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民族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发力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5-09-29
恩施州民族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发力
       一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统领,为全面小康增强凝聚力按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牢固树立“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理念,从维护全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警营为主要内容的“六进”活动为载体,按照“三位一体”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结构治理,重视做好城市和散居少数民族工作,通过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的“三个意识”和“四个认同”,激发了民宗委委员单位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站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巩固发展平等、自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高度,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以争取政策支持为己任,为全面小康提供推动力州民宗委按照州委、州政府赋予“州四办”的工作职责,以争取政策支持为己任,扎实做好汇报争取、沟通协调、信息宣传等相关工作,有效争取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陵山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共争取省直部门落实各类项目2000多个,项目总投资近600亿元,落实支持资金近400亿元,其中(鄂发2011〔25〕号)文件20条政策落实资金202.6亿元,连年均有增幅,2014年同比增长27.43%,增长幅度创新高。共争取“616”对口支援工程为我州实施项目900多个,到位资金82.48亿元,拉动了近300亿元的投入。与此同时,争取省内部分市对口支援民族县市工作机制得到很好的落实,落实帮扶资金2.59亿元。        三推进特色村寨建设为载体,为全面小康展示引导力积极抢抓国家民委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程机遇,按照全面推进、重点打造、提升品牌的思路,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为载体,着力将特色村寨建设与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特色产业培育、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等紧密结合,倾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魅力之村、美丽之寨和全面小康的示范村寨。全州在建的特色村寨达117个,共投入民族专项资金1.6亿多元,拉动各方投资近20亿元。已基本建成的特色村寨达到44个,有15个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56个纳入“十二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有13个被评为“湖北省首批优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6个被评为“全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在建的村寨中,90%以上基本形成了主导产业;公路、自来水入户率都在70%以上,有的达到95%;人均收入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最高的达到15000元;31.5%的农户有车辆,其中轿车占5.5%;有专业合作社119家,公司61家;村村均有图书室,有67个村寨有艺术团队,民族文化和艺术传承人达到253人.        四以落实民贸民品政策为抓手,为全面小康注入带动力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民贸民品政策作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促进民贸企业的发展,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带动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走上小康富裕之路。 “十二五”以来,全州民贸民品企业共享受贴息近3亿元,上缴税收18.85亿其中,2014年480企业享受贴息1.17亿元,解决就业人员54482人,同比增长18%。从规模看,2014年底,全州民贸民品企业总资产达到236.96亿元,总产值达到180.19亿元,总收入达到133.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64家,占922家民贸民品企业的39.5%,占全州455家规模以上企业的80%;从类别看,特色产业类民贸企业达到545家,占民贸企业总数的59%,享受到贴息政策的企业有201家,占享受政策企业的41.8%。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融资难度大的情况下,2015年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有531家民贸民品企业享受贴息6662.58万元,同比增长22.16%。民贸民品企业的壮大,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强了民族地区的造血功能。        五以民族文化及民族助学工程为支点,为全面小康聚集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扶持民族文化精品生产,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挖掘保护民族文化遗产。2014年10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 “世界硒都恩施自治州成就展”,对恩施州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进行了多形式、全方位展示,多名州民间艺术大师参加成就展的演出活动,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热烈追捧恩施大峽谷,腾龙洞、土司城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均有民族文化节目展示,有力提升了恩施旅游的影响力。唐崖土司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做出了重大贡献。高度重视民族助学工程,“十二五”以来为610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实施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2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