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残联:搭建残疾证办理“高速网”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10-08
巴东县残联:搭建残疾证办理“高速网”

全媒体记者 黄华

“我的残疾证到期了,多亏县残联组织医生上门替我更换了新证。”9月28日,巴东县金果坪乡石板水村七组肢体残疾人郑建平告诉记者。

巴东地形狭长,南北起伏,石板水村处于县域最南端,从村里到县城需转乘两次,最快也要六七个小时。这对残疾人来说,到县城办证或换证十分不方便。

今年来,巴东县残联认真落实残疾人办证“一件事”改革工作,广泛宣传残疾人证“一站办结”政策,通过“前移窗口、视频评残、免交证照”改革,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厘米”。

今年3月起,巴东县残疾人证申领窗口直接前移到鉴定机构,构建“一个窗口”助残服务,协调医疗鉴定机构实现现场“一窗受理”、即审即鉴,并由县残联统一取表制证、统一邮寄,确保残疾人办证“只跑一次、就近办结”。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787名残疾人享受了“一个窗口”助残服务政策实惠。

自2017年8月以来,巴东县残联协调和推行医疗鉴定机构下沉医院鉴定资源,将残疾等级评定资源平台下沉到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身边,实行上门服务,开展暖心便民行动常态化服务。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只需向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或电话申请,经村(社区)初审、乡镇残联登记核实无误后,由县卫健部门指派专家上门评残,县残联统一办证、邮寄发放。

水布垭镇蛇口山村一组82岁的残疾人李章玲,早在2021年12月残疾证就已到期,但因出行不便,李章玲一直未到指定医院进行残疾评定和更换残疾人证,残疾人两项补贴也因此停发,她心里十分着急。

今年3月,县残联和县卫健局等部门组织残疾鉴定专家在水布垭镇开展上门评残活动,李章玲老人重新更换了残疾人证,残疾人两项补贴也可以续发,压在老人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截至8月底,县残联协调医疗机构开展上门评残服务4000余人次,实现了重度残疾人办证“零跑腿”。

针对县外居住残疾人办证难问题,县残联开通新办、换领、迁移、挂失补办、注销、残疾类别/等级变更等6类跨省通办业务。联合县卫健局探索视频评定模式,建立免责清单,实现了残疾人办证跨省通办、“网上办”和“远程办”。截至9月,89名残疾人享受了跨省通办的便捷。

“感谢县残联开通了跨省通办业务,不到30分钟,我在东莞市残联就为儿子办好了残疾人证。”现居住在东莞市的黄彪感叹。今年6月,黄彪一直为儿子的残疾人证发愁,原因是他们一家户口都已迁移到东莞市,但其儿子的残疾人证未迁移。在电话咨询巴东县残联后,得知可以实施跨省通办,黄彪便按照巴东县残联告知的程序,向东莞市残联提出申请,通过网上资料共享,不到30分钟,其儿子的残疾人证迁移工作就完成了。

同时,巴东县残联大胆探索试点,联合卫健、公安等部门为残疾人提供办证“免交证照”服务,实现残疾人证“零元办”。残疾人办证无需携带任何材料,到医疗鉴定机构窗口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享受免费照相、免费查验身份信息、免费鉴定等服务,县残联按鉴定机构医学鉴定结论统一办证寄证,真正实现残疾人办证“零成本”。此项服务实施后,仅免交证照一项可为残疾人节省经费5万元。

为最大限度方便残疾人办事,巴东县残联围绕助残服务“一件事”办理,联合县民政、医保、教育等部门整合办理事项,推动信息共享和残疾人两补“免申即享”服务,将残疾人证办理与残疾人创业就业、职业培训、居家托养、辅助器具适配、无障碍设施改造、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等服务需求有效整合,集中统一办理,及时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民生总关情。巴东县残联多措并举,推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落实见效,让“最多跑一次”变成“一次也不用跑”,切实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真正实现残疾人权益保障“一项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