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锻长板强优势补短板蓄后势——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丁庆荣
栏目: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1-01-27 加入收藏
锻长板强优势补短板蓄后势——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丁庆荣
锻长板强优势 补短板蓄后势——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丁庆荣
日期:2021-01-27 09:45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周露

  工业如何担当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擎,开好局、起好步?昨日,记者采访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丁庆荣。

  记者:“十四五”期间,如何做大做强工业,当好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擎?

  丁庆荣:我们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不断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加快“三六三”产业发展,推动宜昌工业在“十四五”期间量质并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000家, 培育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和千亿级产业园区,刷新宜昌工业经济发展的“新高度”。

  2021年,将确保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力争4200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0家。

  围绕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着力做强现代产业体系支撑,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行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大“小进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力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千”服务,强化惠企政策落实,让企业得实惠、添信心、强动力。

  记者:面对城区弱县域强的不平衡发展现状,如何加快城区工业发展步伐?

  丁庆荣: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城区工业“一体化”发展思路,为城区工业快速发展扫除障碍。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城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领下,做好城区工业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以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发展合力,把城区工业打造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新增长极。推进产业聚集发展。充分发挥城区优势,依托宜昌高新区、三峡临空经济区、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猇亭工业园等专业园区,打造生物医药、汽车、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精细化工等产业集聚发展洼地,当好全市产业发展“领头羊”。强化龙头引领带动。放大人福药业、安琪酵母、兴发集团、广汽乘用车、海航集团等一批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链式发展、集群发展步伐。加快推进融合发展。用好宜昌自贸片区、宜昌综保区等对外开放平台以及交通物流、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工业设计、工业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创业孵化器与加速器等生产性服务业,把城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记者:科技进步是第一生产力,宜昌在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上有哪些新的举措?

  丁庆荣:我们主要有三项措施:启动新一轮工业技改三年行动。抢抓省政府出台的“技改13条”政策机遇,围绕“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制定宜昌市三年行动方案,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升级。2021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要增长12%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开展新一轮技改项目的谋划。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链龙头企业,谋划一批新一轮技改项目,支撑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航空航天等六大千亿产业发展。建立新一轮技改谋划项目库,确保规模以上企业技改面持续提高。狠抓重点技改项目建设。瞄准安琪集团酵母绿色生产基地、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持续推进,促进谋划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带动宜昌工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载于《三峡日报》1月27日第一版)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