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州畜牧兽医工作总结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5-06-20
2007年全州畜牧兽医工作总结


  

恩施自治州畜牧兽医局

(2007年12月31日)

今年以来,全州畜牧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州农村、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践“1234”(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心,突出畜牧产业化建设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两大重点,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建设,实现产业发展有新突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新举措、项目工作有新成效、自身建设有新面貌)的工作思路,积极落实中央惠牧政策,扎实开展“弘扬八种风气,创学习型机关”活动,众志成城抗击动物疫情,实现了全年目标工作任务,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主要畜禽生产全面回升。2007年度,生猪饲养总量707万头,其中存栏327万头、出栏380万头,分别同比增长11.1%、12%;牛饲养总量33.9万头,其中存栏28.85万头、出栏5.0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8%、4.3%;山羊饲养量72万只,其中存栏35万只、出栏3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9%、3.9%;家禽饲养总量1157万羽,其中存笼502万羽、出笼655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0.6%、11%;肉类总产量33.7万吨,同比增长7.3%;牛奶产量721吨,同比下降9.3%;蜂蜜产量17万吨,同比增长9.44%;能繁母猪存栏30.82万头,同比增长23.4%;三元杂交猪比率上升到66%。

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畜牧业产值46.4亿元,增长24.7%,占大农业产值37%;农村居民人均牧业产值1350元,人均增收230元。

生猪品改持续推进。全州兴建与改造人工授精站447个,建立州级示范站40个,全州拥有人工授精站总数748个,拥有人工授精技术员1438人,开展人工授精村2444个,占建制村数的96%。新增长白、大约和杜洛克种公猪1127头,新增能繁母猪5.8万头,繁殖恩施黑猪9460头。

生猪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结合州情,狠抓了1000头(只)以上“小户连片型”、3000头(只)以上“小区连户型”和5000头(只)以上“大场大户带动型”三种健康养殖小区和猪+沼+X生态立体养殖模式的推广,通过办点示范和州政府召开的发展生猪产业来凤现场会议的推动,促成了小户向大户集中、小规模向大规模扩展的走势。全州新增规模养殖大户3370户,与沼气池建设配套改造栏圈29.24万平方米,养殖大户出栏畜禽数34万头,占出栏畜禽总数的13%。

加工企业规模扩大。全州涌现出畜牧规模养殖、加工企业20家,形成固定资产3亿多元人民币;加工生猪70万头,带动农户30万余户;产品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同比增长40%,占全州100家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35%;实现利税总额3000万元,同比增长25%,是全州100家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47%。

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序

春秋两季动物防疫扎实有效。今年春秋两季动物防疫集中免疫历经60余天,五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均达到99%以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率达到95%以上。由于采取了部分取消农户自宰自食生猪防检费、落实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结合了春秋普注与月月补针、推行了机关干部驻点包片、导入了全社会监督机制、严格了目标考核等措施,收到明显效果。

产品安全监管得力。严格依法依规对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对兽药饲料进行监管。全州产地检疫检出病畜1.2万头(只)、运输检疫检出病畜1万头(只)、屠宰检疫检出病畜1.1万头(只),销毁不合格畜禽产品200余吨,全州没收销售假劣兽药60件,过期变质和不合格饲料18000公斤。共送省检饲料85批、兽药20批、畜产品68批,除2个饲料样品粗蛋白不合格外,其他全部合格,合格率达98.8%,确保城乡居民吃上了放心肉。

疫情监测无误。充分发挥基层行政组织和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两条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的作用,基本做到了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无殆误战机的现象和行为发生。

三、项目工作有新成效

申报了总投资3357万元的畜牧项目(国家投资1340万元的规模养殖项目、1000万元的万头猪场项目、897万元的良种山羊项目、120万元的黑猪原种项目),其中总投资597万元的山羊良种繁殖项目全面启动,投资1130万元的规模养殖项目和投资120万元的鄂西黑猪原种场建设项目已经批复实施,推广了畜牧创新、创业项目。较好地实施了中加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组织国际国内培训150人次。

四、惠牧政策得以认真贯彻落实

由于近两年来的生猪价格波动,尤其去年五月份和七月份的两次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畜牧业尤其是生猪产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各级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猪粮安天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生猪产业实施宏观调控,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涉及范围之广、含金量之高、投入之多,前所未有。我们州属于政策普惠较多的地市,能繁母猪保险、政策性能繁母猪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户)改扩建、万头猪场、畜牧大县、人工授精、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扑杀补偿、疫苗资金补助、生猪调出大县、奶牛良种补贴等项目政策惠及我州的资金总额超过1亿多元。此外,还有贷款贴息、畜禽养殖用地等政策普惠我州。全州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关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扶持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的政策措施,以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为重点,着力解决产业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五、和谐系统建设有了良好开端

一是“弘扬八种风气,创学习型机关”活动取得实效。根据州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州直系统实施,启动了做“四型”干部活动,即:做学习型干部,克服学风不浓的现象;做“务实”型干部,克服作风不实的现象;做“清廉”型干部,克服节约不够的现象;做“和谐”型干部,克服风气不正的现象。通过学习文件、树立典型、理论考试,学教活动深入人心,为促进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环境支持。

二是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争取州政府、州编委批准了州县(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形成了指导改革的文件--恩施州机编发[2007]55号文件;州畜牧局更名为畜牧兽医局,内设科室由一室二科调整为办公室(项目办)、畜牧科、饲料草原科、防重科、医政药政科,局隶属二级单位整合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技术推广站(草原监理站)。州直畜牧兽医系统机构已经理顺,职能进一步明确,人员已全部到位。

三是实践“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为民办实事。根据机关工作特点,结合行业实际,提出了机关工作“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即1/3的时间下基层,1/3的时间跑项目,1/3的时间蹲机关,确保了下基层为农民、企业排忧解难有的放矢,到武汉、上北京跑项目不落空,蹲机关“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四是创造条件,为干部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建设规划获得州规划委员会的批复,其土地已挂牌上市,可望2008年上半年投入建设;对老办公楼进行了维修,局属二级单位全部集中办公;沙湾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与州房产局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争取州政府解决了动物防疫工作专车;创办了《湖北恩施自治州畜牧兽医信息网》,点击人次超过8千人;乡镇集体兽医养老保险这个老大难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六、其它业务工作卓有成效

一是全面完成了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家底”。二是开展了畜牧产业、草原牧业、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牧政执法四个调研活动,如期完成了四个调研课题任务。三是成功举办了中加合作项目培训班3期、新《动物防疫法》培训班1期、畜禽新技术培训班1期。四是成功召开了全州草原牧业发展理论研讨会,形成了富有参考价值的论文集,为科学决策草原发展提供了依据。

一年来,畜牧兽医事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面监着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一是畜牧业生产波动性明显加剧;二是畜牧业的弱质性进一步显现;三是动物疫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发展畜牧兽医事业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一是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前提和条件。近年来,自治州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建设与发展,各相关部门全力支持畜牧事业,形成了抓大畜牧业、大抓畜牧业的氛围。省畜牧局把恩施州当作湖北的“西藏”来对待,给予了极大支持。原州委书记汤涛、新任州委书记肖旭明、州长周先旺、副书记谭先振、副州长魏启文、崔军、朱惠民、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国亮、政协副主席李春胜、张龙光等领导先后来局,到生产和防疫一线调研,并解决产业运行中的困难:在春防的关键时刻,省委常委、州委书记汤涛同志亲自求援疫苗;州政府在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不仅保障了生猪品改和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及机关运转经费,而且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生猪贷款贴息;在编制紧缩的情况下,仍然解决了编制和领导职数。还解决了一台防疫工作用车。二是用心参谋、认真做事是实现“有为才有位”的前提和基础。全州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在条件艰苦、生活清苦的情况下,顾全大局、忘我工作,团结一心谋发展,为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有为才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