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全面深化鱼泉河幸福河湖共同缔造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4-04-23
利川:全面深化鱼泉河幸福河湖共同缔造

(通讯员覃韵)近年来,利川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共同缔造理念贯穿治理全过程,致力于全面深化鱼泉河幸福河湖共同缔造,以精心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鱼泉河小流域位于利川市汪营镇,汪营镇地处利川市西部,是八百里清江的源头,鱼泉河小流域范围包括齐跃桥村、勘金村、大路坪村和野茶村。流域内海拔最高点为1700m,最低点为1050m,相对高差650m,流域内天然岩洞、自然景观十分优美,农特产丰富,村镇主营农、林、旅游业。

注重河流景观建设,弘扬先进水文化。鱼泉河小流域内的农房格局分散、可绿化面积较多,主要以齐跃桥村小流域汇入口至上游道路沿线为重点,在道路内侧全线采用美化型庭院绿化模式和道路空隙地绿化相结合的方式,使绿化更具整体性和连贯性,栽植桂花树(独干)、紫薇等常绿树木,迎春花、杜鹃、月季等灌木,既增加了绿化量,又丰富了绿化层次。同时,还致力于周边村庄的美化工作,美化面积达到0.18km²。同时融入当地文化因素,打造“美丽齐跃,共同缔造”的文化桥梁,新建了一座红军石拱桥和水保文化广场等景观节点。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河湖的整体形象,还加强了对河湖周边红色文化遗产和历史的保护和利用,进一步丰富了河流的文化内涵。

大力发展民宿度假旅游使齐跃桥村旅游人次增加千余人,居民经济收入整体提升约30%。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水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强化河流管理保护,推动科学水管理。通过落实宣传培训、环境污染惩治和先进典型奖励等长效机制,营造群众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通过河湖长制坝坝会、“大喇叭”“两微一端”等多种宣传手段,以及通过制定通俗易懂的“不乱扔、不乱占、要自觉、要劝导、要反映”的河湖管护村规民约,加强村民教育引导,及时制止和纠正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行为,让农村河湖治理保护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为切实改变鱼泉河日常管护力量薄弱问题,加快河湖管护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探索“河湖长制+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发现—上报—核实—交办—整改—反馈—考核”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分段到户、责任到人,管好河湖治理的“微细胞”,有效补齐了鱼泉河日常管护工作短板。

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维护健康水生态。根据数据资料统计,鱼泉河小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14.84km²,占总面积的30.24%,是影响打造“美丽齐跃,共同缔造”的最大绊脚石。为提升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鱼泉河小流域长期以来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全面治理。一是兴修拦蓄泥沙工程与兴修小型水利工程相结合,不断改善水土流失区灌溉条件;二是保护林草植被与推广普及农村生活节能技术相结合,防止林草植被,消除比例失调;三是加固河堤,提高防洪保安标准;四是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水保良性循环。五是治理与预防监督保护相结合,大力宣传贯彻《水保法》,控制一边治理一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恶性局面,依法打击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单位和个人。

截至目前,新修石坎梯田1085公顷,配套田间作业道800米,新建100方蓄水池1口,塘堰整修一处;溪沟整治517米,新建田间机耕道500米,封禁治理1156.48公顷。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8.55%以上,促进了流域内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合理利用周边资源,发展绿色水产业。为激发鱼泉河小流域产业动力,打造人民生活富裕的幸福河,我们积极与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开展校地合作,汇聚高校智慧,为发展流域内绿色水产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通过这一举措,我们成功留住了以发展葛仙米、精细蔬菜等特色产业为主的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为流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质生产力”。

截至目前,河道两岸产业兴盛,茭白种植面积达到300亩,亩产稳定在4000—6000斤/亩,经济价值达480万元至1440万元;莲藕种植面积80亩,亩产约6000—10000斤/亩,经济产值达96万元至320万元;葛仙米种植面积150亩,亩产约600—1000斤/亩,经济价值达到了360万元至1200万元。这一系列成果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也有效提升了河道两岸农民的收入水平,为鱼泉河的幸福河湖共同缔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幸福河湖的打造需切实结合乡村振兴、乡村未来发展趋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实施“小流域+”模式,因地制宜打造水源保护型、生态旅游型、绿色产业型、和谐宜居型、休闲康养型等特色小流域产业综合体,推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发展乡村产业有机结合,为乡村未来注入新活力,绘就美丽宜居新画卷。

编辑:邓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