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武汉市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栏目:湖北省教育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10-07 加入收藏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2〕21号),对入选2021年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工作予以督查激励,武汉市入选。勇担重任 量质齐升 新时代英雄城市能级再提升  武汉市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武汉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等战略部署,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工业经济量质齐升。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5774亿元,同比增长18.2%;规上工业增加值3886亿元,同比增长14.2%;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6%,高于规上工业20.4个百分点。东风本田(武汉)生产线担起“筑牢经济盘”重责,强化生产调度稳定经济大盘      坚持顶层谋划。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制定《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集成电路、半导体、大健康和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10余项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武汉市工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着力推动工业规模质量跨越提升、空间载体能级提升、数字引擎动力提升。  狠抓跟踪督导。合理制定预期目标,系统梳理增长点,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科学预判工业生产走势,持续跟踪督导目标完成进度,推动市区联保、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跟踪190户年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当月生产和下月排产情况,及时掌握异常波动和原因,精准施策,稳定企业生产经营。  强化调度协调。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积极做好要素保障,协调解决企业缺煤、缺电、缺气、缺人、缺“芯”、缺“箱”等困难,持续推进华星光电、京东方、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企业投产达效,积极推动尚未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重点企业加快恢复。扛起“产业链安全”重任,着眼保供稳链增强安全系数      着力“稳链、补链、强链、延链”。系统梳理25条重点产业链并编制产业链图谱,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组建工作专班,一链一专班,加快制造业“稳链、补链、强链、延链”,推动“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稳定配套联合体,形成以“链主”企业为中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制定重点产业供应链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预案。实施重点产业供应链风险防控工作专项方案,持续密切跟踪重点产业供应链稳定情况,及时预警并全力帮助防范化解危机,确保企业平稳生产。  培育双跨供应链协同平台和优势制造业供应链平台。培育2个跨行业、跨区域供应链协同平台,长飞光纤、九州通入选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培育4个具有产业和市场竞争力的制造业供应链平台,莱恩汽车产业链协同平台、三环汽车三环电器“产供销”协同平台获评湖北省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九州通供应链协同平台挑起“投资稳增长”重担,强化项目管理加快落地投产      强化工业投资目标责任制。细化分解年度工业投资目标任务,市区合力、强化统筹,一周一结账、一周一通报、一周一排名,推进各项投资任务逐月落实,按季度开展拉练督导,精准调度。  实施项目清单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建立工业项目清单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按照招、落、建三类摸清项目底数,制订问题清单,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行区级领导“一对一”挂点服务,10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倒排工期保进度。2021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22个,投产项目758个,工业投资实现10%正增长。  精准谋划“产业招商”。出台《武汉市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武汉市重点产业招商指南》,制定产业招商“一链一表”,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平台两张清单,挂图作战、精准出击、靶向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链短板弱项,确定428家目标企业清单,集中开展补链强链叩门招商攻坚行动。承担“产业集聚发展”任务,推动要素集聚构筑空间载体      统筹区域发展。编制全市产业地图并动态更新,明确各区产业定位,建立各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谱一策三清单”(制定产业发展图谱,出台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3张清单),实施挂图作战,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提升园区能级。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等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积极打造芯片、航天、网络安全、下一代汽车、大健康五大产业生态圈。积极发展升级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园,以提升亩均效益为硬性指标,打造以制造业为主、特色鲜明的园区,全市纳入创建试点示范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企业园达25个。武汉华星光电厂区      构筑集群优势。加快培育光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三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021年,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存储芯片、光通信芯片、红外传感芯片研发制造能力全国领先;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3345亿元,集聚零部件企业约1000家;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5位。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相关附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2〕21号),对入选2021年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工作予以督查激励,武汉市入选。



勇担重任 量质齐升 

新时代英雄城市能级再提升

  武汉市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武汉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等战略部署,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工业经济量质齐升。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5774亿元,同比增长18.2%;规上工业增加值3886亿元,同比增长14.2%;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6%,高于规上工业20.4个百分点。

东风本田(武汉)生产线


担起“筑牢经济盘”重责,强化生产调度稳定经济大盘

  

    坚持顶层谋划。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制定《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集成电路、半导体、大健康和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10余项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武汉市工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着力推动工业规模质量跨越提升、空间载体能级提升、数字引擎动力提升。

  狠抓跟踪督导。合理制定预期目标,系统梳理增长点,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科学预判工业生产走势,持续跟踪督导目标完成进度,推动市区联保、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跟踪190户年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当月生产和下月排产情况,及时掌握异常波动和原因,精准施策,稳定企业生产经营。

  强化调度协调。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积极做好要素保障,协调解决企业缺煤、缺电、缺气、缺人、缺“芯”、缺“箱”等困难,持续推进华星光电、京东方、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企业投产达效,积极推动尚未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重点企业加快恢复。


扛起“产业链安全”重任,着眼保供稳链增强安全系数

  

    着力“稳链、补链、强链、延链”。系统梳理25条重点产业链并编制产业链图谱,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组建工作专班,一链一专班,加快制造业“稳链、补链、强链、延链”,推动“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稳定配套联合体,形成以“链主”企业为中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制定重点产业供应链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预案。实施重点产业供应链风险防控工作专项方案,持续密切跟踪重点产业供应链稳定情况,及时预警并全力帮助防范化解危机,确保企业平稳生产。

  培育双跨供应链协同平台和优势制造业供应链平台。培育2个跨行业、跨区域供应链协同平台,长飞光纤、九州通入选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培育4个具有产业和市场竞争力的制造业供应链平台,莱恩汽车产业链协同平台、三环汽车三环电器“产供销”协同平台获评湖北省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

九州通供应链协同平台


挑起“投资稳增长”重担,强化项目管理加快落地投产

  

    强化工业投资目标责任制。细化分解年度工业投资目标任务,市区合力、强化统筹,一周一结账、一周一通报、一周一排名,推进各项投资任务逐月落实,按季度开展拉练督导,精准调度。

  实施项目清单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建立工业项目清单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按照招、落、建三类摸清项目底数,制订问题清单,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行区级领导“一对一”挂点服务,10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倒排工期保进度。2021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22个,投产项目758个,工业投资实现10%正增长。

  精准谋划“产业招商”。出台《武汉市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武汉市重点产业招商指南》,制定产业招商“一链一表”,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平台两张清单,挂图作战、精准出击、靶向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链短板弱项,确定428家目标企业清单,集中开展补链强链叩门招商攻坚行动。


承担“产业集聚发展”任务,推动要素集聚构筑空间载体

  

    统筹区域发展。编制全市产业地图并动态更新,明确各区产业定位,建立各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谱一策三清单”(制定产业发展图谱,出台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3张清单),实施挂图作战,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提升园区能级。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等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积极打造芯片、航天、网络安全、下一代汽车、大健康五大产业生态圈。积极发展升级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园,以提升亩均效益为硬性指标,打造以制造业为主、特色鲜明的园区,全市纳入创建试点示范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企业园达25个。

武汉华星光电厂区

  

    构筑集群优势。加快培育光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三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021年,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存储芯片、光通信芯片、红外传感芯片研发制造能力全国领先;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3345亿元,集聚零部件企业约1000家;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5位。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相关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