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区,居民的幸福港湾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5-09-25
新型社区,居民的幸福港湾

9月11日,记者来到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城乡街社区服务中心,在这座颇具几分民族特色的大楼里,一楼便民大厅里的劳动就业、信访接待、计生、民政等各个窗口一字排开,社区干部正在为居民热情服务,办理相关手续。

“这座新社区大楼是2013年投入使用的,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图书室、卫生服务站、慈善超市、心理咨询室、健身场地等一应俱全,这里还是全州唯一一个全国五星级和谐社区。”居委会干部廖方敏向记者介绍。

谈到社区的变化,廖方敏深有感触:“早期,居委会在一座15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房子里办公,而且还是一座危房,后来又经过数次改造。现在,由于党委、政府对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在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12年新的社区服务中心开始建设。今天,这里已成为辖区4700多名居民的平安社区、和谐社区、洁净社区、利民社区。”

如今,像城乡街社区这样的新型社区已经遍布城乡。全州共有社区135个,其中城区社区73个,乡镇社区62个。

近年来,我州社区建设加快发展,迅速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和谐恩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推动城乡社区建设,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恩施州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十二五”期间,州政府连续三年将社区规范化建设列入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强力推动。同时,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州民政局将社区建设作为对县市民政局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州民政局会同州住建委、州国土资源局、州规划局联合下发了通知,为切实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难问题提供了政策支持。

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州政府安排75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争取中央和省项目补助资金2939万元,带动县市投入8750万元资金用于城镇社区建设。截至2015年6月,全州各级财政累计拨付资金2805万元,用于农村社区试点建设。

社区规范化建设,是新型社区的硬件基础。

现在,全州有129个社区服务中心面积达到了300平方米以上,各社区均成立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机构,所有社区均达到了有一个党员群众中心、一个一站式服务大厅、一个爱心超市、一个社区卫生室等“13个一”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并在“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设立了综合治理、司法调解、民政事务、职业咨询等多个服务窗口,统一办理政府延伸到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事务。

在农村社区试点村,依托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置村级组织办公室、社区卫生计生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图书室、村民学校、社区体育场和社区超市等设施,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目前,全州有342个农村社区试点村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

在硬件建设达到规范化标准的基础上,坚持“两条腿走路”,迅速跟进了社区软件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社区被划为11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社区网格员负责,他们每天都在格子里工作,负责计生、消防、治安、环卫、流动人口管理等多项工作,每天都为居民处理大量事务,并录入系统。”小渡船街道办事处大桥路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田代秀说。

社区网格员与“格子”里的居民每天相见,已经成了朋友,他们不仅责无旁贷地办理分内事,也古道热肠地办理“分外事”。

“前几天,一名姓谢的仙桃人,在恩施经商多年,小孩子上学遇到困难,她把这个情况告诉我后,我就帮忙联系好了学校。”网格员孙学军说。

网格化在社区“铺天盖地”,实现适时管理、零距离服务;“一刻钟服务圈”等新的服务模式也在广泛推行,一些小区还设立了全程代理中心站,主要针对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开展全程代理服务;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让“群众不跑腿、数据多跑路”,把社区便民利民写进了“互联网+”时代。

今天,一个个规范化建设、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办理、零距离服务的新型社区,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的幸福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