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西陵区“三个融合”深化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栏目:宜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1-09-22
宜昌市西陵区“三个融合”深化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宜昌市西陵区“三个融合”深化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日期:2021-09-22 16:48来源:西陵区民宗局 周勇
责任编辑:宜昌市民宗委

   9月1日,新学期第一天,宜昌市西陵区常刘路小学一年级新生刚一进校,迎来了身着民族服饰的师生们热烈欢迎。同学们奏起民族乐器,共舞民族体育特色项目,别开生面的“民族团结”开学第一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民族大团结的种子。
                       

  近年来,西陵区结合各学校校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教育实践活动、援疆援藏工作相融合,全面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先后荣获“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所学校被命名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名校长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各学校在西陵“大气”“兼容”“求索”“和美”教育精神的引领下,结合各自校情,开展建设,形成品牌。形成了宜昌市实验小学的首善文化、桃花岭小学的诗词文化、常刘路小学的民族体育文化、十六中的“卓·和”德育文化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校园品牌。常刘路小学把体育特色、校园文化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一套校本民族教材、一批民族传统社团、一个民族文化场馆、一间民族传统书屋、一系列民族文化周活动、一个跃美娃娃宣讲团为主的“六个一”成果,打造了”以民族体育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一校一品”特色品牌,探索出了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路径,填补了湖北省散杂居地区非民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空白。
                            

  与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相融合。各教研组按照《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细化各学科、各年级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点、结合点,适时融入、补充和延伸,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民族一家亲”升旗仪式、签名仪式,轮流请少数民族学生与家长介绍各民族风俗人情,开展民族文化展示和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开展“民俗迎新”活动,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华传统文化展示等内容融合到“民族语言我来说”“民族舞蹈我来跳”“民族知识我来学”等项目中,增强孩子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得胜街小学近5年来,先后有23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其中,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子女70余名,包括21名外省籍子女。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抓手,以相互融合为重点,以均等服务为核心,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与援疆援藏工作相融合。新疆温泉县是宜昌市对口支援县,十六中先后与查干屯格乡中学和哈日布呼镇中学结成校际对口帮扶学校。2019年5月,哈日布呼镇中学副校长张海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胡文芳、教研组长吴玉红和孙延香一行4人赴宜昌市第十六中学进行为期12天的跟岗学习。哈日布呼镇中学教师在跟岗学习期间,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深入课堂与师生互动交流,同时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新疆老师向十六中学生介绍新疆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西陵区先后选派8名教师到新疆、西藏支教,区教育局先后接待54名新疆、西藏籍教师到辖区8所中小学学习交流,每一次支教都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民放团结教育的契机,每一批到西陵区交流学习的老师都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使者,师生们深深感受到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我们多民族的融合发展史,民族团结,繁荣,稳定,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