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栏目:宜都市 -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3-01-12
各乡(镇)人民政府、陆城街道办事处、松宜矿区、宜都高新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第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宜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年月日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各乡(镇)人民政府、陆城街道办事处、松宜矿区、宜都高新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宜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12日

  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21〕64号)以及《宜昌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2021—2025年)的通知》(宜府办发〔2022〕46号)精神要求,结合宜都实际,为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宜都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实现2025年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市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我市打造建设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全国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市、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宜荆荆”都市圈关键节点、全省先进制造业关键节点、中部多式联运枢纽关键节点、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关键节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精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坚持协调发展。增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调发展的行动自觉,推动将科学普及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科学普及工作力度,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

  坚持科普融合发展。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探索“科普﹢乡村振兴” “科普﹢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科普﹢产业”“科普﹢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科普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社会化协同发展。建立协调联系机制,推进市乡联动、部门行业互动,激发企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市场等联动发展、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坚持普惠共享发展。坚持科普资源均衡化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科普资源下沉,向偏远地区倾斜,鼓励先进帮后进,以城带乡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立科普资源互联互通,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着力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科普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层科普能力显著提升,科普教育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科普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作用显著增强,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普助力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显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8%。

  二、深入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为重点,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分类指导,精准服务,以群带面,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升。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习惯,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

  (一)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水平快速提升,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夯实青少年人才基础。

  深入开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坚持立德树人,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邀请院士、专家进校园开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宣传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

  精准推进各阶段科学教育。开展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联合社区、家庭、幼儿园开展科普亲子活动。遴选和推荐优秀的科普绘本、科普动画,将科普诵读、科普展播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大力开发和共享趣味科学课程。完善初高中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储备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大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中小学科学课教师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培养、调配和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幼师科普交流与培训,强化幼儿科普教师队伍建设。

  广泛开展各类科学教育活动。整合校内外科普资源,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引导教育、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开展课外科普教育与科技创新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好青少年科技节、“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科普志愿行动,广泛组织青少年参加课外科普教育与科技创新活动,推行“科普﹢研学”新模式。组织青少年参加高校科学营、科学调查体验、“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以及青少年科技科普竞赛比赛活动。

  加强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需求,大力加强校园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科学教育平台,提升科普教育质量。深入继续开展好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二)开展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提升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将劳动力生产技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就业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相结合,分层分类开展科技教育培训。组织农民参加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加大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实用人才、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农村电商技能人才等培养力度,打造科技知识丰富、科技技能扎实、工作作风踏实的“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升。

  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建设和完善科技志愿服务机制,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各类科普基地,实施科普助力乡村振兴。依托科技志愿服务网络,统筹开展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巾帼健康大讲堂、安全生产月等各类科普活动,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等方面,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农民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

  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继续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加强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建设。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各类农业特色产业科普基地。支持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行进“产业﹢科普”模式,实现科普教育和产业发展联动双赢。

  加强农村科普设施建设。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依托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科普阅览室、科普e站、科普宣传栏,在有条件的镇村建设科普广场,设置科普大屏,加强农村科普基础设施、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联建共享,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在镇村官网开辟科普栏目,助力科普中国、科普湖北的落地应用,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三)开展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坚持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围绕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现代特色农业、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我市加快强产兴城、能级跨越作出贡献。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培育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队伍。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推动者。发挥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发挥“科创中国”平台的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引导企业建立科协组织,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推行“技能﹢学历”在岗人员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产品技术优势,面向社会提供科普服务。将企业宣传与科普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宣教活动,加强企业职工科学素质教育。

  (四)开展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丰富老年人生活。推动社区科普场馆建设,培育老年人健康文明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增强适应现代社会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开展智慧助老服务。加强家庭、社区、社会协作,针对老年人的诉求和困难,依托老年大学、社区科普场馆、养老服务机构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服务,提升老年人获取信息、使用智能技术、识别网络谣言和电信诈骗的能力,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

  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以卫生健康、安全生活等为重点,通过展板宣传、科普讲座、科普读书会、科普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老年人掌握科学生活、安全自救、健康养生等科学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老专家在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价值。加强老科协组织建设,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老年大学建设,促进科普元素与现有课程相结合的同时,开设特色实用科普教育课程,增强老年人接受科普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展“小手拉大手”科普教育,充分发挥青少年带动家庭、辐射带动社会的作用,让青少年成为家庭科普宣传员,推动平安家庭、和谐家庭建设。

  (五)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树立科学执政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增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推动形成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习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的制度性安排,推动科普进机关、进党校,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纳入党政机关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并推动实施,坚持开展科普教育进党校活动。将科普教育纳入党校教学课程,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系统培训。积极运用湖北省党员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学习强国、法宣在线、公务员网上培训等网络教育平台,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在公务员录用及考核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党政机关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着力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

  三、实施重点科普工程

  加快推进重点科普工程,筑牢科普之基,切实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科普基础建设工程

  加强科技馆体系建设。将以科技馆为主阵地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市科技馆展教功能,鼓励乡镇(街道)建设特色科普场馆、展厅。大力培育、建设省、宜昌市和本级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科普基地作用,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继续实施“科普益民计划”项目,推动将科普设施和科普内容作为法定内容纳入或植入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结合地域特色,将科普融入公共设施建设中,推动科普公园、科普湿地、科普小镇、科普广场建设。增强湿地公园、景区、车站、商场、影院等公共场所的科普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科普惠民社区作用。支持锦江社区创建省级科普惠民社区。进一步完善社区科普设施,以科普e站等为依托,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拓展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科普功能。建立覆盖市、乡、村(社区)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加强社区科普宣传及教育培训,推进科普与社区活动的融合,引导科普助力社区服务,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二)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

  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用好“科普中国”“科普湖北”等信息平台和资源,为实现科普智慧化发展打牢基础。

  推动全媒体科普传播。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上线下科普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元、高效、精准、普惠的科普资源供给和科普服务,为公众提供科学权威、及时高效、通俗易懂的优质科普服务产品。充分发挥科普网、科普廊道、科普大屏、科普e站等各类平台的不同特性,实现优势互补。大力推进直播科普、远程科普、云游科普等线上科普教育,增强科普趣味性和吸引力,实现城乡科普资源配置均等化。借助官网、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扩大科普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打造宜都科普品牌。坚持内容导向与形式创新相结合,对官网、微信公众号现有栏目进行优化、整合,打造特色科普栏目。加强“科普中国”“智豆”手机客户端推广,建立完善科普资源共享共建的科普联盟,积极传播基层科普需求的优质科普内容,推动科普工作有序开展。

  (三)应急科普工程

  建立健全常规科普和应急科普的协同机制。扎实做好应急科普基础建设,着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建立应急科普部门协同机制,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相统一,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

  提升基层应急科普工作能力。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利用广播、村村通等载体,加强应急科普,提升响应速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建设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适应突发事件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需求,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专家、媒体紧密联系互动,建立应急科普协调联系机制,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消除公众疑虑,维护社会稳定。

  (四)科普创作工程

  支持鼓励科普创作。组织开展优秀科普原创作品申报,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支持动漫、短视频、游戏等适于网络传播的优秀科普作品开发,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

  推动科技成果科普化。推动校企联合,鼓励通过开发优秀科普作品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推动产生有水平、有社会影响力的原创科普精品。

  (五)科普产业和区域发展工程

  大力支持各类科普企业发展。支持科普休闲产业的发展,激发市场主体创办科学商店、科学体验馆、科学工作坊。鼓励旅游景区发挥旅游科普功能,丰富旅游内涵,支持科普游戏业等科普新业态的发展,鼓励科技文化企业举办大型科普类综艺节目、创作开发影视作品,推动科普事业市场化发展。

  推动科普服务社会化。引导企业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和科普阵地建设,向社会提供有关科普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企业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科普教育,实现科普服务社会化发展。支持各类科普工作室发展。推动在相关科技奖项评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标,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将科普工作纳入相关科技创新基地考核,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

  推动全域科普协调发展。按照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要求,探索全域科普建设。积极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提升我市科普综合实力。

  四、抓好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实施,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着力构建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有分管领导、有专班负责、有规划计划、有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单位、本部门“十四五”规划一体推进,落实年度工作报告制度。

  市科协履行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牵头部门的职责,加强组织、协调、服务,会同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担当起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主体责任,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本地科技创新相关规划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照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8%的总体目标,明确本地本部门工作指标,压实工作责任,加大推动力度,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完成科学素质建设目标。

  (二)强化政策保障

  保障经费投入。市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加大经费保障投入力度,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对科普投入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投入科学素质建设。强化科普资源、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严格按照科普项目绩效评价要求,强化项目科学管理。

  完善激励引导和表彰奖励机制。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广泛凝聚社会科普力量,调动全社会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纳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健全科普工作者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工作。完善和优化科普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强化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加大人才举荐培养力度,积极参与各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科普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推荐工作。

  (三)建强科普队伍

  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科普工作者的科普主力军作用,构建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科普基地、企业设立科普岗位,加大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加强女性科技创新、科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基层科普人才培养。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强化提升社区、学校、基地、站点等基层科普工作者的科普能力和水平。发展基层科普员,发挥“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制的优势和作用,建立健全科普工作网络,增强基层科普能力。

  附件:1.关于调整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2.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重点任务责任分工

  附件1

  关于调整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为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优势,动员社会各界、各有关方面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对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组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

       市科协主要负责同志

  成 员: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党校、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老科协、市残联、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商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乡村振兴局分管负责同志。

  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市科协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各项工作,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

  附件2

  宜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重点任务责任分工

重点任务 主要措施 责任单位
1.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深入开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 市科协、市教育局
精准推进各阶段科学教育。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 市教育局、市科协、市科技局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各类科技辅导培训。 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
广泛开展各类科学教育活动。引导教育、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坚持办好青少年科技节。开展好“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科普志愿行动。 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团市委、市卫健局、市科协
加强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省级科普教育学校创建,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 市科协、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2.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积极培育农村科技人才。提升农村妇女科学素质。 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市妇联
统筹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巾帼健康大讲堂、安全生产月等活动。 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卫健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妇联、市残联、市应急管理局、市科协
2.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继续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 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科协
加强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建设。 市科协、市财政局
加强农村科普设施建设。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科普阅览室、科普报告厅、科普e站、科普宣传栏,在有条件的镇村建设科普广场,设置科普大屏,拓展科普宣传阵地,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
3.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
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技能培训、竞赛、活动,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队伍。 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卫健局、市妇联
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将企业宣传与科普教育结合起来,加强企业职工科学素质教育。 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民政局、团市委、市科协
4.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开展智慧助老服务。依托老年大学、社区科普场馆、养老服务机构等,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 市委老干部局、市卫健局、市民政局、市科协
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引导老年人掌握科学生活、安全自救、健康养生等科学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市卫健局、市委老干部局、市市场监管局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加强各级老科协组织建设,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开展“小手拉大手”科普教育。 市委老干部局、市老科协、市教育局、市科协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纳入党政机关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并推动实施。坚持开展科普教育进党校活动。积极运用湖北省党员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学习强国等网络教育平台,加强科普培训。 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
在公务员录用及考核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党政机关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6.科技馆体系建设 将以科技馆为主阵地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市科技馆展教功能,鼓励乡镇(街道)建设特色科普场馆、展厅。加强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科协、市科技局
加强科普公共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科普益民计划”项目,因地制宜建设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 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经商局、市科协
7.科普信息化工程 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用好“科普中国”“科普湖北”等信息平台和资源。 市科协
推动全媒体科普传播。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充分发挥科普网、科普廊道、科普大屏、科普e站等各类平台的不同特性,实现优势互补。 市委宣传部、市科协
打造宜都科普品牌。优化官网、微信公众号,打造特色科普栏目。建立完善科普资源共享共建的科普联盟,加强“科普中国”“智豆”手机客户端推广。 市科协
8.应急科普工程 建立健全常规科普和应急科普的协同机制。扎实做好应急科普基础建设,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相统一,建立应急科普部门协同机制。 市应急管理局、市卫健局
提升基层应急科普工作能力。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 市应急管理局、市卫健局
建设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建立应急科普协调联系机制,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消除公众疑虑,维护社会稳定。 市委宣传部、市应急管理局
9.科普创作工程 支持鼓励科普创作。支持动漫、短视频、游戏等适于网络传播的优秀科普作品开发,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 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文旅局、市科技局
推动科技成果科普化。推动校企联合,鼓励通过开发优秀科普作品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推动产生有水平、有社会影响力的原创科普精品。 市教育局、市科技局
10.科普产业和区域发展工程 大力支持各类科普企业发展。鼓励科技文化企业举办大型科普类综艺节目、创作开发影视作品,推动科普事业市场化发展。 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
推动科普服务社会化。引导企业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和科普阵地建设,实现科普服务社会化发展。推动在相关科技奖项评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标。 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协
探索全域科普建设,积极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提升我市科普综合实力。 市科协,各乡镇、陆城街道、松宜矿区、宜都高新园区管委会
11.加强组织领导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实施,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单位、本部门“十四五”规划一体推进,落实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各乡镇、街道要把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地科技创新相关规划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乡镇、陆城街道、松宜矿区、宜都高新园区管委会
12.强化政策保障 加大经费保障投入力度。各乡镇、街道要加大经费保障投入力度,支持科普事业发展。严格按照科普项目绩效评价要求,强化项目科学管理。 市财政局、市科协,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完善激励引导和表彰奖励机制。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广泛凝聚社会科普力量,调动全社会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纳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完善和优化科普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积极参与各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科普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推荐工作。 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妇联
13.建强科普队伍 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科普工作者的科普主力军作用,构建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女性科技创新、科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妇联、市科协
强化基层科普人才培养。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发展基层科普员,发挥“三长”制的优势和作用。 市科协、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局,各乡镇、陆城街道、松宜矿区、宜都高新技术园区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