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秦巴山区南麓远安县农村贫困问题调查报告
栏目: 宜昌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2-11-16 加入收藏
秦巴山区南麓远安县农村贫困问题调查报告
日期:2012-11-16 12:04

    2012年上半年,国家先后启动了武陵山片区和秦巴山区片区开发,位于秦巴山区南麓,集老区、贫困山区、整体不对外开放于一身的远安县未被纳入国家和省重点片区开发范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市长李乐成均对远安贫困地区发展高度关注,多次对远安争取纳入秦巴山片区开发范围做出重要批示。现将远安农村贫困问题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远安县情简介
    远安位于湖北西部,秦巴山区南麓, 属全省38个山区县之一。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东、东南与荆门、当阳毗连,西南、西与夷陵为邻,北同保康、南漳接壤。全县国土面积175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 20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7%,耕地19.2万亩。全县辖6镇1乡、102个村,总人口19.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1万户15.5万人。远安境内除了公路外,无铁路、水路,目前还未通高速公路,交通相对闭塞,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农民人平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3090人,贫困发生率达21%,虽低于五峰、长阳、秭归、兴山,但远远高于夷陵、宜都、枝江、当阳等县市区,贫困状况比较突出。

 
    二、远安贫困状况 
    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远安属于国家整体财政贫困县,国家对远安财政定额补助最高峰达900多万元,“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远安所有建制乡镇都被纳入全省重点贫困乡镇和重点老区乡镇,是全省插花贫困县为数不多履盖所有建制镇的县之一,为支持远安全面发展,省政府、省扶贫办对远安扶贫开发给予了特别扶持政策。同时,远安也是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县之一。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远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了远安经济发展。但由于远安人口规模较小,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较高,客观上掩盖了远安的贫困现状。加上远安公路沿线及沮河平原地区相对条件较好,农民收入较高,从视角直观上掩盖了远安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贫困现象。远安县无论从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贫困人口、贫困程度上看,仍然比较贫困。主要表现: 
    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一是交通相对闭塞。由于远安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境内除了公路外,无铁路、水路、未通高速公路,在客观上一直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由于山路多,线路长,加之等级低,目前,仍有110多条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缺乏,大多存在安全隐患。且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扶持政策已向西部地区倾斜,建设计划指标大幅萎缩,如2012年下达远安农村公路建设仅为40公里,农村公路特别是村际断头路、山区公路硬化建设需求与分配建设计划矛盾十分突出,加上农村公路建设逐步向边远山区延伸,建设成本越来越高,资金缺口愈来愈大,国家补助10万元和地方财政配套3万元标准已远不够建设成本,每公里缺口资金均在15万元以上。远安原未合并前195个村中,现还有45个村不通水泥路、17个自然村不通机耕路,农村断头路共计110条400余公里,部分名义上通路的村,实际只是公路从河谷平畈地带擦村而过或者只通到村委会驻地,部分农民仍然靠肩挑背驮。据初步统计,至少5000户10000余农民需要肩挑背驮。 
    二是水利设施薄弱。由于远安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河谷冲畈与沟壑错落分布,导致水利设施防洪抗灾能力低。境内沮河、漳河、西河三条主要河流,仅沮河鸣凤段修建了6576米防洪堤(护岸)工程,其余河道沿岸均未设堤防,靠天然河道行洪,防洪标准低。全县114座泵站,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年久失修,多年来国家未有专项资金进行整修,泵站机组设备80%以上都老化,有20%趋于报废状态。全县52座水库,除14座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外,其他38座水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隐患, 230多口病险堰塘基本属于“筛子堰”和“碟子堰”,直接威胁到农村防洪安全和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后一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于线长面广,年久失修,功能衰退,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瓶颈。全县2400公里渠道,除利用末级渠系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维修和改造900余公里外,还有占70%的大量渠道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运行时间较长,工程老化、渗漏水严重,渠道水利用系数在0.3~0.5之间。 
    三是耕地量小质差。全县农业常用耕地面积17.85万亩,人均耕地0.9亩,处于10度以上坡耕地11.25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63%, 七成左右农田“望天收”,且旱涝灾害、病虫害、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单产不高。丘陵及半高山、高山地区耕作条件恶劣,土地贫瘠,肥力不足,复种指数低,除沮河沿岸一般种植一季水稻和一季油菜或麦类外,且绝大多数田地只能种植一季水稻。 
    2、农民生活比较贫困 
    一是贫困程度较深。远安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主要是低山丘陵和城郊地区、公路沿线以及煤磷矿区周围富裕大户拉高了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远安县40%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全国贫困县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还有33090人,远安贫困发生率达21%,高于全省贫困发生率。同时,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土地产出率较低,增收无门路,青壮年劳力大量外流,老弱病残人员逐年增加,加上频发的自然灾害,使得每年大约有2500左右人口返贫。 
    二是居住条件较差。全县农村共有5.1万户居民住房,砖混结构房屋1.4万户,且集中于公路沿线。C级以上危房2.14万户7.51万间,涉及7个乡镇约8万人,土坯房1.56万户,危房及土坯房占全县农户住房比例达73%,危房及土坯房主要集中的荷花镇、河口乡、茅坪场镇比例81%。这些房屋建筑大多年代久远、疏于维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调查统计,荷花镇全镇农村住户8914户,其中土坯房住户7291户,土坯房住户占全镇总户数比例达82%;危房及土坯房最为典型的河口乡朝阳村,全村271户,全部为危房及土坯房,没有一户砖混结构住房。这些农民住房损毁严重,维修改造难度大,房屋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三是饮水保障较低。由于经济发展,人类活动日益频繁,采矿业、工业企业、城镇建设、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们耕种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苦咸水、污染水、血吸虫病疫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占全县行政村总数过半的山区村,仍有绝大部分人口饮水困难。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人口7.0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7.30%,基本安全人口1.4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0.70%,不安全人口7.1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52%。全县缺水型不安全人口5.67万人,占不安全人口总数的83.16%,水质不达标的人口1.43万人,占不安全人口总数的16.84%。 
    四是弱势群体较多。全县有五保户521人,孤儿31人,残疾人1.7万人,农村低保4439户,8004人,农村低保对象中有1420户、3178人属于智障、重病、重残、鳏寡孤独对象,缺乏劳动力,没有脱贫能力,属于“不救不活”、“不救难活”的对象。仅2012年因病因灾致贫群众就有2077户、6178人。这些人由于缺乏或没有劳力,基本上没人外出,在家仅靠种地,收入很少。这部分人生活异艰难。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转移和老龄化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大幅增多,据统计,全县留守妇女儿童2339人,尤其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比例相对较高。全县6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2.22万人,农村老龄化达14.4%,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由于学习、就业与竞争压力以及生理等原因,农村精神(心理)类病人明显增加,并趋于年轻化,近五年统计新增精神(心理)病人204人,更是加剧了贫困程度。 
    3、农民持续增收乏力 
    远安县由于受地理位置、地形及自然条件影响,主导产业发展欠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全县还有2.8万户5.4万人缺少主导产业支撑,其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小。在规模上,远安县除了食用菌产业外,其他主导产业规模都不大,以致真正意义上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不强,规模效应难以显现。且食用菌产业受森林资源影响已趋饱和状态,生产规模已达极限。2011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48051吨,远安县食用菌产量38872吨,占全市的81%;2011年全市茶叶总产45588吨,远安县茶叶总产672吨,占1.5%;2011年我市柑橘总产225万吨,远安县柑橘总产9822吨,占0.4%;2011年我市蔬菜产量330万吨,远安县蔬菜产量10.58万吨,占3.2%。另外远安县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订单农业普及不够,龙头企业对农业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726:1,远远低于全省、全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二是生产效益低。由于受气候、病虫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致使食用菌、柑橘以及茶叶的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能够真正发挥,远安县柑橘在经历几次大冻后,品种数量大幅减少,目前仅温州蜜柑及?柑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另外环境污染对果茶生产也形成了一定的潜在威胁。远安地理位置偏僻,农产品销售运输成本较高,加上信息不畅,农产品价格不稳定。今年柑橘销售均价为1.4元每公斤,较去年2元每公斤下降30%,严重影响果农收入,蔬菜价格因流通环节繁复使得价格攀升,但菜农实际收入往往低于市场价格两三倍,严重打击农民积极性。加上销售体系不完善,远安县没有规范的交易市场,食用菌大都是商贩上门收购,使食用菌产业链从生产、加工走到销售便脱节,无法形成整套的循环体系。 
    三是科技含量不高。一方面,技术人员的缺乏导致农民得不到全面及时的技术支持,品种引进跟不上发展需要,品种改良速度慢,市场竞争力弱。远安县仅有科技人员600名,每320个人中才有一名科技人员,农村科技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截止到目前,全县仅有88户科技示范户和100名左右科技带头人,农村科技人员所占比重更低。另一方面,农民不能完全消化技术培训的内容,大多数农民习惯对技术的获取方法表现为经验或对其他种植户的模仿,对技术人员送去的技术资料鲜于尝试,特别是近年来的反季香菇种植技术,仅少数有科技意识的农民按照技术资料去种植及管理,农业技术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科研投入不够,远安县食用菌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技术革新,然而相比传统农业,政府对于食用菌的科研投入比例偏小,专项资金偏重于投入基地建设,很多科研无法开展,生产走在了科研前列迫切需要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 
    4、社会事业发展欠缺 
    一是医疗卫生保障不强。近年来,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乡镇卫生院医改职能转变,创收能力减弱,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老化等问题导致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不强,病人流向不合理。虽然乡镇卫生院新农合补偿比例已达90%,但近三年新农合住院病人流向比例乡镇仅占30%左右,病人大多流向县级医疗机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新农合基金运行风险较大。村医后继乏人,素质不高。全县在岗村医220人,51岁以上97人,占村医总数的44.1%,且有资质的医疗卫生人员都不愿意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医后继乏人。在岗村医中,仅有执业(助理)医师18人,占总数的8.1%,其他均为乡村医生,大多为初级职称。整体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机制不完善。采购平台的建立还不够完善,配送企业过多,药品配送不及时,品规和数量不够,配送到位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缺乏儿科、妇科以及清凉油、风油精、创可贴等常用药品。 
    二是教育有待全面发展。中小学教师总量不足。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紧缺。按省、市相关要求,今后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需增加编制:按照小学1:3、初中1:4的班师比配备教师,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缺教师148人(小学187个班,现有任课教师434人:187×3-434=127人;初中95个班,现有任课教师359人:95×4-359=21人)。教师配置不够均衡。一方面,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呈逐年老化趋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平均年龄达41.9岁(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平均年龄分别达42.6岁和41岁),46岁以上教师351人,占专任教师的36.1%(小学、初中46岁以上教师分别为243人和108人,分别占专任教师的44.7%和25.2%)。另一方面,学科教师配置不均衡,主要学科教师和小学科专职教师紧缺。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均没有心理健康教师,12所学校没有专职美术教师,10所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和专职科学教师,8所学校没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5所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部分学校虽有体、音、美等专职教师,但因语、数、外主要学科教师紧缺,为满足主要学科教学,学校将体、音、美等小学科专职教师转岗为语、数、外教师。教育缺乏领军人才。目前,远安县在省市有影响的名师和骨干优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有省市学科带头人、名师19人,仅占专任教师的1.9%;部分学校缺乏领军人才,15所学校没有市级学科带头人,占义务教育学校数的68.2%;6所学校没有县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占义务教育学校数的27.2%。农村乡镇学校教师居住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远安县自2008年被列为“湖北省教师住房维修改造工程试点县”以来,实施教师安居工程,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共有教师周转房678套,基本解决了教师校内周转住房问题。但是,仍有35%的教师校内住房周转困难,生活条件简陋,业余生活贫乏;加上少数教师认为待遇偏低,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负担较重,近三年,全县流失教师达31人(义务教育学校流失19人)。 
    三是群众文化生活贫乏。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建设不足。全县102个村,仅有34个村建有配套文化活动室、体育场,其它村基本没有,加上山区村地理位置影响,农民活动场地少。农村基层文体从业人员缺乏,全县农村仅有10多个村建有民间文艺团队、且质量不高,民间艺人老龄化,民间艺人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多种传统艺术样式面临失传。同时,由于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延伸成本高,加之有偿服务,群众接受度低,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较低。据统计,全县有线方式覆盖用户近6万人,仅占全县总人口的30%左右。无线发射覆盖面虽然可达95%左右,由于节目套数少,难以满足需求,造成实际收听收看的用户少,有效覆盖偏低。全县102个行政村虽然建起了广播室,但由于管理维护等问题致使利用率不高。这些问题,导致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 
    三、贫困发生原因 
    1、整体不对外开放影响。国家大型军工企业066基地(现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于1969年建于远安。40多年来,远安人民始终以“服务大局、支援国防”为宗旨,为066基地的发展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但因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066基地民品陆续外迁至孝感、武汉等地。066基地主体外迁不仅造成远安税源大幅度减少,第三产业严重萎缩,造成周边依靠为其企业生产生活提供服务而获得收入的农民出现返贫现象,且在短期内难以消除。066基地主体外迁,但核心产品仍留远安,使得远安成为全省唯一整体不对外开放县,外商和外资不能进入远安,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压力大,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依靠自身力量发展难以得到有效突破。加上远安被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为限制性开发区,招商引资面临的制约因素比其它县市更多,困难更大。 
    2、政策惠及较少影响。从连片开发片区的划分来看,远安与之周边交界的襄阳保康、南漳两县已纳入全国秦巴山连片开发扶持的范围,本市内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已分别纳入国家和省武陵山连片开发扶持的范围,地处秦巴山余脉的远安形成了两个连片开发片区的“天窗”,与周边地区发展相比差距越拉越大。经济欠发展,农村债务沉重,目前全县累计负债8亿元以上,农村债务沉重导致对“三农”投入少,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3、发展后劲不足影响。远安经济发展多年来主要依靠煤磷两矿支撑,经济结构单一,煤磷两矿在财政收入构成占比高达70%以上。由于采矿对环境、生态破坏极大,造成次生灾害较多,地表水下降、农田塌陷、房屋开裂等地质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且采矿留下了大量未经治理的采空区,地质灾害隐患逐年增多,且治理难,后期解决矿区搬迁、农村用水、环境治理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远安贫困地区主要集中于边远山区、周边山区,且沿路和沮河地区富裕与贫困相伴生,贫困现象仍占较高比例。由于缺乏扶贫开发的政策扶持和县内发展受交通、土地、环保等多方面瓶颈因素制约,远安县在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发展诸多方面明显滞后于周边山区县。 
    4、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由于远安处于山区向丘陵过渡地带,境内沟壑纵横,地势落差较大,旱涝灾害频发,设施农业发展欠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容易因灾返贫。土壤侵蚀模数(2979t/km2.a)较高,水土流失较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430.64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4.7%,加上多年矿产资源开采,降雨相对集中,容易发生山洪灾害、泥石流、崩山、滑坡等灾害,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并严重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截止2011年底,全县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点286处(省市重点督办点3处、县级重点监测点17处),其中滑坡177处、崩塌(含危岩体)71处,不稳定斜坡25处、塌陷10处、泥石流3处,直接威胁1067户、4347人生命安全,威胁财产达7794万元。 
    四、有关恳求 
    鉴于远安现实情况,提出如下恳求: 
    一是请求市委、市政府更加关注远安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按照“规划纳入、中期调整”的要求,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远安现实问题,以便远安纳入秦巴山片区开发范围。 
    二是请求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远安贫困问题,将远安纳入市级片区开发重点县予以重点扶持。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