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草案)(2023-2025)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3-03-17
建始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草案)(2023-2025)

建始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草案)

(2023-2025)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22〕22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的通知》(鄂办发〔2022〕24号)和《州委办公室  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恩施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稳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现有村庄基础,按照重点示范、分类推进,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思路,因地制宜,稳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2025年,全县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44个(含前期确定34个重点村)和美丽庭院示范户22000户,全县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坚持共同缔造理念

1.坚持共同缔造引领乡村建设。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认真落实《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扩大主体作用,扩大共同缔造“以奖代补”项目覆盖面,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管护。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县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夯实村(社区)党组织——院落(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联系)户组织体系,强化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调解委员会、乡风文明理事会等配套组织建设。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面开展村 (社区)“两委”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着力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推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坚持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对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实行驻村帮扶全覆盖,落实“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要求。

(二)科学编制村庄规划

2.完善规划编制机制。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合理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因地制宜界定乡村建设规划范围,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建立完善“县政府领导、乡镇政府主导、自然资源规划部门指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专业技术团队具体开展”的村庄规划编制推进工作机制,按照《建始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要求,立足“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思路,分类逐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到2025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

3.健全审批监管机制。发挥村庄规划指导约束作用,强化村庄规划质量管控,完善由乡镇人民政府主导,自然资源规划部门指导的村庄建设规划审查审批机制,各乡镇加强村庄(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村委会要加强对违法占地、破坏农用地等行为的巡查,变事后被动查处为事前主动防范。

(三)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4.推进厕所革命。尊重农民意愿,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针对分散居住农户,推广使用“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改厕模式实行就地无害化处理。对集中农户实施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将城郊、集镇周边农户纳入污水管网。强化改厕全过程质量监督,建立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开展改厕技术服务和问题排查,严防出现新的规模性问题厕所。到2025年,累计新建(改)无害化卫生厕所450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无害化卫生厕所整村推进村达34个,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5.推进污水治理。持续谋划好一批流域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落实《建始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深入推进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体系建设,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稳定运行。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

6.推进垃圾处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规范村级收集点,完善乡镇中转站,鼓励乡镇厨余(易腐)垃圾就地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按照“宜烧则烧、焚烧为主”原则,加快推进龙坪乡偏远山区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积极推动花坪镇垃圾焚烧试点项目投产运行,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由卫生填埋向焚烧转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扎实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区、示范村创建活动。完善以乡镇为主体、村庄负责的常态化保洁机制。到2025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县生活垃圾转运至县乡两级处理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0%,开展垃圾分类的行政村占比不低于50%,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个。

7.提升村容村貌。因地制宜拓展以“五清一改”(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以林像改造为抓手,带动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抓好“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闲置土地绿化,打造“绿树成荫、四季有花、春秋有别、韵味十足”的美丽庭院。培植植绿、爱绿、护绿的优良乡风。河道治理尽量维持河道原貌,实施植被护坡护堤。道路、桥梁、矿山开采等工程建设后,及时实施植树复绿等生态修复措施。加强乡村风貌引导,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行依山就势建房。到2025年,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22000户,全面建立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8.加强农村道路通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乡村振兴重点村双车道建设,构建以乡镇集镇为中心,乡村振兴重点村为副中心,普通行政村为节点的农村路网。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从畅通路向美丽路转变,全面建设“四好农村路”。到2025年,通三级及以上双通道的乡镇全覆盖,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达到70%以上。

9.加强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山洪灾害预测预警预报系统,防范水库垮坝、山洪灾害等风险,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灾害能力。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提升,做好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三年专项行动,逐步推进百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按照“四大”供水思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档升级项目,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完善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25年,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10.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加快溯源数字农业体系建设。探索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探索乡村数字治理,推进政务服务县乡村一体化改革,做到村民办事不出户、不出村。推动自然灾害“精准智治”,在乡村地质结构复杂重点区域全面布设数字化监测剖面和监测点。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乡镇、示范村、重点村的光纤宽带网络。加强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千兆光纤、5G网络乡镇镇区全覆盖,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80%,示范村、重点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

11.加强寄递物流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将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级寄递物流分拣仓储中心,着力打造高效智能现代化分拣中心,提升县域寄递物流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按照资源共用、成本共摊、利益共享的原则,统筹整合邮政公司乡镇网点和快递企业乡镇代理点,每个乡镇新建或改建1个乡镇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通过选址新建、旧址改造、多站合一等方式,确保每个行政村有1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网点。结合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一批仓储冷链设施。到2025年实现县有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乡镇有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村有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网点。

12.提升农房质量安全和设计建造水平。常态化开展农村住房动态监测及住房安全巡查工作,对六类低收入群体唯一住房因灾、自然受损等鉴定为C、D级危房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应改尽改。加强农村新建房屋规划建设管理,实行农村村民建房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农村新建房屋审批程序及“三到场”监管流程,对未取得《农村宅基地批准书》及《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违法建房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持续加强村镇建筑工匠培训。深入开展农房图集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广泛推广住建部《“农村自建房安全常识”一张图》和《建始县特色民居外观风貌图集》,因地制宜引导农房建设风貌。开展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充分挖掘特色历史文化,因村施策,建成一批“风貌统一、实用性强、颜值漂亮”的特色民居。

13.加强清洁能源建设。强力推进大唐桂冠(建始)高坪5万千瓦光伏项目和建始华润2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光伏+”模式,力争中望高坪镇50万千瓦农光伏项目和安徽吉电建始县龙坪乡煤矿沉陷区3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居民利用自有屋顶安装用户光伏发电系统。持续加强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青花、花坪、龙坪等一批变电站。持续推进天然气乡镇全覆盖工程建设,完成茅田乡CNG瓶组供气站及集镇天然气管网铺设建设工程,启动三里乡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到202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突破1万千瓦;供电可靠率99.95%,综合电压合格率99.90%,网架结构标注化率100%,10千伏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60%。

(五)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14.提升教育质量。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县内教育资源配置。按照城乡一体、强弱联盟、有序推进、区域均衡的工作思路,带动农村学校的整体水平提升。支持农村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继续落实双线控辍政策,实现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儿童失学辍学动态清零。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教师招聘、培训力度,促进教师科学有序流动。加快推进数字校园覆盖城乡学校,通过县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创建,提高全县学校(园)创建数字校园的积极性。到2025年,全县纳入教联体的义务教育学校占比达到80%;县域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以上;全县乡镇初中学校、乡镇直小学、县直学校(园)均建设成为县级数字校园。

15.提升乡村健康服务。持续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完善基层公共卫生设施。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持续实施“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支持乡村医生参与学历提升,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提高农民就医保障水平,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高质量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到2025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个,实现一村有一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65%。

16.健全养老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在县级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建立养老服务综合体,提档升级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网络。到2025年,县域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乡镇(街道)范围具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农村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50%。

17.全面推进土葬区殡葬改革。进一步完善殡葬管理体制机制,治理乱埋乱葬,规范殡葬秩序,推行丧事简办,提倡厚养薄葬,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尚。全面落实《建始县殡葬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坚持“平坟头、占地少、卧碑倒、硬化少、绿化好”节地生态原则,扎实推进城乡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到2025年,乡镇集镇、核心景区、乡村振兴重点村生态公墓覆盖率达100%。

18.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持续优化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实施一批综合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工作。不断优化拓展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为村民提供党务、政务、村务、事务、商务、财务、法务、寄递等“一站式”办理服务,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推进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结合群众需求拓展完善村级文体主题功能空间。推进公共照明设施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一体规划建设。到2025年,全县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普及率达到100%。

(六)夯实乡村发展根基

19.加强农业产业化和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加快推进油菜、蔬菜、生猪、禽蛋、小水果、中药材6大全产业链建设,建强烟叶、茶叶2大主导产业,依托“恩施土豆”区域公共品牌优势深挖土豆产业潜力,夯实粮食产业根基。唱响建始蔬菜、建始魔芋、建香猕猴桃、景阳鸡等农业品牌,培育一批联农带农能力强、管理先进的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以本地农产品原材料加工为主的规上企业。实施以产业发展为主要手段的农村集体经济扶持计划,建成魔芋、蔬菜、土豆等3个以上产业联合体,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合作模式。打造集乡村旅游观光、现代农业产业园、田间研学教育基地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农业附加值,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到2025年,农业总产值达60亿以上,农业规上企业达30家以上,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0家以上,生产运营良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0家以上。

20.提升县城服务乡村能力。深入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加快“和美之城”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让城乡融合发展见成效、出实效。提升县城承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统筹配置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设施,推动平台、资源、服务下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县城和乡镇服务“三农”功能,让农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

(七)强化乡村精神引领

21.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1+8+N”志愿服务体系,总结提升城市社区“七彩”志愿服务队、农村“六员”志愿服务经验,打造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项目,创建具有建始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规范化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推进文化广场、百姓舞台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用好用活乡风文明理事会、监事会,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选树先进典型,继续做好十星级文明户及“最美”系列(最美个人,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扎实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典型做法。

三、要素保障

(一)保障资金投入。将乡村建设作为全县乡村振兴支出的重点领域,健全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本级支出责任,确保本级乡村振兴投入不低于上年度;继续做好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推进乡村建设工作,重点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2023年—2025年,县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年度比例分别达到40%、45%、50%以上,同时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的6%、7%、8%;统筹中央、省、州、县相关资金,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二)保障建设用地。每年上级单列安排的6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5%以上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年度示范村、重点村乡村建设用地需求。加强项目科学选址,组织相关部门及时审查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对符合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筹保障。全面清理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将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全部用于实施乡村振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村集体经济项目,切实发挥土地效益。

(三)强化金融支持。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鼓励引导涉农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支持乡村建设。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实施“整村授信三年全覆盖”行动,力争2024年实现整村授信全覆盖。引导银行机构大力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升级“普惠金融工作站”,提升惠农助农服务水平。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放小额信贷,提升发展动力。持续推动“防贫保”、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发展。

(四)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在外人才回乡、专业人才下乡、本土人才兴乡“三乡工程”,建成一支懂规划、懂建设、懂维护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聚焦乡村建设重点环节、薄弱领域,选拔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支持和鼓励熟悉乡村的规划、建筑、道路、桥梁、水利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挂点服务,服务期间取得的成绩可以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标准体系,完善建设、运行维护、监管、服务等标准。分类分层分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升修路工、水利员、改厕专家、农房建设工匠等本土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五)引导社会参与。引导中央、省直单位定点帮扶、武汉区域协作、“万企兴万村”等社会帮扶资源向乡村建设重点区域和领域倾斜。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引导村集体、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形成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强大合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成立县乡村建设行动指挥部,统筹实施全县乡村建设,协调推进重点任务,制定年度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各乡镇、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乡村建设重点任务职责分工,落实人员专项推进,细化实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定期报送乡村建设推进情况。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严格项目入库程序,按照“村申报、乡镇审核、县审定”的程序,优先将效益好的项目纳入衔接资金项目库,科学制定绩效目标和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小型建设项目,按规定施行简易审批程序,60万以下基础设施类项目及40万以下货物服务类项目,项目单位通过“三重一大”确定施工单位,及时组织实施。健全项目长效管护机制,完工项目及时办理移交,明确管护责任人,制定管护方案,确保项目后续管护到位,持续发挥效益。

(三)开展示范创建。按照“建始特色、多规合一 ”要求,把重点村建设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美丽乡村示范村、乡风文明引领村、基层治理样板村、富裕富足幸福村。坚持产业引领,以点带面,连片发展的思路,立足重点村、辐射带动周边村,力争到2025年创建乡村建设示范乡镇2个、乡村建设行动示范村44个。

(四)强化考核督办。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作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工作督导,及时全面掌握乡村建设状况水平,深入查找短板弱项,提高乡村建设针对性。

(五)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宣传报道,争取各类媒体开展多形式、多维度、多层次的宣传报道,深入宣传乡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乡村建设的氛围。强化信息报送。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充分挖掘乡村建设中打造的品牌亮点、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事迹。

附件:1.重点任务责任分工

      2.2023年度建始县乡村建设任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