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021〕第5期
栏目: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1-03-26 加入收藏
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021〕第5期

发布单位:湖北省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1年3月26日

签发人:柯怡明

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应急管理厅、中国气象局减灾司

生态气象监测显示我省生态质量持续向好

摘要:利用卫星遥感等多源数据对湖北省生态环境质量开展监测评估,结果显示:2020年我省植被覆盖度增加,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热岛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加之温光水等气候因素较有利,有效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建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安全。

一、2020年生态气象监测情况

(一)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好

植被生态质量提高。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20年我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896.1克碳/平方米,植被覆盖度达到60.1%,植被生态质量指数62.5,分别较2019年增加130克碳/平方米、5.6%和5.3,均位居2000年以来第三位。2000年以来,我省近九成国土面积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植被覆盖度、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分别为每年3.7克碳/平方米、0.34%、0.36。其中,秦巴山区、幕阜山区、武陵山区及大别山区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67.0%、64.7%、70.8%和57.3%,较2000年增加25.2%、19.1%、15.7%和18.6%。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20年我省气溶胶光学厚度显著下降,较2019年减少30%,较历史同期偏低42%,为近15年历史最低。环境和气象站网监测显示,2020年全省霾日数与2019年持平,但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16%,5~10月臭氧平均浓度下降15.8%。

城市热岛缓解。卫星遥感和地面气象等多源观测资料分析显示,2020年武汉、宜昌、襄阳“一主两翼”城市热岛较2019年进一步缓解。其中,武汉城市热岛效应自2015年来呈下降趋势,2020年较强及强城市热岛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2015年的25.4%下降到15.4%。

(二)江汉湖群湿地和农田生态质量有所下降

2020年,洪湖、梁子湖、长湖、斧头湖等湖泊平均面积分别为336.87、298.85、120.98、123.56平方公里,较2019年分别增加9.22%、3.40%、9.07%、18.48%,汛期梁子湖、洪湖及附近水域面积为10年来同期最大,持续高水位及水体浑浊影响湖泊湿地沉水植被正常生长和湖泊生态修复,洪湖和梁子湖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明显上升、水质下降,洪湖湿地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等级为2012年以来最低。长江高水位导致石首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严重内涝,53%草场受淹,对麋鹿栖息活动、食物来源及饮用水安全影响较大。强梅雨及2019至2020年强暖冬也加大沿江平原湖区血吸虫传播风险。

同时,汛期强降水造成我省多地农业损失严重,沿江、湖泊周边及平原低洼地区的农田植被生态质量下降。据应急、农业和气象部门联合调查评估,汛期洪涝累计造成农作物和水产养殖受灾1570.8千公顷,成灾805.5千公顷,绝收242.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145亿元。

二、2020年我省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气候条件是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因素,不仅决定着生态环境的组成、结构、格局和功能,同时也是短时间尺度上生态环境变化的最频繁、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2020年,除汛期异常多雨对江汉湖群湿地生态和农田生态产生不利影响外,总体上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有利。

一是植被生长季气候条件有利。2020年我省植被生长季(5~9月)降水充沛、气温适宜且极端高温事件少,≥0℃活动积温大部较常年偏多,良好的水热条件较利于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我省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幕阜山区和大别山区降水偏多对森林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贡献大。

二是大气自净能力增强。2020年降水较2019年偏多近9成,降水日数和有效降水日数显著增多,混合层高度增高、通风量增大,充沛的降水和较好的大气通风条件增强了大气自净能力。2020年,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下降的贡献率为11.2%。

三是2020年夏季气温正常,高温日数偏少,梅雨期强降水使武汉等城市江河湖泊水域面积及土壤墒情增加,促进城市湖泊湿地和绿地发挥增湿降温的气候调节功能,湖泊周边冷岛面积较以往有所增大,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湖泊休养生息等工程,推进“绿满荆楚”行动,发展循环经济,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三、关注与建议

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生态环境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2011年冬春连旱、2013年夏季高温热害、2016年夏涝、2017年秋汛、2019年伏秋连旱、2020年长江大洪水等,均对生态安全造成了影响。为此建议。

1.加强防范极端气候事件对农田、森林、湿地生态的不利影响。加强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特别是极端旱涝对“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影响的预警、监测和评估,开展濒危动植物栖息地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防范生态风险。

2.强化不利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构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我省大气污染通道典型区域联防联控,针对重污染天气过程,实现同步应对。同时,针对高温事件增多有利于光化学反应,臭氧污染日益突出的问题,开展臭氧污染气象成因及区域性传输特征研究,增强细颗粒物与臭氧的协同治理。

3.加强河湖水质变化及蓝藻水华污染监测评估。阶段性的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水体微生物繁殖和蓝藻水华发生。需加强重点湖库、河段水质和蓝藻水华监测预警,适当采取生态调水、水生植被恢复等防控措施,降低河湖蓝藻水华发生风险。

4.强化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加大《湖北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实施力度,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气候因子,合理设置调整通风廊道,保障城市空间空气流通,避免或减轻热岛效应。加大城市湖泊湿地保护力度,继续推进绿化工程,更好发挥湖泊水体和绿地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名词解释: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绿色植被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能累积的有机物数量,一般以每平方米干物质的含量(克碳/平方米)来表示。

植被覆盖度:植被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地面面积的百分比。

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的综合指数来表示,其值越大,表明植被生态质量越好。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