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江汉春风起,荆楚沃野新——湖北省审计机关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栏目:湖北省审计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10-14 加入收藏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地处华夏腹地、江汉平原的湖北,山水壮丽,物产登丰,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新发展理念的涵养下,湖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荆楚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春风无限美,沃野千里新。风雨兼程,初心如磐。在向着建成农业强省、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奋勇前进的道路上,湖北省审计机关不断深化涉农审计工作,积极开展扶贫、高标准农田、乡村振兴等内容的审计470项,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路护航。勠力同心拔穷根全面小康,几代人追求的梦想;脱贫攻坚,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湖北原是一个贫困地区面积较大的中部省份,有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2015年初,全省尚有581万贫困人口,涉及37个贫困县、60个插花贫困县(市、区)、4821个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有我们这一代审计人的担当和作为。”湖北省审计厅党组闻令而动、刻不容缓。2015年,该厅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积极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见》,明确要采取省厅“上审下”、市州“交叉审”和县市“同级审”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省“一盘棋”大扶贫审计格局。该厅一级巡视员刘彩霞介绍:“我们每年确定一个重点、突出一个专题,画出路线图、施工图,确保审计全覆盖、不留空白。”2016年以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为审计重点,2017年关注扶贫政策措施保障落实,2018年关注资金使用效益效果,2019年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20年实行“回头看”审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第一粒纽扣”。2016年,湖北省审计机关探索开展精准识别数据审计,发现了因各地执行贫困标准不一、建档立卡系统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不准确问题。湖北省政府据此迅速开展贫困人口数据大核查、大整改行动,当年重新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准确率达98%以上。2017年,国务院扶贫办对湖北省精准识别审计工作进行了通报表扬。同样,面对扶贫审计工作政策性强、资金分散、人员分布广等特点,湖北省审计机关广泛采集扶贫、财政、税务、工商、车管、民政、教育、编办等部门信息数据,归集制作有112张原始数据表的数据资料库,聚焦政策精准、资金安全、项目绩效三大重点进行对比分析,实行“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据化审计模式,提升审计精准度和穿透力。为确保扶贫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资金见效,各级审计机关将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政策兜底、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重点群众社会保障等政策落实情况列为审计重点。紧盯资金分配、申请审批、项目实施验收、资金拨付使用等关键环节,严肃揭露查处虚报冒领、骗取套取、侵占截留、贪污私分、损失浪费、优亲厚友等典型违纪违法问题,切实维护资金安全。近5年来,湖北省审计厅累计调配审计力量3033人次、组成506个审计组,足迹遍及荆楚山山水水。在赤壁,审计人员周末到扶贫产业现场了解蔬菜种植、带动贫困户致富和疫后产品销售情况;在通山,审计人员组织村民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屋场夜会,宣讲精准扶贫政策;在襄阳,审计人员冒着大雪逐户走访核实农户领取种苗情况;在长阳,白天看资料,晚上作分析,多方外围取证,查处违纪违规问题。5年勠力同心,5年接续奋斗。湖北省审计机关共审计扶贫资金3516.93亿元、项目3.5万余个;发现和揭示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违纪违规问题4360个;促进47.78万贫困人口及时纳入政策性保障,追回或节约财政资金7.06亿元,统筹盘活资金113.38亿元;上报的扶贫审计情况信息被省领导批示34次,促进完善制度办法842项。2020年,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湖北省5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农民可支配收入由7266元增加到12911元。湖北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荆楚篇章,湖北审计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再绘乡村振兴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不脱“审计”。湖北审计继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驾护航,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住粮食安全的“压舱石”。2020年底,紧扣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落实‘长牙齿’的耕地硬保护措施”,湖北省审计厅组织对15个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审计。他们创新采用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遥感影像转换,采集数据分析,精准捕捉疑点线索,累计抽查资金35.64亿元。从审计情况看,15个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共投入资金73.66亿元,完成建设任务451.85万亩,为保障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审计揭示了虚报套取、违法转包分包、“非农化”“非粮化”等突出问题,向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移送案件线索9件。落实整改责任刻不容缓,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迅速组织,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抓整改,建章立制、系统规范抓整改。2021年11月,13个县补建、规划高标准农田263.16万亩,9个县通过加大建设投入、完善规章制度和优化设计方案等方式,提高项目建设标准,12个县及时下拨或收回闲置资金5.52亿元,11个县通过“占一补一”、拆除养殖场、完善征地手续等方式,推进土地“非粮化”问题整改到位,各地各部门制定了《湖北省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办法》《湖北省社会资本投资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64项。如今,湖北已有3980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建设。机耕道通到家门口,水泥渠修到田中央,抛荒地成了连片田、高产田、“吨粮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富于民”成为田野的希望。产业兴则乡村兴。2020年12月,全省乡村振兴审计视频培训会在武汉召开。会议指出,“积极探索创新,开展研究型审计,做好审前、审中、审后三个阶段的统筹谋划、揭示问题和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层次和水平。”全省农业审计力量出动,对大悟、蕲春等20个县开展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审计和调研,围绕2018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特色产业集群奖补资金和省级财政现代农业转移支付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及相关政策措施,重点关注各地各部门履职尽责、产业项目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产业项目建设运营、产业发展项目绩效等情况。此次审计抽查资金19.8亿元,延伸调查1204个项目、88个部门单位、109个乡镇、403个行政村。研究政策法规,研究产业资金、项目发展,分析资金走向、安全绩效,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确保查深查透,精准高效。研究型乡村振兴审计深入推进,成果喜人。审计专报《16个县(市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得到省领导的批示,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获得省改革研究奖,提出的推动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政策从“粗放”向“特色”转变、产业从“规模”向“效益”转变等审计建议得到肯定。审计机关指出的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分配不够合理、使用不规范不及时、项目运营效益不佳、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得到切实整改。据2021年度审计整改工作报告显示,12个县规划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5个县制定了完善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管理办法;14个县加快拨付使用资金1.14亿元、统筹收回闲置未用资金4950.16万元;相关地方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招商引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盘活资产,扩大生产规模。千里行江汉,一路见葱茏。湖北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仅要兴产业,更要提颜值、聚人气,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水是生命之源。美丽乡村建设,饮水安全是第一位的。围绕省政府提出的“解决95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目标,2019年,湖北省审计机关组织审计和环境监测专业人员近150名,对涵盖平原、丘陵和山区的20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审计。20个审计组深入最基层的水源地、供水设施点和农户家中,从立项审批、资金管理到工程竣工、使用效益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审计调查,重点关注职责履行、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农饮水质情况。审计查出部分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工程建设监管不到位、水质达标率偏低等方面问题。省主要领导对审计结果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批示,水利、环保、卫健等部门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促进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472条,建立《湖北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湖北省水利监督规定(试行)》等全省性制度4项,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机制体制,确保农民真正喝上“放心水”。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湖北省有2.3万个行政村,发展基础和条件均不相同。如何从“住有所居”转向“宜居安居”,打造具有荆楚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湖北省审计厅在农村人居环境审计工作中下了不少功夫。2019年,该厅组织对全省86个市、州、县,包括农村环境整治在内的15大类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民生资金大数据审计。2022年2月,该厅把15个县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审计嵌入经济责任“1+N”审计项目当中,统一调配全省480余人参与,打好审计监督“组合拳”。小厕所,大民生。此次审计将“厕所革命”作为重要审计内容,锁定资金流向,关注农村公厕建设项目及后续管理。审计指出6个县市47个农村厕所未按设计施工或后期管护不到位问题,并列出问题清单,迅速督促整改。回访时,很多村民开心地反馈:“以前的旱厕又脏又臭,苍蝇蚊子也多,现在的水厕又方便又卫生!”在农村人居环境审计中,湖北审计人员还重点关注了乡村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情况。襄阳市襄州区审计局在对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审计中,重点关注了项目建设进度、污水治理成效、数据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随州市审计局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审计项目相结合,重点揭示了农村人居环境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审计助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断改善。针对审计指出问题,湖北各地全面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今年3月以来,宜都市投入312.06万元专项资金,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并研究出台了《宜都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监管办法》等10项管理制度。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建改农村无害化户厕25万户;5667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24.42%;107个县(区、市)全覆盖设立了村庄清洁日,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推窗见绿、出门遇园、凝眸是景……这样美好的场景在荆楚大地渐次展开。“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审计将继续为湖北乡村全面振兴担当守责、保驾护航。”湖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明说。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地处华夏腹地、江汉平原的湖北,山水壮丽,物产登丰,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新发展理念的涵养下,湖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荆楚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春风无限美,沃野千里新。

风雨兼程,初心如磐。在向着建成农业强省、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奋勇前进的道路上,湖北省审计机关不断深化涉农审计工作,积极开展扶贫、高标准农田、乡村振兴等内容的审计470项,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路护航。

勠力同心拔穷根

全面小康,几代人追求的梦想;脱贫攻坚,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湖北原是一个贫困地区面积较大的中部省份,有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2015年初,全省尚有581万贫困人口,涉及37个贫困县、60个插花贫困县(市、区)、4821个贫困村。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有我们这一代审计人的担当和作为。”湖北省审计厅党组闻令而动、刻不容缓。2015年,该厅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积极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见》,明确要采取省厅“上审下”、市州“交叉审”和县市“同级审”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省“一盘棋”大扶贫审计格局。

该厅一级巡视员刘彩霞介绍:“我们每年确定一个重点、突出一个专题,画出路线图、施工图,确保审计全覆盖、不留空白。”2016年以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为审计重点,2017年关注扶贫政策措施保障落实,2018年关注资金使用效益效果,2019年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20年实行“回头看”审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第一粒纽扣”。2016年,湖北省审计机关探索开展精准识别数据审计,发现了因各地执行贫困标准不一、建档立卡系统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不准确问题。湖北省政府据此迅速开展贫困人口数据大核查、大整改行动,当年重新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准确率达98%以上。2017年,国务院扶贫办对湖北省精准识别审计工作进行了通报表扬。

同样,面对扶贫审计工作政策性强、资金分散、人员分布广等特点,湖北省审计机关广泛采集扶贫、财政、税务、工商、车管、民政、教育、编办等部门信息数据,归集制作有112张原始数据表的数据资料库,聚焦政策精准、资金安全、项目绩效三大重点进行对比分析,实行“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据化审计模式,提升审计精准度和穿透力。

为确保扶贫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资金见效,各级审计机关将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政策兜底、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重点群众社会保障等政策落实情况列为审计重点。紧盯资金分配、申请审批、项目实施验收、资金拨付使用等关键环节,严肃揭露查处虚报冒领、骗取套取、侵占截留、贪污私分、损失浪费、优亲厚友等典型违纪违法问题,切实维护资金安全。

近5年来,湖北省审计厅累计调配审计力量3033人次、组成506个审计组,足迹遍及荆楚山山水水。在赤壁,审计人员周末到扶贫产业现场了解蔬菜种植、带动贫困户致富和疫后产品销售情况;在通山,审计人员组织村民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屋场夜会,宣讲精准扶贫政策;在襄阳,审计人员冒着大雪逐户走访核实农户领取种苗情况;在长阳,白天看资料,晚上作分析,多方外围取证,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5年勠力同心,5年接续奋斗。湖北省审计机关共审计扶贫资金3516.93亿元、项目3.5万余个;发现和揭示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违纪违规问题4360个;促进47.78万贫困人口及时纳入政策性保障,追回或节约财政资金7.06亿元,统筹盘活资金113.38亿元;上报的扶贫审计情况信息被省领导批示34次,促进完善制度办法842项。

2020年,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湖北省5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农民可支配收入由7266元增加到12911元。湖北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荆楚篇章,湖北审计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脱贫不脱“审计”。湖北审计继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驾护航,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住粮食安全的“压舱石”。2020年底,紧扣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落实‘长牙齿’的耕地硬保护措施”,湖北省审计厅组织对15个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审计。

他们创新采用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遥感影像转换,采集数据分析,精准捕捉疑点线索,累计抽查资金35.64亿元。从审计情况看,15个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共投入资金73.66亿元,完成建设任务451.85万亩,为保障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审计揭示了虚报套取、违法转包分包、“非农化”“非粮化”等突出问题,向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移送案件线索9件。

落实整改责任刻不容缓,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迅速组织,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抓整改,建章立制、系统规范抓整改。2021年11月,13个县补建、规划高标准农田263.16万亩,9个县通过加大建设投入、完善规章制度和优化设计方案等方式,提高项目建设标准,12个县及时下拨或收回闲置资金5.52亿元,11个县通过“占一补一”、拆除养殖场、完善征地手续等方式,推进土地“非粮化”问题整改到位,各地各部门制定了《湖北省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办法》《湖北省社会资本投资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64项。

如今,湖北已有3980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建设。机耕道通到家门口,水泥渠修到田中央,抛荒地成了连片田、高产田、“吨粮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富于民”成为田野的希望。

产业兴则乡村兴。2020年12月,全省乡村振兴审计视频培训会在武汉召开。会议指出,“积极探索创新,开展研究型审计,做好审前、审中、审后三个阶段的统筹谋划、揭示问题和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层次和水平。”

全省农业审计力量出动,对大悟、蕲春等20个县开展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审计和调研,围绕2018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特色产业集群奖补资金和省级财政现代农业转移支付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及相关政策措施,重点关注各地各部门履职尽责、产业项目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产业项目建设运营、产业发展项目绩效等情况。此次审计抽查资金19.8亿元,延伸调查1204个项目、88个部门单位、109个乡镇、403个行政村。

研究政策法规,研究产业资金、项目发展,分析资金走向、安全绩效,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确保查深查透,精准高效。研究型乡村振兴审计深入推进,成果喜人。审计专报《16个县(市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得到省领导的批示,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获得省改革研究奖,提出的推动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政策从“粗放”向“特色”转变、产业从“规模”向“效益”转变等审计建议得到肯定。

审计机关指出的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分配不够合理、使用不规范不及时、项目运营效益不佳、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得到切实整改。据2021年度审计整改工作报告显示,12个县规划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5个县制定了完善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管理办法;14个县加快拨付使用资金1.14亿元、统筹收回闲置未用资金4950.16万元;相关地方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招商引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盘活资产,扩大生产规模。

千里行江汉,一路见葱茏。湖北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

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仅要兴产业,更要提颜值、聚人气,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水是生命之源。美丽乡村建设,饮水安全是第一位的。

围绕省政府提出的“解决95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目标,2019年,湖北省审计机关组织审计和环境监测专业人员近150名,对涵盖平原、丘陵和山区的20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审计。

20个审计组深入最基层的水源地、供水设施点和农户家中,从立项审批、资金管理到工程竣工、使用效益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审计调查,重点关注职责履行、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农饮水质情况。审计查出部分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工程建设监管不到位、水质达标率偏低等方面问题。

省主要领导对审计结果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批示,水利、环保、卫健等部门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促进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472条,建立《湖北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湖北省水利监督规定(试行)》等全省性制度4项,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机制体制,确保农民真正喝上“放心水”。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湖北省有2.3万个行政村,发展基础和条件均不相同。如何从“住有所居”转向“宜居安居”,打造具有荆楚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湖北省审计厅在农村人居环境审计工作中下了不少功夫。

2019年,该厅组织对全省86个市、州、县,包括农村环境整治在内的15大类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民生资金大数据审计。2022年2月,该厅把15个县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审计嵌入经济责任“1+N”审计项目当中,统一调配全省480余人参与,打好审计监督“组合拳”。

小厕所,大民生。此次审计将“厕所革命”作为重要审计内容,锁定资金流向,关注农村公厕建设项目及后续管理。审计指出6个县市47个农村厕所未按设计施工或后期管护不到位问题,并列出问题清单,迅速督促整改。回访时,很多村民开心地反馈:“以前的旱厕又脏又臭,苍蝇蚊子也多,现在的水厕又方便又卫生!”

在农村人居环境审计中,湖北审计人员还重点关注了乡村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情况。襄阳市襄州区审计局在对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审计中,重点关注了项目建设进度、污水治理成效、数据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随州市审计局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审计项目相结合,重点揭示了农村人居环境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审计助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断改善。

针对审计指出问题,湖北各地全面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今年3月以来,宜都市投入312.06万元专项资金,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并研究出台了《宜都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监管办法》等10项管理制度。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建改农村无害化户厕25万户;5667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24.42%;107个县(区、市)全覆盖设立了村庄清洁日,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推窗见绿、出门遇园、凝眸是景……这样美好的场景在荆楚大地渐次展开。“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审计将继续为湖北乡村全面振兴担当守责、保驾护航。”湖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明说。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