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502号提案的答复
栏目: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08-29 加入收藏
左明章、万毅、马学军、曹淑云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助力湖北创新强省建设》的提案收悉。    我们认真研读后认为,提案瞄准世界前沿科技,聚焦国家发展战略,站位高、视野宽,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分析透彻、措施具体,对推动我省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做好提案分办工作,省经信厅成立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晓华牵头,相关处室参加的工作专班,着重从产业视角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形成提案办理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对标国家战略和政策规划,依托较强的科教实力和雄厚的信息产业基础,基本形成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人工智能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渗透的广度深度得到拓展。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近500家。据测算,2021年我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389亿元,同比增长10.8%,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第二方阵,2025年力争达到1000亿元,综合水平跃升至全国第一方阵。    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及在各领域融合应用,我厅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发展机遇,注重谋划引导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20年以来先后出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若干措施》(鄂政办发〔2020〕2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鄂政发〔2020〕20号)、《省经信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鄂经信规划〔2021〕205号)、《省经信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鄂经信规划〔2021〕204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22〕34号)等文件,今年武汉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22〕6号)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细化产业发展思路、布局和目标、任务,不同程度涵盖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规章制度、推进工程、行动计划、激励措施和技术攻关、创新产品、实施项目等内容,有力促进我省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发展,助力湖北创新强省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持续高位推进    2021年4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鄂政办发〔2021〕23号),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省领导领衔兼任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分别制订“三表”、“三库”、“五图”(“三表”即产业分析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固链重点表、产业链基本情况表;“三库”即企业库、项目库、专家库等产业数据库;“五图”即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发展路线图、产业布局图、招商目标图)和产业链投资指南,成立工作专班和专家咨询小组,组织召开产业链推进座谈会。我厅以人工智能产业链为抓手,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加速赋能实体经济,高位推动产业发展。    (三)拓展融合应用,发展智慧教育    着眼打造融合应用场景,在智能制造、智能养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化公共服务等领域引导开展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支持武汉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支持襄阳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支持武汉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条件下养老社会实验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产业,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融合应用,推动传统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科大讯飞、优必选等人工智能教育领域龙头企业在我省落户,初步形成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从课堂教学到课业辅导,从考试辅助到生涯规划,从学情分析到方案生成,“AI+教育”正多点开花、竞相绽放,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助力教育强省、创新强省建设。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打算    当前,我省正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聚力打造“三高地、两基地”,朝着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迈进。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路径。同时,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发展,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是实现智慧教育的重要抓手。下一步,省经信厅将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标先进,固强补弱,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强化服务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创新发展。    (一)加大人工智能教育产业扶持    一是深化人工智能教育产业研究。通过走访服务企业、组织专家座谈等形式深入调研我省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发展态势,明确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重点方向,摸索符合省情的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发展路径。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围绕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制定精准支持政策,发挥政策赋能作用,推动规划落实。拟出台《关于促进湖北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三是加大产业投融资力度。拟设立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含人工智能产业)专项资金,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等地方金融组织创新业务产品和服务模式,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和一站式金融服务,对成长性和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产业化项目给予支持。四是营造发展氛围。支持武汉、襄阳等有条件的地方举办各类高规格人工智能大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及科普活动等,建设体验中心,营造有利于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算力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实施网络强基行动。强化算力基础设施支撑,着力打造新型基础设施中部枢纽节点,争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中部节点。统筹推进全省存算一体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布局均衡、协同供给、梯次连续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建成教育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面向垂直应用领域的数据中心,探索建设一批边缘数据中心。2025年底全省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4万架。二是布局全省超算产业链。加快推动国家超算武汉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应用,形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的双算力中心配置,武汉超算中心及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简称双中心)将形成合力,打造AI+HPC(高性能计算)的多样化算力集群,用普惠算力支持教育等产业发展,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支持武汉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武汉经济开发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地)、临空港开发区(人工智能安全支撑地)实现“三区联动”,打造“3+X”载体空间布局,突出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芯片、人工智能安全等“七个先导”,培育全链自主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打造全国有影响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领军企业集聚地。积极争取2022年底武汉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二是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20年9月,武汉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21年武汉市出台《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推动《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落实落地落细。根据《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智能数字设计与建造、交通、医疗与健康、养老、教育等方面的应用。三是加强产业融合应用。支持武汉市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鼓励科大讯飞、天喻教育、云启智慧、传神网络等企业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技术创新试点。开展5G、AR、VR等新兴技术与教育行业融合创新,重点突破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互联网+教育”等关键技术。大力培育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场景的双“揭榜挂帅”,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打造可复制推广应用场景。近期印发《省经信厅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数字经济类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鄂经信规划函〔2022〕196号),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揭榜挂帅单位给予资金奖补。持续开展征集遴选湖北省人工智能十大优秀应用案例活动,2021年遴选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融合解决方案》等十大优秀案例在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专题会议上发布推介。四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推广。推进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我省大中小学形成一批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场景。大力发展智能教育终端产品,提高研发生产能力和集中度,打造国内重要智能教育终端产业集群。加强智能教学助手、教育机器人、智能学伴等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应用推广,切实体现人工智能教育产业的社会价值。    (四)加强人才智力支撑    一是满足人才新需求。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梳理人才链,支持培育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端紧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高校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储备一批既懂教育又了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支持高职院校成立产业学院,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延展实践育人平台,满足产业发展对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需求。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支持省内重点企业联合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建立人工智能实习合作关系,发展产学研用共同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新模式。支持企业主导建设或与高校合作建设人工智能培训学院。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附件:

左明章、万毅、马学军、曹淑云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助力湖北创新强省建设》的提案收悉。
    我们认真研读后认为,提案瞄准世界前沿科技,聚焦国家发展战略,站位高、视野宽,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分析透彻、措施具体,对推动我省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做好提案分办工作,省经信厅成立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晓华牵头,相关处室参加的工作专班,着重从产业视角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形成提案办理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对标国家战略和政策规划,依托较强的科教实力和雄厚的信息产业基础,基本形成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人工智能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渗透的广度深度得到拓展。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近500家。据测算,2021年我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389亿元,同比增长10.8%,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第二方阵,2025年力争达到1000亿元,综合水平跃升至全国第一方阵。
    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及在各领域融合应用,我厅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发展机遇,注重谋划引导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20年以来先后出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若干措施》(鄂政办发〔2020〕2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鄂政发〔2020〕20号)、《省经信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鄂经信规划〔2021〕205号)、《省经信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鄂经信规划〔2021〕204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22〕34号)等文件,今年武汉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22〕6号)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细化产业发展思路、布局和目标、任务,不同程度涵盖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规章制度、推进工程、行动计划、激励措施和技术攻关、创新产品、实施项目等内容,有力促进我省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发展,助力湖北创新强省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持续高位推进
    2021年4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鄂政办发〔2021〕23号),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省领导领衔兼任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分别制订“三表”、“三库”、“五图”(“三表”即产业分析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固链重点表、产业链基本情况表;“三库”即企业库、项目库、专家库等产业数据库;“五图”即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发展路线图、产业布局图、招商目标图)和产业链投资指南,成立工作专班和专家咨询小组,组织召开产业链推进座谈会。我厅以人工智能产业链为抓手,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加速赋能实体经济,高位推动产业发展。
    (三)拓展融合应用,发展智慧教育
    着眼打造融合应用场景,在智能制造、智能养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化公共服务等领域引导开展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支持武汉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支持襄阳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支持武汉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条件下养老社会实验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产业,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融合应用,推动传统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科大讯飞、优必选等人工智能教育领域龙头企业在我省落户,初步形成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从课堂教学到课业辅导,从考试辅助到生涯规划,从学情分析到方案生成,“AI+教育”正多点开花、竞相绽放,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助力教育强省、创新强省建设。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打算
    当前,我省正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聚力打造“三高地、两基地”,朝着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迈进。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路径。同时,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发展,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是实现智慧教育的重要抓手。下一步,省经信厅将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标先进,固强补弱,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强化服务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创新发展。
    (一)加大人工智能教育产业扶持
    一是深化人工智能教育产业研究。通过走访服务企业、组织专家座谈等形式深入调研我省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发展态势,明确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重点方向,摸索符合省情的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发展路径。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围绕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制定精准支持政策,发挥政策赋能作用,推动规划落实。拟出台《关于促进湖北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三是加大产业投融资力度。拟设立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含人工智能产业)专项资金,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等地方金融组织创新业务产品和服务模式,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和一站式金融服务,对成长性和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产业化项目给予支持。四是营造发展氛围。支持武汉、襄阳等有条件的地方举办各类高规格人工智能大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及科普活动等,建设体验中心,营造有利于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算力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实施网络强基行动。强化算力基础设施支撑,着力打造新型基础设施中部枢纽节点,争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中部节点。统筹推进全省存算一体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布局均衡、协同供给、梯次连续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建成教育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面向垂直应用领域的数据中心,探索建设一批边缘数据中心。2025年底全省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4万架。二是布局全省超算产业链。加快推动国家超算武汉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应用,形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的双算力中心配置,武汉超算中心及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简称双中心)将形成合力,打造AI+HPC(高性能计算)的多样化算力集群,用普惠算力支持教育等产业发展,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支持武汉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武汉经济开发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地)、临空港开发区(人工智能安全支撑地)实现“三区联动”,打造“3+X”载体空间布局,突出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芯片、人工智能安全等“七个先导”,培育全链自主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打造全国有影响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领军企业集聚地。积极争取2022年底武汉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二是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20年9月,武汉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21年武汉市出台《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推动《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落实落地落细。根据《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智能数字设计与建造、交通、医疗与健康、养老、教育等方面的应用。三是加强产业融合应用。支持武汉市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鼓励科大讯飞、天喻教育、云启智慧、传神网络等企业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技术创新试点。开展5G、AR、VR等新兴技术与教育行业融合创新,重点突破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互联网+教育”等关键技术。大力培育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场景的双“揭榜挂帅”,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打造可复制推广应用场景。近期印发《省经信厅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数字经济类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鄂经信规划函〔2022〕196号),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揭榜挂帅单位给予资金奖补。持续开展征集遴选湖北省人工智能十大优秀应用案例活动,2021年遴选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融合解决方案》等十大优秀案例在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专题会议上发布推介。四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推广。推进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我省大中小学形成一批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场景。大力发展智能教育终端产品,提高研发生产能力和集中度,打造国内重要智能教育终端产业集群。加强智能教学助手、教育机器人、智能学伴等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应用推广,切实体现人工智能教育产业的社会价值。
    (四)加强人才智力支撑
    一是满足人才新需求。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梳理人才链,支持培育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端紧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高校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储备一批既懂教育又了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支持高职院校成立产业学院,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延展实践育人平台,满足产业发展对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需求。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支持省内重点企业联合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建立人工智能实习合作关系,发展产学研用共同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新模式。支持企业主导建设或与高校合作建设人工智能培训学院。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