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里”出发⑤|聚焦“浙里”善学“宜用”
栏目: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09-21
从“浙里”出发⑤ | 聚焦“浙里” 善学“宜用” 日期:2022-09-21 08:38来源: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责任编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阅读量: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青年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第5小组学员学习专题报告  组 长:马 超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青年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第5小组学员学习专题报告

  组 长:马 超

  组 员:李 成 李 杏 李婧靓 龚地灵 薛 樊

  王 力 叶扬帆 吕 墨 余 娟

 

聚焦“浙里” 善学“宜用”
 

  为期一周的浙江大学青年干部综合能力培训班结束了,时间虽短,收获颇丰。我们在这里学习了浙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和探索、全域国土整治工作下美丽新农村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工作中的矛盾与思考、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实践和创新以及信息化场景建设和数字赋能的先行经验。在铺好生态底色,描绘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中,浙江无疑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宜昌担负着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历史使命,聚焦“浙里”,善学“宜用”,此次浙江学习的宝贵经验为我们努力建设蓝绿交织、城景共融、魅力独特的现代化梦想之城指引了方向。

  一、不负青山,逐绿而行,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样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作为浙江省委书记时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在本次安吉余村的调研中我们亲眼见证了群山翡翠、竹海绵绵、一户一品、一院一景的美丽乡村布局。浙江探索出的践行“两山”理论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对我们解决生态发展的重要课题无疑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坚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如今,我们需要面对更多样的发展局面,更掣肘的资源利用,更繁复的环境问题,如何合理平衡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生态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深刻理解了这句话,才能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一杆清晰的秤。浙江的种种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和保护不是矛盾的对立面,不是冲突的结构体,发挥出资源环境的潜在价值,构建绿色“品牌”,打造生态“地标”,用永恒的发展主题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才能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方式,营造全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氛围,共谋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观。

  二是坚持打造绿色发展主导的长江流域生态城。省委赋予了宜昌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新定位,共同打造一个绿色发展为主导的生态城是宜昌每个人的目标和使命。在浙江之行中,我们看到安吉县坚持以乡村规划为引领,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实现了村美和民富的共融协调。而作为城市规范发展和生态环境修复的职能部门,我们要积极谋划重点生态修复项目,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的落地实现,强化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推广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宜昌经验。同时进一步推动宜昌公园城市建设,借助城市大脑建设背景协同搭建生态小脑,为绿色发展新宜昌保驾护航。

  三是坚持做好简约适度低碳文明的生态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国自古以来质朴的自然观就是最好的生态保护践行箴言。在“双碳”大背景下,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吃穿住行方式都与这个伟大目标息息相关。当好生态好公民,要求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追求低碳环保生活,而身为党员干部,更是应该以身作则并积极宣扬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我们可以从认真分类丢每个垃圾做起,从合理控制空调温度做起,从用可回收纸质产品代替传统塑料制品做起,从随手关办公室灯光开关做起,从切实履行光盘行动做起,从短途代步用取代驾驶汽车做起,小小善举汇聚,就是对我们自然生态的大爱无疆。

  二、因地制宜,产城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不算优越,如何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一枝独秀”,浙江依靠的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区位优势,倾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浙江的民营市场主体数量超过800万家,民营经济创造了该省65%的生产总值,用资源集聚产业,用产业支撑发展的浙江经验和宜昌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人业共融的发展格局有着内在核心思想的共通共融。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实现产业聚集。从小而无序的“鸡毛经济”到如火如荼的民营产业,浙江注重以产立乡、以产带镇、以产兴城,依靠产业整合资源、集聚人口、发展经济、提供服务,打造了民营经济的“金名片”。宜昌在转型发展的路子上,也要走因地制宜、集聚要素、跨越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这条路子。强产兴城要以东部未来城等城市发展规划为引领,承载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大园区,实现布局更合理、竞争力更强的现代发展体系。通过取浙江模式之经,推进构建以水果、蔬菜、茶叶、水产等具有宜昌当地特色和优势的乡村产业体系,借助宜昌市的生态环境优势,促进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文化、养老等产业共生发展,进一步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宜昌产业品牌。

  二是实现城乡统筹共促产业兴旺。在浙江的产业发展之路上,一直秉承着乡村和城镇建设的双轮驱动。以莫干山镇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愈加成为城市发展的后花园,而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发展趋势,也让浙江涌现了诸多现代循环生态农业的成果。城乡统筹作为宜昌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产业兴旺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多层次政策的落地意味着市县改革的齐头并进,推进高质量发展项目落地,以县域为单元推动国土综合整治,打造小城镇产业集群,形成县城、乡镇与村庄的联动,让老城换新颜、乡村展新篇。不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是注重试点推广营造产业热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成功实践是浙江注重经验成果累积和推广的具体彰显。学习“精准优势、干在实处、及时总结”的浙江方法,将更有利于推进宜昌市试点示范转向整体推进的发展基调。无论是在现代化工、生物医药、新型能源等方面的产业推广和龙头带动,还是枝江“擦亮小城镇”、远安“全域景区”、秭归“数字乡村”等的产业优化和试点经验,宜昌将通过打造一批热点、塑造一批典型、营造一批品牌,在城市建设布局中实现“一点变多点、一带变多带、一区变多区”,掀起了城产融合发展的新热潮。

  三、解放思想,求是创新,全面履行破冰提能新实践

  浙江省在自然资源领域发展和改革中一直走在全国最前列。从建设全国第一个生态省到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从第一个获批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率先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从最先提出“最多跑一次”到创造性提出“一码管地”数字化治理架构,浙江省在实践中冲破思想藩篱,破解体制束缚,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提供了榜样标杆。

  一是以政策创新为导向引领改革纵深推进。浙江的思想解放是由上而下的解放,通过积极推进包容开放的政策,充分利用和释放政策红利,在顶层设计上真正实现了统一思想,敢为人先。通过“政学企”联合共创打造政府智囊团、在不违背上级政策底线的前提下善打“擦边球”做到政策用活“顶格”部署、用包容性法治制度践行“良法善治”、大力打造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政务服务改革。种种的浙江成果都源自于政策为导向的改革和创新。宜昌市的发展需要革除“负资产”、力破“心中贼”,不妨学习浙江经验,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不空喊口号、本末倒置,确保出台任何改革政策必是基于解决某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实事,是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不盲目上大方案、大规划、大系统、大机制,从小切口的政策创新实现改革发展的大突破。

  二是以实践创新为基础实现社会蝶变跨越。浙江深谙“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之理,在定位和目标确立后,埋头苦干、奋力前行。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是经济建设中的实践、“以文化人”的推进是社会治理中的实践、“千万工程”的经验累积和推广是美丽乡村工作中的实践、“最多跑一次”便民惠企改革是数字化政府工作的实践。发展的奇迹和产业的蝶变只有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才能干出来、做出来。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更需要明确担当意识,注重实学实干,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学习,强化实践,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锻炼新本领,走一条“敢为、善为、有为”之路。

  三是以技术创新为抓手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浙江省的成功和长久以来的重人才、抓技术的发展方针密不可分。以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例,浙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优势,在自然资源数字化管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全国率先实现不动产交易登记全过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创造性提出和实现“一码管空间”数字化治理架构、推进政府工作数字化转型等等。目前宜昌正开展“城市大脑”和“行业小脑”建设,通过深入学习浙江在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应用方法,不断探索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物联网、卫星遥感等在自然资源领域的深入应用,用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应用和不断创新为实现国土空间治理的“数智”赋能和推进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转型提供澎湃动力。

  浙江之行,我们看到了“两山理论”的起源发展,看到了“美丽乡村”的构想实现,看到了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理念探索,看到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全面推进,看到了法治建设的改革完善,看到了数字化赋能的场景应用。师从浙江,用以宜昌,我们将总结学习经验,沉淀所思所获,转变旧有思想,实现思想破冰,为打造宜昌发展的新范式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