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 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栏目: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04-15 加入收藏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有力支持。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57万亿元,同比多增6343亿元。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基础上,近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切实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相较2021年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此次《意见》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记者注意到,其中,在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方面,《意见》提到要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郑忱阳表示,管理部门要提供政策支持保障,减少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后顾之忧,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力度,实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同时,要鼓励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完善公司治理,引导其扎根基层、服务当地。进一步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人民银行自2018年起建立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年度考核制度,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占比达到一定比例的大中型商业银行给予0.5个或1.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优惠。2019年起,人民银行进一步降低定向降准门槛,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覆盖面。目前,我国已确立了“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框架。根据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程度、机构性质、服务定位等,形成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和服务县域银行三个基准档,在此基础上,根据普惠金融和服务县域当地等情况给予两项优惠。此次《意见》提出,进一步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执行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能够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为农村中小银行和其他服务县域、小微企业的银行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并有望降低资金成本,激励银行业特别是农村中小银行坚守主责,回归本地。地方法人银行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此次《意见》还提出引导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银行释放更多资金投入乡村振兴领域。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谈到,首先,要引导县域银行金融机构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建立科学绩效考核机制,提升经营能力;其次,要鼓励地方基层法人银行拓宽融资渠道,并通过定向降准工具,缓解银行负债压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最后,还需要加强监管与政策效果评估。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功能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2021年12月,人民银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70%、1.90%、2.00%。从2022年起,人民银行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业内专家认为,这将有利于强化支农支小再贷款的精准性、直达性、有效性,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持续扩大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范围。为更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意见》提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继续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功能,提高政策支持普惠性,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加大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董希淼认为,下一步,应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引导作用,并加强对再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考核,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县域和乡村,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此外,他还表示,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体系。如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银行三者参与的风险共担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的“三农”信贷担保体系,改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环境;建立健全农村金融评价指标,对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税收优惠;通过定向降准、再贴现等工具以及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专项金融债,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定向支持,降低金融机构服务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还存在内部治理不够完善、经营水平与竞争力不够强、融资渠道相对窄等问题。对此,周茂华表示,需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加大不良处置,尝试多渠道融资;此外,有条件的银行可逐步引入数字化技术,提升经营与风控能力。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相关附件: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有力支持。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57万亿元,同比多增6343亿元。

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基础上,近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切实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相较2021年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此次《意见》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

记者注意到,其中,在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方面,《意见》提到要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郑忱阳表示,管理部门要提供政策支持保障,减少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后顾之忧,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力度,实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同时,要鼓励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完善公司治理,引导其扎根基层、服务当地。

进一步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人民银行自2018年起建立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年度考核制度,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占比达到一定比例的大中型商业银行给予0.5个或1.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优惠。2019年起,人民银行进一步降低定向降准门槛,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覆盖面。

目前,我国已确立了“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框架。根据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程度、机构性质、服务定位等,形成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和服务县域银行三个基准档,在此基础上,根据普惠金融和服务县域当地等情况给予两项优惠。

此次《意见》提出,进一步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执行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能够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为农村中小银行和其他服务县域、小微企业的银行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并有望降低资金成本,激励银行业特别是农村中小银行坚守主责,回归本地。

地方法人银行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此次《意见》还提出引导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银行释放更多资金投入乡村振兴领域。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谈到,首先,要引导县域银行金融机构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建立科学绩效考核机制,提升经营能力;其次,要鼓励地方基层法人银行拓宽融资渠道,并通过定向降准工具,缓解银行负债压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最后,还需要加强监管与政策效果评估。

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功能

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1年12月,人民银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70%、1.90%、2.00%。从2022年起,人民银行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业内专家认为,这将有利于强化支农支小再贷款的精准性、直达性、有效性,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持续扩大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范围。

为更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意见》提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继续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功能,提高政策支持普惠性,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加大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董希淼认为,下一步,应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引导作用,并加强对再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考核,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县域和乡村,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此外,他还表示,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体系。如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银行三者参与的风险共担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的“三农”信贷担保体系,改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环境;建立健全农村金融评价指标,对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税收优惠;通过定向降准、再贴现等工具以及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专项金融债,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定向支持,降低金融机构服务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还存在内部治理不够完善、经营水平与竞争力不够强、融资渠道相对窄等问题。对此,周茂华表示,需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加大不良处置,尝试多渠道融资;此外,有条件的银行可逐步引入数字化技术,提升经营与风控能力。

相关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