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税护长江 让母亲河绿水长流
栏目:国家税务总局宜昌市税务局-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3-07-31 加入收藏
近日,江豚摄影爱好者郑爱武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一号船闸附近水域,发现一只小江豚紧紧跟着大江豚,时而探出脑袋,时而跃出江面。这是他近年来在这一水域第三次看见小江豚。“水中国宝”长江江豚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的直观体现。奔流不息的长江,自西向东蜿

  近日,江豚摄影爱好者郑爱武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一号船闸附近水域,发现一只小江豚紧紧跟着大江豚,时而探出脑袋,时而跃出江面。这是他近年来在这一水域第三次看见小江豚。

  “水中国宝”长江江豚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的直观体现。

  奔流不息的长江,自西向东蜿蜒荆楚大地1062公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长江岸线最长的湖北省,税务部门将“税护长江”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发挥和拓展提升税收职能作用,以“绿色税制”守护“江河安澜”,不断擦亮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底色。

  “生态优先”蹚出“建功新路”

  曾几何时,长江严重透支,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为“长江病”把脉定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湖北税务部门履职尽责,努力交出优异答卷:“税护长江”,做好绿色税收的思想、保护、发展“三篇文章”,形成“清澈的产值”和“可持续的税收”,守护长江生态屏障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税护长江”新路由此蹚开:以宜昌为试点,从枝江税务打造“党员对标 税护长江”党建品牌,到宜昌市税务系统全面启动“税护长江1.0版”,成立长江沿线5区县绿色发展联盟,打出绿色税收服务与治理“双拳”,打赢破解“化工围江”之战,初步建成了体制顺畅、组织有力、党员有为的税收护绿机制。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党委在深入调研宜昌经验的基础上,推出“税护长江2.0版”,在长江沿线八地税务局联动开展“税护长江”创新项目建设。

  武汉、宜昌、黄石、荆州、鄂州、黄冈、咸宁、恩施税务部门闻令而动、一体发力,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整体推进的“税护长江”大格局。

  ——党建联创。湖北省税务局出台《全省长江流域沿线税务局党建引领“税护长江”工作指引》,抓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和党员自学“三级联动”学习机制;打造“党建协作区”,各地税务局与地方职能部门、沿线企业开展联合党日、支部联建、结对共建等活动;组织开展“绿色化工党建行”“税企互换共筑连心桥”活动,摸情况、查问题、提对策。

  ——业务联动。编制《长江沿线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税收路径指引》《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汇编》,指导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联合组建税收政策分析和服务团队,撰写促进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分析报告50余篇,提出税务建议200余条,获八市党委政府领导肯定。

  ——服务联助。创新推出“绿税助企”项目,沿江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加强对税收数据和企业经营情况的匹配分析,构建税收要素电子库,针对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提供一对一精细化、个性化税费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升级、驶向绿色发展快车道。

  ——组织联盟。坚持全省“一盘棋”理念,纵向推动全省税务系统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资源整合配置,横向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税收治理服务长江流域绿色发展的工作成效,对接发改委、环保、水利等部门,推动“税护长江”工作融入区域“绿色生态”大局。

  湖北税务部门在全国首创“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税费指数”,以服务绿色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导向,立足税收大数据等各类数据资源,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绿色税收、绿色创新五大维度,初步设置16项一级指标和61项二级指标。

  “这是一个涵盖经济、民生、社会、生态、科技等多领域的综合指标体系,将充分发挥以数治税、以税咨政、以税护绿作用,为长江大保护提供实证依据。”湖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白渊介绍,目前该指数经过对全省长江流域沿江八市绿色发展情况的多轮分析测算,已得到充分验证,近期将向社会发布。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落实绿色税制发挥税收职能,以部门共治和流域联动拓展税收职能,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税收职能,全面打造‘税护长江’品牌,把握建功导向,用实干开路,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新成效。”白渊说。

  “绿色税制”守护“一江清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018年6月,湖北全面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湖北税务部门主动融入“共抓大保护”,加大落实“减、退、缓、免”绿色税收政策力度,并组织一大批税务服务专员开展一对一政策宣传辅导,主动跟进重点治污项目,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和产业转型升级。

  宜昌率先启动对长江沿线1公里内134家化工企业的关、改、搬、转,淘汰落后产能,培育精细化工产能。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湖北兴发集团积极响应,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该关的关,该搬的搬,主动推进环保转型升级。“税费负担的‘减法’,换来企业转型的‘加法’。”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少平说,“税收红利不仅缓解了企业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资金压力,也加速了产品研发进程,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绿色附加值。”

  税务部门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优惠政策,为兴发集团及关联公司落实各项优惠19.78亿元,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综合排放削减30%,“四废”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目前,兴发集团的微电子新材料、有机硅产业领跑全球,产品远销日、韩、俄罗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对绿色税制的宣传和实施,越来越多的排污企业开始转变观念,从“要我减排”到“我要减排”,主动升级改造、减污降碳、节能减排,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得益于税务部门的精准辅导,我们通过设备升级改造享受到了环保税优惠政策,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介绍,公司先后投运四烧脱硫脱硝设施、一烧脱硝装置、烟气净化装置等环保设备,大幅降低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浓度,近5年氮氧化物、一般性粉尘、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环保税分别下降了56%、94%、57%和36%。

  “目前,我国以资源税、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多税共治’、系统性税收优惠政策‘多策组合’的绿色税收体系持续完善。”据湖北省税务局资源和环境税处介绍,以环境保护税为例,“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导向机制,引导、支持、倒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治理、发展循环经济。

  数据显示,环保税征收5年来,湖北省减免税金额达7.59亿元;近两年鼓励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减征资源税1.6亿元;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35.12亿元;鼓励污水及垃圾处理场所达标免税1.9亿元;累计为“关改搬砖”企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5470.46万元。

  除政策激励外,沿江税务部门深化以数治税、精诚共治,不断完善绿色税收监管机制。荆州市税务部门建立了“税务+环保”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准确获取“重点纳税人排污去向”数据,帮企业算好治污税收优惠和排污缴纳税收“两本账”;在恩施州,税务部门将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等申报数据,与环保部门共享的污染物排放监控数据、环保处罚信息等数据进行关联,对清江流域非煤矿山开展自动扫描与风险“画像”,有效提升了绿色税收风险防范能力。

  在税务部门支持下,湖北省完成了沿江1公里范围内全部化工企业的“关改搬转”任务,提标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98家,132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全省森林蓄积量超过4.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2%,自然碳汇能力稳步提升;17个重点城市优良天数比例93.3%,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保持在Ⅱ类,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4.5%,全省水环境质量呈持续改善趋势。

  “动能激荡”唱响“长江之歌”

  万里新长江,万千新气象。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兴发集团一路向绿而行。2022年经营实现了逆势增长,全年销售收入553亿元、利润70亿元、纳税22.5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0%、41%、102%。

  短期“阵痛”换来了长远发展。宜昌市启动“第一拆”、实施“第一爆”的猇亭区,曾痛下决心推进沿江21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当年减少工业产值约15亿元、减少税收约6000万元、减少就业岗位1500余个。

  “现在的猇亭,传统化工一去不返,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在时代大考中实现了主导产业的绿色蝶变。”猇亭区区长左晓说,这里成功建设了全国首个有机硅创新之都、中部地区首个电子化学品专区、湖北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和全省九大重点实验室之一的三峡实验室,突破“卡脖子”技术6个,14个工业单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或全国前三。

  长江沿线化工企业集中迁移,还助推了石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在武汉化学工业园区,形成了集上游炼化到下游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动脉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静脉产业链”,在实现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同时,促进园区内企业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催生了化工物流、公路、铁路、港口等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应。武汉化学工业园区涉税企业数量从园区成立之初的500多户增长为2022年的2638户,税收规模从8000余万元跃增至2022年的106.43亿元。

  湖北省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317.98亿元;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409.35亿元;今年前4月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15.50亿元。税费优惠的延续优化和精准落实,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持续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稳定动力。

  在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一系列税收优惠的支持下,湖北一批战略性新兴企业孕育生长,“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汽车制造等万亿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以中国“光谷”为代表,截至2022年底,光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530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80%,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

  武汉云岭光电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之时,税务‘店小二’专员及时上门,辅导我们做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4年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近7000万元,让我们更有信心把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技术升级与产品研发中,努力推出更多对生态环境友好、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产品。”公司财务总监金璧说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大台阶,居全国第7位,武汉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元,襄阳、宜昌加速迈向6000亿元,全省千亿元县达到4个,全国百强县增至8个;2022年,湖北省税费收入规模迈上万亿元台阶。

  “湖北担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使命,责任重大。湖北税务要按照税务总局部署,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税务干部的血液中,落实到‘税护长江’的行动上,用好‘绿色税制’、挖掘‘绿色数据’、壮大‘绿色同盟’,护一张水网安澜,保一方发展永续,在服务长江经济带中勇担当、建新功。”白渊表示。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