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全力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成势见效
栏目:宜昌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3-08-10 加入收藏
今年以来,宜昌市城管委认真落实省住建厅“二次创业”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思想大讨论、行业大调研、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专项行动,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成势见效。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复审,高质量承办全省城市管理工作会,全力以赴做好省十六届运

  今年以来,宜昌市城管委认真落实省住建厅“二次创业”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思想大讨论、行业大调研、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专项行动,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成势见效。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复审,高质量承办全省城市管理工作会,全力以赴做好省十六届运动会、宜昌马拉松、焰火晚会、“宜昌端午文化月”等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保障。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住建部一季度测评中持续保持第一档水平,并在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作交流发言。2023年全省第一次城市容貌管理暗访考评宜昌排名第一。

  一、聚焦顶层设计,以全局观念破“孤岛之冰”

  树立全局思维、系统思维,以体系建设突破“小城管”、应急式、碎片化管理困境,实现城市管理高位统筹、高位推进。

  一是一体统谋。坚持牵头抓总、统揽全局,围绕服务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推动出台《宜昌市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方案》及7个配套子方案,对城市综合管理领域精细化工作作出总体部署,细化年度任务清单和重点指标,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二是一体统管。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强化城市综合管理组织领导,实现市、区(县、市)、街(乡、镇)三级城市综合管理领导机构全覆盖,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组织召开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推进会,做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城管”工作格局。

  三是一体统考。推动城市综合管理评估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季度拉练,市委主要领导通报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评估结果,市政府主要领导颁发流动红旗,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与经济工作、重大项目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14个县(市)区均建立街道(乡镇)评估制度,按月(季)对辖区街道(乡镇)、成员单位开展评估,设立城市综合管理考评专项资金 3788万元,全市城市综合管理考评资金总额达到9888万元。建立考核“家访”制度,对每次考核排名末位的区和县市,上门回访座谈、对点指导。

  二、聚焦“提标提质”,以争创一流破“低标之冰”

  对标打造“世界级”宜昌的定位,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校准发展方位、提升速度档位、全面争先进位,健全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全力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标杆。

  一是打造“城市客厅”示范区。坚持整体性、统一性、功能性、亲民性、实用性、艺术性“六性”原则,高标准推进“城市客厅”建设,全面打造可观可感的“物之美”、无处不在的“净之美”、诗意栖居的“景之美”、和谐文明的“治之美”。目前,14个县市区“城市客厅”全部开工,累计投入达到2.97亿元。

  二是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宜昌模式”。建立“4+3”小分类、大分流格局,将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纳入现有分类体系。城区居民小区“五有”分类网点实现全覆盖,县市完成改造小区1045个。开展定点定时专项整治,居民小区定时开关门比例超过80%。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并网发电、稳定运营,目前已累计处理垃圾10万吨以上,8月城区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宜昌市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封顶,将于8月建成运行。

  三是推进市政环卫精细管养。坚持“室外环境、室内标准”,按照“同材质、同色系、同工艺”要求,高品质实施市政设施维护。持续推进井盖治理,更新新型井盖5831个,城区主要干道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在县市全面推广使用。推广生态地铺石等绿色产品应用,全市累计完成3.2万余平米铺装。出台实施环卫作业、快速路清扫保洁、环卫作业计价参考、公厕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等系列标准,环卫管理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常态化开展“大刷洗”“大扫除”“大整治”行动,实现“路面见底色、设施见本色、花草见原色”。

  三、聚焦“惠民利民”,以人民至上破“漠视之冰”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持续深化“停车惠民”。通过有序增、智慧导、共享补、依法管,着力化解城市停车难题。上半年全市新增停车泊位8145个,计划完成率81.45%。持续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全市2700个停车场全面接入市级智慧平台,接入率达到98.5%。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全面实现非工作时段开放共享。大型商圈推行夜间闲置停车位优惠共享,最大降价幅度达60%。强化“宜昌城市停车”APP市场推广,注册用户数由27万上升到45万,群众参与率显著提升。

  二是持续整治背街小巷。按照“环境净化、道路硬化、空地绿化、墙面美化、管线序化、照明亮化”要求,深入实施“净美街巷”行动,着力改善广大居民房前屋后生活环境。城区36条背街小巷整治全面开工,已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累计清理广告、遮阳棚500余处,整修美化围墙1.18万米,刷黑道路2.8万余平方米,维修人行道1.2万平方米。

  三是持续推进“清违行动”。坚持节奏不变、尺度不松、力度不减、热度不降,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强化“清违行动”查漏扫尾。上半年全市拆违2231处、19.75万平方米,消除住房安全隐患500余处。坚持“拆、清、修、改、建”一体推进,修复370余处,新增生活场景260处。

  四是持续抓实防汛备汛。修订防汛应急预案,建立联排联调机制,编制内涝治理“一点一策”方案。全力推进中南路片区等9个内涝治理项目,完成长江市场等13处易涝点整治,汛前清疏排水管网465公里,城区排涝水平明显改善。制定《宜昌市城区防汛提级应对工作机制》,提高防汛应急响应水平,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四、聚焦“求变应变”,以创新改革破“惯性之冰”

  坚决摒弃经验主义、打破路径依赖、冲破体制束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工作创新。

  一是创新运营模式,推进公厕驿站化改造。立足“功能性、舒适性、实用性、艺术性”原则,实施公厕驿站化改造,引入市场主体,加强与城发集团深度合作,破解传统公厕改造标准不高、投入不够的难题,打造一批“人民驿站”。目前市城发集团承建的14座正在加快推进实施。

  二是创新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效力。践行“721工作法”,创新“首次教育、二次责改、三次处罚”的三联单执法模式,上半年城区累计查办各类案件1.84万件,实现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相统一。组建城管执法“快反队”,突出扁平执法,累计处罚13万元,市容管理问题环比下降22%。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实行“红黑榜”制度,形成城管、住建、生态环境联合监管工作机制。

  三是创新管理方式,凝聚治理合力。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深入开展党建引领群众自治行动。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推行商户自治,拓展“市民随手拍”应用范围,开展“公厕闻臭行动”等志愿活动,不断畅通市民监督、参与渠道。目前“随手拍”实名注册人数超过1万人,群众累计上报城市管理问题2万余件。

  四是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治理效能。推进运管服平台建设,营造智慧城管场景,建成以“1+1+N”为总体框架的智慧城管应用体系。完成天眼查、智慧环卫、智慧市政、智慧执法系统开发。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指挥大厅,优化“掌上城管”,打造全时全域全程实时调度平台。

  五是创新干部管理理念,激发队伍活力。修改优化委机关及委直单位质效考核办法,全面推进直属单位职责整合、人员优化,执法支队、市环卫处、市监督指挥中心实施“大部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动力、增添活力、提高队伍战斗力。

  五、聚焦“提能赋能”,以学研结合破“止学之冰”

  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干部培养机制,建立教育、培训、指导、帮带制度,搭建学习平台,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解决干部职工不愿学、不会学、学不好的问题,努力破除本领恐慌,促进破冰提能。

  一是学习培训蓄能。深入开展“四大”专项行动,大兴学习之风,强化全市城管系统专业培训、专题轮训,委党组成员、业务骨干带头授课,实现以讲促学、以学促干。每月确定一个行业主题,组织开展城管系统“夜学”,上半年开展“夜学”7次、开展公文写作等专题培训4次,3000余人次参加集中学习。

  二是现场指导提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变“督着干”为“带着干”“教着干”。上半年先后召开井盖更新、生态地铺石推广、环卫作业、“城市客厅”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等现场会、拉练会、推进会、调度会,实现行业管理学有标杆、做有示范,推动工作经验互学互鉴、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做到城区和县市两域共进。

  三是一线调研赋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一线开展执法体制改革、环卫作业保洁、干部队伍建设等专项调研,坚持联系实际抓学习、深研究、破难题。明确环卫作业、市政管养定额标准,推动解决城市管理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制定环卫作业制式合同,解决各地环卫作业招标内容不精不细的问题。建立“乡案县审”制度,破解基层法制审核能力不足的问题。成立城管青年干部“尖兵班”,解决干部培养不够的问题。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