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中国共产党党史12讲
栏目: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1-02-23 加入收藏
中国共产党党史12讲

第一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主讲人

谢春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副校长(副院长) 教授

课程简介

近代以来,在中国和世界舞台上政党繁多,难以数计,但是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成立近百年,连续执政70多年,引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样的政党还很难找到第二个。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应该从历史中找寻答案。主要讲四个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二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三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四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第二讲:朱毛红军与古田会议

主讲人

罗平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 教授

课程简介

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执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对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讨论三个问题。第一,朱毛红军的由来与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第二,关于临时军委的不同意见与中共红四军七大。第三,“中央9月来信”与古田会议的召开。


第三讲: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

主讲人

高中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教授

课程简介

在长征途中1935年的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围绕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来展开分析,讲三个问题。第一,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第二,遵义会议召开的具体过程。第三,维护遵义会议决议与长征胜利。


第四讲: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

主讲人

卢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教授

课程简介

《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讲的就是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表现和贡献,主要围绕三个问题,第一,国民党在全国抗战中的表现。第二,中国共产党对全国抗战的贡献。第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第五讲:延安整风与党的团结统一

主讲人

卢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教授

课程简介

2019年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说,从延安整风运动以来,我们党开展历次集中性教育活动,都是以思想教育打头,开展这次主题教育要强化理论武装,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他提到了延安整风,确实延安整风就是以思想教育打头,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本讲从延安整风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和深远影响三个方面重温那段历史


第六讲: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

主讲人

刘宝东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 副主任 教授

课程简介

纵观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历程,解放战争时期是党的政策策略运用得最成功的时期,是党的各项能力展现的最淋漓尽致的时期,同时也是留给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最为富集的时期。本讲以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主要经验:第一,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汇聚了最广大的民心和民力。第二,强大的军事领导力,实现了战局的惊天逆转。第三,强大的自身建设力,保障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七讲: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其实践

主讲人

张旭东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教授

课程简介

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实践,主要讲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就是新中国的源与流,从概念式的角度来理一理。第二个,主要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的角度,来讲新中国政治制度的架构,主要讲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和国家结构。第三,主要讲新中国形象的塑造与接收。


第八讲:抗美援朝的决策及其影响

主讲人

李庆刚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主任 教授

课程简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之后,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之下,1950年6月6日至19日,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准备带领全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而斗争。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在“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半个月之后,也就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第九讲: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主讲人

罗平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 教授

课程简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我们国家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1956年基本建立的,因此从1949年到1956年,整体上讲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也可以说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因此我们也把这段历史叫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那么这个过渡是如何完成的?本讲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第十讲: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主讲人

李庆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课程简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讲的是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二十多年的历史。第一个阶段,从1956年到1966年,叫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艰辛探索的十年。第二个阶段,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从1966年到1976年。第三个阶段,文革结束,1976年到1978年,我们党史上一般称之为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两年。


第十一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与伟大历史转折

主讲人

沈传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课程简介

召开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特别重要的一次会议。通过这次会议,也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一种转折。本讲讲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走向历史转折,二是决定命运的41天,三是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


第十二讲: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主讲人

沈传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课程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各种复杂国内、国际的局势,我们攻坚克难、励精图治,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么这种成就我们称之为历史性成就。当然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历史性的变革。本讲主要围绕“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谈三个问题。第一,“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时代背景。第二,怎么正确地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些成就和变革。第三,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原因与经验。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