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湖北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转移支付2021年度绩效自评报告
栏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09-06 加入收藏
现将202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情况报告如下: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湖北省共覆盖全省17个市(州)的103个县(市、区),受益人群5927万人。年度总体目标是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内容包含两大部分,一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等12大类。;二是地方病、职业病、重大传染病防治、妇幼健康、老年人医养结合等19大类由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划入的内容。此外,在中央资金支持下,2021年我省基层卫生机构还开展了防控新冠肺炎相关管理工作。(二)项目绩效目标情况2021年国家确定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79元,其中70元用于在基层开展的12类项目。9元用于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项目预算资金共计4858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1314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72703万元(其中:省级配套96650万元,市县级配套76053万元)。所有资金都按照《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5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和《财政部 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要求,规范资金的分配、使用,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主要绩效指标包含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儿童健康管理率、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筛查覆盖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慢性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管理人数和规范管理率、社区在册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率、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卫生监督协管各专业每年巡查2次完成率、服务对象综合知晓率和满意度(具体指标值见附件)等。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2021年,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年推进目标任务做细做好做实,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感受度。(一)基层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湖北始终把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四伞并举、常急兼备、精准施策、统筹均衡”,完善立体型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机制和局部应急处置机制,有效打赢武汉、荆门等地局部疫情歼灭战,以最小代价取得了最好防控效果,继续筑牢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第一道防线”。一是继续发挥疫情防控“网底”作用。扎实做好冬春季和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和重点人群管控。全面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平战转换机制,制定了《关于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的指导意见(试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设置独立公共卫生科。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乡社区协同联动,增强基层应急力量。夯实常态检测、“人物地”同防、多点触发、闭环管理,构筑起上下联动的县、乡、村三级疫情防控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与村(社区)干部、片区民警(网格员)组织成立疫情排查小组,一道全力做好乡村和社区的“网格化”发热患者排查工作,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规范做好发热患者的预检分诊工作,充分发挥疫情防控“网底”作用。总投资近30亿元,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规范建设的1398个规范化发热诊室全部投入使用,实现全省基层发热诊室和发热哨点全覆盖,坚持压实发热门诊“哨点”灵敏性。二是持续做好核酸采样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基层卫生机构按照“分区、分级、分类”防控要求,开展风险排查核酸采样和新冠疫苗接种。基层卫生机构积极参与风险排查核酸采样工作,我省每个县市区至少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宜、平急结合的核酸检测资源布局。积极引导3~11岁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为60岁以上人群接种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加快“加强针”接种工作,做好预防接种医疗保障服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1559个,参加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达4.6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种新冠疫苗1亿针次以上,免疫屏障加快构建。三是持续开展防控新冠肺炎相关工作。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全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范畴。在患者解除隔离后第2周,预约进行健康复诊;在患者解除隔离后4周内,家庭医生团队每天监测体温、呼吸道症状等健康状况;在出院患者解除隔离后半年内,每月进行一次面对面健康随访,定期评估康复状况,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疏导。截至2021年底,在村居两委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128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开展健康随访3.8万余人,开展的新冠肺炎相关的重点人群管理或监测637.5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健康管理全覆盖。(二)全面规范项目管理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会议及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印发《省卫健委关于做好2021年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明确工作目标,抓好中心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专业医师多点执业和执业范围加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力争尽快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1名专业公共卫生医师执业。鼓励和引导公共卫生类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有利于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更好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卫项目核心指标完成情况被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由省委实施监督考评。二是严格经费落实。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文件要求,及时划拨经费,并确保2021年新增的5元经费统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全省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职责的指导意见》要求,以“总体要求”为引领,从“明确职能定位、规范机构设置、落实相关政策、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般诊疗费、政府指导价、医保报销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五个全面”政策。按照“年初预拨,年底考核结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拨付要求,按照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和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于每年3月底前将预估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70%进行预拨,年底经考核后结算,确保村级项目经费落实,并多次就经费落实问题对各地进行核查督办。三是强化培训和技术指导。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培训”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实战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医疗救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培训,重点培训实战实操能力,提高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能力。开展“2021年湖北省基层卫生人员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层常见病患者的防治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果。举办 2021 年全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培训班,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更好地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积极组织全省基层卫生机构参与中华医学会举办的《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等培训班,提升基层慢病管理水平。每季度对基层卫生机构开展督导检查,检查发现的问题均限期整改,对整改后的结果再次进行督导检查,运用信息化手段每月开展质量控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三)全方位助力服务升级一是全面推进“医卫融合”服务模式。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印发《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全面开展“医卫融合”慢病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我省全面开展“医卫融合”慢病规范管理工作,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上下协同、共同参与,分类就诊、分级负责”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县域内“整合型、系统性、同质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高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升基层群众健康服务感受度。 二是推动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印发《湖北省推进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但基层防治能力较弱的现状,全省以基层为重点,构建“省、市、县、乡、村”全区域一体化防治体系,开展“高、糖、脂、心、脑”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全病种一体化健康管理,提供“防、筛、管、治、研”全流程一体化防治服务,打通基层防治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和相关健康指标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健康突出问题,并促进基层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设定2022年任务目标,全省1497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建设,不少于200家机构通过认证,全年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2000万人次。三是以“互联网+医疗”助力服务改善。促进基层卫生机构与大中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居民健康信息互连互通,大力推进电子健康卡(码)应用。加快整合基本公卫、签约服务、医院系统、健康一体机、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健康服务包等各类居民健康信息资源,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域内一体化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同时与省级居民健康大数据平台对接,全省连成一张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展“远程医疗”,改善了农村居民就医感受。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运用”,如“智医助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提高健康管理服务质量与效率。利用抗疫特别国债,列支6亿元为全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784台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近2亿元为全省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购置智能健康服务包,车、包都配有信息化设备,提高基层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通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推动各地采取公众号、官方APP、网站等便捷渠道将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采取手机短信等方式将老年人体检结果推送给其本人或直系亲属。居民本人或其监护人可以查询健康档案中的健康体检、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利用AI、5G等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在线健康状况评估、检验结果在线查询、用药指导等服务。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有58个县(市、区)向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共开放档案2149万余份。(四)切实抓好重点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在全省103个县开展居民户碘盐监测,每县采集300份盐样,全省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大于95%;在全省103个县开展尿碘监测;在全省33个县开展8-10岁儿童甲状腺肿监测。碘缺乏病监测完成率和核心指标监测率均达到100%。在31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和15个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县开展监测工作,地氟病监测完成率和核心指标监测率均达到100%。在2个病区县的53个村开展饮水型砷中毒监测,地砷病监测完成率和核心指标监测率均达到100%。利川市完成克山病监测点监测工作,克山病监测完成率和核心指标监测率均达到100%。按照国家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完成了重点行业,包含粉尘、铅、苯、噪声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地市级开展监测率100%,监测县(区)覆盖率100%。共完成现场调查和监测企业2574家(监测完成率125%);全省有职业病诊断机构20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177家,2021年,通过国家信息系统成功上报体检个案卡342327张,报告率99.80%。今年我省共调查并上报2524家放射诊疗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及频度调查(含2020年上报更新数据),放射诊疗机构覆盖率79.4%;非医疗机构408家,共有3491名放射工作人员、设备206台,监测任务完成率超过100%。(五)开展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全省网络实验室和哨点医院完成了年初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并利用监测工作平台,通过病原识别、暴发识别和来源识别,为当地流感禽流感疫情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依据,疫情得到了精准、快速处置。绩效目标完成率达100%。三、项目绩效自评开展情况省卫生健康委于2月10日转发《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对年度绩效评价工作安排部署。按照要求,各市(州)在县(市、区)自评结果的基础上,于3月10日全部完成了绩效评价工作,并报送自评报告、自评表、自评指标数据结果、自评排名等相关材料。省级自评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并已于近日完成。四、绩效自评结果运用情况根据2020年度全省项目绩效评价情况,全省从2021年度中央项目补助资金中提取10000万元用于兑现绩效奖惩,扣减经费按照各地核定后未完成的工作量,结合服务人口等因素进行计算。奖励经费中5000万元用于激励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省级考核排名靠前的部分县(市、区),5000万元用于支持前期工作基础较好、工作积极性高的仙桃市、潜江市、房县、石首市、夷陵区、保康县、钟祥市、汉川市、武穴市、宣恩县等10个县(市、区)规范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工作。五、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分析(一)项目资金情况分析截至2021年年底,我省共到位资金485850万元,其中国家和省级预算资金合计409797万元已全部到位。已实际支出经费485850万元,按国家预算口径项目资金执行率已达到100%。各地坚持做到“四个严格”:严格配套、严格监管、严格使用、严格村医待遇落实。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及时下拨项目补助资金,坚持将基本公共卫生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先预拨,后结算”的资金拨付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大多数县(市、区)能够将补助资金通过国库直接拨付到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一是群众知晓率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不断提高,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对常住居民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居民对项目政策和基本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80%以上,远远超出国家要求。二是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有效结合,基层卫生服务逐步由粗放式运行向精细化转变,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2021年,抽样调查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六、项目实施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一)存在的困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原基本公卫12项,增加了重大公卫19项,服务与管理交叉,加重了基层负担,群众感受度高的项目不多。二是信息化建设步伐不快,培训和宣传工作有待加强。三是医防融合仍然不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二)工作建议一是建议对项目进行“瘦身减负”,强化顶层设计,精简项目内容,区分服务类和管理类,让基层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群众服务感受度高的项目上。二是建议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与建设,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医疗公卫系统健康大数据信息融合,提高服务效率。以信息化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进一步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医防融合,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增强群众感受度。三是建议提高群众服务感受度高的项目补助标准,实行差异化补助,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得到应有保障。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附件:

现将202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湖北省共覆盖全省17个市(州)的103个县(市、区),受益人群5927万人。年度总体目标是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内容包含两大部分,一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等12大类。;二是地方病、职业病、重大传染病防治、妇幼健康、老年人医养结合等19大类由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划入的内容。此外,在中央资金支持下,2021年我省基层卫生机构还开展了防控新冠肺炎相关管理工作。

(二)项目绩效目标情况

2021年国家确定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79元,其中70元用于在基层开展的12类项目。9元用于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项目预算资金共计4858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1314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72703万元(其中:省级配套96650万元,市县级配套76053万元)。所有资金都按照《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5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和《财政部 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要求,规范资金的分配、使用,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主要绩效指标包含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儿童健康管理率、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筛查覆盖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慢性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管理人数和规范管理率、社区在册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率、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卫生监督协管各专业每年巡查2次完成率、服务对象综合知晓率和满意度(具体指标值见附件)等。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2021年,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年推进目标任务做细做好做实,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感受度。

(一)基层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

湖北始终把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四伞并举、常急兼备、精准施策、统筹均衡”,完善立体型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机制和局部应急处置机制,有效打赢武汉、荆门等地局部疫情歼灭战,以最小代价取得了最好防控效果,继续筑牢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第一道防线”。

一是继续发挥疫情防控“网底”作用。扎实做好冬春季和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和重点人群管控。全面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平战转换机制,制定了《关于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的指导意见(试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设置独立公共卫生科。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乡社区协同联动,增强基层应急力量。夯实常态检测、“人物地”同防、多点触发、闭环管理,构筑起上下联动的县、乡、村三级疫情防控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与村(社区)干部、片区民警(网格员)组织成立疫情排查小组,一道全力做好乡村和社区的“网格化”发热患者排查工作,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规范做好发热患者的预检分诊工作,充分发挥疫情防控“网底”作用。总投资近30亿元,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规范建设的1398个规范化发热诊室全部投入使用,实现全省基层发热诊室和发热哨点全覆盖,坚持压实发热门诊“哨点”灵敏性。

二是持续做好核酸采样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基层卫生机构按照“分区、分级、分类”防控要求,开展风险排查核酸采样和新冠疫苗接种。基层卫生机构积极参与风险排查核酸采样工作,我省每个县市区至少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宜、平急结合的核酸检测资源布局。积极引导311岁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为60岁以上人群接种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加快“加强针”接种工作,做好预防接种医疗保障服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1559个,参加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达4.6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种新冠疫苗1亿针次以上,免疫屏障加快构建。

三是持续开展防控新冠肺炎相关工作。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全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范畴。在患者解除隔离后第2周,预约进行健康复诊;在患者解除隔离后4周内,家庭医生团队每天监测体温、呼吸道症状等健康状况;在出院患者解除隔离后半年内,每月进行一次面对面健康随访,定期评估康复状况,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疏导。截至2021年底,在村居两委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128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开展健康随访3.8万余人,开展的新冠肺炎相关的重点人群管理或监测637.5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健康管理全覆盖。

(二)全面规范项目管理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会议及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印发《省卫健委关于做好2021年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明确工作目标,抓好中心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专业医师多点执业和执业范围加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力争尽快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1名专业公共卫生医师执业。鼓励和引导公共卫生类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有利于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更好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卫项目核心指标完成情况被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由省委实施监督考评。

二是严格经费落实。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文件要求,及时划拨经费,并确保2021年新增的5元经费统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全省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职责的指导意见》要求,以“总体要求”为引领,从“明确职能定位、规范机构设置、落实相关政策、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般诊疗费、政府指导价、医保报销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五个全面”政策。按照“年初预拨,年底考核结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拨付要求,按照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和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于每年3月底前将预估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70%进行预拨,年底经考核后结算,确保村级项目经费落实,并多次就经费落实问题对各地进行核查督办。

三是强化培训和技术指导。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培训”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实战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医疗救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培训,重点培训实战实操能力,提高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能力。开展“2021年湖北省基层卫生人员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层常见病患者的防治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果。举办 2021 年全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培训班,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更好地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积极组织全省基层卫生机构参与中华医学会举办的《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等培训班,提升基层慢病管理水平。每季度对基层卫生机构开展督导检查,检查发现的问题均限期整改,对整改后的结果再次进行督导检查,运用信息化手段每月开展质量控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三)全方位助力服务升级

一是全面推进“医卫融合”服务模式。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印发《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全面开展“医卫融合”慢病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我省全面开展“医卫融合”慢病规范管理工作,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上下协同、共同参与,分类就诊、分级负责”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县域内“整合型、系统性、同质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高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升基层群众健康服务感受度。
二是推动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印发《湖北省推进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但基层防治能力较弱的现状,全省以基层为重点,构建“省、市、县、乡、村”全区域一体化防治体系,开展“高、糖、脂、心、脑”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全病种一体化健康管理,提供“防、筛、管、治、研”全流程一体化防治服务,打通基层防治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和相关健康指标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健康突出问题,并促进基层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设定2022年任务目标,全省1497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建设,不少于200家机构通过认证,全年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2000万人次。

三是以“互联网+医疗”助力服务改善。促进基层卫生机构与大中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居民健康信息互连互通,大力推进电子健康卡(码)应用。加快整合基本公卫、签约服务、医院系统、健康一体机、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健康服务包等各类居民健康信息资源,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域内一体化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同时与省级居民健康大数据平台对接,全省连成一张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展“远程医疗”,改善了农村居民就医感受。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运用”,如“智医助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提高健康管理服务质量与效率。利用抗疫特别国债,列支6亿元为全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784台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近2亿元为全省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购置智能健康服务包,车、包都配有信息化设备,提高基层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通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是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推动各地采取公众号、官方APP、网站等便捷渠道将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采取手机短信等方式将老年人体检结果推送给其本人或直系亲属。居民本人或其监护人可以查询健康档案中的健康体检、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利用AI、5G等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在线健康状况评估、检验结果在线查询、用药指导等服务。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有58个县(市、区)向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共开放档案2149万余份。

(四)切实抓好重点地方病、职业病防治

在全省103个县开展居民户碘盐监测,每县采集300份盐样,全省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大于95%;在全省103个县开展尿碘监测;在全省33个县开展8-10岁儿童甲状腺肿监测。碘缺乏病监测完成率和核心指标监测率均达到100%。在31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和15个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县开展监测工作,地氟病监测完成率和核心指标监测率均达到100%。在2个病区县的53个村开展饮水型砷中毒监测,地砷病监测完成率和核心指标监测率均达到100%。利川市完成克山病监测点监测工作,克山病监测完成率和核心指标监测率均达到100%。

按照国家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完成了重点行业,包含粉尘、铅、苯、噪声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地市级开展监测率100%,监测县(区)覆盖率100%。共完成现场调查和监测企业2574家(监测完成率125%);全省有职业病诊断机构20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177家,2021年,通过国家信息系统成功上报体检个案卡342327张,报告率99.80%今年我省共调查并上报2524家放射诊疗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及频度调查(含2020年上报更新数据),放射诊疗机构覆盖率79.4%;非医疗机构408家,共有3491名放射工作人员、设备206台,监测任务完成率超过100%

(五)开展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全省网络实验室和哨点医院完成了年初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并利用监测工作平台,通过病原识别、暴发识别和来源识别,为当地流感禽流感疫情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依据,疫情得到了精准、快速处置。绩效目标完成率达100%。

三、项目绩效自评开展情况

省卫生健康委于2月10日转发《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对年度绩效评价工作安排部署。按照要求,各市(州)在县(市、区)自评结果的基础上,于3月10日全部完成了绩效评价工作,并报送自评报告、自评表、自评指标数据结果、自评排名等相关材料。省级自评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并已于近日完成。

四、绩效自评结果运用情况

根据2020年度全省项目绩效评价情况,全省从2021年度中央项目补助资金中提取10000万元用于兑现绩效奖惩,扣减经费按照各地核定后未完成的工作量,结合服务人口等因素进行计算。奖励经费中5000万元用于激励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省级考核排名靠前的部分县(市、区),5000万元用于支持前期工作基础较好、工作积极性高的仙桃市、潜江市、房县、石首市、夷陵区、保康县、钟祥市、汉川市、武穴市、宣恩县等10个县(市、区)规范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工作。

五、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一)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截至2021年年底,我省共到位资金485850万元,其中国家和省级预算资金合计409797万元已全部到位。已实际支出经费485850万元,按国家预算口径项目资金执行率已达到100%各地坚持做到四个严格:严格配套、严格监管、严格使用、严格村医待遇落实。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及时下拨项目补助资金,坚持将基本公共卫生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先预拨,后结算的资金拨付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大多数县(市、区)能够将补助资金通过国库直接拨付到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

(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是群众知晓率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不断提高,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对常住居民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居民对项目政策和基本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80%以上,远远超出国家要求。二是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有效结合,基层卫生服务逐步由粗放式运行向精细化转变,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2021年,抽样调查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

六、项目实施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原基本公卫12项,增加了重大公卫19项,服务与管理交叉,加重了基层负担,群众感受度高的项目不多。二是信息化建设步伐不快,培训和宣传工作有待加强。三是医防融合仍然不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对项目进行“瘦身减负”,强化顶层设计,精简项目内容,区分服务类和管理类,让基层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群众服务感受度高的项目上。

二是建议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与建设,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医疗公卫系统健康大数据信息融合,提高服务效率。信息化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进一步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医防融合,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增强群众感受度。

三是建议提高群众服务感受度高的项目补助标准,实行差异化补助,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得到应有保障。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