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让“扩围提质增效”齐头并进
栏目:湖北省财政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9-03-23 加入收藏
作者:本报记者 崔春雨 张思楠 通讯员 熊亚芬 王路 冯妍妍从2006年在恩施州等地区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试点,到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从2012年全省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266亿元,到2018年省直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全覆盖;从2013年起开展市县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到2018年所有省直部门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十余年来,湖北省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绩效目标管理的全覆盖,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规模和类型,积极探索开展绩效监控管理,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开创了扩围、提质、增效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逐步提高覆盖面“湖北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是绩效管理范围逐步拓宽,重点评价项目逐年增加,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湖北省财政厅厅长龙正才表示。按照财政部的要求,2012年湖北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编制2013年度省级预算时,实现了省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全覆盖;2016年实现省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全覆盖。市县层面,2013年要求市县各级财政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占本级财政项目支出的比率达到30%以上,此后逐年扩大范围,2017年度市级93.06%的项目支出、县级80.66%的项目支出编制了绩效目标。在实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该省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规模和类型。从资金规模上看,开展绩效评价涉及资金比例不断提高。2012年全省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266亿元,其中省财政厅对农业厅、教育厅、交通厅等6个支出金额较大的省级主管部门的45.81亿元总资金、52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2017年,省级预算部门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703个,资金总计229亿元,省财政厅对24个项目的财政重点绩效评价,资金总计65亿元。2018年实现了省直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全覆盖。从绩效评价类型上看,自2013年起,湖北省开展了市县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提高市县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水平。自2017年起,建立财政再评价机制,每年随机抽取20%的省直部门,对部门自评报告真实客观性进行复核。2017年和2018年该省共对61个部门开展了财政再评价。同时,2017年省级有55个部门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15个市级和58个县级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评价工作。2018年省级实现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的全覆盖。此外,该省还积极探索开展绩效监控管理。2013年,省级所有纳入省级竞争性分配的资金都开展了绩效监控试点,2017年所有省直部门选择了1—2个项目开展绩效监控工作,实现了绩效监控的省直部门全覆盖。2017年,省级共计对155亿元的资金,市级共计对243亿元的资金,县级共计对710亿元的资金开展了绩效监控。2018年,实现了省级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监控的全覆盖。大力推动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同任何绩效评价一样,预算绩效评价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只有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准确地度量出预算支出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推动指标体系建设,省财政厅推动以省直预算部门为主体构建全省预算支出指标体系,包括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体系和所有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体系。2016年各部门指标体系基本完成。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遵循了以部门为主、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使得各类评价指标更为客观、全面、科学。为规范和引导指标体系建设,湖北省一方面加强组织,一方面加强审核论证,不断完善修订。湖北省财政厅先后对省直部门和地市财政局印发了《省财政厅关于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通知》《省财政厅关于加强省直部门预算支出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进行部署,通过省市县财政与预算部门分建共享,共同完成指标体系建设。同时,组织专家对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论证,提高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并通过每年开展绩效评价,不断修订完善指标体系。目前,湖北省财政厅印发的共性预算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信息运行维护类、政策研究类、基础建设和修缮类、培训类、物业管理类、重大宣传和活动类、科学研究类、学科建设类等八类指标体系。“主要是对多数预算部门都涉及的共性项目进行统一设计,如物业管理等项目,使指标体系相对固化,实现不同部门相同项目的可对比可分析。”龙正才说。不断提升绩效评价质量为提升绩效评价质量,湖北省“五点发力”,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客观、公正。一是科学设计评价模式。对一般性项目,简化工作流程,要求部门采取绩效报告模式,针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逐一对比分析;对重点项目,部门可选择绩效评价模式,设计评价体系,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二是实施财政再评价。在部门自评基础上,随机抽查项目进行复核。三是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由财政主导,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委托第三方独立开展绩效评价。四是建立专家报告审核机制,聘请专家对绩效评价报告质量进行审核,通报报告质量等级。五是建立报告公开机制,在部门和财政厅公众网上将绩效评价报告公开,加强公众对报告质量和项目绩效的监督。开展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试点在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自评、市县绩效管理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湖北省还积极探索开展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试点。“每一项财政政策背后都是财政资金的支持。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除了解决财政资金、预算项目管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政策本身的有效性或价值做出判断,其评价内容更加注重政策目标、决策机制、决策程序、决策结果和政策成效,更加注重政策本身的制定是否符合发展的需要,更加触及问题的实质。”龙正才表示。2018年,湖北省财政厅选取14个省直专项、省对市县转移支付项目,实施政策评价试点。政策评价主要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效果三个维度,采取工作组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组由专家组与第三方机构共同组成,工作组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制定政策评价方案,开展现场调查取证,对政策综合评估,形成评价结论。第三方机构负责现场调查和取证,对定量指标分析评价。试点同时选取4个社会关注度高、分配对象广泛的支出政策进行社会评价,在相关媒体、门户网站公开主要信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调查和测评。据了解,政策评价完成后,省财政厅将向省政府上报政策评价结果及应用建议,结果应用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一是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支出政策目标和内容涉及不符合当前发展战略和需求的,政策目标已实现的、政策支出不属于省级事权的、政策效果差的项目,予以取消;二是完善财政支出政策,对需延续的支出政策,通过明确政策实施期限、调整支出规模与结果、完善分配方式、整合相关项目等措施,提高财政支出政策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相关附件:

作者:本报记者 崔春雨 张思楠 通讯员 熊亚芬 王路 冯妍妍


从2006年在恩施州等地区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试点,到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从2012年全省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266亿元,到2018年省直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全覆盖;从2013年起开展市县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到2018年所有省直部门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十余年来,湖北省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绩效目标管理的全覆盖,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规模和类型,积极探索开展绩效监控管理,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开创了扩围、提质、增效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逐步提高覆盖面

“湖北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是绩效管理范围逐步拓宽,重点评价项目逐年增加,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湖北省财政厅厅长龙正才表示。

按照财政部的要求,2012年湖北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编制2013年度省级预算时,实现了省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全覆盖;2016年实现省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全覆盖。市县层面,2013年要求市县各级财政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占本级财政项目支出的比率达到30%以上,此后逐年扩大范围,2017年度市级93.06%的项目支出、县级80.66%的项目支出编制了绩效目标。

在实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该省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规模和类型。从资金规模上看,开展绩效评价涉及资金比例不断提高。2012年全省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266亿元,其中省财政厅对农业厅、教育厅、交通厅等6个支出金额较大的省级主管部门的45.81亿元总资金、52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2017年,省级预算部门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703个,资金总计229亿元,省财政厅对24个项目的财政重点绩效评价,资金总计65亿元。2018年实现了省直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全覆盖。

从绩效评价类型上看,自2013年起,湖北省开展了市县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提高市县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水平。自2017年起,建立财政再评价机制,每年随机抽取20%的省直部门,对部门自评报告真实客观性进行复核。2017年和2018年该省共对61个部门开展了财政再评价。同时,2017年省级有55个部门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15个市级和58个县级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评价工作。2018年省级实现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的全覆盖。

此外,该省还积极探索开展绩效监控管理。2013年,省级所有纳入省级竞争性分配的资金都开展了绩效监控试点,2017年所有省直部门选择了1—2个项目开展绩效监控工作,实现了绩效监控的省直部门全覆盖。2017年,省级共计对155亿元的资金,市级共计对243亿元的资金,县级共计对710亿元的资金开展了绩效监控。2018年,实现了省级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监控的全覆盖。

大力推动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同任何绩效评价一样,预算绩效评价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只有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准确地度量出预算支出的实际效果。

为进一步推动指标体系建设,省财政厅推动以省直预算部门为主体构建全省预算支出指标体系,包括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体系和所有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体系。2016年各部门指标体系基本完成。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遵循了以部门为主、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使得各类评价指标更为客观、全面、科学。

为规范和引导指标体系建设,湖北省一方面加强组织,一方面加强审核论证,不断完善修订。湖北省财政厅先后对省直部门和地市财政局印发了《省财政厅关于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通知》《省财政厅关于加强省直部门预算支出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进行部署,通过省市县财政与预算部门分建共享,共同完成指标体系建设。同时,组织专家对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论证,提高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并通过每年开展绩效评价,不断修订完善指标体系。

目前,湖北省财政厅印发的共性预算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信息运行维护类、政策研究类、基础建设和修缮类、培训类、物业管理类、重大宣传和活动类、科学研究类、学科建设类等八类指标体系。

“主要是对多数预算部门都涉及的共性项目进行统一设计,如物业管理等项目,使指标体系相对固化,实现不同部门相同项目的可对比可分析。”龙正才说。

不断提升绩效评价质量

为提升绩效评价质量,湖北省“五点发力”,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客观、公正。

一是科学设计评价模式。对一般性项目,简化工作流程,要求部门采取绩效报告模式,针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逐一对比分析;对重点项目,部门可选择绩效评价模式,设计评价体系,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二是实施财政再评价。在部门自评基础上,随机抽查项目进行复核。三是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由财政主导,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委托第三方独立开展绩效评价。四是建立专家报告审核机制,聘请专家对绩效评价报告质量进行审核,通报报告质量等级。五是建立报告公开机制,在部门和财政厅公众网上将绩效评价报告公开,加强公众对报告质量和项目绩效的监督。

开展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试点

在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自评、市县绩效管理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湖北省还积极探索开展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试点。

“每一项财政政策背后都是财政资金的支持。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除了解决财政资金、预算项目管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政策本身的有效性或价值做出判断,其评价内容更加注重政策目标、决策机制、决策程序、决策结果和政策成效,更加注重政策本身的制定是否符合发展的需要,更加触及问题的实质。”龙正才表示。

2018年,湖北省财政厅选取14个省直专项、省对市县转移支付项目,实施政策评价试点。政策评价主要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效果三个维度,采取工作组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组由专家组与第三方机构共同组成,工作组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制定政策评价方案,开展现场调查取证,对政策综合评估,形成评价结论。第三方机构负责现场调查和取证,对定量指标分析评价。试点同时选取4个社会关注度高、分配对象广泛的支出政策进行社会评价,在相关媒体、门户网站公开主要信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调查和测评。

据了解,政策评价完成后,省财政厅将向省政府上报政策评价结果及应用建议,结果应用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一是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支出政策目标和内容涉及不符合当前发展战略和需求的,政策目标已实现的、政策支出不属于省级事权的、政策效果差的项目,予以取消;二是完善财政支出政策,对需延续的支出政策,通过明确政策实施期限、调整支出规模与结果、完善分配方式、整合相关项目等措施,提高财政支出政策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相关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