思考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29
关于建始县东洛河小流域周边畜禽养殖造成环境影响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建始县是生猪调出大县,年出栏生猪68万头左右,畜禽粪污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全县按照整县推进、系统治理总体思路,围绕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利用、种养结合各环节,不断加大投入、健全机制,优化技术工艺路径,完善设施设备,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因养殖量大、部分地区养殖主体密集、法规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仍有畜禽粪污污染现象存在。

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东洛河小流域周边畜禽粪污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局部地区养殖过于集中。三里乡小屯社区、三里坝社区、河水坪社区、新桥社区、石牌湖社区、大洪村、二龙村养殖户数、饲养量均较大,其养殖专业户、规模化养殖场相对集中。二是养殖场设施设备配备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不足。约35%的生猪养殖场户存在贮化粪池、配套还田面积与养殖规模不完全匹配的情况,其中,应有5%左右的养殖场户无任何贮化粪池设备。三是粪污直排污染环境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三、对策措施

(一)排查整改面上污染问题。一是对存在直排、偷排、漏排问题户,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进行全面排查,行业部门全程指导,扎实整改污染问题,消除污染隐患。二是加强执法监管力度,由环保、农业、自规、水利、林业、畜牧及属地政府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打击排污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倒逼行业自律养成。

(二)调整养殖业区域布局。对养殖过于密集的地区,通过落实村庄规划、扶持新兴替代产业等措施,进行综合调整治理。建议切实落实村庄规划管控措施,结合新兴产业布局,以村为单位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将河道控制范围、人口密集区、学校、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划为禁养区,逐步落实搬迁、关停、转项、限规等措施,确保养殖业有序、可控。

(三)补齐粪污设施设备及技术短板。通过激励奖补、指导督促等措施,推动养殖场户补齐粪污贮存、处理、消纳利用等设施设备方面的短板。重点对养殖专业户、规模化养殖场,通过财政奖补的方式,引导其进一步完善相关设施设备,补齐设施短板。同时,积极推广现代绿色养殖技术模式,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场,打造一批以规范化收集、处理、利用粪污为主的绿色养殖样板。

(四)强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积极鼓励、支持第三方社会化服务主体参与到粪污资源化利用收、运、储、处、用各环节上来,在沿线范围内,以社会化服务主体为纽带,将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发主体、种植基地联结一体,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无缝对接,逐步推动粪污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发展。

(五)大力推进种养结合产业体系建设。建立更加紧密的粪肥还田利用机制,沿东洛河沿线,打造种养结合绿色大农业循环基地,全面强化化肥减量行动,增加粪肥转运、田间发酵储存、输送管网等设施配套,提升粪肥还田便利化程度,不断加大粪肥施用比重。

四、意见建议

现行对养殖畜禽粪污污染执法主要法律支撑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该条例对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粪污污染环境问题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和规定,对基层开展打击排污违法行为造成困难,难以达到依法治污的效果。建议省州对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粪污污染环境问题出台配套的法规条例,补齐对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粪污污染环境问题执法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