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咸丰县“建设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4-02-21
关于咸丰县“建设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应着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

什么是和美乡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奋斗目标;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建设“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202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要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央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和”的理念,讲求惠风和畅、人心和善、和衷共济。生产讲求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生活讲求人心和善、以和为贵,居住讲求顺应山水、和于四时。和美乡村是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既具有内在和谐性,又具有外在观赏性。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以“和”的理念贯穿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和美乡村中的“和”是内在属性,“美”是外在表现,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美丽”到“和美”,不仅丰富了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内涵,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和打造有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且保留农味乡韵的宜居乡村奋斗目标,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待。

为什么要建设和美乡村?

(一)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和美乡村建设通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吸引 城市人口来到乡村居住和工作,促进城乡人口的流动和交流,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美乡村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和效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品质和效益,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美乡村建设着重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推动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有利于保护传承乡土文化。和美乡村建设将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手工手艺、农耕文明等。通过修复历史建筑、保存传统技艺和开展文化活动提高乡村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保护和传承乡村的独特文化魅力。

(五)有利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和美乡村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乡村产业新动能,提高乡村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建设和美乡村?

(一)坚持规划先行。一是坚持规划的方向性。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切实保护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产业用地空间。应从行政单元向地理单元转变,不要求村村编规划。按照“地缘相近、业缘相融、人缘相亲”的要求,顺应流域地理走向、经济发展趋势、人口转移规律、人文情感取向,打破行政界线,以院落为单元,以点连线,以线连片,以片连面,融入全域旅游大局,奋力谱写“两山”实践咸丰新篇章。二是坚持规划的群众性。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建什么?怎么建?建设成什么样?由群众说了算。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以“院坝协商”为载体,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突出群众出点子,专家写本子,评议定调子,落实有路子,群众动膀子。所实施的项目都要经过群众提,大家商,代表议,全村晒的方式确定。三是坚持规划的约束性。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庄生态等领域,做到规划一张图,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刚性约束;建设一盘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群众可接受;治理一张网,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充分尊重乡村历史,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千村一景,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挖山填塘,因地制宜建设环境美、秩序美、和谐美、布局美、生态美、产业美等各具特色的示范村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土文化,保留土家味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二)坚持群众主体。一是在主体上是群众。充分发挥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广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全程参与乡村建设。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程序和方法,无论在规划设计,还是项目实施、长效管护等各个环节,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建设乡村,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在力量上要广泛。引导市民下乡,长期租用农村的空闲农房和农地资源,过上田园生活,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支持能人回乡,支持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能人、社会贤达返乡创办实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鼓励企业兴乡,鼓励有社会责任感、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整合梳理各行各业支持乡村发展事项,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政策集成、项目集中、要素集聚,打通政策痛点堵点难点,形成推进乡村建设的工作合力。三是在投入上要多元。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奖补、社会参与,加强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监督,不花钱、少花钱,坚决不花冤枉钱。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采取政府奖一点,集体补一点,村民出一点,引导群众自我管理,受益者、参与者不做旁观者。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以村庄规划引领本地村民、返乡入乡人员合规建房,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制度,管控好乡村风貌。

(三)坚持产业兴旺。一是坚持原产为要,彰显特色做强一产。坚持集中连片,规模种植,轮值轮种,不闲不荒,保障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因地制宜建设小菜园、小禽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庭园、小游园。巩固发展绿色、有机、原产地理标志农业,壮大“三茶一药一猪”+中蜂主导产业,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产业链,让群众的“米袋子”更满、“菜篮子”不空、“肉盘子”要多、果盘子”要特、“钱袋子”要鼓,持续推动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色做强二产。采取招商引资、扶持本土、资产重组的方式,构建以生态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绿色工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重点培植税收过千万、产值过10亿的龙头企业;推动唐崖品牌融入全州、全省、全国驰名品牌,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从“卖原料”向“卖加工品”的转变,从“卖大路货”向“卖品牌产品”的转变,从“卖产品”向“卖服务”的转变。三是坚持现代服务,提升成色做优三产。立足现有景区景点,擦亮“世遗唐崖,森林咸丰”品牌,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康养、创意、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建成“幺妹带你耍”的诗和远方。

(四)坚持整治环境。一是在整治上要发力。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坚持“有序推进、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推进”原则,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分区域、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二是在标准上不降低。要清除村庄垃圾和杂物、清除违规搭建畜圈禽舍、清除改造危旧房屋、清除各类垃圾和废弃物、清除违章广告和破损标牌,全面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做到无垃圾、无淤泥、无异味、无黑臭水体,房前屋后要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清除农业生产废弃物。三是在机制上要长效。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改善村庄公共环境。明确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五)坚持党建引领。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工作的核心力量。全面推行“一统三治六联”,紧扣党建统领、共同缔造,坚持德治、法治、自治有机结合,以治安联防保民安、纠纷联调顺民意、平安联创塑民风、困难联帮解民忧、服务联心应民需、发展联手惠民生,打通乡村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采取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村民理事会等治理方式和载体,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建设数字乡村,让乡村产业数智化,乡村生活智慧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