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2023年全国生态日】跟着总书记看中国|“立规之地”弹出“绿色音符”
栏目: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8-16 加入收藏
【2023年全国生态日】跟着总书记看中国|“立规之地”弹出“绿色音符”日期:2023-08-16 16:45来源:长江云责任编辑:陈贤军阅读量: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  湖北宜昌,宜人之城、昌盛之地,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  她是一座来电的城市。以0.2%的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

  湖北宜昌,宜人之城、昌盛之地,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

  她是一座来电的城市。以0.2%的国土面积,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最高年份发电量占全国水电的1/10,被称为中国的“动力心脏”。

  她是中国首个钢琴之城。全球每7台钢琴中,就有1台“宜昌造”,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7%。这里还是我国钢琴普及率最高的城市,“钢琴人口”已经突破10万人。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考察长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立下规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牢记殷殷嘱托,“立规之地”宜昌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在加快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以更大力度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为了守护一江碧波东流,宜昌动真格出实招,促百余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护江豚逐浪起舞,以百亿千亿拼出最强产业版图,一串串“绿色音符”跃动“钢琴之都”,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立秋刚过,暑热未消。宜昌猇亭区磨盘片区,站在“网红打卡地”灯塔广场眺望长江,江水拍岸,江轮穿行,水清岸绿,美不胜收。生态“高颜值”吸引众多市民悠游嬉戏,驻足拍照,尽显人水和谐之美。

  “这个地方实际上就是原来的磨盘港,主要用来运输砂石料和煤炭,沿长江沿线有很多码头和化工企业。在对长江岸线进行整治修复的时候,我们通过政策宣讲和帮扶,腾退了200多个码头,沿线的排污口都进行了关闭。” 宜昌市园林中心主任李羡军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作为宜昌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项目的一部分,磨盘港口码头于2018年底被完全拆除。2020年年底,曾经的脏乱货场华丽变身为“新网红”,成为游人争相打卡的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李羡军说:“长江沿线都有了监测网点,长江水质已经达到了二类水的标准。现在灯塔广场实际上是一个公园的节点,在这里又可以举行大型的集会和展览,我们已经举办了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国际风筝节,还举办了国际茶日表演活动。我们还在25公里长的沿江滨江公园植入了50个消费新业态新场景,让人气聚集区成为价值增值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近年来,宜昌以主城区长江岸线整治修复为突破口,在湖北率先启动码头治理。截至目前,共取缔和拆除码头216个,恢复岸线39公里,复绿面积达到1213亩,沿江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大幅改善。

  浩浩长江,湖北岸线长度全流域第一;地处长江中上游起点,宜昌坐拥长江黄金岸线232公里,占湖北全省近1/4。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考察长江,站在位于宜昌市猇亭区的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立下规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在宜昌的产业版图中,首个过千亿元的化工产业,贡献的工业产值一度接近1/3,占湖北化工产值的近1/3。2016年,长江宜昌段200多公里的岸线上分布着沿江化工管道1020多公里、压力容器1.72万余台,最近的化工厂距离长江不足百米,对长江生态威胁巨大。

  4年前,宜昌作出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的战略决策,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难题,试图在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蹚出新路。沿江化工企业拆除“第一枪”、化工装置拆除“第一爆”先后打响,134家化工企业在“关改搬转治绿” 中经历转型阵痛。

  腾退后的化工企业去了哪里?答案是:专门的化工园区。

  在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兴发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晓清说:“化工企业必须入园,但是它制定了很高的门槛和标准:你的产品要符合名录,技术水平要安全环保,甚至‘三废’能耗都要达到一个极高的标准,你才能进入到这个园区。”

  陈晓清坦言,转型过程中,从抵触不解、等待观望到尝试破冰,再到引领行业主动转,心态变化堪比坐“过山车”:“思想转变了,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推进长江大保护,问题不在要不要化工,而是要什么化工?在哪里搞化工?怎么搞化工?直面“化工三问”,宜昌找到了迭代路径。

  以兴发集团为例。这几年,兴发累计投入60多亿元集中建设大园区,利用腾退出的新空间培育精细化工产能,研发出了黑磷、硅气凝胶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产品。陈晓清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一吨普通的黄磷可以卖到2万多元,黑磷一克的市场价就要5000元。”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长江大保护不仅仅是江边治理复绿,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推动传统化工绿色转型,也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腾出了空间。

  沿江化工企业“离江而去”,宁德时代、楚能新能源、山东海科等一批行业巨头接踵而至。宜昌大力推动绿色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跃升,一条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产业链闭环加速形成,向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进军的目标日渐清晰。

  据宜昌市经信局统计,精细化工在全市化工产业中的占比已从2016年的18.6%,提高到40%以上。磷酸铁锂电池的产能有望在2025年达到200GWh,超过全国市场需求的1/3。

  向“绿”而行,向“新”而生。一户户企业在转型中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批批“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产业不断刷新宜昌工业“颜值”。

  走进位于枝江长江岸边的宜昌船舶工业园,一艘艘建造中的万吨巨轮映入眼帘。作为长江内河最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园区内不到3公里的长江岸线上,集聚了9家造船企业。其中,5家企业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国第一艘绿色智能万吨级散货运输示范船“理航渝建1”、工信部汉江120TEU纯电动集装箱示范船“华航新能1”、全球最大载电量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多艘“国字号”船舶在宜昌船舶工业园建成下水。

  践行长江大保护绿色行动,新能源船舶成为造船界的宠儿。“偶尔接到传统柴油船订单,我们会从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业主单位调整生产计划,建造新能源绿色船舶。”枝江盛懋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屈扬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

  海巡12931,是三峡通航管理局使用的第一艘纯电动公务船。长江三峡通航管制下属三峡坝区海事处处长周文武介绍:“这艘船用的是绿色的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这个电池有1800度电,可以续航150公里,完全没有污染。每公里的使用成本只有同类燃油船的1/3,既环保又节能。”

  统计显示,2022年,宜昌新建船舶125艘、36万总吨。其中新能源船舶28艘,占湖北省新建新能源船舶总数的56%。

  “宜昌,一座来电的城市”——这是宜昌最新发布的2023年城市宣传口号。宜昌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拥有丰富的绿电资源,正在加速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项目,推动产业向新能源电池、动力总成持续攀升。

  秭归港

  2023年,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高位谋划实施“电化长江”五年行动,加快公务船、旅游车船、运矿车船、港口作业船舶电动化替代更新,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

  三峡坝区海事处处长周文武说:“咱们宜昌正在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后续我们辖区所有的公务船都会全部普及电动化。”

  抢占行业风口,枝江盛懋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屈扬胸有成竹:“现在我们开始做‘新能源+’的服务,不光是造船,我们要打造一个示范应用场景:要有充电站、换电站,还要有金融租赁机构,才能够快速推动我们厂家的生产。”

  抓住“电化长江”机遇,宜昌加速构建绿色智能船舶千亿级产业链,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迭代升级。今年6月,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标志着宜昌整合现有船舶设计、制造、航运、港口及相关配套等资源,在提升船舶运行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宜昌船,宜昌造”,到“湖北船,宜昌造”“全国船,宜昌造”,为长江大保护注入更多“绿意”,宜昌又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李白眼中的宜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欧阳修眼中的宜昌,“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新时代的宜昌,会是什么样子?

  是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更是江豚逐浪、人水和谐、永远年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宜昌,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越来越宽,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山清水秀生态空间越来越广。

  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地处西陵峡畔,是“三峡茶谷”、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的关键节点,被誉为“坝头库首第一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许家冲看望坝区移民,勉励村民走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村里新的村规民约讲,生态意识要提高,垃圾污水不能随便倒。房前屋后种花和种草,美好环境共同来缔造,”村党支书谢蓉今年四月刚上任,她是这个村子第三任党支部书记,“我们村是三峡生态屏障核心区,重要任务是保护三峡生态,在保护生态前提下,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经济。”

  48岁的谢蓉,另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许家冲创业带头人。

  2015年,5A级景区三峡大坝免票开放参观时,谢蓉就在景区里竖起了第一块“吃移民饭,住移民家,看三峡最美夜景”广告牌。紧接着,在自家宅基地边上,谢蓉修建了许家冲第一家民宿。现在,村民吃上“旅游饭”,村里有了38家民宿。

  此外,村子里留守妇女多,作为“牵花绣”第五代非遗传承人的谢蓉注意到这点,在2012年组建了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带着村里的姐妹们开发出一系列牵花绣挂画、艾草手工挂件等纯手工工艺品。“村里男同志去当技术工人了,妇女们就在家门口就业,既安稳还能赚两三千的生活费。愿意学手工的就来跟我学刺绣,有互联网思维的就去搞农产品直播,我们鼓励大家都做一些小微创业。”她说。

  大家在创业的道路上,干劲十足——

  “外来媳妇”徐兴敏来自云南昭通,她从2019年开始学习牵花绣。如今在她的工作室里,十几位绣娘继续传承着这项技艺;望华鑫曾是一名“白衣天使”,在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后毅然回乡,在抖音等平台上,她注册了“三峡茶姑娘”这个账号,用来直播卖茶叶:“春茶旺季的时候,我每天要播五六个小时。”

  5年来,许家冲人开设生态小课堂,实现村里雨污分流,开民宿、栽茶树、种山果,农村电商有模有样,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从这个小小的村,我们能看到宜昌的绿色发展的决心与行动——作为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宜昌制定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绿色生态方式守护好长江岸线,宜昌人对长江母亲河献出了珍重与爱护,母亲河也对宜昌人给予了生态馈赠。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