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枝江市以五大举措为抓手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
栏目:宜昌市民政局-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19 加入收藏
枝江市以五大举措为抓手 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日期:2024-01-19 16:57来源:宜昌市民政局责任编辑:枝江市民政局阅读量:  本网讯(通讯员 王瑾玺)枝江市以全省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试点为契机,持续探索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实现主动救助、精准救助、温暖救助,切实提升群众

  本网讯(通讯员 王瑾玺)枝江市以全省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试点为契机,持续探索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实现主动救助、精准救助、温暖救助,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值,擦亮“党建筑基、有难就帮”的枝江社会救助工作品牌。

  一是强化责任,筑牢阵地。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推进救助工作,枝江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召开会议3次,医保、教育、人社、卫健等部门每月定期共享数据。在辖区内8个镇(街道)和202个村(社区)建立红色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并设置社会救助协理员岗位,全市已培养社会救助“全岗精通”干部452名,同时对村(居)委会干部实施全面培塑,对其他党员干部和困难群众开展经常性救助政策宣讲,组建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为主要成员的“帮办代办员”队伍,主动为自主申请有困难的家庭开展“一对一”的社会救助申请事项帮办代办服务。大力发展服务类救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出47万元满足基层多样化、个性化救助需求。

  二是优化服务,提升素质。围绕提高基层救助队伍综合素质的目标要求,突出思想指引和业务帮带,建立科学、规范的长效培训机制,将政策解读、能力测试、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使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在实践中得到历练。对各镇(街道)民政办主任、各村(社区)民政专干、第三方社会组织等250余人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组织所有参会人员参加社会救助业务知识线上考试,及格率达100%,全面提升了基层社会救助人员业务能力。建立社会救助工作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村(社区)之间、各镇(街道)之间实行“横向”学习交流,市与各镇(街道)之间实行“纵向”挂职交流,定期向组织部门推荐社会救助领域优秀人才,为其争取提拔重用机会,形成“进得来、出得去、顶得上、用得好”的人才流动机制。

  三是主动发现,加快速度。将困难群众主动发现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按照“党员联户、网格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包联责任机制,将全市的村(社区)划分为4000多个联户网格,60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通过联户机制及时了解群众的突发困难,对符合条件的协助其申请救助,推动救助服务网格化,让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依托“村(社区)+网格+党员联户”三级工作体系,形成“1+2+N”(即一个困难对象,落实一个党员包联、一个邻里信息员、N个志愿服务)主动发现模式,使社会救助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2023年,新增低保442户640人,特困53人,发放救助资金8131.98万元。

  四是注重实效,加大激励。市委、市政府成立全市重点工作督查专班,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重点督查事项,每月开展常态化督查。将社会救助纳入镇(街道)党建工作体系,把社会救助作为基层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挂钩,督促镇(街道)党委书记和分管民政工作的负责人、村(居)救助专干、村(居)民党小组组长扛起困难群众发现、救助、帮扶的责任。将党员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范围,村(社区)每月在政务公开栏公布党员积分、排名情况,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融入党员日常评价。根据积分情况和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评选救助工作“最美笑脸”,激励党员比学赶超,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

  五是拓宽渠道,凝聚力量。建立“政府+社会力量”多元救助主体参与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印发《枝江市关于深化“五社联动”机制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实施方案》,结合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和“五社联动”机制,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在基层积极开展入户调查、对象发现、申请转介、政策宣传、公示监督等工作,并发挥专业优势向困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服务。引导和培育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21场次,提供留守、困境儿童监护服务723人次,为476名困难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心理辅导。(枝江市民政局)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