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人民教育:纵横协同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成效显著|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④
栏目:宜昌市教育局-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2-02 加入收藏
人民教育:纵横协同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成效显著|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④

  为总结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先进经验,挖掘推广各实验区在综合改革各方面的典型案例,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栏目,宜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改革案例全国推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围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教育战线育人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宜昌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构建思政课“纵横一体化协同平台”,全面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问题的提出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宜昌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大中小学共有思政教师近1100名,其中小学专兼职思政教师230名,初中专兼职思政教师299人,普通高中专职政治教师268人,中职学校专职思政教师100名,高等学校专职思政教师146人。

  调查发现,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的教师成长交流平台,各学段教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教学改革创新缺乏协同效应,优质教学资源尚未实现共建共享,学校、家庭与社会思政育人合力有待加强。如何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主要做法

  聚焦“一体化”,按照“活动平台+纵向横向协同”的思路,探索构建思政课“纵横一体化协同平台”,以“统筹搭建教师成长交流平台”“纵向构建学段教学衔接机制”“横向汇聚家庭社会育人合力”“协同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活动”四个项目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一)统筹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1.组建专家团队。2020年8月13日,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宜昌市教育局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宜昌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指导、咨询和评估。教指委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年度工作任务,进行年度工作总结。

  2.搭建活动平台。我市采用教研节、“同上一节课”、精品课展示、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搭建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活动平台,统筹开展政治学习、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教学展示等活动。 2020年10月22-23日,我市举办第一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节,全市600多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享节日盛会。2021年1-7月,我市以“喜迎建党百年 同心铸魂育人”为主题,举行了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上一节课”活动,全市1000多名思政课教师同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课,共同探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2022年6-9月,我市举办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精品课展评活动,全市300多名思政课教师以《读本》为载体,探索一体化教学路径。

  3.建设实践基地。我市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大中小学资源优势,探索建设全市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基地。2019年以来,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宜昌市教科院、市科技高中、市夷陵中学等共建“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高校与中小学在学生实习、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

  (二)纵向构建学段教学衔接机制

  1.教学目标有机衔接。教指委拟定年度工作计划,聚焦“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等重点内容,按照“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要求,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引导思政课教师准确把握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推动各学段纵向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现教育目标。

  2.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我市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等内容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探索“大思政课”创新育人格局。2020年11月,我市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教师齐聚三峡大学,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内容开展研究,通过分工合作深度解读教材,深刻理解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实现各学段在同一教学内容上的纵向衔接。

  3.教学实施有机衔接。我市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区分不同学段探索教和学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小学以故事式为主、初中以体验式为主、高中以议题式为主、大学以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2019年4月14-15日,我市举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以“议题式教学”为载体,探索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背景下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实施纵向衔接的有效路径。

  4.教学资源有机衔接。我市组建了全市大中小学集体备课微信群,搭建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全力建设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课例、示范教案、优秀讲义等优质资源共享。2020年12月8-10日,我市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优课展示活动,全市共精选不同学段的12节思政精品课进行展示;2022年4-5月,我市打造高水平“习读本”精品课,向全市集中展播。

  (三)横向汇聚家庭社会育人合力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我市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组建由思政课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家长代表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加强对家庭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导,统筹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引导家长重视思政教育、重视思政学科、重视思政素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2.构建社会共育机制。我市充分发挥革命遗址和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命名党史教育基地29处,为大中小学更好的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党史学习提供了场所。我市各大中小学与宜昌市档案馆、宜昌市史志馆、宜昌市中共党史学会等单位合作,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各学校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通过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四)协同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活动

  1.协同开展教研活动。我市依托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平台和宜昌市中小学教研平台,协同开展教研活动,丰富拓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形式,初步建立了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探索建设“宜昌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2020年11月14日,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课异构”研讨会,汇聚各学段优秀教师,实现了区域内大中小学纵向跨学段的教师集体备课。

  2.协同开展竞赛活动。我市通过“同课异构”“同台竞技”等形式,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优,打造一批思政课精品课例,推动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11月,我市举办了全市中小学思政课优质课评选展示活动;2022年6-9月,我市举办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精品课展评活动。大学与中小学同步搭建展示平台,协同开展竞赛活动,评委打通使用,听课教师跨学段观摩学习,实现了区域内大中小学学科竞赛的协同开展。

  3.协同开展课题研究。我市组建课题组,成功申报湖北省教育厅社科课题《宜昌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围绕各学科思政课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问题,协同开展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联合攻关破解一体化教学瓶颈,推动思政课程内涵式发展。

  三、主要成效

  一是我市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指导团队基本建立。成立了由30名专家组成的宜昌市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承担对全市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指导、咨询、评估、服务等职责。

  二是我市协同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合力基本形成。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各县市区教育局、在宜各高校把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列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落实。各学校书记、校长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各级教研部门开展同步研究、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教研支撑作用。

  三是我市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机制初步建立。我市通过“统筹搭建教师成长交流平台”“纵向构建学段教学衔接机制”“横向汇聚家庭社会育人合力”“协同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活动”,初步建立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机制。

  四是我市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搭建全市思政课一体化活动平台,统筹开展政治学习、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活动,思政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来源:基础教育科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