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40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
栏目:湖北省政府研究室-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8-10-22 加入收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全力维护教育安全稳定,各类教育实现持续、快速、良好发展。学前教育普惠资源快速扩大,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全面普及,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健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机会不断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绩,教育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教育贡献。一、各类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机会不断增加(一)学前教育规模快速增长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学前教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17年,全省幼儿园7825所,比1978年增加1219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人数176.04万人,比1978年增加151.42万人,是1978年的7.15倍。幼儿园专任教师8.46万人,是1978年的8.13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88.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8个百分点。2013-2017年,全省先后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筹措资金33亿元用于2571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学位92.56万个,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一个乡镇至少建有一所公办中心园的目标。全省开展学前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共认定22个县(市、区)为全省学前教育示范县(市、区),各奖励300万元。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办园条件及水平明显提升,办园行为明显规范,幼儿入园难问题得以有效缓解。(二)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基本实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省把“两基”教育(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1998年湖北扫盲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全省基本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青壮年文盲率由1978年的16%下降到2.1%,被国家评为全国扫盲先进单位。2000年,全省102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从2010年起,湖北省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到2017年,全省112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位居全国前列,并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实现了由“普及”到“均衡”的飞跃。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学生统一实行了“两免一补”,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取得重大进展,义务教育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2017年,义务教育学校9964所(含教学点2601个),在校生503.28万人。小学毛入学率101.5%,初中毛入学106.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33%,40年来提升10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9%,40年来提升52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4%。(三)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改革开放40年以来,湖北省不断加大普通高中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加强优质高中建设,提高优质高中比例。2017年,全省高中阶段在校生130.2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81.94万人,占比62.93%;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成人中学)在校生48.27人,占比37.0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全省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高中阶段教育向多样化发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断增加。2017年,湖北省级示范高中达到113所,占普通高中的21%,省级示范高中招生数占普通高中招生总数的35%;各市州发展了一批市州级示范高中,优质高中示范作用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在调整中得到加强。2017年,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451所,其中,国家示范中职学校44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86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70323人(含技工学校21944人,成人中学33490人),毕业生专业技能合格率96.4%,体质测评合格率91.7%,文化课合格率94.1%。毕业生就业率97.40%,其中对口就业率61.32%,创业率2.4%。(四)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和“普及化”两次跨越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等教育实现了两次跨越。第一次是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跨越。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由1978年的53所发展到61所,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生招生15.9万人,在校生45.3万人,普通高考录取率达6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6%,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第二次是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跨越。2017年,全省高等学校128所,居全国第5位。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40万人,居全国第5位,是1978年的28.3倍。在学研究生13.56万人,居全国第4位,是1978年的193.7倍。全省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达2603人,居全国第4位。其中,在汉普通高等学校82所,在校生107.06万人(普通本专科生94.59万人、在学研究生12.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8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2017年,湖北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共7所、建设学科29个,分别居全国第5位、第4位。全省学位授权体系不断完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分别达到30所和54所;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分别达到181个和484个,分别居全国第4位、第5位;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达到247个,居全国第4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湖北进入前70%学科数307个、进入A类学科数52个,均居全国第4位。湖北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学科数达到6个;排名前1%的学科数达到56个,居全国前列。湖北进入了ESI排名前1%省学科数达到4个,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湖北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主动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稳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本省开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1980年,成立了1所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短期职业大学。2017年,全省高等职业学校达到60所,占高等学校数的46.9%;在校生58.75万人,占普通高校本专科生数的34.9%。其中,5所学校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居全国第4位;2所学校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院校,居全国第5位;13所高职院校20个专业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居全国第3位。全省立项建设中职学校特色专业40个,高职院校品牌专业10个和特色专业28个。全省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企业9539家;由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牵头的职教集团达58个,参与组建的职业院校495校次,加盟行业、企业、科研机构1406家。(六)成人教育逐步形成特色全省成人教育在立足于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构建终生教育体系。2017年,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7.77万人,在校生17.93万人,是1978年的13.25倍;毕业9.52万人,是1978年的5.44倍。全省成人中学16所,一年累计毕业生3.34万人,在校3.36万人。全省举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有558所,在校生24.05万人,毕业22.88万人。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全省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各类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城市社区教育、农民工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七)特殊群体教育得到快速发展1978年,全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仅1034人。2017年,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达到84所,在校残疾儿童(包括随班就读学生,下同)13953人,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分别是1978年的9.33倍、13.49倍。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每年设置民族教育奖补资金2000万元,民族班生均公用经费提升至每人10000元。全省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立了2176个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和一批“亲情电话屋”,一大批 “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开导和生活照料,让留守儿童享受家的温暖。全省贯彻落实“两为主”“两纳入”方针(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八)民办教育规模不断壮大20世纪90年代,全省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政策,民办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2017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民办机制)6246所,占学校总数的38.57%;在校学生192.1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47%。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38.57万人,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26.98%;民办学校专任教师10.65万人,占全省专任教师17.97%。全省民办教育形成了“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多种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绩卓著,教育社会贡献力显著提升(一)高素质人才培育取得成效201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43.03万人,就业率92.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落实“我选湖北”计划和对接“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鼓励吸引优秀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201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在鄂就业20.83万人。全省高校“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活动,累计签约1.3万亿元,占招商引资总额50.4%。1998-2017年,全省教育系统共培养(毕业)研究生41.99万人,普通本专科生493.68万人,成人本专科生176.51万人,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345.58万人,为湖北及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二)高校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高校科技平台数量居全国前列。2017年,湖北高校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研究中心1个(全国共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各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18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9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含省部共建)2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59个,重点实验室12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7个,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7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44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86个。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17年,全省高校共有科技人员5.8万余人。湖北近3年获国家三大科技奖数量在全国位居前3名;其中,高校获奖数占全省半数以上。高校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产出社科重大成果的比例占全省80%以上;高校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20%左右。2017年,湖北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48%;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上111项,占全省总数的63.8%;发表科技论文5.9万篇,占全省88%。全省大专院校专利申请17781件、授权8971件,比上年分别增长14.81%和21.5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277件、授权4243件,比上年分别增长18.73%和45.91%。(三)主动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校地合作全面展开。全省30多所高校与省内市、县(市)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达1000余个,直接对接湖北钢铁、汽车、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等千亿产业。高校与地方、企业共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9家、研发中心312家。全省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建设的5个高校新农村研究院已建立综合示范基地18个、特色产业基地30多个,分布式服务站100多个。高校牵头建设协同创新中心59个,参与的企事业单位达217家,推出一大批服务国家和湖北发展战略的标志性研究成果。高校与地方企业完成技术开发合作项目3557项,技术咨询合作项目830项,技术服务项目4701项,转化科技成果391项。科技成果有效转化。通过举办高校科技成果推介拍卖会、高校与企业、与市州县合作项目洽谈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高峰论坛、高校科技成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永不落幕的交易会”,高校与行业企业信息沟通和成果交易实现常态化。2017年,高校共完成成果转化391项,转化金额3.26亿元。(四)高端智库平台建设成效卓著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本省高端智库平台建设成效卓著。一是建立了一批新型特色智库。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分别组建了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湖北金融研究中心、湖北区域发展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特色智库。二是建设了一批人文社科基地。全省39所高校建设省级人文社科基地144个,形成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的支撑体系,为服务国家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三是产出了一批重大理论成果。2012-2017年,全省高校累计提交政策咨询报告1万多篇,在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高校共完成智力支持项目4733项,合同金额15.43亿元。三、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一)高端人才数量居全国前列2017年,湖北高校新增“两院”院士6人;27人入选“青年千人”项目,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4位;12人入选“长江学者”项目,居全国第5位。目前,全省高校全职两院院士47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64人,长江学者27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7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9人。高端人才数量居全国前列,为湖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教师补充培训机制不断创新2004年,湖北省启动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2017年,全省招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达到7055人,培训中小学教师10.6万人次。本省积极创新评聘机制,全面下放本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将本科高校教师职称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四种类型;设置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实现乡村教师即评即聘。2017年,全省评聘中小学正高职称教师123人。(三)义务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1983年,全省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6.47%,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28.38%。2004年以来,通过教师补充机制,为农村中小学补充本科以上教师2万余人,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2017年,全省小学专任教师达到20.33万人,小学生师比为17.44∶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95%。初中专任教师12.9万人,生师比为11.53∶1,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52%。(四)高中阶段教师队伍配置得到改善1983年,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38万人,学历合格率57.2%;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37.41%。2017年,普通高中专任教师6.59万人,生师比为12.43∶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7.69%。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0211人,生师比为18.37:1。兼职教师4634人,占专任教师22.93%。双师型教师4880人,占专任教师24.15%。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18343人,占比90.76%。高级职称专任教师5184人,占比25.65%。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楚天技能名师355人,湖北名师31人,省级骨干教师632人,省师德标兵24人。高中阶段教师队伍配置明显改善。(五)高等教育专任教师结构更加优化1985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到研究生学历的23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5%。2017年,全省高等学校有教职工13.2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3.14万人,成人高等学校0.1万人;专任教师8.42万人,其中普通高校专任教师8.35万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3.95%,生师比15.76∶1;成人高校专任教师0.07万人。(六)“优者从教,教者从优”价值得到彰显2017年,省财政投入1.5亿元,使3.3万名乡村教师享受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投入2.58亿元,使6万名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投入1.2亿元,为280所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4226套,面积14.77万平方米。全省投入1000万元,建立乡村教师奖励基金和关爱基金。2000名乡村教师获得奖励基金,386名患重病大病教师获得关爱基金。全省还认真落实中央彩票基金励耕计划、润雨计划,分别资助教师3200人、600人。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保障支撑体系不断健全(一)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教育事业坚持以改革为先导,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督察落实,教育综合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改革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许多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湖北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农村教师补充、培训、交流和条件保障机制,率先进行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率先建立中职学生入学资助制度,率先推进“阳光招生”工程,率先实行省部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率先在全国实现教育信息化“校校通”,率先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率先实行民办高校“四个自主”,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湖北省加强学校德育,推进中小学“朝读经典”“研学旅行”,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职业教育推行分段培养、连续培养、联合培养、校企合作等多项改革,人才培养立交桥更加通畅。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建立。湖北深入推进考试招生改革,制定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改版升级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二)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先后制定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生均拨款标准,拨款标准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形成了覆盖各类教育的生均拨款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全省教育经费的可靠来源和稳定增长。2017年,全省地方(不含中央部委在鄂学校,下同)教育经费总投入1382.18亿元,比2012年增加515.84亿元,年均增长8.1%。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104.1亿元,比2012年增加468.95亿元,年均增长9.65%。全省新增校舍总面积377.5万平方米,新增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1亿元,新增图书藏量700余万册。教育经费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从类型来看,近50%财力用于义务教育,全省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687.8亿元,占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的49.76%。从地区来看,50%以上财力用于农村,用于农村、民族、集中连片特困等地区的财政教育投入五年翻了一番。从用途来看,近50%财力用于保障学校运转,此外是校舍建设、设备购置和学生资助等方面支出。(三)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40年来,湖北不断加大学生资助投入,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所有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各市县和高校结合实际出台了有地方和单位特色的学生资助政策,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增加资助项目,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全省实施的各类学生资助项目达21项,共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学生838.4万人次,落实各项国家及地方政府助学资金累计52.05亿元。其中,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7.1万人次,资助资金41.5亿元;提供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611.3万人次,投入资金10.55亿元。2013-2017年,国家和省财政累计投入学生营养改善补助资金31.92亿元,惠及33个县(市、区)农村学生538.85万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扎实推进。(四)教育信息化引领支撑教育发展湖北省作为首批全国唯一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2017年,全省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由2012年40%提高到93%,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率由2012年60%提高到90%,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了设备配齐、资源配达和教学应用“三个到位”目标。9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7万余名教师(校长、园长)完成在线研修学习任务。全省8284所学校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22.3万名中小学教师晒课26万节,评选出省级优课4752节、省级“优秀网络教研工作室”7个,“晒课”教师占教师总数54%。湖北共获得部级优课968节,居全国第5位。推进首批73所中小学省级数字化校园试点建设,建设农村教学点网校首批接入200个农村教学点。湖北积极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完成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等10多个系统在本省的部署,投入使用30余个省级管理系统和业务网站。全省开展教育大数据辅助决策分析系统研发和可视化项目建设,省级教学点网校管理与服务平台已上线试运行,首批接入290多个教学点,基本实现了日常管理、远程巡课、互动教学、网络教研、监测评价多种功能。全省建立了覆盖全省教师、学生、学校(含学前教育机构)信息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入库学校1.7万所、学生740万余人、教师55.9万人。(五)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日益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全省高校公派出国留学人数11736人,其中,国家公派2165人,单位公派9571人。全省积极推动高校设立专项,自筹资金选派教师出国学习。2013-2017年共组织高校出国研修与培训3136人次。“留学湖北”计划加快实施,在湖北就读的国际学生年增长率17%,其中学历生保持在65%以上。2017年,36所高校招收来自176个国家的21871名国际学生,比2012年增长83%,湖北高校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合作交流日益扩大。湖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26个,其中,硕士项目3个、本科项目50个、大专项目31个、普通高中项目40个、中职学校项目2个。湖北高校在10个国家举办孔子学院21所,孔子课堂150个,汉语教师派出310人,志愿者派出1135人,汉语教学人员1445人。全省实施“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44个,高校聘请国外著名科学家52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国外院士13人、顶尖科学家38人,湖北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六)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1978年,全省中小学校舍为2600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只有2.28平方米,其中64%的校舍是土木结构,危房比例达22.4%。40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2017年,全省普通中学校舍面积达4366.78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8.93平方米,分别是1978年的4.94倍、8倍;全省小学校舍面积达2971.11万平方米,小学生生均校舍面积为8.38平方米,分别是1978年的2.22倍、4.79倍。中等职业学校校舍面积807.86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2.69平方米。全省普通高校校园面积9147.24万平方米,是1978年的5.04倍;校舍建筑面积4838.67万平方米,是1978年的22.48倍,生均校舍面积为35.1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2087.8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9.69亿元,图书13680.52万册。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建设湖北教育强省打下了坚实基础。1978—2017年,是湖北教育系统不断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过程。改革发展40年,湖北教育经历了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教育模式的再反思,教育思想的再革新,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构筑了教育大省的地位,也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了教育贡献。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相关附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全力维护教育安全稳定,各类教育实现持续、快速、良好发展。学前教育普惠资源快速扩大,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全面普及,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健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机会不断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绩,教育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教育贡献。

一、各类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机会不断增加

(一)学前教育规模快速增长

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学前教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17年,全省幼儿园7825所,比1978年增加1219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人数176.04万人,比1978年增加151.42万人,是1978年的7.15倍。幼儿园专任教师8.46万人,是1978年的8.13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88.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8个百分点。2013-2017年,全省先后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筹措资金33亿元用于2571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学位92.56万个,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一个乡镇至少建有一所公办中心园的目标。全省开展学前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共认定22个县(市、区)为全省学前教育示范县(市、区),各奖励300万元。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办园条件及水平明显提升,办园行为明显规范,幼儿入园难问题得以有效缓解。

(二)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基本实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省把“两基”教育(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1998年湖北扫盲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全省基本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青壮年文盲率由1978年的16%下降到2.1%,被国家评为全国扫盲先进单位。2000年,全省102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从2010年起,湖北省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到2017年,全省112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位居全国前列,并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实现了由“普及”到“均衡”的飞跃。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学生统一实行了“两免一补”,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取得重大进展,义务教育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2017年,义务教育学校9964所(含教学点2601个),在校生503.28万人。小学毛入学率101.5%,初中毛入学106.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33%,40年来提升10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9%,40年来提升52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4%。

(三)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湖北省不断加大普通高中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加强优质高中建设,提高优质高中比例。2017年,全省高中阶段在校生130.2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81.94万人,占比62.93%;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成人中学)在校生48.27人,占比37.0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全省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高中阶段教育向多样化发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断增加。2017年,湖北省级示范高中达到113所,占普通高中的21%,省级示范高中招生数占普通高中招生总数的35%;各市州发展了一批市州级示范高中,优质高中示范作用增强。

中等职业学校在调整中得到加强。2017年,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451所,其中,国家示范中职学校44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86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70323人(含技工学校21944人,成人中学33490人),毕业生专业技能合格率96.4%,体质测评合格率91.7%,文化课合格率94.1%。毕业生就业率97.40%,其中对口就业率61.32%,创业率2.4%。

(四)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和“普及化”两次跨越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等教育实现了两次跨越。第一次是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跨越。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由1978年的53所发展到61所,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生招生15.9万人,在校生45.3万人,普通高考录取率达6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6%,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第二次是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跨越。2017年,全省高等学校128所,居全国第5位。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40万人,居全国第5位,是1978年的28.3倍。在学研究生13.56万人,居全国第4位,是1978年的193.7倍。全省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达2603人,居全国第4位。其中,在汉普通高等学校82所,在校生107.06万人(普通本专科生94.59万人、在学研究生12.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8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2017年,湖北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共7所、建设学科29个,分别居全国第5位、第4位。全省学位授权体系不断完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分别达到30所和54所;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分别达到181个和484个,分别居全国第4位、第5位;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达到247个,居全国第4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湖北进入前70%学科数307个、进入A类学科数52个,均居全国第4位。湖北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学科数达到6个;排名前1%的学科数达到56个,居全国前列。湖北进入了ESI排名前1%省学科数达到4个,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推进

湖北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主动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稳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本省开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1980年,成立了1所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短期职业大学。2017年,全省高等职业学校达到60所,占高等学校数的46.9%;在校生58.75万人,占普通高校本专科生数的34.9%。其中,5所学校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居全国第4位;2所学校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院校,居全国第5位;13所高职院校20个专业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居全国第3位。全省立项建设中职学校特色专业40个,高职院校品牌专业10个和特色专业28个。全省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企业9539家;由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牵头的职教集团达58个,参与组建的职业院校495校次,加盟行业、企业、科研机构1406家。

(六)成人教育逐步形成特色

全省成人教育在立足于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构建终生教育体系。2017年,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7.77万人,在校生17.93万人,是1978年的13.25倍;毕业9.52万人,是1978年的5.44倍。全省成人中学16所,一年累计毕业生3.34万人,在校3.36万人。全省举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有558所,在校生24.05万人,毕业22.88万人。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全省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各类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城市社区教育、农民工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七)特殊群体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1978年,全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仅1034人。2017年,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达到84所,在校残疾儿童(包括随班就读学生,下同)13953人,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分别是1978年的9.33倍、13.49倍。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每年设置民族教育奖补资金2000万元,民族班生均公用经费提升至每人10000元。

全省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立了2176个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和一批“亲情电话屋”,一大批 “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开导和生活照料,让留守儿童享受家的温暖。全省贯彻落实“两为主”“两纳入”方针(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八)民办教育规模不断壮大

20世纪90年代,全省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政策,民办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2017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民办机制)6246所,占学校总数的38.57%;在校学生192.1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47%。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38.57万人,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26.98%;民办学校专任教师10.65万人,占全省专任教师17.97%。全省民办教育形成了“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多种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

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绩卓著,教育社会贡献力显著提升

(一)高素质人才培育取得成效

201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43.03万人,就业率92.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落实“我选湖北”计划和对接“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鼓励吸引优秀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201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在鄂就业20.83万人。全省高校 “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活动,累计签约1.3万亿元,占招商引资总额50.4%。1998-2017年,全省教育系统共培养(毕业)研究生41.99万人,普通本专科生493.68万人,成人本专科生176.51万人,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345.58万人,为湖北及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高校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高校科技平台数量居全国前列。2017年,湖北高校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研究中心1个(全国共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各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18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9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含省部共建)2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59个,重点实验室12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7个,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7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44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86个。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17年,全省高校共有科技人员5.8万余人。湖北近3年获国家三大科技奖数量在全国位居前3名;其中,高校获奖数占全省半数以上。高校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产出社科重大成果的比例占全省80%以上;高校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20%左右。2017年,湖北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48%;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上111项,占全省总数的63.8%;发表科技论文5.9万篇,占全省88%。全省大专院校专利申请17781件、授权8971件,比上年分别增长14.81%和21.5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277件、授权4243件,比上年分别增长18.73%和45.91%。

(三)主动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

校地合作全面展开。全省30多所高校与省内市、县(市)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达1000余个,直接对接湖北钢铁、汽车、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等千亿产业。高校与地方、企业共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9家、研发中心312家。全省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建设的5个高校新农村研究院已建立综合示范基地18个、特色产业基地30多个,分布式服务站100多个。高校牵头建设协同创新中心59个,参与的企事业单位达217家,推出一大批服务国家和湖北发展战略的标志性研究成果。高校与地方企业完成技术开发合作项目3557项,技术咨询合作项目830项,技术服务项目4701项,转化科技成果391项。

科技成果有效转化。通过举办高校科技成果推介拍卖会、高校与企业、与市州县合作项目洽谈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高峰论坛、高校科技成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永不落幕的交易会”,高校与行业企业信息沟通和成果交易实现常态化。2017年,高校共完成成果转化391项,转化金额3.26亿元。

(四)高端智库平台建设成效卓著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本省高端智库平台建设成效卓著。一是建立了一批新型特色智库。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分别组建了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湖北金融研究中心、湖北区域发展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特色智库。二是建设了一批人文社科基地。全省39所高校建设省级人文社科基地144个,形成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的支撑体系,为服务国家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三是产出了一批重大理论成果。2012-2017年,全省高校累计提交政策咨询报告1万多篇,在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高校共完成智力支持项目4733项,合同金额15.43亿元。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一)高端人才数量居全国前列

2017年,湖北高校新增“两院”院士6人;27人入选“青年千人”项目,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4位;12人入选“长江学者”项目,居全国第5位。目前,全省高校全职两院院士47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64人,长江学者27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7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9人。高端人才数量居全国前列,为湖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教师补充培训机制不断创新

2004年,湖北省启动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2017年,全省招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达到7055人,培训中小学教师10.6万人次。本省积极创新评聘机制,全面下放本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将本科高校教师职称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四种类型;设置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实现乡村教师即评即聘。2017年,全省评聘中小学正高职称教师123人。

(三)义务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

1983年,全省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6.47%,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28.38%。2004年以来,通过教师补充机制,为农村中小学补充本科以上教师2万余人,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2017年,全省小学专任教师达到20.33万人,小学生师比为17.44∶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95%。初中专任教师12.9万人,生师比为11.53∶1,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52%。

(四)高中阶段教师队伍配置得到改善

1983年,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38万人,学历合格率57.2%;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37.41%。2017年,普通高中专任教师6.59万人,生师比为12.43∶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7.69%。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0211人,生师比为18.37:1。兼职教师4634人,占专任教师22.93%。双师型教师4880人,占专任教师24.15%。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18343人,占比90.76%。高级职称专任教师5184人,占比25.65%。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楚天技能名师355人,湖北名师31人,省级骨干教师632人,省师德标兵24人。高中阶段教师队伍配置明显改善。

(五)高等教育专任教师结构更加优化

1985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到研究生学历的23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5%。2017年,全省高等学校有教职工13.2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3.14万人,成人高等学校0.1万人;专任教师8.42万人,其中普通高校专任教师8.35万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3.95%,生师比15.76∶1;成人高校专任教师0.07万人。

(六)“优者从教,教者从优”价值得到彰显

2017年,省财政投入1.5亿元,使3.3万名乡村教师享受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投入2.58亿元,使6万名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投入1.2亿元,为280所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4226套,面积14.77万平方米。全省投入1000万元,建立乡村教师奖励基金和关爱基金。2000名乡村教师获得奖励基金,386名患重病大病教师获得关爱基金。全省还认真落实中央彩票基金励耕计划、润雨计划,分别资助教师3200人、600人。

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保障支撑体系不断健全

(一)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

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教育事业坚持以改革为先导,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督察落实,教育综合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改革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许多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湖北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农村教师补充、培训、交流和条件保障机制,率先进行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率先建立中职学生入学资助制度,率先推进“阳光招生”工程,率先实行省部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率先在全国实现教育信息化“校校通”,率先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率先实行民办高校“四个自主”,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湖北省加强学校德育,推进中小学“朝读经典”“研学旅行”,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职业教育推行分段培养、连续培养、联合培养、校企合作等多项改革,人才培养立交桥更加通畅。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建立。湖北深入推进考试招生改革,制定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改版升级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二)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先后制定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生均拨款标准,拨款标准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形成了覆盖各类教育的生均拨款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全省教育经费的可靠来源和稳定增长。2017年,全省地方(不含中央部委在鄂学校,下同)教育经费总投入1382.18亿元,比2012年增加515.84亿元,年均增长8.1%。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104.1亿元,比2012年增加468.95亿元,年均增长9.65%。全省新增校舍总面积377.5万平方米,新增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1亿元,新增图书藏量700余万册。

教育经费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从类型来看,近50%财力用于义务教育,全省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687.8亿元,占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的49.76%。从地区来看,50%以上财力用于农村,用于农村、民族、集中连片特困等地区的财政教育投入五年翻了一番。从用途来看,近50%财力用于保障学校运转,此外是校舍建设、设备购置和学生资助等方面支出。

(三)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

40年来,湖北不断加大学生资助投入,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所有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各市县和高校结合实际出台了有地方和单位特色的学生资助政策,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增加资助项目,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全省实施的各类学生资助项目达21项,共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学生838.4万人次,落实各项国家及地方政府助学资金累计52.05亿元。其中,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7.1万人次,资助资金41.5亿元;提供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611.3万人次,投入资金10.55亿元。2013-2017年,国家和省财政累计投入学生营养改善补助资金31.92亿元,惠及33个县(市、区)农村学生538.85万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扎实推进。

(四)教育信息化引领支撑教育发展

湖北省作为首批全国唯一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2017年,全省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由2012年40%提高到93%,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率由2012年60%提高到90%,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了设备配齐、资源配达和教学应用“三个到位”目标。9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7万余名教师(校长、园长)完成在线研修学习任务。全省8284所学校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22.3万名中小学教师晒课26万节,评选出省级优课4752节、省级“优秀网络教研工作室”7个,“晒课”教师占教师总数54%。湖北共获得部级优课968节,居全国第5位。推进首批73所中小学省级数字化校园试点建设,建设农村教学点网校首批接入200个农村教学点。

湖北积极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完成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等10多个系统在本省的部署,投入使用30余个省级管理系统和业务网站。全省开展教育大数据辅助决策分析系统研发和可视化项目建设,省级教学点网校管理与服务平台已上线试运行,首批接入290多个教学点,基本实现了日常管理、远程巡课、互动教学、网络教研、监测评价多种功能。全省建立了覆盖全省教师、学生、学校(含学前教育机构)信息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入库学校1.7万所、学生740万余人、教师55.9万人。

(五)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日益扩大

公派出国留学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全省高校公派出国留学人数11736人,其中,国家公派2165人,单位公派9571人。全省积极推动高校设立专项,自筹资金选派教师出国学习。2013-2017年共组织高校出国研修与培训3136人次。“留学湖北”计划加快实施,在湖北就读的国际学生年增长率17%,其中学历生保持在65%以上。2017年,36所高校招收来自176个国家的21871名国际学生,比2012年增长83%,湖北高校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合作交流日益扩大。湖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26个,其中,硕士项目3个、本科项目50个、大专项目31个、普通高中项目40个、中职学校项目2个。湖北高校在10个国家举办孔子学院21所,孔子课堂150个,汉语教师派出310人,志愿者派出1135人,汉语教学人员1445人。全省实施“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44个,高校聘请国外著名科学家52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国外院士13人、顶尖科学家38人,湖北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六)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1978年,全省中小学校舍为2600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只有2.28平方米,其中64%的校舍是土木结构,危房比例达22.4%。40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2017年,全省普通中学校舍面积达4366.78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8.93平方米,分别是1978年的4.94倍、8倍;全省小学校舍面积达2971.11万平方米,小学生生均校舍面积为8.38平方米,分别是1978年的2.22倍、4.79倍。中等职业学校校舍面积807.86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2.69平方米。全省普通高校校园面积9147.24万平方米,是1978年的5.04倍;校舍建筑面积4838.67万平方米,是1978年的22.48倍,生均校舍面积为35.1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2087.8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9.69亿元,图书13680.52万册。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建设湖北教育强省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8—2017年,是湖北教育系统不断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过程。改革发展40年,湖北教育经历了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教育模式的再反思,教育思想的再革新,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构筑了教育大省的地位,也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了教育贡献。

相关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