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戎耀峡江”——陈沂:突破空中禁区开辟康藏航线
栏目:宜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08-03 加入收藏
“戎耀峡江”——陈沂:突破空中禁区 开辟康藏航线日期:2022-08-03 18:18来源:三峡晚报、南苑军休所责任编辑:退役军人事务局   他是新中国第

  他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曾参与开辟康藏航线,所在部队被誉为“昆仑雄鹰”。

  如今,他虽已年逾九旬,但谈起当年突破空中禁区,翱翔蓝天的日子,依然激情满怀,充满昂扬斗志。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不能忘了曾经的艰难困苦。”宜昌市南苑军休所内,92岁高龄的陈沂老人一身绿军装,数十枚军功章在胸前熠熠生辉。讲到动情处,老人往往大手挥舞,神采飞扬。

  他的随身布袋里,更是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老照片、笔记本、工作日记。一帧一页,一字一句,无不诉说着老人戎马一生的经历,印证着老人“活到老学到老”的年轻心态。

  机缘巧合 成为新中国首批飞行员

  “成为一名飞行员,首先得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陈沂说。

  1930年,陈沂出生于苏北。六岁时,举家迁往上海。“全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母亲织手套和父亲的抄写工作。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他们一直支持我读书。”在父母的支持下,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的陈沂一路品学兼优。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陈沂也即将高中毕业。思想进步的他,一直期盼着能参加解放军。

  “小伙子,我看你身体不错,现在部队正在招飞行员,你去试试吧!”在一次学校活动中,部队首长对他说。

  满怀憧憬的陈沂马上去参加了体检,并顺利通过。

  “因为我读过高中,英语底子不错,所以,被作为需要英语基础的通信兵培养。”

  “只要党需要,部队需要,我就一定得努力!”从那之后,陈沂白天在航校接受专业飞行通信培训,晚上便废寝忘食学习英语知识。

  “那时,新中国急缺飞行员,我们算是突击训练,速成教学。”经过3个月的理论知识学习和3个月的空中带飞学习,短短半年时间,陈沂和战友们便从航校毕业。“一毕业,我们就开始了飞行生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就这样,陈沂成为了新中国空军第一批飞行员。而此时,正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

  突破空中禁区 开辟康藏航线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挺进西藏。那时的西藏,“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状,”交通极为不便,进藏部队的军需物资运输极其困难。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实施空投,成为支援进藏部队的重要渠道。陈沂,便是当时参与执行空投任务的飞行员之一。

  康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高山终年积雪,云雾弥漫,气候变化无常、极其恶劣。抗战期间,装备技术居世界首位的美国空军,曾几次想飞越康藏高原都未能成功,最后只好将这条去西藏的航线列为“空中禁区”。要开辟这条航线,执行空投任务,没有行例可借鉴,困难重重。

  “但那时,我们‘不去也得去,不飞也得飞’,必须保证兄弟部队顺利进军。”正是抱着这样必胜的信念,经过多次反复试航,历经艰难险阻,我们终于成功开辟康藏航线。

  “那时的飞行条件比现在差多了。我飞一趟,春夏秋冬,四季能过个遍。”说到这里,老人幽默一笑。

  “起飞时,就需穿着厚重的皮衣。虽然热得汗流浃背,但不能脱。”陈沂说,随着飞机逐渐攀升,高度越高,温度越低。飞行员们也从一开始的大汗淋漓,到中途逐渐舒适,再到寒冷非常。“一般人恐怕体验不到这个经历。哪像现在,坐飞机这么舒适。”

  让陈沂难以忘怀的,是甘孜机场建成后,他所在机组执行试飞任务时的一幕。“当时,我们从成都新津机场起飞,经两个多小时飞行,成功抵达标高3300米的甘孜机场。”

  当飞机即将降落时,陈沂远远便看到,藏族同胞在机场上齐声欢呼,兴奋无比。“下飞机后,藏族同胞给我们机组献上了洁白的哈达,端上热腾腾的酥油茶,那份热诚,那份真情,我至今仍然刻骨铭心。”陈沂说。

  真假讯号 细心辨别挫败残匪阴谋

  “‘5·12’汶川大地震时,我在电视上看到‘昆仑雄鹰’执行空投任务,感慨万千。因为,我也在汶川执行过剿匪空投任务。”陈沂说。

  西藏解放之初,山地剿匪任务仍十分艰难,地面小分队常常依靠空投获得战斗物资。陈沂至今仍清晰记得,他和机组一起挫败残匪阴谋的经历。

  1952年7月27日,陈沂和机组再次起飞执行空投物资任务。然而,钻进丛林山地的残敌破译了我军的讯号,妄图误导我军空投物资。

  “当时,我们机组执行空投大米任务。飞机飞到汶川地区上空,很快收到地面联络的信号‘看到你们飞机了,准备空投’。”

  到达预定地点,机组看到了地面相关指示目标,与以往的识别标志一模一样。

  “我们正准备下降高度空投时,我耳机里又听到一个微弱信号且发报指法非常熟悉,要求机长暂停空投,继续查讯。”陈沂意识到,两个讯号必有真假!

  经过反复核对,询问密码,并仔细辨别发报手法,机组最终判定:第二个地点为正确空投点。随后,机组成功摆脱干扰,把物资准确投了下去,挫败了残匪的阴谋。陈沂因此也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除了与敌人周旋,机组还要不断应对多变的天气环境。夏天的汶川,常有雷雨。有一次,陈沂所在机组完成空投任务返航途中,突遇新津机场雷雨天气。机组经过多次尝试都无法降落。一时间,飞机在空中盘旋,升降两难。

  “此时,飞机油量已不够,闪电干扰无法听清讯号。正在此时,我依稀听到‘广汉’二字!”机组分析,是否地面指挥台让飞机飞去“广汉”? 随即,机组立即飞往广汉安全降落,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剧。

  “能够有幸成为一名飞行员,亲历并见证许多重要时刻,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这是我觉得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事。”如今的陈沂,虽然年逾九旬,但依然坚持每天关注新闻、读书看报,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及文体活动。闲暇时间,他还会打门球,拉二胡,生活过得充实而惬意。
 

  个人名片:

  陈沂,男,上海人,1930年8月出生,现年92岁,1950年1月入伍,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服役于原空军航空兵某部,历任学员、通信员、通讯长、通信主任、副参谋长(副团职)等职。自1950年参加飞行,先后参加了西藏平叛、中印边境反击战及空投、空运和各种科试、海上磁测等多项任务;1956年6月,获师通令嘉奖一次;1984年4月退休;1991年11月接收安置到南苑军休所休养。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