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长阳父子接力护林35载
栏目: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9-12 加入收藏
长阳父子接力护林35载日期:2023-09-12 16:44来源: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责任编辑:林业局三级审核员阅读量:  8月23日上午,湖北长阳崩尖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旁都镇湾镇响石村二组一处农家小院内,老护林员易善坤坐在靠椅上隔着重溪眺望茫茫林海似有所思。  今天又是儿子易发军进林

  8月23日上午,湖北长阳崩尖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旁都镇湾镇响石村二组一处农家小院内,老护林员易善坤坐在靠椅上隔着重溪眺望茫茫林海似有所思。

  今天又是儿子易发军进林巡山的一天,老人再三叮嘱儿子,巡山时务必对沿途村民做好林地保护宣传工作,守牢每一寸宝地。

  自1988年起,易善坤、易发军父子两人坚守深山接续护林35年,从未出现一例火灾。他们一路呵护着崩尖子自然保护区从县级到省级,再到晋升为国家级。

  01镰刀劈路护山林

  清晨,从长阳县城出发顺着山路蜿蜒而上,一路颠簸数小时才抵达这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远远的,记者就瞧见易善坤、易发军父子两人正在整理行头。老人身患骨炎,拄着拐杖每走一步都得忍受剧烈疼痛,这是早年巡山摔伤后留下的病根。易善坤笑着拜托记者,希望能够再进一次林子,在树林边与儿子照一张合影,存个念想。

  “一辈子待在这片山林,我早已经把身和心交给了大山。为国家守好山林,让我们的子孙看到绿水青山,值得!”看着自己曾经守护的山林,已经80岁高龄的易善坤陷入深深的回忆。

  在众人的搀扶下,易善坤缓缓走进树林,手指颤颤巍巍指着一个方向,他说,再往里走十多公里,就是他们当年发现珙桐的地方。

  “不知道它们现在长大些没有。”老人小声呢喃,这里许多树,老人都给起了“编号”,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不少曾帮助迷路的他辨别回家的方向。

  1980年9月,省、地、县森林植物考察组到崩尖子进行森林植被考察,住在林区的易善坤自然被聘为向导。一路上,考察队发现崩尖子有包括珙桐在内的20多种珍稀植物分布,更有树龄超过500年的珙桐。

  这次考察正式拉开了长阳古生珍稀野生植物保护的序幕。

  1988年,崩尖子林区修建管理站,土生土长又熟悉山林环境的易善坤受聘成了首批兼职护林员。

  由于面广、点散、路远,又与五峰交界,易善坤肩负着森林防火、防止盗伐等重任。“那时候盗伐猖獗,要是一直没人管,迟早要被砍光。”易善坤直言,因为地方经济不发达,不少人就打起了山林的心思,到林中砍床方、挖野生名贵中草药。

  看到森林被破坏,名贵中草药被糟蹋,易善坤现在想起来依然气得浑身发抖。

  为了守住青山,易善坤带齐装备和干粮一头扎进大山深处,每天十几个小时待在山上,对盗伐者进行驱赶,对采药的村民进行劝返。有时候被蚂蟥、蚊虫叮咬,摔伤磕碰,他也一声不吭。

  林间没有道路,易善坤就提着镰刀劈路踏山,硬生生“砍”出一条能够通行的小道。那些年,易善坤为一棵棵古树、珍稀树木挂上了“名牌”,还在村里、山头刷标语、做宣传。易善坤的坚持换来了群众的认可,也让崩尖子有了安宁。

  02儿子接力驻深山

  一张靠椅上,易善坤在儿子的搀扶下缓缓落座,就着温开水服下了止疼药。

  “岁月催人老,我这身子大不如前了。”易善坤一阵唏嘘。

  1995年的一次冬季巡山,易善坤不慎摔倒,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只开了一剂药酒,腿伤的病根一直没断。

  对大山的热爱让他带着伤病又在山上巡了一年又一年。

  2005年,伤痛加剧,易善坤终于再难以坚持,无奈放下了肩上的护林员红袖标。看着父亲终日郁郁寡欢,儿子易发军毅然从老人手中接过了巡山的重担,成了易家出去的“2号”护林员。

  “国家的‘宝藏’我来替您继续守护。”易善坤本以为儿子是讨自己欢心,但易发军十分坚定,这一干又是十多个年头。

  8月24日10时,55岁的易发军穿上了特制的长袜,扎紧了裤腿,带上镰刀和干粮进了山。易发军的辖区装设有11处高清红外相机,当天的任务是要对其中一处进行维护。

  夏日的林间有些闷热,还没走多久,记者的衣服已经汗湿,贴着皮肤十分难受。几公里的路程,在几乎没有道路的山林里,对一般人来说简直寸步难行,易发军却走得快,看到后面有人掉队才故意放慢了脚步。路难行,蚊虫也多,稍不注意,身上就多了几个疙瘩。

  “预防森林火灾”“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行走山林,每隔一段都能看见红色标语,有的是易善坤老人用排笔书写,有的是易发军这些年新补上的漆。

  “再往上走,海拔超过800米就有蚂蝗了。”距离红外相机还有20分钟距离,易发军不愿其他人涉险,坚持自己一个人前去查看。

  “今天相机拍下了不少珍贵画面!”返程后的易发军兴奋地告诉记者,在近期的影像资料里发现了野猪、豹猫、红腹锦鸡等动物的活动。

  仅是一个红外相机就有如此收获,易发军对其他相机储存的影像资料充满期待。

  今年,易发军负责监控的红外相机从8个增加到11个,最远的有近四十公里,11个点全部巡查完最快也需要一周时间。

  指着摩托车里程表,易发军直言,2023年至今跑了已经超过10000公里。这只是摩托车能够到达的距离,靠着双脚丈量的距离有好几倍。

  护林员的工作是孤独的,因为有客人,易发军的话才多了些。独自一人穿行山林,易发军更多的是对着花草自说自话。

  当好护林员需要学习很多知识,把林业政策法规搞懂吃透,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给百姓听。除了单位组织学习以外,易发军平时也会抽时间抓紧阅读最新的文件,让百姓了解到第一手信息。

  正值暑期,宣传林地保护,杜绝乱砍滥伐是重点,易发军深知靠着自己不可能忙得过来,返程时便骑着摩托车对沿途农户进行走访宣传。“每次走访我都尽量帮助百姓解决一些生活小事,希望能借着他们的眼睛共同守好这片山林。”易发军说。

  临近傍晚,易发军才完成了当天的巡逻任务,回到家,易发军向父亲汇报着今天的工作情况,细数着自己的惊喜发现。

  03父子同心为青山

  4.4万亩原始森林。这是易发军与其他三位护林员共同穿山巡林的范围。

  “山里我和父亲都碰见过碗口粗的蛇,也碰见过熊瞎子。”易发军告诉记者,近段时间还发现过疑似豹子的足迹,只可惜没有被相机记录下来。这些年,易发军参与收缴销毁各类盗猎工具100余件。在他看来,只有盗猎现象完全杜绝,才能见到更多野生动物的身影。

  2017年,是易发军最开心的一年,崩尖子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时间,他就将这个消息与父亲分享。

  为了林区尽早进入国家队,易发军带队启动了勘界立碑工作,立界桩180个、界碑14个。

  2021年,易发军巡山时发现了不少珙桐种子,他就琢磨着能否通过人工种植培育让珙桐结出的靓丽白花开遍山野。

  “咱们每家拿出一小块地种植,相信会有一天全国人民都能看到长阳独有的美景。”两年时间,易发军积极响应拯救极小物种号召,主动拿出自家坡耕地,同时鼓励周围农户参与人工种植珙桐,如今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亩。

  “你在这一年的工资,在外打工一个月就赚回来了。”兼职护林员的工资微薄,妻子儿子都劝他不如一起出去打工,打个经济翻身仗,回来盖个二层小楼。易发军不为所动,不离家、不离山、不离林、不离这片承载他和父亲梦想的绿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有了新的指引,用心用情守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易发军信心满满。

  站立山间,静静聆听鸟叫虫鸣,回首遥望,青山焕发生机,美景尽收眼底。“生态保护是我的第一职责,我一定守好这绿水青山。”易发军说。

  看着村里人都陆续出去打拼,留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易发军有个愿望,希望等到他走不动的时候,能有人来接他的班,继续守护崩尖子。

  坚守深山,父子接力35年,35年来从未出现一起森林火灾,父子俩一路呵护着崩尖子自然保护区从县级到省级,再到晋升为国家级,他们无怨无悔。

  家人心声愿你当好大山的“守护神”

  我叫易继耀,在武汉一家企业工作。我眼中的父亲易发军有责任、有担当,他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大山。父亲从爷爷手中接过接力棒已是第十八个年头,从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成了我们口中的老易。

  父亲身上有很多伤,有被蚂蟥咬的,有被蚊虫叮的,有跨过沟沟坎坎摔的。我觉得这些伤疤都是他守护大山的军功章。

  爷爷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父亲也是,当他选择继续爷爷的使命当一名护林员时,我是抗拒的,不理解,更不想支持。护林员的工资低、工作累,经常不打一声招呼就上山去巡林。

  小时候,我甚至有些埋怨他,他没有完整地参与我的童年,没能给我其他孩子都有的玩具,没有带我出过一次远门,甚至没有说过一句爱我的话。

  但现在想想,他是用自己的方式在爱着我。他会走路近四个小时来接我放学回家,他会把省吃俭用的钱来给我买一身新衣服,会带着我认遍山林里的每一株花草。

  记得我在长阳县城读书的时候,一次父亲骑摩托车在进山途中摔断了双臂,为了不让我担心,就让家人一直瞒着我,怕我分心耽误了学习。直到一周后,我才从旁人口中得知,但电话中的父亲依然一口咬定没有大碍,叫我放心。

  护林员并非只是爬爬山,看看树。曾经多次跟随父亲上山的我了解其中的不易。夏天林子里有数不清的蚂蟥,一个劲儿往身上钻,每扯下一个,便又爬上来一群,留下的伤疤会痒很久很久。冬天山上路滑,一不小心就摔个跟头,鼻青脸肿。

  村子里很多墙上、石头上都有森林防火标语,我会自豪地告诉朋友,这个是我父亲写的,这个是我爷爷写的,他们是崩尖子里的大山“守护神”。

  如今,父亲已经50多岁,还依旧在深山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希望他能照顾好自己,也能够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守住绿水青山,守牢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会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你,加油!

  作者手记

  守住绿水青山的初心不悔

  一人、一车、一行囊,一年巡山天数达200多天。越是周末,越是节假日,崩尖子就越离不开人,他们打起精神,守护每一寸土地。

  易善坤老人作为崩尖子里的第一批护林员,默默奉献17年,已属不易。儿子易发军遵从老人心愿继续坚守,更为难得。

  守一座山,护一片绿。35年,两代人用行动筑起了崩尖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防线。

  易发军说,大山里不止有孤独,还有看到春天大山披上绿衣的兴奋,有听见山间虫鸣鸟叫的宁静,有发现从未见过野生动物、植物时候的激动。比起外面的世界,他们更愿意留在这片从未离开过的山林。

  记者知道易发军的风轻云淡,只是为了让人宽心。大山深处,人迹罕至,蚊虫烦扰,行走不便,通讯不畅,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他口中的“耐得住寂寞”是何等的煎熬。

  “为儿孙守好这一片青山。”采访中,这句话被易发军反复提及,至少从现在来看,他做到了。从县级到省级,如今的崩尖子自然保护区已经晋升为国家级。也有了更多人关注这里,更多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寓意。

  35年是漫长的,但对于青山,只是眨眼一瞬。在中国,在千千万万座大山里,有着数不清的“易家父子”,用行动,用青春照亮绿水青山。他们前赴后继,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将大山的每个美好瞬间,拼接成了能够让子孙后代享受美丽家园的永恒时刻。(高然、骆胜东、李杰、覃丹)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