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筑梦“国家队”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09-05
[  摊开中国经济发展蓝图,在鄂豫陕渝四省市交会处有一座熠熠生辉的科技新城——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 十堰高新区全景,   作为湖北省最年轻的高新区,十堰高新区始终坚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使命,以“对标一流、做强产业”为目标,按照“科产城人、一体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现已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巍巍武当,滔滔汉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伴随“三线”建设的发展,武当山下,汉水之滨崛起了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湖北省十堰市。这里是汉民族重要发源地,在亘古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汉水文化;这里是东风汽车的故乡,在坚持不懈的东风精神中唱响了深度转型的“时代好声音”。,   2007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郧县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8年5月28日,湖北省政府批准在郧阳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省级高新区,定名为十堰郧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9年更名为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此,深度转型的步伐由此拉开,虽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通行证”才拿到,但十堰高新区高瞻远瞩的跨越发展愿景,早已一步一个脚印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高新区不仅高标准编制了《十堰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还研究出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与措施,在已有的《关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出台《关于推动专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关于支持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及信息化建设奖补办法》《关于企业上市和挂牌奖励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了《十堰高新区发展战略规划(2021—2025)》《十堰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为园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十堰高新区还通过强化服务,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创新服务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尤其在创新服务机制上,对标国际一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清减降”专项行动、六个一”审批服务、“一网通办”改革,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金牌“店小二”,营造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制度、环境和措施的四轮驱动,先后吸引了大批“明星企业”扎堆落户。,   此外,为推进创新体系完善及平台建设,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十堰高新区还积极推动企业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展校企“联姻”、实施产学研合作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连续多年获评“全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连续多次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 (区)”荣誉。,   智者,贵于乘时。2019年,十堰市委、市政府决定采取 “一区两园(郧阳园、张湾园)”的发展模式,全力以赴支持十堰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角,   “申报国家高新区就是在改革开放中‘抢跑道’‘上台阶’,时不我待,机不可失,必须全力以赴,务必成功!”开辟一方开发区高地,构建一整套适合区域实际的特色管理模式和制度,使其成为十堰市改革的试验田和先行区,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似乎已经成为十堰市及十堰高新区决策层的共识。,   十堰高新区,蓄势待发,开始向着国家高新区的目标加速挺进!,   创新激活“源头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创新是‘高’‘新’的本原,是高新区的灵魂,更是其首要和必须履行的历史使命。”十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胡先平介绍。多年来的全力创新,让十堰高新区成为十堰的创新创业高地,创新已成为十堰高新区发展最火热的词汇。作为湖北省内最年轻的省级高新区,在全省20家省级高新区年度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从2018年的排名第五到2021年跃升为第二名。,   走进湖北佳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当年那个100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液压油缸行业标杆企业,公司产品先后多次荣获湖北省、十堰市“消费者满意单位”“消费者满意商品”,2021年,公司还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 佳恒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正在生产液压油缸,   “我们是一家专门从事工程机械液压油缸和起重举升装备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职工8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260余人。公司锚定科技创新不动摇,坚持创新发展不停步,立志做强做优佳恒品牌。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3800万元。”湖北佳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永明说。,   创新是社会进步之魂,创业是就业富民之源,创新创业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在十堰高新区,每天都演绎着自主创新的精彩故事,每一家企业都时刻充满着创新的激情,迸发着巨大的创新能量。当然,在企业创新如火如荼的背后,更少不了十堰高新区的鼎力支持。,   在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方面,十堰高新区吸引高校院所、知名企业、社会资本共同打造孵化载体,集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省级及以上孵化载体13家,其中国家级3家,总孵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500家。其中,2021年十堰惠众科技企业孵化器、玖偲创客空间被科技部火炬中心分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   在打造创新平台方面,十堰高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面向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拥有以东风商用车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的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51家,其中国家级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与中国工程院共建湖北省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入驻项目团队12个,有技术人员百余人。累计引进各级高层次人才95名,深入落实十堰市“才聚十堰 智汇秦巴”招才引智计划,赴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大学生专场招聘活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机构加速集聚,设有1支产业引导基金、3支风险投资基金,134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挂牌,华阳变速作为全国首批科创板精选层在北交所上市,恒进感应、长江星医药先后在北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湖北万润在上交所成功过会。, ,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创新引来源头活水。资料显示,2021年,十堰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784亿元,工业总产值789.7亿元,占全市的34.4%;有高新技术企业1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7.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7.5%、26.8%和27.7%,高新区已经成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板块。,   产业转型“领头雁”,   八月未央,吐火如荼。,   走进十堰高新区昊朔新能源、远景动力电池产业园、华阳智造工业园等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挖掘机、运土机等各类机械有序穿梭工作着,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和口罩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忙碌,处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昊朔新能源一期项目投资19.5亿元、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今年2月19日开工建设,6月19日第一条生产线调试生产,仅用120天,刷新了十堰项目建设记录;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二期项目全线开工,计划年底投产运行,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以上、税收5亿元以上。,   经济航船行稳致远,项目是“推进器”,产业是“稳定器”。汽车产业作为十堰高新区主导产业,曾经风靡一时。随着国际国内对汽车产业深度调整及经济形势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一主独大”的产业结构很容易导致经济大幅波动,抗风险能力差,加之领军企业研发制造分离现象较为普遍,传统汽车产业风光不再。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十堰高新区人硬是拼出了一条新路子:他们一边通过快转型、换赛道,改变一“车”独秀的工业结构;另一边,紧紧围绕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高起点定位,以全产业链思维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加速升级汽车产业:高新区是东风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板块的核心承载地,逐步形成整车与零部件并进、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并重、产品生产与装备制造并举的发展格局。商用车方面集聚了东风商用车、湖北大运、神河汽车、东风华神等龙头企业13家,其中,东风商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新能源汽车方面涵盖了从新能源电池材料、三电系统、燃料电池到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总成到新能源整车的完整产业,集聚了远景动力、昊朔新能源、万润新能源、东风重工、三环汽车、东风特专、驰亚新能源、玉昊新能源、盛泓充电桩等11家企业,万润新能源是湖北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磷酸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纯度处于全球领先行列,出货量居全国前三,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万向一二三等知名企业提供电池材料;东风重工联合深圳国创、德国西门子开发了全球首款新能源矿用车DF45E,使能源成本下降50%-70%;东风商用车、东风华神、湖北三环等加快布局氢能源整车;远景动力投资480亿元的动力电池生产、商用车智能换电网络及装备制造、零碳汽车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获批建设湖北省汽车智能网联与电子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汽车智能制造与智慧出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东风汽车联合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Sharing-Van成功上市,东风商用车自主研发的车联网应用“东风车管家”;在汽车零部件集群化方面,高新区零部件企业超过200家,涵盖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底盘等领域,在发动机正时齿轮、变速箱拨叉等领域拥有郧齿科技、华阳变速、和德工业等一批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此外,高新区在汽车智能装备以及军民融合产品方面也优势明显,东风设备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制造装备生产企业,东风越野车独家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东风猛士”越野车,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大运汽车生产装配车间,   加速布局生物科技产业:高新区依托湖北医药学院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和十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集聚了天圣药业、长江星医药、人福药业、九州通药业等一批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企业和项目,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湖北天圣药业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基地已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湖北长江星医药构筑了从药材基地规范化种植、中药生产加工到药品专业物流的产业链。围绕茶叶、木瓜、香菇、红薯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高新区形成了以耀荣木瓜、昌利菌业、统香食品为龙头的食品饮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耀荣木瓜被评为湖北省林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湖北省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优秀企业,其“兆健”牌木瓜果醋饮料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昌利菌业研制出多款香菇菌种原液,产品销往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区逐步形成涵盖电商物流、数字创意、科技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业体系,搭建了十堰电子商务产业园、阿里巴巴十堰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产业园区,涌现出以秦楚网络、一键通、寿康永乐等为代表的农特产品、生活服务等领域平台企业,拥有十堰北国际汽车贸易城等一批专业物流园区。亨运物流甩挂运输纳入全国试点项目,寿康永乐入选全国智慧物流配送示范企业、省级商贸物流标准化示范企业,阿里巴巴十堰汽车及零部件专业市场成为鄂西北首创的“网上汽配城”。,   依靠汽车,却不依赖汽车,在十堰高新区采访,记者深受启发和鼓舞。在传统汽车产业接近饱和,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高新区经济一度低迷,波动较大。而如今,三大主导产业再次点燃了这方热土,十堰高新区人以勇于突破自我、不断改革的精神,成功实现了突围与重生,正在向世人展现生机勃勃的发展新活力。, , 位于高新产业园区内的汽车产业园,   人类生活的理想城市——生态城,“生态”指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城”指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共生系统,“生态城”是自然、城、人形成的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   十堰高新区核心区具有世界级的生态禀赋和山水格局,拥有唯一性、稀缺性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承载着十堰未来城市崛起的希望和梦想。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山水交融的地形非常独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为73.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8%,荣获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   2018年11月,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这一国家战略的出台,在拉开汉江生态经济带大建设、大发展大幕的同时,也让十堰以及十堰高新区再次走入了公众的视野。,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肩负使命的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找准在湖北发展蓝图中的定位,抢抓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系统性重塑性战略机遇,“建设示范区、建功先行区”。,   声入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十堰高新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守护“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殷殷嘱托,落实国家和省市战略,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着眼世界、着眼未来,按照“创新名城、生态智城、汉韵秀城、共富新城”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保护、高标准建设”,聚焦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功能完备、宜居宜业,加快布局高端产业,重点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产强城、以城聚人,加快建设汉江生态城,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区,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高新区力量。, , 解放军青年林,   “要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积极探索和找准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推动十堰高新区和汉江生态城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解放思想,强化创新驱动,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引擎,聚焦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增强学习意识,破除思维瓶颈。要坚持对标一流,提高工作标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立足岗位大练兵,切实从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模式等方面提高工作标准。要坚持团结实干,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切实履行狠抓落实的责任,牢固树立团结共事意识,互相补台、好戏连台,在团结实干中锤炼工作作风。要坚持底线思维,严肃工作纪律,严格照章办事、依规做事,不越底线、不踩红线。要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创新实干,努力把十堰高新区(汉江生态城)打造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区,建设成十堰的未来新城。”市委常委、副市长、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堰汉江生态城)党工委书记张澍表示。,   浓墨重彩绘蓝图,武当山下展新姿。伴随着十堰汉江生态城的建设,记者看到,一座产业发达、人文和谐、绿色生态的现代化新城正展示着她独有的魅力和生机,为十堰乃至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更多的高新元素、高新智慧、高新力量。][]

  摊开中国经济发展蓝图,在鄂豫陕渝四省市交会处有一座熠熠生辉的科技新城——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十堰高新区全景

  作为湖北省最年轻的高新区,十堰高新区始终坚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使命,以“对标一流、做强产业”为目标,按照“科产城人、一体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现已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巍巍武当,滔滔汉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伴随“三线”建设的发展,武当山下,汉水之滨崛起了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湖北省十堰市。这里是汉民族重要发源地,在亘古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汉水文化;这里是东风汽车的故乡,在坚持不懈的东风精神中唱响了深度转型的“时代好声音”。

  2007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郧县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8年5月28日,湖北省政府批准在郧阳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省级高新区,定名为十堰郧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9年更名为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此,深度转型的步伐由此拉开,虽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通行证”才拿到,但十堰高新区高瞻远瞩的跨越发展愿景,早已一步一个脚印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高新区不仅高标准编制了《十堰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还研究出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与措施,在已有的《关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出台《关于推动专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关于支持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及信息化建设奖补办法》《关于企业上市和挂牌奖励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了《十堰高新区发展战略规划(2021—2025)》《十堰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为园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十堰高新区还通过强化服务,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创新服务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尤其在创新服务机制上,对标国际一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清减降”专项行动、六个一”审批服务、“一网通办”改革,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金牌“店小二”,营造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制度、环境和措施的四轮驱动,先后吸引了大批“明星企业”扎堆落户。

  此外,为推进创新体系完善及平台建设,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十堰高新区还积极推动企业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展校企“联姻”、实施产学研合作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连续多年获评“全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连续多次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 (区)”荣誉。

  智者,贵于乘时。2019年,十堰市委、市政府决定采取 “一区两园(郧阳园、张湾园)”的发展模式,全力以赴支持十堰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角

  “申报国家高新区就是在改革开放中‘抢跑道’‘上台阶’,时不我待,机不可失,必须全力以赴,务必成功!”开辟一方开发区高地,构建一整套适合区域实际的特色管理模式和制度,使其成为十堰市改革的试验田和先行区,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似乎已经成为十堰市及十堰高新区决策层的共识。

  十堰高新区,蓄势待发,开始向着国家高新区的目标加速挺进!

  创新激活“源头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创新是‘高’‘新’的本原,是高新区的灵魂,更是其首要和必须履行的历史使命。”十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胡先平介绍。多年来的全力创新,让十堰高新区成为十堰的创新创业高地,创新已成为十堰高新区发展最火热的词汇。作为湖北省内最年轻的省级高新区,在全省20家省级高新区年度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从2018年的排名第五到2021年跃升为第二名。

  走进湖北佳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当年那个100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液压油缸行业标杆企业,公司产品先后多次荣获湖北省、十堰市“消费者满意单位”“消费者满意商品”,2021年,公司还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佳恒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正在生产液压油缸

  “我们是一家专门从事工程机械液压油缸和起重举升装备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职工8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260余人。公司锚定科技创新不动摇,坚持创新发展不停步,立志做强做优佳恒品牌。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3800万元。”湖北佳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永明说。

  创新是社会进步之魂,创业是就业富民之源,创新创业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在十堰高新区,每天都演绎着自主创新的精彩故事,每一家企业都时刻充满着创新的激情,迸发着巨大的创新能量。当然,在企业创新如火如荼的背后,更少不了十堰高新区的鼎力支持。

  在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方面,十堰高新区吸引高校院所、知名企业、社会资本共同打造孵化载体,集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省级及以上孵化载体13家,其中国家级3家,总孵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500家。其中,2021年十堰惠众科技企业孵化器、玖偲创客空间被科技部火炬中心分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

  在打造创新平台方面,十堰高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面向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拥有以东风商用车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的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51家,其中国家级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与中国工程院共建湖北省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入驻项目团队12个,有技术人员百余人。累计引进各级高层次人才95名,深入落实十堰市“才聚十堰 智汇秦巴”招才引智计划,赴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大学生专场招聘活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机构加速集聚,设有1支产业引导基金、3支风险投资基金,134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挂牌,华阳变速作为全国首批科创板精选层在北交所上市,恒进感应、长江星医药先后在北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湖北万润在上交所成功过会。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创新引来源头活水。资料显示,2021年,十堰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784亿元,工业总产值789.7亿元,占全市的34.4%;有高新技术企业1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7.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7.5%、26.8%和27.7%,高新区已经成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板块。

  产业转型“领头雁”

  八月未央,吐火如荼。

  走进十堰高新区昊朔新能源、远景动力电池产业园、华阳智造工业园等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挖掘机、运土机等各类机械有序穿梭工作着,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和口罩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忙碌,处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昊朔新能源一期项目投资19.5亿元、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今年2月19日开工建设,6月19日第一条生产线调试生产,仅用120天,刷新了十堰项目建设记录;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二期项目全线开工,计划年底投产运行,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以上、税收5亿元以上。

  经济航船行稳致远,项目是“推进器”,产业是“稳定器”。汽车产业作为十堰高新区主导产业,曾经风靡一时。随着国际国内对汽车产业深度调整及经济形势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一主独大”的产业结构很容易导致经济大幅波动,抗风险能力差,加之领军企业研发制造分离现象较为普遍,传统汽车产业风光不再。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十堰高新区人硬是拼出了一条新路子:他们一边通过快转型、换赛道,改变一“车”独秀的工业结构;另一边,紧紧围绕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高起点定位,以全产业链思维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加速升级汽车产业:高新区是东风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板块的核心承载地,逐步形成整车与零部件并进、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并重、产品生产与装备制造并举的发展格局。商用车方面集聚了东风商用车、湖北大运、神河汽车、东风华神等龙头企业13家,其中,东风商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新能源汽车方面涵盖了从新能源电池材料、三电系统、燃料电池到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总成到新能源整车的完整产业,集聚了远景动力、昊朔新能源、万润新能源、东风重工、三环汽车、东风特专、驰亚新能源、玉昊新能源、盛泓充电桩等11家企业,万润新能源是湖北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磷酸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纯度处于全球领先行列,出货量居全国前三,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万向一二三等知名企业提供电池材料;东风重工联合深圳国创、德国西门子开发了全球首款新能源矿用车DF45E,使能源成本下降50%-70%;东风商用车、东风华神、湖北三环等加快布局氢能源整车;远景动力投资480亿元的动力电池生产、商用车智能换电网络及装备制造、零碳汽车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获批建设湖北省汽车智能网联与电子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汽车智能制造与智慧出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东风汽车联合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Sharing-Van成功上市,东风商用车自主研发的车联网应用“东风车管家”;在汽车零部件集群化方面,高新区零部件企业超过200家,涵盖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底盘等领域,在发动机正时齿轮、变速箱拨叉等领域拥有郧齿科技、华阳变速、和德工业等一批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此外,高新区在汽车智能装备以及军民融合产品方面也优势明显,东风设备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制造装备生产企业,东风越野车独家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东风猛士”越野车,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大运汽车生产装配车间

  加速布局生物科技产业:高新区依托湖北医药学院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和十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集聚了天圣药业、长江星医药、人福药业、九州通药业等一批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企业和项目,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湖北天圣药业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基地已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湖北长江星医药构筑了从药材基地规范化种植、中药生产加工到药品专业物流的产业链。围绕茶叶、木瓜、香菇、红薯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高新区形成了以耀荣木瓜、昌利菌业、统香食品为龙头的食品饮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耀荣木瓜被评为湖北省林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湖北省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优秀企业,其“兆健”牌木瓜果醋饮料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昌利菌业研制出多款香菇菌种原液,产品销往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区逐步形成涵盖电商物流、数字创意、科技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业体系,搭建了十堰电子商务产业园、阿里巴巴十堰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产业园区,涌现出以秦楚网络、一键通、寿康永乐等为代表的农特产品、生活服务等领域平台企业,拥有十堰北国际汽车贸易城等一批专业物流园区。亨运物流甩挂运输纳入全国试点项目,寿康永乐入选全国智慧物流配送示范企业、省级商贸物流标准化示范企业,阿里巴巴十堰汽车及零部件专业市场成为鄂西北首创的“网上汽配城”。

  依靠汽车,却不依赖汽车,在十堰高新区采访,记者深受启发和鼓舞。在传统汽车产业接近饱和,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高新区经济一度低迷,波动较大。而如今,三大主导产业再次点燃了这方热土,十堰高新区人以勇于突破自我、不断改革的精神,成功实现了突围与重生,正在向世人展现生机勃勃的发展新活力。

位于高新产业园区内的汽车产业园

  人类生活的理想城市——生态城,“生态”指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城”指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共生系统,“生态城”是自然、城、人形成的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

  十堰高新区核心区具有世界级的生态禀赋和山水格局,拥有唯一性、稀缺性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承载着十堰未来城市崛起的希望和梦想。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山水交融的地形非常独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为73.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8%,荣获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

  2018年11月,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这一国家战略的出台,在拉开汉江生态经济带大建设、大发展大幕的同时,也让十堰以及十堰高新区再次走入了公众的视野。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肩负使命的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找准在湖北发展蓝图中的定位,抢抓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系统性重塑性战略机遇,“建设示范区、建功先行区”。

  声入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十堰高新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守护“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殷殷嘱托,落实国家和省市战略,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着眼世界、着眼未来,按照“创新名城、生态智城、汉韵秀城、共富新城”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保护、高标准建设”,聚焦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功能完备、宜居宜业,加快布局高端产业,重点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产强城、以城聚人,加快建设汉江生态城,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区,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高新区力量。

解放军青年林

  “要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积极探索和找准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推动十堰高新区和汉江生态城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解放思想,强化创新驱动,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引擎,聚焦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增强学习意识,破除思维瓶颈。要坚持对标一流,提高工作标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立足岗位大练兵,切实从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模式等方面提高工作标准。要坚持团结实干,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切实履行狠抓落实的责任,牢固树立团结共事意识,互相补台、好戏连台,在团结实干中锤炼工作作风。要坚持底线思维,严肃工作纪律,严格照章办事、依规做事,不越底线、不踩红线。要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创新实干,努力把十堰高新区(汉江生态城)打造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区,建设成十堰的未来新城。”市委常委、副市长、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堰汉江生态城)党工委书记张澍表示。

  浓墨重彩绘蓝图,武当山下展新姿。伴随着十堰汉江生态城的建设,记者看到,一座产业发达、人文和谐、绿色生态的现代化新城正展示着她独有的魅力和生机,为十堰乃至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更多的高新元素、高新智慧、高新力量。

本文由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如需查看原文,请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