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幸福湖北不断推进 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改革开放40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九
栏目:湖北省政府研究室-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8-10-24 加入收藏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矢志不渝,40年的接续奋斗,40年的砥砺前行,湖北人民在创新中奋起、在变革中图强,奋力书写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美诗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一、忆往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聚力搞建设,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落实,小康指数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加快、结构优化”等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成效显著,硕果累累。(一)小康指数持续提升从总量看,各类指数接近或超过80%。2017年全省小康指数为89.01%,与2015年相比,上升6.08个百分点。五大类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资源环境(96.22%)、民主法治(92.10%)、人民生活(90.89%)、经济发展(82.79%)、文化建设(79.05%)。从速度看,人民生活和民主法治指数上升较快,2017年与2015年相比,分别上升8.54个和6.78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指数上升5.18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指数上升4.69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指数上升2.98个百分点。从监测指标看,42个指标中,2017年与2015年相比,有40个上升,2个下降,完成进度超过90%的有30个,占监测指标数的71.43%。完成进度超过100%的指标有13个,占监测指标数的30.95%。13个指标分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三馆一站”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失业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10年不变价)、单位GDP能源消耗(2010年不变价)、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完成进度在90-100%的指标有17个,占监测指标数的40.48%。17个指标分别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基层民主参选率、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平均预期寿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数、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2010年不变价)、单位GDP用水量(2010年不变价)、环境质量指数、污水集中处理指数、生活垃圾处理指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完成进度在80-90%的指标有5个,占监测指标数的11.9%。5个指标分别是: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互联网普及率指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不变价)、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完成进度在80%以下的指标有7个,占监测指标数的16.67%。7个指标分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指数、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率(现行标准)。(二)经济实力大幅增长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经济发展速度比预期的要快得多,改革成效比预期的要大得多。经济总量迈上台阶。1978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51亿元,到2017年达到了3.5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7位。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32.03元增加到60199元,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评价值由2015年的78.62%提升至2017年的86.3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78的31.38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3248.44亿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全省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40年来,服务业的发展从1978年处于低谷状态,增加值仅占GDP的17.3%,增加到2017年的46.5%,上升29.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评价值由2015年的76.96%提升至2017年的80.7%。201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493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1322.2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由1978年的8.9%上升到2017年的41.36%,上升32.46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返城人口激增,1978年至1984年的7年间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提高了2.9个百分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城市化提速。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5.1%上升到2017年的59.3%,城镇人口由690万人增加到3499.89万人,乡村人口由3906万人减少到2402.1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评价值由2015年的94.75%上升至2017年的98.83%。(三)民主法治日益健全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到位,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等,积极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并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7年本省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90.3%,评价值由2015年的96.02%提升至97.1%;每万人口拥有社会组织数评价值由2015年的72.58%提高到76.52%;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评价值已达100%。人民安全感与日俱增,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四)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给人民的面貌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在精神生活与文化理念的巨大转变。全省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在过去的40年中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文化改革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为1088.39亿元,占GDP比重达2.98%。2017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5%,“三馆一站”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33.8%,评价值均达到100%。文化投入显著增加。2017年全省公共文化财政支出92.32亿元,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156.63元,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评价值由2015年的55.82%提升至2017年的62.65%。文化消费不断提高。2017年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3.82%,评价值达到90.91%,比2015年提高了4.94个百分点。(五)人民生活明显提高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省人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不变价)为20459元,评价值达到81.84%,比2015年提高了10.95个百分点;基尼系数逐年下降,评价值已达100%。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2017年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13.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14.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18.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603.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56.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22.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61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2.6万人。2017年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数评价值由2015年的92.07%提升至94.62%。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17年全省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为92.55%;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及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评价值均达到100%;平均预期寿命为76.63岁,评价值为99.0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7年,评价值为91.39%;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3.8张,评价值由2015年的86.06%提高到96.57%。(六)资源环境有效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湖北极为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工作,在实现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2010年不变价)评价值由2015年的83.13%上升至2017年的94.81%,提高了11.68个百分点;2017年单位GDP用水量(2010年不变价)评价值为94.56%,比2015年提高23.92个百分点;单位GDP能源消耗(2010年不变价)及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评价值达到100%。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17年环境质量指数由2015年的91.45%提高到97.6%;污水集中处理指数由2015年的94.75%提高到97.98%;生活垃圾处理指数由2015年的87.05%提高到90.12%。农村人居环境改善。2017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评价值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评价值达到98.04%。二、鉴经验:“六个始终”一个不能少历史是理解未来的钥匙。湖北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使荆楚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40年的经验承载了荆楚人民的光荣梦想,擘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改革之路的前进方向。“六个始终”凝聚成一把智慧的钥匙开启新时代的大门。(一)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引领行动自觉。从“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到“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发展新篇章”,从“四个着力”到“四个切实”,这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时代大势下赋予湖北的全局使命。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践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中、彰显于业绩中,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全省落地生根,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二)始终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工业强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制造业国际化、服务型制造、企业家培育等工程,着力推进十大产业重大项目,深入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始终推进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快推进武汉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和襄阳、宜昌分中心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和落实“科技十条”政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千名创新人才计划”、“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金蓝领”及“工匠”型人才开发培养工程。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841.29亿元,增长12.9%,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06.6亿,拥有各类市场主体450万户,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从全国第11位进至第7位。(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提供更充分、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不断增进人民福祉。2017年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保持在75%左右,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下,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52万套,改造棚户区住房179万套、农村危房45.9万户,易地扶贫搬迁61.5万人。(五)始终倡导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树牢和笃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健康养生、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绿满荆楚”行动圆满完成。“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全面实施。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建设和武汉城市圈“双十二工程”全面推进。(六)始终打造扩大开放新平台,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坚持开放先导战略,深化通关改革,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全面落实国家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政策措施,完善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大力建设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楚商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2017年实际使用外资109.94亿美元,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55家,进出口总额达463.09亿美元。三、谋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新征程“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湖北未来的发展,形势喜人,催人奋进。到2020年,湖北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目标将全面完成,并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湖北贡献。“十三五”时期是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获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发展动能转换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生态保护力度最大、改革开放最深入的时期。(一)综合实力更强劲,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十三五”时期湖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总体上高于全国、中部领先。预计2020年全省GDP达到4.45万亿元,“十三五”时期全省GDP年均增长7.5%左右,人均GDP由8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2020年全省人均GDP达到1.1万美元,跨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二)创新驱动更有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不断转换。依托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新引擎,全面推进多层次创新示范,到2020年将湖北打造成创新创业高地,国家创新中心。新技术、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在光纤光缆、光通信、北斗导航、“3C”和“3S”软件、3D打印、生物医药、高性能钢铁材料、船舰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若干领域成为国内国际创新研发的源头或者集成创新中心。产业高端化,“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进一步渗透,湖北智能制造等九大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领域将实现突破发展。产业融合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经济加快成长。结构高级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加速发展,信息化程度提升,农业占比持续下降,2020年全省收入过万亿元和过5000亿元的产业分别在2个和5个以上,基本建成“四基地一枢纽”,初步建成一个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基础、以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引领,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湖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三)人民生活更富足,公共服务不断强化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达到2500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上升到25%。居住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50平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2020年,将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相契合,人人享有基本保障、保障项目基本完备、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网络,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就业水平得到提升,全省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公共服务更加完善。2020年全省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周岁,全省 “第六险”——长期护理险也将落地。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全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四)生态环境更优美,生态地位举足轻重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人居环境更加宜人。以主体功能区为空间载体,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实现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保护,森林、河湖、湿地、动植物物种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健康,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工业生产等主要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不断减少,城市PM2.5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清洁空气和舒适空间不断增加。自然灾害风险较小的地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升,利用新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农村农田水利进行修复、维护和功能提升。自然灾害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水、土等自然生态逐步得到修复,生态安全保障更加可靠,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落实落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工程”稳步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地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产业结构轻型化、生产方式绿色化,低碳水平持续提升。低碳产业比重不断提高,高耗能工业比重持续下降,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五)省域治理更有效,法治体系完善有序依法治省格局初现。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全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在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政府工作层面,在居民出行、居住、教育、医疗等生活各方面,初步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标。高效管理与服务的样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与法治政府的建设,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构建与现代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管理,完善阳光政务、行政审批,促进政府行政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安全与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健全的公共安全体系,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建筑灾害、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疾病防疫等方面初步建成高科技武装、社会联动的公共安全防御、应急与救援体系,构建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大幅减少。(六)区域发展更协调,支点功能持续提升一主两副多极带动,武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建成以宜昌、襄阳为主的3-5个区域中心城市,30个发展潜力大、承载力强的县市成为增长节点,3个县市成为全国百强县。建成城乡一体化格局。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超过60%。城乡一体化得到提升,城乡公共资源实现均衡配置,小城镇功能得到完善提升,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建设水平提高,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达到70%。战略支点功能初步形成。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建成祖国“立交桥”、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加快武汉全面改革创新实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中部创新中心。加快自贸区建设,打造开放高地。(七)文化生活更丰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精品,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5%,文化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精神区位大提升。2020年全省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生活支出比重达到4%以上,全国文明城市达到3-4个,60%的县市区成为省级文明县市,40%以上社区达到省市县文明社区。今天,既是过去的凝结,也是未来的开端。改革开放40年的不断积累,湖北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迎来了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今天,湖北已无比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这个伟大目标是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日。在这一决胜阶段和冲锋时刻,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在改革开放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绩,力争在新时代改革大潮中勇立潮头,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伟大胜利。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相关附件: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矢志不渝,40年的接续奋斗,40年的砥砺前行,湖北人民在创新中奋起、在变革中图强,奋力书写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美诗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一、忆往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聚力搞建设,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落实,小康指数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加快、结构优化”等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一)小康指数持续提升

从总量看,各类指数接近或超过80%。2017年全省小康指数为89.01%,与2015年相比,上升6.08个百分点。五大类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资源环境(96.22%)、民主法治(92.10%)、人民生活(90.89%)、经济发展(82.79%)、文化建设(79.05%)。

从速度看,人民生活和民主法治指数上升较快,2017年与2015年相比,分别上升8.54个和6.78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指数上升5.18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指数上升4.69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指数上升2.98个百分点。

从监测指标看,42个指标中,2017年与2015年相比,有40个上升,2个下降,完成进度超过90%的有30个,占监测指标数的71.43%。

完成进度超过100%的指标有13个,占监测指标数的30.95%。13个指标分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三馆一站”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失业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10年不变价)、单位GDP能源消耗(2010年不变价)、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完成进度在90-100%的指标有17个,占监测指标数的40.48%。17个指标分别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基层民主参选率、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平均预期寿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数、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2010年不变价)、单位GDP用水量(2010年不变价)、环境质量指数、污水集中处理指数、生活垃圾处理指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完成进度在80-90%的指标有5个,占监测指标数的11.9%。5个指标分别是: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互联网普及率指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不变价)、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完成进度在80%以下的指标有7个,占监测指标数的16.67%。7个指标分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指数、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率(现行标准)。

(二)经济实力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经济发展速度比预期的要快得多,改革成效比预期的要大得多。经济总量迈上台阶。1978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51亿元,到2017年达到了3.5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7位。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32.03元增加到60199元,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评价值由2015年的78.62%提升至2017年的86.3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78的31.38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3248.44亿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全省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40年来,服务业的发展从1978年处于低谷状态,增加值仅占GDP的17.3%,增加到2017年的46.5%,上升29.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评价值由2015年的76.96%提升至2017年的80.7%。201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493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1322.2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由1978年的8.9%上升到2017年的41.36%,上升32.46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返城人口激增,1978年至1984年的7年间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提高了2.9个百分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城市化提速。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5.1%上升到2017年的59.3%,城镇人口由690万人增加到3499.89万人,乡村人口由3906万人减少到2402.1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评价值由2015年的94.75%上升至2017年的98.83%。

(三)民主法治日益健全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到位,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等,积极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并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7年本省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90.3%,评价值由2015年的96.02%提升至97.1%;每万人口拥有社会组织数评价值由2015年的72.58%提高到76.52%;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评价值已达100%。人民安全感与日俱增,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

(四)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给人民的面貌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在精神生活与文化理念的巨大转变。全省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在过去的40年中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文化改革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为1088.39亿元,占GDP比重达2.98%。2017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5%,“三馆一站”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33.8%,评价值均达到100%。文化投入显著增加。2017年全省公共文化财政支出92.32亿元,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156.63元,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评价值由2015年的55.82%提升至2017年的62.65%。文化消费不断提高。2017年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3.82%,评价值达到90.91%,比2015年提高了4.94个百分点。

(五)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省人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不变价)为20459元,评价值达到81.84%,比2015年提高了10.95个百分点;基尼系数逐年下降,评价值已达100%。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2017年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13.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14.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18.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603.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56.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22.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61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2.6万人。2017年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数评价值由2015年的92.07%提升至94.62%。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17年全省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为92.55%;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及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评价值均达到100%;平均预期寿命为76.63岁,评价值为99.0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7年,评价值为91.39%;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3.8张,评价值由2015年的86.06%提高到96.57%。

(六)资源环境有效改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湖北极为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工作,在实现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2010年不变价)评价值由2015年的83.13%上升至2017年的94.81%,提高了11.68个百分点;2017年单位GDP用水量(2010年不变价)评价值为94.56%,比2015年提高23.92个百分点; 单位GDP能源消耗(2010年不变价)及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评价值达到100%。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17年环境质量指数由2015年的91.45%提高到97.6%;污水集中处理指数由2015年的94.75%提高到97.98%;生活垃圾处理指数由2015年的87.05%提高到90.12%。农村人居环境改善。2017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评价值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评价值达到98.04%。

二、鉴经验:“六个始终”一个不能少

历史是理解未来的钥匙。湖北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使荆楚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40年的经验承载了荆楚人民的光荣梦想,擘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改革之路的前进方向。“六个始终”凝聚成一把智慧的钥匙开启新时代的大门。

(一)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引领行动自觉。从“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到“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发展新篇章”,从“四个着力”到“四个切实”,这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时代大势下赋予湖北的全局使命。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践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中、彰显于业绩中,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全省落地生根,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二)始终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工业强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制造业国际化、服务型制造、企业家培育等工程,着力推进十大产业重大项目,深入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始终推进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快推进武汉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和襄阳、宜昌分中心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和落实“科技十条”政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千名创新人才计划”、“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金蓝领”及“工匠”型人才开发培养工程。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841.29亿元,增长12.9%,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06.6亿,拥有各类市场主体450万户,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从全国第11位进至第7位。

(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提供更充分、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不断增进人民福祉。2017年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保持在75%左右,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下,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52万套,改造棚户区住房179万套、农村危房45.9万户,易地扶贫搬迁61.5万人。

(五)始终倡导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树牢和笃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健康养生、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绿满荆楚”行动圆满完成。“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全面实施。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建设和武汉城市圈“双十二工程”全面推进。

(六)始终打造扩大开放新平台,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坚持开放先导战略,深化通关改革,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全面落实国家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政策措施,完善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大力建设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楚商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2017年实际使用外资109.94亿美元,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55家,进出口总额达463.09亿美元。

三、谋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新征程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湖北未来的发展,形势喜人,催人奋进。到2020年,湖北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目标将全面完成,并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湖北贡献。“十三五”时期是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获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发展动能转换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生态保护力度最大、改革开放最深入的时期。

(一)综合实力更强劲,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十三五”时期湖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总体上高于全国、中部领先。预计2020年全省GDP达到4.45万亿元,“十三五”时期全省GDP年均增长7.5%左右,人均GDP由8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2020年全省人均GDP达到1.1万美元,跨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

(二)创新驱动更有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不断转换。依托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新引擎,全面推进多层次创新示范,到2020年将湖北打造成创新创业高地,国家创新中心。新技术、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在光纤光缆、光通信、北斗导航、“3C”和“3S”软件、3D打印、生物医药、高性能钢铁材料、船舰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若干领域成为国内国际创新研发的源头或者集成创新中心。

产业高端化,“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进一步渗透,湖北智能制造等九大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领域将实现突破发展。产业融合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经济加快成长。结构高级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加速发展,信息化程度提升,农业占比持续下降,2020年全省收入过万亿元和过5000亿元的产业分别在2个和5个以上,基本建成“四基地一枢纽”,初步建成一个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基础、以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引领,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湖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三)人民生活更富足,公共服务不断强化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达到2500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上升到25%。居住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50平米。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2020年,将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相契合,人人享有基本保障、保障项目基本完备、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网络,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就业水平得到提升,全省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公共服务更加完善。2020年全省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周岁,全省 “第六险”——长期护理险也将落地。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全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

(四)生态环境更优美,生态地位举足轻重

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人居环境更加宜人。以主体功能区为空间载体,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实现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保护,森林、河湖、湿地、动植物物种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健康,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工业生产等主要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不断减少,城市PM2.5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清洁空气和舒适空间不断增加。

自然灾害风险较小的地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升,利用新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农村农田水利进行修复、维护和功能提升。自然灾害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水、土等自然生态逐步得到修复,生态安全保障更加可靠,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落实落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工程”稳步实施。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地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产业结构轻型化、生产方式绿色化,低碳水平持续提升。低碳产业比重不断提高,高耗能工业比重持续下降,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五)省域治理更有效,法治体系完善有序

依法治省格局初现。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全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在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政府工作层面,在居民出行、居住、教育、医疗等生活各方面,初步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标。

高效管理与服务的样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与法治政府的建设,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构建与现代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管理,完善阳光政务、行政审批,促进政府行政公开透明、廉洁高效。

安全与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健全的公共安全体系,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建筑灾害、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疾病防疫等方面初步建成高科技武装、社会联动的公共安全防御、应急与救援体系,构建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大幅减少。

(六)区域发展更协调,支点功能持续提升

一主两副多极带动,武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建成以宜昌、襄阳为主的3-5个区域中心城市,30个发展潜力大、承载力强的县市成为增长节点,3个县市成为全国百强县。

建成城乡一体化格局。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超过60%。城乡一体化得到提升,城乡公共资源实现均衡配置,小城镇功能得到完善提升,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建设水平提高,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达到70%。

战略支点功能初步形成。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建成祖国“立交桥”、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加快武汉全面改革创新实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中部创新中心。加快自贸区建设,打造开放高地。

(七)文化生活更丰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精品,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5%,文化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精神区位大提升。2020年全省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生活支出比重达到4%以上,全国文明城市达到3-4个,60%的县市区成为省级文明县市,40%以上社区达到省市县文明社区。

今天,既是过去的凝结,也是未来的开端。改革开放40年的不断积累,湖北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迎来了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今天,湖北已无比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这个伟大目标是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日。在这一决胜阶段和冲锋时刻,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在改革开放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绩,力争在新时代改革大潮中勇立潮头,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伟大胜利。

相关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