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1-11-09
恩施市“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恩施市“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讨论稿)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恩施州委第七届九次全会作出加快绿色崛起,建好“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决定。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赋予了林业在社会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应对国际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和新的重要地位,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不可替代的多功能作用,为建设美丽恩施提供绿色支撑。

一、恩施市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一)“十三五”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林业生态建设系列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扩绿提质增效为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资源保护,加快国土绿化,增进绿色惠民,强化基础保障,扩大开放合作,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全市“十四五”林业纵深建设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1、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造林绿化加快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地建设等一批重大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稳步实施。根据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结果,2019年度全市森林覆盖率65.53%,活立木蓄积1348.8万立方米,林业用地面积275877.52公顷。十三五期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62.28%到2019年增加到65.53%,林地面积增加10487.86公顷,活立木蓄积增加119.7万立方米。截止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任务83.7314万亩,大力推进绿满荆楚行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乡村18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46个,完成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野生动物退出处置工作。

2、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推进药材基地产业化发展。“十三五”以来,恩施市坚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基地建设、天保工程、石漠化项目、招商引资等紧密结合,涌现出了一批药材生产专业乡镇、专业村和生产经营大户,特色药材经济带初具规模。全市现有留存木本中药材18万亩,现阶段重点是指导药农做好留存木本中药材的发展。二是打造林下经济示范种植。2018年在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前山村、板桥镇新田村林下种植中药材规模3125亩,2019年完成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发展森林旅游补助项目,2020年度计划发展林下经济补贴项目林下种植2435亩、林下养殖399头(只)、森林旅游400亩,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赢,提升行业扶贫能力,为“十四五”林业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强林业科学技术培训。“十三五”以来,共开展林(药)业技术培训88场次,培训林农1187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92户),发放技术资料10300余份,发放修剪工具(枝剪)4500余把。制作完成了《油茶实用栽培技术》专技教材,荣获省委组织部表彰为一等奖。

3、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一是林业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涉林刑事案件700起,林业案件综合结案率达97%。二是林业防灾应急能力明显增强。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以内,五年来,病虫害发生总面积45.4519万亩,成灾面积1.5253万亩,有效人工防治面积45.4519万亩;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三是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除按常规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外,协助州林业局完成恩施州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三期涉恩施市范围投资建设瞭望塔2处,卡口5处,视频监控系统4处,为森林防火预警监测工作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主要做法及突出成效

1、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一是全面完成重点造林绿化项目。倡导全民义务植树,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十三五期间共实施营造林建设任务83.7314万亩,完成各年度裸露山体生态修复建设任务,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46个,国家森林乡村18个,完成绿满荆楚行动造林绿化87330亩,全力推进全市村庄道路绿化,全市行政村(居)村级道路绿化率达100%。二是全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全市219.81万亩天然林资源管护责任落实率达100%;完成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投资12646万元、石漠化综合治理投资3728.11万元、天然林保护工程投资20527万元、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设投资110万元、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投资14529.6万元、长江防护林建设投资50万元。

2、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一是严格落实森林资源监测与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强化林木采伐、木材流通和林地保护管理,完成各年度森林资源督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工作。二是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2016年以来,全市共办理野生动物案件39起;每年结合“爱鸟周”等活动,不断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湖北省实施办法;全市设立4个野生动物保护小区和1个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落实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的保护和救助。三是压实生态安全网格。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侵占林地涉林违法行为。2016年以来,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700起,进一步压实山体保护责任,常态化组织森林防火演练,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持续开展木材加工、家具制作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配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5%。

3、全面深化林业各项改革。一是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7年恩施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2019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牌恩施市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168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5.7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1%,绿地面积1518.97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46.2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平方米,道路绿化率达86%,水岸绿化率达86.6%,形成了绿廊映江城、林水伴城乡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二是有序推进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示范县建设。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机制已经形成。4家企业共流转了359户林农944宗25039.6亩林地,交易金额达750万元。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森林保险制度,建立公益林管理经营机制。全市承包到户的353万亩集体林地颁发林权证,全面完成17.8379万份林权档案电子化扫描录入和9.6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地的确权登记权籍调查工作。三是实现国有林场改革“十个到位”。即定性定编、岗位设置、政事分开、财政保障、职工社会保障安置、社会职能剥离、公益林管护机制、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渠道规划、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到位。全市8个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20名,在省级和国家级改革验收中获优秀等次。

4、切实增强行业服务水平。一是增强政务服务水平。优化审批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群众“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梳理职权,推进“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二是做好林地报批工作。严格按《湖北省林地管理条例》对重点工程建设、民生工程建设、老百姓建房等征占用林地进行初审,组织开展现场勘验和规划设计,及时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林地查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为重点建设项目和企业做好服务。认真履行铜盆水林场康养项目秘书单位职责,明确工作目标,推进铜盆水森林康养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好拟进规企业的正确引导和减产企业的悉心帮扶。

(三)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相对集中连片的林区多位于老少边穷等地区,林区道路、供电、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长期落后。

2、林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管理、林业执法、有害生物防治等现代装备手段落后

3、木材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对外依存度高,木本油料、森林食品、道地林药等产品供需矛盾突出,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林业巨大的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二、“十四五”林业发展思路、总体建设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进一步优化全市生态空间格局,始终坚持把改善生态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把做强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强大活力,把保护资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林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林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把依法治林作为林业发展的可靠保障,实现林地、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质量、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力显著提高,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精准,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升。到2025年,全市林地保有量达到4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以上,乡村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一级、二级和三级古树挂牌保护率达到100%。

(二)总体建设目标

1、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林业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承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天然林、湿地、重点生物物种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2、林业生态公共服务更趋完善。绿色惠民、公平共享、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优质生态产品和林产品更加丰富。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稳步增长,林业年旅游休闲康养人数年年突破,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3、林业民生保障更为有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林农收入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实现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林业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成为绿化国土和林业建设的主力军,集体林业活力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和依法治林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林业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三、“十四五”林业发展重点建设任务

(一)加大植树造林,促进森林资源提档升级。

1、利用国家实施重点工程的机遇,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

2、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会造林。

3、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大力实施森林乡村、村庄绿化、绿化示范乡村建设。

(二)强化科技兴林,做优做强林业产业。

1、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特别是利用国家建设储备林的机遇,形成以国有林区为点向四周辐射的重点商品林区域,促进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2、强化林业产业建设的引导和调控,向上争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积极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加快以油茶、核桃、生漆及油用牡丹为主的木本油料林产业建设。

3、健全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稳定林业科技队伍。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保生态安全,抓好人才培养工作,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三)深化林业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1、正确引导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积极培育交易市场。

2、拓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扩大林业利用社会资本的规模,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3、开展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为全国集体林业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四)多渠道拓宽林业投入,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把公益林业建设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国家提高造林单位面积投资标准,加强对林业发展的资金支持。

(五)加大林业执法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

强化林政执法,严厉打击各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征滥占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生态安全。

四、“十四五”林业发展主要建设措施

(一)依托项目建设,打造四大重点工程

---以森林防火为主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以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为主的生态安全建设工程。

---以人工商品林培育、生态旅游休闲、林下经济为主的生态产业建设工程。

---以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古树保护、生态文化宣传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二)利用行动平台,打造三大生态文明体系

——以林业生态文化建设行动平台,巩固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国家绿色示范乡村,加强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

——以绿色示范乡村建设行动平台,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50个以上的村达到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标准。

——以森林生态资源管护行动平台,全面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现林地定额管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保护好林地红线,同时加强森林资源经营,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效益。

五、“十四五”林业发展功能区布局

(一)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1、范围:屯堡乡、龙凤镇、小渡船办事处、舞阳办事处、六角办事处、三岔镇、沙地乡、新塘乡、红土乡、白杨坪镇、盛家坝镇、崔家坝镇的清江干流及其支流等区域。

2、建设重点: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清江及其支流区域的生态屏障。实施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森林抚育、乡村绿化和封山育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恢复和保护植被。

(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1、范围:太阳河乡、新塘乡、百户湾林场、盛家坝镇及富尔山林场、板桥镇及前山林场,铜盆水林场,白果乡,大龙潭库区及清江流域内等区域。

2、建设重点: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森林生态保护为主要任务,禁止乱捕滥采野生动植物,保持和恢复野生动植物物种,维护种群平衡,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

(三)森林康养生态功能区

1、范围:以恩施大峡谷、铜盆水、富尔山、青云崖、茅坝槽、大兴庵等区域建设森林康养基地,以洞下槽、林博园区域建设森林人家。

2、建设重点:推动森林康养发展,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旅游。

六、“十四五”林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共规划22个项目,总投资56.783亿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46.837亿元,自筹6.28亿元,其他3.666亿元。

(一)林业基础建设项目

1、森林防火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护及指挥系统:建设市级森林防火视频监控总平台及各场监控平台共11个,所涉范围高山铁塔云台监控及卡点探头视频监控网点320处全覆盖,无死角;森林防火巡护无人机21台;“卫星小站+无人机+北斗定位+三维地图”全要素指挥系统;在各单位明确业务骨干培训后组建11人规模的无人机中队。总投资0.24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国有林场。

2、国有林场防火线和防火林道建设项目:扩建15米宽森林防火线220千米、3米宽防火林道210千米。总投资0.065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国有林场。

3、国有林场林区公路硬化项目:硬化5米宽林区公路120千米。总投资0.72亿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0.6亿元,自筹0.12亿元。项目业主为各国有林场。

4、国有林场安全饮水和森林消防水池建设项目:建300立方米安全饮水池11个,森林消防300立方米水池15个。总投资0.052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国有林场。

(二)生态安全建设工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市168万亩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56万亩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18万亩国有林资源管护,封山育林5万亩,总投资3.25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2、生态护林员:计划从2021年起在全市范围内选聘5000人生态护林员,按每年4000元/人发放森林管护劳务补助。具体指标以省林业局下达指标为准。总投资1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3、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治理岩溶面积200平方公里,总投资5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4、珙桐、粗齿红山茶等珍稀植物培育示范园建设项目:建珙桐示范园100亩、建粗齿红山茶示范园100亩。其它珍稀植物园200亩。总投资0.06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和各国有林场。

5、长江防护林工程:实施封山育林5万亩,实施退化防护林修复5万亩。总投资1.5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6、国有林场雪析木清理更新造林项目:雪析木清理更新造林10000亩。总投资0.1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国有林场。

7、种质资源建设,乡土树种青钱柳开发利用及品种认定:建立苗圃基地50亩;建立试验基地1100亩;建立青钱柳饮用茶系列开发生产线2条;申报省级林木品种认定。总投资0.05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三)生态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1、森林抚育:实施10万亩中幼林森林抚育(重点实施割灌除草、修枝定型、抚育间伐、补植补造)。总投资1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国有林场和各乡镇办。

2、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在屯堡乡铜盆水、沙地乡青云崖、白杨镇洞下槽、太阳河乡梭步石林、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大兴庵等地域建设森林康养基地6万亩。总投资22亿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20亿元,自筹2亿元。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3、恩施市核桃选优与培育项目:租赁优良母树15株,建设本地核桃采穗圃3个60亩,建选优实验园4个120亩,建栽培管理示范基地600亩,建实验中心1栋500平方米,采购生产设备9套、实验设备1套、加工设备1套。总投资0.066亿元,申请上级补助0.06亿元,其他0.006亿元。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4、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种植5万亩、森林旅游10万亩。总投资5亿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1.2亿元,自筹3.8亿元。

5、恩施市年产1000吨山茶油标准化生产加工建设项目:整合现有油茶基地和资源,高标准抚育管理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基地5000亩,推进油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和生产标准化;建设一座茶油精制厂,其中包括修建一间钢构厂房及打造一条集自动分拣、脱粒、压榨、除杂、纯净于一体的精制油生产线,可年产1000吨国家一级精炼山茶油;建立油茶新技术培训与推广科研中心,提高全市油茶生产经营技术水平。总投资0.21亿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0.15亿元,自筹0.06亿元。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6、恩施市藤茶黄酮体初加工:建藤茶黄酮提取生产线一条、藤茶黄酮喷雾剂生产线一条,年产藤茶黄酮30吨,喷雾剂500万只,具体建设内容为:按GMP规范10万级洁净等级要求新建生产厂房3000平方,购生产设备30台(套、条)。总投资0.5亿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0.3亿元,自筹0.2亿元。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7、“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试点县项目:以8个国有林场和大兴庵科研林场为基础建设森林旅游康养基地23万亩,发展林下种植2万亩、木本油料0.5万亩、花卉苗木0.5万亩。总投资7.52亿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3.76亿元,自筹0.1亿元,其他3.66亿元。

(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1、古树名木保护建设:对恩施市896株古树名木生长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打造建设4条古树名木科普旅游观光线路。总投资0.25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2、国家森林乡村建设:建设国家森林乡村50个,主要进行乡村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森林绿地建设、乡村绿化管护、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等。总投资1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3、恩施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期):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城市森林产业体系建设、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城市森林支撑体系建设等。总投资6.2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4、林相建设:恩施大峡谷景区及周边、梭布石林景区及周边、大清江景区清江河沿岸、鹿院坪景区、铜盆水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市林科所大兴庵所辖区域,恩施大龙潭至大峡谷景区公路沿线、龙凤坝至太阳河公路沿线、恩鹤公路七里坪至浑水河段、恩施北至枫香坡至二官寨、沐抚至鹿院坪、国道、高速、铁路沿线可视范围。总投资1亿元,全部为申请上级补助。项目业主为各乡镇办。

七、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推进恩施市生态建设。实行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到实处。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建设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健全生态建设综合考评奖惩机制,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二)公共财政和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及省财政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三)科技支撑

进一步健全林业科技创新体系。针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新品种选育、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重大病虫害防治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以林业科技的新突破带动林业事业大发展。

进一步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着力加强科技示范和技术服务,大力推进林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对林业生产的贡献率。进一步健全科技人员培养体系。完善林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引导林业科技人员扎根生产一线、创造工作实绩;加快林业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

(四)政策机制

实施严格的林地保护政策,健全自然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强化林地占补平衡管理,探索建立林地储备制度。完善林地审批制度,实施严格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预审、林地转用审批、林地征收审批和林地供应审批管理。建立生态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政绩观。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分类差异化考核等制度建设。加快生态补偿地方立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赎买和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进行政策性生态补偿。充分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通过开展资源使用权、碳排放权交易为代表的环境经济手段,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和产业发展方式。建立林业政策监测评价、效果反馈和调整优化机制。完善林业规划、工程、项目等绩效评价与监督制度。

实行环境损害问责制度,依法惩处盗伐、滥伐林木,毁坏和非法占用林地、绿地的行为。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坚决实行倒查问责机制。严肃处理违法审批、越权审批等违法行政行为。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成效评估,探索建立生态发展激励机制。

(五)法律法规

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重点查处违反林业法律法规、扰乱林业建设秩序的行为,严厉打击违法采矿、取水、采砂、取土、弃土(渣)、排污及违法使用林地、湿地、采伐林木、猎捕野生动物等行为。强化林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增强行政执法透明度、公信力和工作效率。

(六)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林业机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级林业机构编制设置。将林业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不断提高林业行政、执法和技术人员素质。加强资金保障能力和林业信息化建设。构建及时高效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森林经营和生态建设成效监测与评价体系。

(七)评价考核

正确把握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建设林业生态示范县和绿色示范乡村为抓手,加强各地林业生态建设的评价考核。注重生态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严格守住生态红线。加快实施绿色富民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统计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市、乡、村各级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取得实效。

(八)公众参与

加强舆论宣传,为林业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林业生态建设,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参加林业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林业生态公益活动,汇聚民智,有效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倡导生态文明行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扎实开展林业生态示范县、绿色示范乡村、森林城市、文明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实现林业生态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