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宣恩县坚持“生态立县”的原则,以农村生活污水项目为抓手,从污水排放有序化、污水智能净化及污水环境优化三方面强力推动项目开展,持续强化乡村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治理。擦亮乡村生态底色,全面打造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一、群策群力,污水乱排化有序
农村生活污水项目遵循“源头消减,资源化利用优先”的思路,按照“三低一广一简单”原则,结合宣恩县地形特点和村庄分散程度,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和处理工艺。对乡镇集中安置区,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户,鼓励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单独住户、道路沿线住户或无土地消纳的住户采用庭院式人工湿地或三格式化粪池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宣恩县农村生活污水项目申请到中央专项资金3750万元,地方统筹资金300万元,用于全县9个乡镇6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目前宣恩县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完成量已过半,乡镇生活污水(化粪池出口的水,洗澡水,洗菜水等)乱排现象随着污水治理设施的投入即将有序化。
二、智用科学,污水净化焕新颜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以生态处理技术为主,减少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成本,充分发挥自然处理系统优势,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主力军,通过基质、湿地植物、微生物等一系列的综合作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同化。分别针对相对集中与分散住户,灵活多变地选用不同的工艺组合,并利用现有水塘(水体自净)和土地渗滤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达标就近排放(土地处理系统),或用于农田灌溉。
共计划修建301座庭院式人工湿地、21座集中式人工湿地、5座一体化设备+人工湿地。本项目实施后,预计COD年削减量约 66.6屯、氨氮年削减量约9.6吨。总体环境效益表现为减少宣恩县境内的水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对附近河流水体的污染,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改善地表水及附近水体的水质,防治支流富营养化。
三、污水排放规范化,细耕水生态安全田
一是开展酉水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对涉及沙道沟镇、李家河镇和椿木营乡3个乡镇,19个行政村。以酉水干流两侧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一侧延伸2公里,包括所有人工岸线和自然岸线所有通过管道、沟、渠、涵闸和隧洞等排放废水的排污口和所有通过河流、滩涂和湿地等间接排放污水的排污口进行排查监测,按照“一口一策”的工作原则,逐一明确入河口整治要求,分类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规范,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动入河排污口水质逐步改善。
二是严格控制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宣恩县共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6家,112家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100%。
三是持续开展废水重点单位排污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完成废水在线监测设施4套,监督各重点排污单位稳定达标排放。
2017年以来全县3个地表水断面(酉水河乐坪断面、忠建河木场河断面、忠建河洞坪断面)、1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龙洞水库)、7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9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持续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