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见证:攻坚路上勇担当跃马扬鞭再奋蹄——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栏目: 宜昌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0-10-19 加入收藏
见证:攻坚路上勇担当跃马扬鞭再奋蹄——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见证:攻坚路上勇担当 跃马扬鞭再奋蹄——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日期:2020-10-19 08:52

 

 

兴山县榛子乡现代化烟叶育苗工场

烟叶丰收,烟农喜笑颜开

援建的五峰麦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援建的秭归磨坪水库

推开深秋的大门,兴山县榛子乡紧握一地秋色,育林村天空澄碧、远山含黛,美得让人心醉。

但曾经,旖旎风景后、青山绿水下,这个贫困村却穷得让人揪心。2015年,我市吹响精准扶贫的号角,政令即出,上下联动,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榛子乡育林村,这个偏远的边界村迎来了脱贫新机遇。与此同时,全市烟草商业系统迅速组建13支扶贫工作队,选派32名驻村扶贫干部,深入9个县市区13个扶贫村开展对口帮扶。

此一役,红旗漫卷;此一役,淬火成金。跨过重重关口的贫困村,在风雨兼程中行稳致远。截至目前,宜昌市烟草商业系统先后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380万元,助帮扶村建成扶贫项目187个。如今,13个帮扶村已全部脱贫摘帽,1592户贫困户、4343名贫困人口中已有1590户、4339人脱贫出列。

烟叶产业助脱贫 一片金叶富万家

九月兴山,金秋染红了榛子的枫叶,吹熟了漫山的烟叶。举目远眺,育林村烟田成片,宛如诗篇,每一片繁茂的烟田背后都有无声的扶贫接力。育林村位于与神农架林区、襄阳市接壤的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的高山上,然而,大自然却在大山深处播下了生机,处处尽显丰收景象。

9月29日上午,育林村三组村民符厚东与爱人在田间采收烟叶。他们种植了25亩烟叶,夫妻俩实在忙不过来,便以优厚的工资待遇聘请了周边的富余劳动力在自家烟田里种植、采收与烘烤。

“2017年,我们搬进了靠近耕地新建的房屋,家门口就是扶贫新建的公路,交通便利了,我们发展产业才有了信心。”近50岁的符厚东以前是贫困户,由于交通基本靠走,农产品走不出大山,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

“如今你们搬了新家,交通便利了,你要搞好烟叶种植,争取越做越大,成为育林村的一块招牌。”榛子乡烟叶收购站站长尹刚华鼓励道。

“烟草专卖局协助农户建设专业烤房,技术与销售你也不用愁。”宜昌市烟草专卖局驻育林村工作队队员也为他鼓气。

2016年,符厚东租了周边8亩土地发展烟叶,在烟叶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他虚心钻研烟叶种植与烘烤技术,烟叶喜获丰收。2017年,符厚东一家人顺利摘掉了穷帽子,女儿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幸福”走进了这个家庭。

一家同心战贫困,昂首阔步奔小康。宜昌市烟草专卖局驻育林村工作队员潘新告诉记者,2018年,符厚东决定增加烟叶种植量,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他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发展了23亩烟叶,年收入10多万元,他本人获得“烟叶种植能手”称号,成为致富一方的产业发展明星。同时,他被村民选为育林村财经委员,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之一。

数据显示,今年育林村共有42户烟农,种植烟叶760亩,户均种植烟叶18亩,户均毛收入突破8.6万元,预计全村烟叶产值可达到35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种植烟叶409亩,户均毛收入也达到7.7万元,烟叶成了他们脱贫的主要收入来源。

我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宜昌大地,2019年全市烟叶种植4.47万亩,种烟农户3344户,实现烟农总收入1.667亿元,全市烟农多元产业增收2411万元,户均增收7210元,亩均增收539元。2019年全市种烟农户中贫困户1061户,贫困户种植烟叶面积10851亩。

基础设施助脱贫

乡村旧貌换新颜

秋日的风,吹皱了山乡的水。吃完早饭,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麦庄村8组烟农田振林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去了。

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望着绿油油的烟田,田振林从未像现在这样舒坦过。

“以前,这里没有路,烟叶全靠人用背篓背出去,一背就是几公里,我实在是伤透了心,只好不种烟了。”田振林说,山村的闭塞与落后,曾让他一度放弃耕作了半辈子的农田,2016年,他背起行囊外出打工。

和田振林一样,麦庄的路也是扶贫工作队心中的一道梗。“这条路必须要修通。”2018年,麦庄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刘炜暗下决心,一定要修通堵在村民们心头的“拦路虎”。

听说要修路,外出务工的田振林立即回村,捡起荒废的烟田。2019年,县政府、县烟草专卖局各帮扶10万元修建通往8组的道路。

“我家可以免费投劳。”“占我家的地,不用补偿。”2019年8月,在村民的支持下,惠及8组25户烟农的1.8公里“致富路”修通了。不需要肩挑背扛,这一年,田振林种了10亩烟叶,年收入3.5万元。

只有打通交通这根“经脉”,整村的经济才能活起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积极协助争取“五西高原”旅游自驾游通道麦庄段21.7公里,全线贯通麦庄村12个村民小组,争取行业扶贫资金60万元,彻底解决了全村出行难的问题。

与麦庄村同频共振,2019年,全市烟草系统下拨扶贫捐赠资金448万元支持对口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维修、安全饮水及危房改造项目建设、帮扶村产业发展等方面。

志智双扶助脱贫

自力更生奔小康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辛弃疾的词,也是荣获宜昌市“十大脱贫先锋”称号——王荣强的现实写照。

“80后”的王荣强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世事无常,2010年父亲脑梗偏瘫,妻子离家出走,留下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儿和体弱多病的母亲。家里耕地少,自己文化低,一家人生活难以为继。2017年3月,枝江市烟草专卖局驻中桥村第一书记方大洪第一次走进了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多次上门走访,方大洪才打开他的心门。

“打零工只能解决温饱,我想自己养小龙虾,可以照顾家里,还有不错的收益。”不甘于贫穷的王荣强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方大洪和队员们多方打听,结合当地水土生态条件,总结出稻田龙虾养殖,是一条适合王荣强的产业扶贫道路。

“你尽管搞,我们一起来帮你。”方大洪拍起胸膛,信誓旦旦地承诺,从小龙虾的养殖技术,到5万元的无息贷款,再到流转60亩农田,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17年5月,王荣强养殖的第一批小龙虾上市,一次就卖了8万元。

为了帮助王荣强学到更多技能,驻村工作队帮他争取了技能培训。45天,学成归来,王荣强又有了新想法。

“现在养虾的人多了,利润不大,养青蛙有市场。”王荣强说,“就是资金和办证有困难。”

“你放心大胆搞,这些我们来想办法……”方大洪给他吃下了定心丸。跑贷款、跑证件、跑技术,不到一个月,工作队帮助王荣强把15亩稻田改造成了稻蛙养殖池,预计今年的养殖收入将超过60万元。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各县市区局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一大批类似王荣强的家庭经营模式应运而生。远安县九里岗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双龙村、秭归县天井坪村的部分贫困户在驻村队员的帮助下,相继办起了家庭养殖场和农副产品加工厂,利用“线上”营销拓宽了致富之路,财源滚滚而来。

攻坚路上勇担当,扎根五年摘穷帽。五年来,市烟草专卖局充分发挥烟叶产业优势,助力贫困户种植烟叶增收,大力扶持烟区、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文化扶智、提升劳动力技能上下真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烟草力量,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跃马扬鞭,奋勇向前,展现新作为。

文/图: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春艳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