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宜昌:守护一江清水东流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栏目: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14 加入收藏
宜昌:守护一江清水东流 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日期:2023-12-14 10:46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责任编辑:陈贤军阅读量: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宜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叶杨。叶市长,欢迎您!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宜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叶杨。叶市长,欢迎您!

  叶  杨: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省政府门户网站提供这样一个跟大家交流见面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长期以来对宜昌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宜昌市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宜昌,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规矩。为守护一江清水,宜昌拿化工这个曾经的当家产业开刀,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请叶市长给各位网友介绍一下,宜昌在破解“化工围江”方面付出了哪些努力?

  叶  杨:近年来,宜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立规之地”的政治担当,始终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2022年,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考核全省第一,并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年9月21日,国家发改委在宜昌组织召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暨共抓长江大保护现场会。近年来,围绕破解“化工围江”,我们重点抓了“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治标与治本。我们坚持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13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及73个建制乡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基本完成,腾退港口岸线42.7公里,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建成中心城区25公里滨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前端减量、中端提级、末端应用、全程治理”磷石膏综合治理路径,成立湖北三峡实验室开展技术攻关,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积极推进磷石膏在建材、筑路等行业应用及无害化处置,促进了综合利用率快速提升。

  二是统筹破旧与立新。在“关改搬转”基础上,高标准建设宜都、枝江姚家港2个专业绿色化工园区,推动传统化工向新能源电池、动力总成、储能新材料、医药中间体裂变升级。目前,我市精细化工占比已提高到40%以上,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值占工业比重提高到55.4%。

  三是统筹当下与长远。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以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总抓手,推进目标升级、管控升级、品质升级、修复升级,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前,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推进三峡库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主持人:宜昌以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为目标,下大力气破解化工围江,全方位推进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除了破解化工围江之外,宜昌在守护一江清水东流方面还付出了哪些努力?

  叶  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大江大河的治理尤其如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制定《宜昌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规划》,持续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水共治”,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全面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制定《宜昌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细化流域综合治理“底图”单元,划分出12个三级流域单元、27个四级流域水体和183个五级溪流,压实“三级强管控、四级重实施、五级治末梢”的传导机制,制定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四张“负面清单”,统筹推进江河湖库、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协同治理。目前,正在推进玛瑙河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二是持续深化环境污染防治。推进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94.1%,开发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系统“净小宜”,对待闸船舶生活垃圾污水实行全免费接收,年接收转运量16万吨,居长江流域城市第一。岸电设施实现码头和锚地全覆盖,岸电年使用量达2500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5875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85万吨。日处理能力1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三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总投资103亿元的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获国家考核“优秀”,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中国馆”向世界展示。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8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枝江金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被评为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之一。被誉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的江豚长期安居宜昌,已由2015年的5头增长到4个家族23头。宜昌城区滨江公园、江豚广场、长江灯塔广场等时尚新地标,让市民“出门就是景,转角遇到美”。

  四是数字化监管赋能长江大保护。整合环保、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相关业务系统,构建各部门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长江大保护全景可视、全时监测、全程管控。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主持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高水平保护是基础和前提,根本上还是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宜昌在推进产业绿色、高端转型方面有些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叶  杨:主持人讲得非常好,你的观点我完全赞同。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强市、产业立市”,实施“双千引领、产业倍增”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算力与数字经济、文化旅游“3+2”主导产业布局,加快培育“12520”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2022年,宜昌位居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第36位、全国创新型城市第45位。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设立“330”三峡国际人才日,推出“1+4”人才政策3.0升级版,以优厚条件吸引各路英才关注宜昌、扎根宜昌、建功立业。组建湖北三峡实验室,建设全国第二个电子化学品专区,聚焦磷石膏综合利用、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等领域开展攻关,“芯片用超高纯电子级磷酸及高选择性蚀刻液生产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国第63、全省第2。

  二是推动化工产业裂变升级。将绿色化工置于全国、全球格局中定位,加快打造精细磷化产业的产品中心、标准中心、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开发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等各类化学品600余种,全国80%电子级磷酸“宜昌造”。着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邦普、楚能、欣旺达等行业巨头纷纷落户宜昌,在建、拟建亿元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63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8月29日,我们与厦门国贸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磷化工等领域及其延伸的新能源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全力打造服务宜昌、湖北乃至全国的磷化工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三是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微生物第一城,长江中上流域乃至全国生物医药创新与制造产业地标”这一目标,坚持以生物技术制药及生物衍生制造、创新型化学药为核心,以高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为支撑,着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东阳光药业磷酸奥司他韦和人福药业芬太尼全系列麻醉药市场占有率全国第1,安琪集团酵母类产品市场占亚洲第1、全球第3,奥美医疗医用敷料产品出口量全国第1。全市现有生物医药类规上工业企业112家,其中6家上市企业,生物医药产值正努力突破1000亿规模。

  四是突破性发展算力与数字经济。依托清洁电力资源,按照“以电育算、以算育数、以数育产”的思路,联合三峡集团大力发展大数据及算力产业,着力打造算力和电力协同示范区。推动数据中心集群布局,三峡东岳庙大数据中心(一期)、三峡田秋渔大数据中心等项目相继投产,已建成标准机柜1.3万架。加快发展算力产业,中科曙光500P算力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一期)、中科睿芯高通量算力等项目即将投产,点军区江南科创园华中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中心、京东云(宜昌)人工智能数据产业基地相继投入运行。

  五是发展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系统谋划“风光水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水电总装机2850万千瓦,贡献了全国水电7.6%的装机容量和10.6%的水力发电量;7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总装机1060万千瓦。2022年新建新能源船舶28艘,占湖北56%。全球载电量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先后在宜昌首航运行。

  六是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宜昌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共有4家国家5A级景区。我们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打好三峡牌、文化牌、生态牌,系统整合“两坝一峡”旅游资源,扩容升级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游洞(西陵峡)等景区。加快建设宋城三峡千古情、屈原文化公园、三峡游轮中心等文旅项目。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接待游客同比分别增加412%、294%、269%,文旅行业恢复势头强劲。

  主持人:今年以来,宜昌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回升向好,增速位于全省前列,请叶市长介绍一下,宜昌是如何在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

  叶  杨:我们坚决扛牢稳增长政治责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抓产业强实体,抓环境激活力,经济发展延续了快于全国、高于全省的良好态势。

  一是全力抓项目、促投资,增长后劲明显提升。建立“四个重大”推进落实机制,深化重大项目“指挥部+工作专班”服务机制,开展重大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拉练“三集中”活动,投资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全省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设在宜昌,省委书记、省长共同见证一批重大项目开工。1-10月,全市在库亿元以上项目1503个,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395个,在库及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均位居全省第二;集中开工重大项目861个,其中入统670个,入统率77.8%;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99个,年内将有10个投资过50亿元工业项目投产进规。明后年33个在建投资过50亿元工业项目全部满产发力后,可新增产值3500亿元。

  二是全力抓产业、强实体,发展底盘不断夯实。深入实施“双千引领,产业倍增”工程,着力构建“12520”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实行工业经济“赛马制”,综合评价居全省一类市州第1位。中清智慧、邦普循环、天赐新材料等130个工业增长点陆续投产出力,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数字产品制造等重点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全市116个工业项目被纳入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支持范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17.6亿元,全省第2位。

  三是全力抓服务、优环境,市场活力有效释放。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出台“稳预期、扩内需、促消费”33条、降成本15条、服务市场主体16条等政策措施,持续优化“七大”环境。常态化举办政企座谈会,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截至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967.39亿元、5783.51亿元,同比增长9.7%、15.1%。实行市级领导领衔“四上”企业招引培育机制,净增“四上”企业829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2家,规上服务业44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发展企业数4万户,同比增长84.3%。

  主持人:8月份召开的宜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请问叶市长,接下来宜昌将如何继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

  叶  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宜昌发展,赋予我们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重大使命。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市委召开全会就相关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总的思路目标可以概括为“12335”。

  “1”就是锚定“一个总抓手”:即把实施全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总抓手。

  “2”就是紧盯“两个能级目标”:即到2030年,宜昌城区人口要达到300万、城区建成区面积要达到350平方公里。

  “3”就是提升“三个功能定位”:即建设长江经济带核心枢纽城市、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这三大功能定位统一于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和世界级宜昌的建设实践之中,共同构成了宜昌总体目标定位体系。

  “3”就是实施“三大战略”:即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双碳引领”就是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抢抓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政策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让绿色低碳成为宜昌最靓丽的名片、最持久的优势。“枢纽赋能”就是要借助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强产兴城”就是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

  “5”就是推进“五个重点任务”:一是依托世界级的生态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二是依托世界级的自然风貌,打造人城景业融合共生的绿色低碳城市。三是依托世界级的战略资源,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四是依托世界级的国家工程,打造内畅外联的高能级综合交通枢纽。五是依托世界级的长江三峡,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主持人:感谢大家关注本期在线访谈,感谢叶市长的发布解答,我们下期再见!

  叶  杨: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见!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