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助力宜都高质量发展
栏目:宜昌市生态环境局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1-19
强化流域综合治理 助力宜都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01-19

  宜都境内水资源丰富,有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条主河流,还有大小河流46条,大型水库1座,中小型水库46座,治宜都必先治水。近年来,宜都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谆谆教诲,坚持系统的观念、统筹的方法,以流域系统治理为基础,围绕安澜长江、绿色长江、人文长江,发挥水优势、挖掘水潜力,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流域统一规划

  一是推进岸线修复,共筑安澜。按照“上蓄、下泄、中治、内分”的思路,以流域为单元,建立标准适宜、风险可控、安全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高效推进一批河道整治工程实施,通过崩岸整治、排涝涵闸泵站更新改造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长江护岸和堤防整治的标准,保障防洪安全,为岸线改造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深挖人文精神,共创品牌。打造幸福渠水文化品牌,着重水工程与水文化的有机融合,规划建设幸福渠水情教育科普馆,打造省级水利风景区;弘扬“不畏艰险、敢为人先、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标志性展示平台。创新推进水旅融合,将幸福渠旅游与渔洋河开发紧密结合,打造红色教育工程,将治水文化深度融入其中,更好地发挥出工程水情教育及现代旅游价值。三是突出生态治理,共此青绿。实施长江干线生态修复和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沿江公园,推进岸线复绿,以应绿尽绿为原则,政府统筹、部门配合、乡镇实施,实施高标准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工程。因地制宜规划绿化美化布局,营造城区宜居环境和亲水型水环境,改善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坚持统筹方法,强化流域统一治理

  一是谋划项目,系统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结合宜都市水网规划编制,按照“系统完备、功能协同,集约高效、绿色智能,调控有序、安全可靠”的目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先后谋划了一批山洪沟治理、大江大河防洪治理、城镇排涝能力提升项目,着力实现护岸工程上下游对接和防护圈闭合,大大提升了工程防洪减灾能力。二是强化管理,全面优化河湖岸线管理。坚持“一盘棋”谋划、“一股劲”攻坚,“一把剑”压责三管齐下,强化河湖岸线管控。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强化“四乱”问题整治力度,恢复河道面貌,消除安全隐患;按照“取缔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总目标,整治一批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三是创新思维,整治水库开发清洁能源。完成全市41座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明确小型水库管护主体责任,出台管理办法,完成小型水库确权划界,提升小水库管理能力。因地制宜,紧抓机遇,积极争取潘家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及清洁能源开发项目,全面推进水资源再开发利用,推动宜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三)坚持深推河湖长制,强化流域统一调度

  一是发挥统一调度职能,强化部门合作共赢。统筹发改、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大对长江干支流及中小河流的水污染防治、监管力度,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二是更好发挥示范引领,营造良好保护氛围。持续开展“六进”工作,提升河湖长制知晓率,加强《长江保护法》《清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聘请“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带头参与河湖保护志愿活动,有效带动群众参与。我市村级河长李春梅荣获2022年度水利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颁发的“最美河湖卫士”称号。 三是有效扩大合作范围,完善社会共享机制。充分利用“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及时制止违法行为人的涉水违法行为,追究涉水领域违法行为人的损害赔偿责任,通过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诉讼,更好维护涉水领域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社会各主体齐抓共管机制,共同缔造“幸福河湖、水润宜都”。

  二、主要成效

  (一)防洪减灾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实施三峡后续、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要堤防建设、小型水库雨水工情自动测报设施建设,以及投资25.58亿元的“两江一河”等项目,重点对红花套镇、高坝洲镇、陆城街道三处节点进行岸坡治理,对杨家畈、红花套交界段,吴家岗至湾市段两处堤防进行整治提升,完成长江干线枝城段生态修复和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治理长江枝城段岸线3处, 共计2.35千米,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和防洪减灾能力全面加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二)水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水美乡村建设、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共完成长江岸线52个码头、 船厂清理整治工作,腾退岸线1214米,复绿面积58970平米,拆除违章建筑物8792 平米,清理弃土弃渣9588方,治理后新增长江岸线绿化3万平米。同时累计投资7834.5万元,分6次全面完成除险加固工程水库管理,实现“硬件、软件双基强化,安全、生态多面增效”,我市被评为湖北省2021年度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省级样板县(第一批)。

  (三)水资源配置格局逐步优化。以长江、清江及骨干水系为“纲”,以支线过水通道为“目”,以水库、湖泊、闸站等控制性节点为“结”,加快构建宜都市水网工程的“主骨架”和“大动脉”,构造“一心两翼四片区、安全水网保供给,两江四河六水库、联网联控调丰枯”的水网体系总体布局,谋划实施红高片区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修复、小冲子水库等一批工程,通过实施新建水库、水库扩容等项目,有力推动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联合调配,有效缓解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三、经验启示

  (一)河湖治理必须以新理念谋划综合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施河湖生态治理,是抓改革、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抓生态的突破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要以生态发展的新理念,作出清晰的、具体的部署,加快修复市域河湖生态环境,将河湖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成惠民利民的治污工程、安居工程、民心工程,以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宜都早日挺进全国千亿五十强。

  (二)河湖治理必须以统筹治理提升城市品位。水记载着城市的兴衰,也传承着城市的血脉。宜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河湖综合治理是宜都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宜都的必然要求。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所有水生态治理项目,全方位规划,全地域推进,延续水文化血脉,挖掘水文化资源,唤醒文化记忆,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城景融合,实现景色与人文美美与共。

  (三)河湖治理必须以创新思维探索长效机制。治管水域,实现水清岸美,是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水域环境不能一整了之,必须坚持“治管并重”,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脏、乱、臭”问题。要实现河湖长体系网格化管理,织密河湖责任网,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要创新工作方式,聚焦方向不明、抓手不实、环节不畅、责任不清、考评不准等难点问题,将河湖管护责任落实到领导、到个人、到单位、到内容、到时间节点,强化激励约束,形成责任清晰、奖罚并重、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四)河湖治理必须以点带面激发社会效应。宜都水域岸线长,周边居民较多,水环境的保护,需要全民参与。保护生态的意识和理念,来源于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要想提升群众爱水护水意识,就必须让群众切实体会到水环境改变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要借助水域岸线治理打造幸福河湖示范区,打造水文化特色景观,设立网红打卡点,依托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的治水理念,带动群众参与治水。要以“民间河长”“家庭河长”为示范点,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水环境提升行动,形成“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监管、全面共享”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