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极目新闻报道:湖北省“十大楚药”道地药材出炉,全面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栏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07-15 加入收藏
7月15日下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公布湖北省“十大楚药”道地药材评选结果,以及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极目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本次评选出的“十大楚药”是:蕲艾、半夏、天麻、黄连、茯苓、福白菊、苍术、龟鳖甲、银杏、紫油厚朴和黄精(并列第十位),共11种;评选出的“五大特色药材”是:资丘木瓜、野菊花、虎杖、金刚藤(菝葜)、马蹄大黄,共5种。它们也被称为“鄂优十六味”。据介绍,“十大楚药”和“五大特色药材”均被公认为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疗效确切、种植规模大和产业效益好的湖北道地药材大品种,也被称为“鄂优十六味”。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湖北中药材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中药植物资源达4457种,全国知名道地药材16种,优势特色药材30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3个,形成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江汉平原五大中药材优势产区。去年以来,我省将道地药材纳入十大农业产业链,全省中药材总面积稳定在505万亩左右,产量71.7万吨,农业产值135亿元,产业链品牌价值138亿元,规模以上中药企业162家,营业收入 375.2亿元,同比增长7%。新增就业3.1万人,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湖北省将进一步挖掘道地药材优势,加大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按照计划,湖北每年安排中药材产业链项目奖补资金5000万元,对包括中药材企业在内的生产经营主体,每年安排5亿元的财政贴息贷款,大力推广生态种植、林下种植、仿生栽培、间套轮作等新技术新模式,力争到2025年,实现生态种植面积260万亩,全省建成中药材产地标准化加工车间100个以上。接下来,湖北省将按照品牌化、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集群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思路,以“十大楚药”发布为契机,乘势而上,深入推进品牌建设,唱响“十大楚药”道地药材区域公用品牌。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附件:

7月15日下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公布湖北省“十大楚药”道地药材评选结果,以及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极目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本次评选出的“十大楚药”是:蕲艾、半夏、天麻、黄连、茯苓、福白菊、苍术、龟鳖甲、银杏、紫油厚朴和黄精(并列第十位),共11种;评选出的“五大特色药材”是:资丘木瓜、野菊花、虎杖、金刚藤(菝葜)、马蹄大黄,共5种。它们也被称为“鄂优十六味”。

据介绍,“十大楚药”和“五大特色药材”均被公认为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疗效确切、种植规模大和产业效益好的湖北道地药材大品种,也被称为“鄂优十六味”。

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湖北中药材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中药植物资源达4457种,全国知名道地药材16种,优势特色药材30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3个,形成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江汉平原五大中药材优势产区。

去年以来,我省将道地药材纳入十大农业产业链,全省中药材总面积稳定在505万亩左右,产量71.7万吨,农业产值135亿元,产业链品牌价值138亿元,规模以上中药企业162家,营业收入 375.2亿元,同比增长7%。新增就业3.1万人,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湖北省将进一步挖掘道地药材优势,加大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按照计划,湖北每年安排中药材产业链项目奖补资金5000万元,对包括中药材企业在内的生产经营主体,每年安排5亿元的财政贴息贷款,大力推广生态种植、林下种植、仿生栽培、间套轮作等新技术新模式,力争到2025年,实现生态种植面积260万亩,全省建成中药材产地标准化加工车间100个以上。

接下来,湖北省将按照品牌化、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集群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思路,以“十大楚药”发布为契机,乘势而上,深入推进品牌建设,唱响“十大楚药”道地药材区域公用品牌。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